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03日 星期五

刺激人的108万亿元,对日本意味着什么?

为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周日晚上表示,政府将出台史无前例的108万亿日元的紧急经济对策。


你看,新冠疫情一来,天上的馅饼都哗啦啦地开始向各国政府头上掉,最大的馅饼先砸到了特朗普政府头上,现在又砸到了安倍政府这里。

刺激人的108万亿元,对日本意味着什么?


108万亿日元是个什么概念呢?

折合人民币大约是7万亿元,折合美元大约是1万亿元。


有人说了,这没啥啊,人家美国还出台了2.2万亿美元的刺激政策呢!

——问题在于,日本的经济规模连美国的1/4都不到啊!

刺激人的108万亿元,对日本意味着什么?


这些钱,当然不可能是天上掉馅饼或大风刮来的。鉴于日本和美国一样,政府也是连续多年都入不敷出,唯一的途径,就是政府借债,然后,更大的问题在于——日本政府债务比美国严重多了,政府债务/GDP高达240%,已经很多年都高居世界第一了。


在政府债务显然不可持续的情况下,日本还是坚持推出如此庞大的刺激计划,这说明,日本政府已经根本不将政府债务视作一个问题,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解决途径。


这种“解决途径”,就是近年来被全球主流经济学界视作离经叛道的MMT(现代货币理论)


如果用学术或者专业的话来说,MMT理论显得略微复杂。有兴趣详细了解这一理论的人,可以参见我的“MMT,一个足以毁灭当代金融市场的理论!”一文。而我在这篇文章中明确提到, MMT在逻辑推演上并没有什么问题:

世界主要经济体在遇到政府债务危机的时候,一定会对MMT在现实中的应用跃跃欲试,MMT必将登上世界舞台。


没想到,新冠疫情的传播,让MMT如此快地登上大国经济政策的舞台。

刺激人的108万亿元,对日本意味着什么?


简单来说,MMT认为,金钱不是传统经济学中认为的特殊商品,而是某种社会秩序之下,权力部门所规定的众人交换需求的媒介,说白了就是个“法律的衍生物”,金钱的价值来自于国家征收税收的权力,金钱不过是国家权力的一种代表。


国家可以要求用某种东西来支付税款、费用、许可及其他服务。它可以是金银、纸币、粮食、烟叶、盐块、动物皮毛乃至其他的任何东西,只要有国家权力承认就行——这就是货币。从这个意义上出发,现代西方国家的信用货币体系,政府借债发行债券让公众购买,然后央行又通过收购公众的债券来发行货币,这显然是脱裤子放屁的掩人耳目之举。


作为现代的、有理想、有追求的政府,为了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除了自愿性的失业之外,应该彻底消除失业现象,现代社会对失业率的统计,恰恰说明政府没有充分利用一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只要能够促进就业,政府花出去的钱越多,这个社会创造的财富就越多,需要钱的时候,政府直接印刷就行(央行和财政部应该合并),根本不用去考虑什么财政赤字,更不必发行还需要支付利息的国债(这简直太荒谬了)……


至于政府自主印钞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问题,MMT认为,只有政府购买超过整个社会产出一半以上的时候,才会产生通货膨胀压力。政府可以将货币的价值与公共部门基本工资(BPSW, the basic public sector wage)挂钩,以此决定增加或减少货币发行。


所谓BPSW,是指那些在私营部门找不到工作的失业者,都可以到政府公共部门这里从事基本的、不需要特别技能的工作,并获取政府最低工资,来多少人要多少人,保证人人有工作,这被称为“最后雇主方案(ELR,employer of last resort)。


以上,就是现代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照MMT,我们来看日本货币、通货膨胀、国债和就业情况。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曾长期保持稳定(这意味着日本的基础货币供应保持稳定),但是——

自1999年起,日本开始实施零利率政策;

从2001年起,日本开始实施量化宽松(QE)政策;

从2013年起,日本开始实施量化质化宽松(QQE)政策并延续至今。


这一切想着法子、变着主意印钞的政策,基本都是由日本政府主导,这也让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飞速扩张,从1997年的58万亿日元增长到目前的585万亿日元。换句话说,就在日本政府的主导之下,过去20多年日本的印钞量扩大了10倍!

刺激人的108万亿元,对日本意味着什么?


最令人惊奇的是,在经济增长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此巨大规模的印钞,并没有造成日本的通货膨胀,从1995年迄今1/4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通货膨胀率长期处于2%以下,甚至有相当长时间里陷入负值(见下图)。

刺激人的108万亿元,对日本意味着什么?


作为主要的发达国家之一,日本的货币是用国债做抵押而印刷。但由于日本长期以来实施0利率和负利率政策,国债收益率处于极低水平,其2016年迄今更是基本都在0附近,或者是负值,或者聊胜于无(见下图)。

刺激人的108万亿元,对日本意味着什么?


