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 星期四

在美国做公关第一年,我的高光,低谷,与反思

来源:进击的纽约客(ID:NewYorkDi)

作者:New York Di(已获授权)

提到公关,你会想到什么?

我在纽约遇见过的,大概四分之一的人会在听到我职业后提及《欲望都市》的samantha。

在美国做公关第一年,我的高光,低谷,与反思

我一定要澄清下 -- S在剧中的工作和真实的PR大相径庭!!!

samantha,连同一些其他影视作品里塑造的公关女性,总是一副很强势的,aggressive的,甚至很mean很有ego的样子 -- 这也是我在接触公关以前对这个职业的刻板印象。所以我一度很苦恼过。我记得刚在哥大上学时,我压力大极了。

为什么呢?因我不是一个很aggresive的人,并不喜欢“抛头露面”,偏偏所学的专业和所做的事儿要求我如此 -- 就像我们班大多数同学,和他们一起上课时,我总是在课堂上找不到机会插话。我记得第一个学期我们有演讲的课,辩论的课,最是让我头疼。那会子我和我妈抱怨起,她说,我觉得你就得上上这样的课。

如今在这行业工作一年,我逐渐地领悟到“aggresive”并不是一个形容公关很“对“的词(虽然我确实是变得比从前aggresive了一些)。我以为,一个公关人并非一定要有“咄咄逼人”(此处为中性词)的气势,更不必做一个“mean girl“(尽管我是在这个行业里见过很多!)。真正能和公关划等的词当是“proactive”, 是时刻持有积极的姿态make things happen。

正如这一年里我慢慢理解了proactive和aggressive的区别,我也在许多方面对公关有了更深的体会,于是写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也在犹豫要不要写一个PR 101的系列 -- 从各个角度分享一下我的经验,例如如何pitch,如何写press release,等等。好奇的读者们请不要吝惜你的“like“或“comment“(点赞或留言),让我知道你们感兴趣吧 :)

1

公关人的品质

几天前一位新认识的朋友问了我为什么选择公关,我想了想,回答说 --

也许选择权从不在我。也许是公关选择了我。找实习也好,后来的工作也罢,品牌,营销,公关我都投了简历,给我offer最多的却是公关职位。仔细想来,我确实适合公关。我心思极细,执行力强,记性好且做事有条理。不仅如此,我的耐挫性和抗压力都比一般人好,大学四年的哲学训练也使我的思考、写作更具逻辑。这一年间,有无数个“疯狂”时刻我都能深切的体会到,我手上这事儿,除了我,别人还真做不来。

我曾在文章在美国做公关半年,我学到了什么?里写道:细致,有条理的“一心多用”(multitasking),以及执行力强(快和准)是每一个公关人的必备素养。这半年来我更深刻的体会是 --对抗压力的能力,面对拒绝的坦然,以及不断尝试的勇气对于公关人而言多么重要。

公关连续多年以来被评为美国压力最大的职业前十 -- 我毫不意外。我们要操心的点真的太多了。拿我的例子来说,我几乎每一天都要应对五、六个客户以及更多的媒体,要在千差万别的工作任务里随时切换。我们常常要同时兼顾很多件事情,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客户要的任何东西,要很快速的写通讯邮件和打电话...而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更可怕的是面对大的小的“危机“ -- 这一年以来我也碰见了一些(不过我的级别使我很少参与危机公关),每每这个时候我的上司他们都得把手头全部的事儿搁置,关上门打无数通电话,压力大极了。

在美国做公关第一年,我的高光,低谷,与反思

危机公关的压力有多大? 可以简单参考下这部英剧Flack

为什么说公关人要善于接受拒绝和不断尝试?因为pitch媒体也好,同他们建立关系也好,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被拒绝和反复再尝试的过程。

谈起pitch,我boss喜欢把电话pitch称作“dirty work“ -- 他说没人喜欢打cold calls,但做公关就是离不开这些不讨好的事儿。这一年来,我始终没能克服得了对电话pitch的“恐惧“ -- 直到现在,我每每打电话给媒体们,尤其是从未接触过的记者们前,都要深呼吸并给自己做一个心理建设。我对自己说,PR是在“feed“ (“喂食“)媒体。他们需要我们,因为是我们给了他们故事角度或者有价值的信息可写。这样想来我才有底气拿起电话去“骚扰“媒体。

半年前我也写道:“有一天我打了30通电话问记者们对我发的report感不感兴趣,有个人听完我说了一大段话后只回了一个‘no‘然后挂了电话,那会儿我眼前浮现出我平常接到骚扰销售电话时的样子。“

现在的我听到拒绝都几乎没什么情绪波动了,因为更惨的是时不时会碰上“angry reporters“(“愤怒的记者“)。上个月我给一位新加坡的记者打电话,她非常生气的质问了我从哪里得来的她的号码(从一个叫作telum的database...)。我马上跟她解释,道歉,挂了电话后又即刻发去一封邮件致歉。好在最后她“原谅“了我,甚者还帮我把pitch转发给了她报道相关领域的同事。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要感叹一句要对陌生人的善意充满希望

