为何韩国越南日本当年废除汉字,日本并没有废除,而韩国要恢复呢
日本当年其实也有人提出要废除汉字,最终没有废除,以当用汉字表/常用汉字表的形式限制公文和基础教育中汉字的使用。其实日本当今使用的汉字并不止那表中的两千个左右。而韩国却废除汉字。结果呢,日本腐败少,韩国腐败多。日本首相这么多,貌似只有田中角荣受到贪腐指控,韩国总统接二连三地受到调查。这两者其实是有关联的。主张废除汉字的,都属于情感胜过理智、光有民族感情和所谓强烈的现代化意识的那批激进分子。这批人如果掌权或者影响社会,那可想而知社会要无脑到什么程度。日本政府和知识界算是相当理智有担当。
废除汉字的理由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中国借过去的文字,不是土生土长的,有碍民族感情的发扬,还有一方面是社会上有一股强大的“脱亚入欧”的思潮,也就是现代化意识。主要的原因是认为汉字难写难记,不便于教育智商一般的普通民众,不便于教育的普及,因此有碍于现代化,鲁迅也持这个观点。在现代化意识支配下,有些人重视效率。我们80年代初也有一句有名的话“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汉字因此被认为效率低下,不适应现代化。
废除汉字的弊端有两个,一个是大量同音词无法区别,二是传统文化无法继承发扬。结果,韩国年轻一代没多少人能读古籍,日本因为保留了大量汉字词汇,传承传统文化要容易地多,汉学因此也比韩国发达得多。而汉学看似是外国的学问,其实和他们自己的国学是血肉相连的。当年,我们是文化输出大国。现在电脑普及,汉字难写已经不成为问题。韩国人现在后悔了,又开始提倡加大汉字教育力度。传统文化是精神食粮,而且不是快餐式的食粮,而是经过岁月筛选和沉淀的。
那些激进分子的主张不仅是数典忘祖,更重要的是他们眼里的现代化只有经济,也就是只有GDP,效率至上,是没有文化的位置的。他们眼里的现代化只有物质的丰富以满足需求,没有文化的支撑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水平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他们所谓的现代化仅仅是农工商业的现代化,这是一种狭隘的现代化的理解。日本人比韩国人更理智,所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少,发展质量更高。
民国时,我们也有一些人主张废除汉字,有名的有学者钱玄同。而鲁迅当年也有要废除汉字的想法,不过没有正式发表过。到了证治狂热的年代,其实上面也主张逐步废除汉字,过渡到拼音文字,理由和韩国那些人是一样的。不过,这些人比韩国人更“可怕”,居然要将三千多年祖传的文化血脉一刀割断。
我在一本90年代出版的中学语文辅导课本上还见到过将来要过渡到拼音文字这种说法,是老一代学者编写的,当时看到还感到很惊讶。我们现在会发现汉语拼音有些规则很怪,比如云yun,不是yüen。这是因为当初设计拼音的时候是把它当作未来的拼音文字设计的,所以力求简洁。拿出一张百元人民币,你会发现汉语拼音的“中国人民银行”是和其他四种少数民族文字共同印刷在上面的,可见拼音也具有文字的法律地位。我们采取了简化这种折衷的办法,我个人是有保留意见的。时过境迁,没有人再提废除汉字了,而全世界都在学习汉字。我国幸好没有走上韩国那条道路。幸甚!
越南古代使用喃字,不了解。不过,越南语中汉语借词也是相当多的。学习越南、日、韩语中大量汉语借词的发音,感觉就像是在学习一种汉语方言,也很有意思。
汉字的存与废,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更哲学地说,是如何看待物质与精神。
如何看待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人类社会分成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其中文化、传统文化占据怎样一个位置?有人说香港是个“文化沙漠”,那为什么“文化沙漠”也能发展得很好?又比如新加坡,他们的通用语言是英语(尽管他们有四种官方语言),也没有继承他们祖先的文字,没有保留民族传统文化,也被人冠以“文化沙漠”,那为什么他们也发展得很好?文化在字典上的解释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常特指精神财富。
文化对应精神、观念,这大致是不错的。这样说来,就变成了精神和观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生产文化的知识分子当然会说文化很重要,可文化真的很重要吗?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创造、调控GDP的政客、商人、企业主会觉得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很重要吗?上面开了那么多会,有几次是关于文化的?文化部怎么变成了文化和旅游部?知识分子的意见多大程度上代表精英阶层,甚至整个社会阶层的意见?
我们应该提倡协调地发展,将物质与精神协调起来。整个社会功利化、物质化是很可怕的。沉醉在物质世界中,整天吃喝玩乐、酒色财气,是很可怕的。消费主义并不是一个光彩的名词。焦波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很有意思,年老的男主人公家徒四壁,但瞒着妻子,花了对他来说不菲的好几百块买了一把琵琶,没事抚弄抚弄。我相信,文化对人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因为文化是很有意思的,文化里面的奥妙和名堂无穷无尽。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文化是identity,是一个民族一个集团的“身份标识”,不过,拥有自己的文化identity并不是社会取得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就像上面香港、新加坡的例子。甚至,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并不能避免落后挨打。
人的意识总是容易矫枉过正。现代化之前,我们东亚世界的精英阶层不重视物质实利,重视精神文化,接受西方影响后,又开始矫枉过正,颠倒过来了。所以连鲁迅这样的思想家也有废除汉字的念头。直到今天,还是没有达到“阴阳平衡”。科技、经济是阳,文化、精神是阴。阴阳失衡早晚要出问题。科技是硬实力,文化是软实力。科技是刚性需求,文化是柔性需求(各人对文化的偏好是不同的)。GDP是面子,人均阅读量是里子。
感谢老天,汉字在这个国家没有完全废掉。我还读得懂《道德经》《论语》,否则我有资格称自己是中国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