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7日 星期二

孙太一 「中美摩擦可能会源于美国的制度缺陷」

[中美摩擦可能会源于美国的制度缺陷]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政治科学系助理教授

【31教授评】

【“从佩洛西、石破茂访台看美日和西方的台湾牌”系列】

【第18篇】

编者按

赵全胜 【海外看世界】主编:

台湾问题是中国之大事,也是全球之大事。现在正值2022年的盛夏,子弹还在继续飞,“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我们这次以【从佩洛西、石破茂先后访台看美日和西方阵营的台湾牌】为主题,邀请海内外的学者参与快评,达到了创纪录的31位,分别来自美国,中国大陆、日本,澳大利亚,和台港澳地区。我们将以每天发出三篇的方式和大家一起见证历史。

参与本次快评的学者及所在单位:

刘亚伟 美国卡特中心

石之瑜 台湾大学

尹继武 中国人民大学

朱志群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

李振广 北京联合大学

章念驰 上海东亚研究所

王在邦 太和智库

邓中坚 台湾政治大学

陈淑英 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张望 日本早稻田大学

白智立 北京大学

赵宏伟 日本法政大学

李相万 韩国庆南大学

金仁淑 中国政法大学

李枏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达巍 清华大学

刘卫东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王海良 上海东亚研究所

王建伟 澳门大学

袁易 台湾政治大学

谭青山 美国俄亥俄克利夫兰州立大学

祁冬涛 新加坡国立大学

伍国 美国阿勒格尼学院

庚欣 香港凤凰卫视

吴萱萱 美国欧道明大学

沈丁立 复旦大学

罗欢镇 东京经济大学

王俊生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所

何思慎 台湾辅仁大学

李海默 复旦大学


[中美摩擦可能会源于美国的制度缺陷]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政治科学系助理教授

【31教授评】

【“从佩洛西、石破茂访台看美日和西方的台湾牌”系列】

【第18篇】

台湾问题是最可能引发中美正面冲突的议题之一。而此次佩洛西访台恰恰向我们展示了中美之间的摩擦乃至冲突不一定会仅仅来自于两个大国之间的互动与误判,而同样有可能始于美国内部,源于美国的制度缺陷。

佩洛西与拜登团队的分歧

佩洛西在4月曾计划访台,当时的拜登政府是支持这个决定的 –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美国政客们都认为不能把台湾变成下一个乌克兰,因此他们觉得需要对台湾予以更大的支持,以防止中国大陆效仿俄罗斯。我们都知道,当时佩洛西因为新冠确诊而没去成。


佩洛西在7月再次开始酝酿访台,登政府则认为时机已过,尤其是佩洛西选择的时间不仅接近解放军的建军节,中国军队的演练处于高峰期很容易能随时被激活,中方政治大年的相关活动也已经在陆续展开。因此,当拜登政府私下里了解到相关情况之后,便多次派白宫国安委以及国务院的高官,以汇报行程风险的方式试图去说服佩洛西再次推迟访问计划。佩洛西没有被说服。

当相关筹备被媒体了解到且拜登还公开向记者表示“美国军方不认为佩洛西当前访台是个好主意”时,佩洛西非常恼怒,因为她对此次访台计划十分重视,本来希望能严格保密 – 就连同行的其他议员也都是到上飞机后的那一刻才拿到完整的行程计划,知道会去台湾的。所以,佩洛西认定是拜登团队的成员为了让她取消访台而故意对外泄露了计划,虽然白宫对此一直否认。

孙太一 「中美摩擦可能会源于美国的制度缺陷」

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


可以见得,当佩洛西访台行程被泄露的那一刻,白宫与佩洛西便都已骑虎难下了 – 无论谁反对访台都会被认为是对中国软弱,从而在中期选举之前失去大量的政治资本。这也是为什么当拜登团队试图在私底下说服佩洛西后,佩洛西建议除非拜登亲自公开反对她的行程,否则她不会考虑对行程做调整。拜登当然明白公开反对此行程就是要让他来给未访台造成的潜在民主党中期选举丢票而背锅。所以,拜登选择退让,并默认美国军方给佩洛西访台提供了后勤支持。