其实偶尔碰上angry reporters也是正常。我和我的同事打趣说,我们的确是在“喂食“记者,但有时也会喂到别人不爱吃的东西。也难怪他们生气,换作是我,如果被强迫塞了一口苦瓜,也会气急败坏吧。做公关一年后,原先接到销售电话后会态度极差的回绝对方的我,现在态度是越来越好了。是很能理解别人工作的不易了。

至于为什么说碰壁后还要不断尝试 -- 那么多追求女孩子男孩子的,表白被拒后不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翻盘的吗?去年我为一位客户在一家一级媒体上secure了一篇profile报道,被称作“massive win“(是2018年所有报道里最好的一篇 -- 我的“高光“时刻之一),而那个成功其实就是在我不懈的“骚扰“撰文记者下实现的。我pitch了她很多次,每一次她都跟我说没时间。于是每一次她发表相关文章的一两个小时内我都跟她说我读了,你一定要认识认识我客户,你绝对会有收获的。终于,关系打开了。

2

公关人的“007”

最近“996”在国内被讨论的火热。从事公关以后,我深切地体会到我们行业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工作时间范围的,是真真的要跟着客户的需求走。工作这一年以来,大概一半时候我是“965“, 但另一半时候就很不固定。由于我客户的亚洲项目越来越多,我现在几乎是每天回家以后都要做好随时投入工作的准备,因为随时可能需要联络亚洲的媒体/客户。四月我在做两个新加坡和香港的media tour,于是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我是每晚工作到十一点半。哪怕是在国内休假,我也还是得工作 -- 参见文章回国综合症。

去年秋季我们赶一个new business proposal(新客户的策划提案),有大概整一个星期我晚上十点以前没有回过家。有两天是brainstorm(头脑风暴)到了零点之后,当周的周六也是在公司度过的。周六中午我跟我boss说我要吃中餐,他于是跟我安利他最爱的一家中餐馆,然后点了一桌子的fake chinese food(美式中餐),把我气的不行。我每样菜只吃了一小口,美式中餐真的分分钟逼疯我。尽管那个时期很辛苦,但我们做出了非常好的提案,还想出了一个十分精彩的campaign,我觉得是完全能拿奖的那种。竞标的最终轮,我上司和老板他们飞去巴黎,和我们在当地的团队汇合后一起去的比稿。我们赢过了weber shandwick,拿下了这个客户。

冬季的时候我们来了一个新客户,坐标悉尼。我boss飞去那边开了三天的会。因为有14个小时的时差,所以有两三天我们也是在办公室待到差不多大半夜,通过视频参与他们的会议。

做公关是随时都要“待命“。我最夸张的是有一次周日晚上和朋友在外面吃饭,吃到一半突然接到我boss的电话,告诉我我们大概一个小时前在cision上群发出去的一篇稿子(因为是针对亚洲媒体,所以设置在周日晚上发 -- 是亚洲周一的早晨)里面有两处细节要改,客户刚刚才通知。所以我不得不直接结束了晚餐,火急火燎的赶回了家处理 -- 改稿子,重新发给媒体并邮件解释。那次以后我就学聪明了,再也不在周日晚约饭。因为周日晚上我的客户已经开始上班了,也就意味着我随时都可能收到工作邮件。

两周前和好友聊天,我说起自己休假时还在工作的事儿,她说,你这样可不行,休假就是休假,你怎么还能工作呢?你这个公司文化可不行。我说,也是我放不下工作。我是真的操心客户,我回家休假做梦都能梦到客户的事儿。这一年以来,我时常梦到我在工作。有次和我boss聊起,他说他也是这样,他常常会半夜梦到客户突然有事,然后从睡梦中惊醒。

最近读到一些文章说996是个人选择的问题,这点我很赞同 -- 比如说公关,它确实是需要你投入很多个人时间的,如果不能接受,只能说你不该入这一行。我入职的时候,我boss告诉过我,他说如果你想在agency business(乙方)里出类拔萃,就一定要做好牺牲个人时间的准备。他也是如此身体力行的,他真的是个work hard,play hard的极致 -- 他几乎每个月都飞去世界各地出差,然后下飞机就去开会,工作结束就和客户去喝酒bonding(培养感情)。然后每次回到纽约几乎是隔天或第三天就回办公室处理工作。偶尔我们在亚洲/澳洲的客户有事,他也会熬夜到凌晨几点和客户通话,提供counsel(咨询)。

我boss说他上学的时候绰号是egg (鸡蛋)-- 外面是白的,里面是黄的(“香蕉人“的相反)。我就笑他说,一定是因为你太拼了,像亚洲人一样拼。我觉得人和人的价值观本就不同,有些人会侧重事业,有些人会倾向生活,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追求。这些选择都无谓对错,只需记得我们是可以选择的就好。

在美国做公关第一年,我的高光,低谷,与反思

最近看了上图出自的日剧《我,准点下班》。我虽然不抵触回家加班,但也是个喜欢准点下班的人,因为每天到了六点就真的累到不行,需要休息。我觉得自己也许会在未来人生的某个阶段有和女主一样的心态,不过目前来说,比起朝九晚五吃小笼包,我还是更想要尽快升职加薪......