这也意味着,日本政府给国债所支付利息极少,如果不考虑日本依然装模作样地把财政部和央行分开的话,这就是MMT中的政府直接印钞。


从失业率上来看,日本也是主要发达经济体里最低水平,特别是近些年来,日本的工作职位申请比(Jobs To Applications Ratio)持续处于高位,一度达到1.6这样的高值。这意味着,如果不考虑自愿失业和职位不匹配现象,每位申请者都有1.6个工作职位。


基本可以说,日本现在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见下图)。

刺激人的108万亿元,对日本意味着什么?


这种情况,同样与MMT中所强调的“消除非自愿性失业”的原则基本相符。


在过去20年的经济政策已经非常接近MMT的基础上,日本政府这次祭出了108万亿元的刺激计划,说明日本政府根本没有把高得离谱的政府债务当回事,也从来没有考虑偿还这些债务,而是将这些债务(国债)转个手抵押给日本央行,将其作为“货币”来使用。

刺激人的108万亿元,对日本意味着什么?


通过天量的、基本没有利息的国债,日本实现了货币数量完全由政府操纵,而且日本也基本实现了充分就业,也没有通货膨胀的问题,这显然是MMT的成功运用。


我个人建议是:

日本干脆做个先行者,将央行和财政部合并,公开宣称自己现在的货币政策就是MMT,这也算给其他国家带个头,也方便诸如美国、英国、法国之类的国家名正言顺地实施这种政策,赖掉所有债务。


有人可能会说,这种让政府完全掌控印钞的MMT——

难道真的可以持续下去么?

难道最终不会引发通货膨胀问题么?

难道你没有看到,日本的108万亿元方案一出,国际黄金价格立即暴涨么?


该怎么回答你呢?

在我看来,MMT是在承认私有制经济的基础上,最接近社会主义的一种经济理论。

MMT认为,政府才是市场经济的决定力量。它承认私有财产,但认为财产计价(货币价值)应该由政府决定;它不认为政府应该对社会生产过程负责,但却把政府定位在消除失业、让社会财富最大化,它似乎也没有考虑过,如果政府可以完全操纵货币价值,其实,这和100%的国有经济并没有什么区别……


当然,这些都还算不上问题,MMT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政府当成公正客观中立永远为人民服务的上帝,任何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都是丝毫不会掺杂自身利益的圣人……


有鉴于此,我对MMT的终极结果,一点儿都不看好。


忘了是哪个经济学家说过一句话:

凡逻辑上不能持续的东西,最终一定会崩溃!

但我也想了,人家更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说了:

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


既然如此,面对百年未遇的疫情,人家日本实施MMT又有什么可指责的呢?说不定,人家日本政府就是无比客观中立公正,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人就是清心寡欲的圣人呢!

刺激人的108万亿元,对日本意味着什么?


除了MMT应用之外,鉴于108万亿日元的刺激方案中,很大一部分是直接补贴给人民,连失业的陪酒女也不错过,这可谓是雨露均沾。不管日本这次针对居民的补贴,是类似于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方式,或者是和香港、澳门、新加坡每年直接发放现金的方式,这都是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全民基本收入)的一种变体。


如果最终确定,这108万亿日元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日本普通居民的补贴,除了应用MMT之外,还意味着日本政府在有意识地实施UBI政策。


老实说,如果各国政府在“发钱”中真的能够做到相对公平,我倒是赞同UBI的——从2000年迄今,不管是QE还是QQE,日本央行所额外印刷的万亿美元级别的资金,要么补贴给了那些其实已经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大银行和大财团),要么直接买入股市ETF,补贴给日本股市的投资者,唯独没有给日本普通民众……


这一次,连陪酒女都能够得到补贴的做法,恰恰是对以往那种“只给富人印钱”做法的纠正,这有可能大幅度降低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


为了对比UBI印钞和QE印钞的区别,我在2018年曾打过一个简单的比方:

社会上有两个群体,1个富人和100个普通人,富人拥有100万元财富,而普通人平均每人拥有1万元的财富,全社会总的财富为200万元;

传统的央行印钞,是直接新印出100万元货币送给富人们(大财团、金融机构和大企业),社会总信用变为300万元,然后指望富人们的投资和生产活动(企业生产),将其中20万元(或更少)转移到普通人那里,这当然不可避免会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原本100倍的贫富差距,一下子就被扩大到150倍。

UBI这样的方式,央行同样增加100万元的信用,但它被平均分配给101个人,普通人的信用和财富增加到2万元,富人增加到101万元,这样一来,贫富差距由原来的100倍,降低到了50倍。

刺激人的108万亿元,对日本意味着什么?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二季度商家拖延付款比率上升

下一篇新闻

榜单:留学价格榜,澳洲年超23万,新加坡、韩国、美国超20万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