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深圳模式=新加坡模式?

很多人在讨论,今后深圳的住房模式,是不是要抛弃香港模式,改换成新加坡模式?

香港模式:居住政策不应该妨碍“私宅”市场发展。政府建设的保障房虽然已经达到了45%(其中29%是租赁,16%为购买),但是依然存在严重问题,是不利于底层民众的,也制约了香港的发展,连香港都在筹划大规模的安居保障房。深圳这个大徒弟,目前保障房只有区区50万套,连5%都不到。

新加坡模式说白了大概就是二八定律:10%左右的有钱人,可以通过买卖、租赁商品房,自由选择自己的居住条件。82%普通居民,居住在“组屋”里,住房自有率在90%以上,大概只有10%不到的人在租房居住。由政府建设的安居保障房,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居住问题。

深圳目前已经建成的商品房是189万套,再加上在建的,已经规划要建的,大概也就是占深圳住房的20%不到。剩下的80%多,一大半是小产权房(507万套),还有一部分是“受限”的商品房(335万套),真正的安居保障房,才51万套,未来计划建设200万套。依靠250万套安居保障房,是无法实现新加坡模式的,连香港模式都达不到。

目前深圳准备把335套“有限”产权房,通过五年时间补交地价后,转正成真正的商品房,这样,商品房基本就跟小产权房的比率持平了。

今后,中央会大力支持深圳完成200万套安居保障房的建设。

未来一段时间,深圳住房的格局基本是这样的:

1、小产权房占比30%。暂时保持不变,以后慢慢通过旧改,建设保障性住房,逐步减少小产权占比,同时增加安居保障房的占比。最后把这30%全部改造成安居保障房。

2、商品房占比40%。未来根据市场需求,安排适量的商品房建设,以满足高端住房需求。

3、安居保障性住房占比30%,集中解决底层、低收入民众的住房需求。

所以说,深圳未来一段时间的住房模式,既不是香港的模式,也不是新加坡模式,而是深圳自己独有的“深圳模式”。

未来的深圳模式,也许就是中国模式,会大概率向新加坡模式过渡,最终住房的比率大概是4:6,商品房占40%,保障房占60,小产权房彻底改造后,在中国大地上消亡了,成了一个神奇的传说。

上一篇新闻

又一传奇闽商黄奕聪逝世!曾被誉为印尼“椰干大王”、“食用油大王”、“纸业大王”

下一篇新闻

8月美国回国航班线路方案:直飞、中转、检测,都有分析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