3

公关带给我的改变

17年的夏天,我实习结束后回国,同好朋友一起去了普陀岛还愿。返程的路上,她对我说 --

“你这次回来我感觉你变了好多。这一路上,我们接触了那么多人,无论什么年纪和职业,我发现你都能跟人家聊得起来。最重要的是都不是尬聊。“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所学的专业和从事的行业带给我的改变。

这么说是因为在国内上学那会儿,我老被说作“高冷” -- 其实我只是和不太熟的人找不出那么多话题可聊。自从来美国念传播以后,我是变得越来越”懂事”和“开朗”了,以至于在这边碰到的许多人,会对我说,“我觉得你好适合做公关,因为你很有亲和力。“

做PR以后,我开始习惯性的斟酌每一句话该怎么说,就好像我工作中写邮件,写新闻稿,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我都要去琢磨别人听到后作何感想。这也算是“职业病“吧,我开始在谈话中照顾起别人的感受,会努力发掘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也会刻意回避使对方尴尬的内容。

除了性格上的改变,另外就是,我开始阅读新闻了。说来惭愧,从前的我只知道美国有The New York Times,The Wall Street Journal等等, 知道国内有什么新华社,人民日报;从前的我也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所有的重要消息都是从社交媒体获得。如今从事公关,毫不夸张地说我是24小时生活在新闻圈里 -- 我每天会阅读大量的文章,和许多家媒体往来。于是总是能第一时间获知最重要的新闻。

由于是财经公关的方向,今年起我也开始系统的学习起金融。我的客户们有做insurance,asset management, equity broker-dealer, hard and soft commodity trading的等等。因为时时监测着他们的市场动态、新闻,以及常常旁听他们和媒体关于当下行业热议问题/趋势的采访,我每天都能学习到金融领域的新知识,这也算是做公关的一个bonus(福利)吧。

4

从Public Relations

到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这一年里,我boss同我和我同事强调了许多次:我们是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agency。原先我一直搞不明白,我说corporate comm不是跟PR差不多吗?

后来,随着自己接触corporate comm越来越多,我逐渐的明白,PR可以说只是它其中的一个bucket(部分)。我个人的理解是,corporate comm涉及到战略的层面更多,对从事者的要求更高。公关更多是的在做媒体关系,而corporate comm则包括了与媒体在内的各类stakeholder的关系,比如政府,投资人,员工等等。Wikipedia给的解释还是挺清晰的 --

“Corporate communication is a set of activities involved in managing and orchestrating all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mmunications aimed at creating favourable point of view among stakeholders on which the company depends.“

去年年底和今年我都参与了一些Investor Relations(投资人关系)的项目。去年为一家上市公司客户做annual general meeting的deck -- 我觉得那简直是我做过的最难的工作之一。我和我的同事们自以为写的不错,结果被我boss“骂“的狗血淋漓。因为涉及到的stakeholder(投资人)太过重要,deck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可以说是经过了无数次审视和改动。

今年我也参与为一个准上市公司准备了整套路演的材料,像是fact sheet,investor presentation等等。然后我的感受就是,还是媒体那块比较容易...

5

公关人的初心

最近看了一部英剧,叫作Flack(译名《公关》),讲述从事危机公关的女主人公robyn如何利用谎言和手段为各式行为不端的名人开脱。她的核心策略就是埋藏真相,正如这部剧的海报上所写:It's not a scandal, if nobody knows (如果无人知晓,丑闻便不复存在)。

看了五集之后,感慨最深的是来自robyn的老板caroline的一席话:

在美国做公关第一年,我的高光,低谷,与反思

“I don’t care if you lie, or get innocent people sent to prison, or go round kicking away the crutches of polio-ridden children. As long as you’re in control.“

如此的“不择手段“令人不寒而栗。

时常觉得PR对客户就好似网络梗“舔狗“ -- 我们一方面尽其所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绞尽脑汁的维护客户的形象。可是究竟要“客户至上“到何种地步呢?联想到热议的刘强东案,起诉书里种种不堪细节令人作呕,可最使我惊讶的是看到了两位女性“帮凶“ -- 其一的职位便是京东的国际公关事务高级经理。

如果公关人的内心没有一把衡量是非的戒尺......

此时,很想再搬出半年前我曾在文章在美国做公关半年,我学到了什么?里贴过的图,来自Professor Oswald的课件:

在美国做公关第一年,我的高光,低谷,与反思

Source: Developing A Moral Compass, Columbia University

问问自己,你想做什么样的传播职业者?

于我,我要做的是既能挣钱,又能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力的公关人

在美国做公关第一年,我的高光,低谷,与反思

Source: Developing A Moral Compass, Columbia University

愿我,愿你,都能勿忘初心

投稿丨[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新闻

小新课堂第二讲|新加坡购物退税

下一篇新闻

美国封杀重压,字节还能否跳动?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