国会民主党与拜登团队的分歧

佩洛西还没回到美国本土,拜登和国会里自己党内的议员就又因为台湾议题而出现了分歧。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梅嫩德斯开始全力推进他提出的《2022年台湾政策法案》,准备把台湾列为“主要非北约盟友”,在未来四年对台提供近45亿美元的安全援助,并要求总统明确“其政府将捍卫台湾的主权”。同时,众议院下属亚洲、太平洋、中亚和不扩散分委会主席阿米·贝拉也开始全力推进《台湾和平与稳定法》,要求对《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进行修正,并要求总统提供一份报告,阐明加强威慑力、阻止大陆和台湾爆发军事冲突的整体政府战略。

孙太一 「中美摩擦可能会源于美国的制度缺陷」

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鲍勃·梅嫩德斯

孙太一 「中美摩擦可能会源于美国的制度缺陷」

众议院下属亚洲、太平洋、中亚和不扩散分委会主席

阿米·贝拉


拜登政府并不友华,但也绝对不想在其治下将中美卷入正面冲突,甚至引发核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以,虽然白宫内部有很多对华鹰派,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着想,拜登政府依旧努力要给国会的台湾议题降降温。比如,针对想要加强台湾地区的防御能力并深化美台关系的《2022年台湾政策法案》予以回击。白宫担心该法案有悖于美国政府向中国作出的“一个中国”承诺,并表示“期待”就该议案“与国会合作”。虽然接下来相关议案仍然可能在9月份再次浮出水面,但拜登团队正在努力试图对法案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修改。

3号不听1号

很多人误将美国总统继承顺序看成是垂直线性的,认为在美国权力最大的是总统,其次是副总统,第三位即是众议院议长。事实上,从此次“佩洛西事件”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继承顺位并不是权力顺位,3号不需要听1号也往往不会听1号的,三权之间也并没有从属关系。无论是3号还是1号,政客们都在为各自的政治利益而采取行动,哪怕有的时候一些行动并不符合美国这个国家的利益。


像佩洛西这样的众议员比起白宫团队而言,更地方化而缺乏外交视野和经验。很多众议员因为在地方选区“赢者通吃”且只有唯一议席的制度安排而只关注选区内部的地方事务,完全不关心也不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当然更不了解两岸关系、中国内政在当下的微妙。与此同时,在今天的美国,多元、周全的立场很难让候选人赢得选票;反之,简单、鲜明的态度则更容易让同样地方化的选民理解并坚定地将票投给自己。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政坛温和、中立、多元视角的议员越来越少,而极端、固执、二元思维的政客却越来越多。

佩洛西此次亚洲行自始至终都是在按照美国的内政思路在处理外交事务。她要巩固好自己地盘上的势力,她要通过作秀来赚取更多的政治资本或者为自己的政治遗产添砖加瓦,至于这么操作是不是真的有利于美国这个联邦她可能没想那么多。而总统虽然是美国联邦政府的行政主管,却因为1号无法给3号发号施令以及其自身也要保存政治资本而拿佩洛西毫无办法。

府院分歧与外交风险

不少人会认为,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今年5月做了“拜登政府中国政策演说”之后,当前美国对华政策就明晰了。可“佩洛西事件”让我们进一步看清,布林肯的演说充其量仅仅是美国三权中的一权的对华愿景。而这样的愿景没有府院共识,也没有执政党的党内共识。这一现状也使得美国的对华政策,尤其是两岸政策颠三倒四,混乱,也缺乏目标。

孙太一 「中美摩擦可能会源于美国的制度缺陷」

2022年5月26日,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演讲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权且不去谈论拜登自己多次提到“美国有军事保卫台湾的承诺”究竟是口误还是有意为之并以此来塑造新形式的“战略模糊”,毕竟拜登每一次“口误”后他的团队都会出来更正说美国的政策没变。但即使白宫自身的思路是统一的,我们也看到府院之间、执政党内部都缺乏很好的协调重要外交政策的机制,当然各方也经常缺乏足够的政治资本去推动有意图的协调。有的时候,这种缺乏协调的机制可能会起到缓解中美摩擦的作用。比如两年前各方就嚷嚷着要推出一个系统性遏制中国的议案,光议案的名字就改了多次:《无尽前沿法案》、《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美国竞争法案》、《芯片法案》、《芯片Plus法案》等。最后因为众口难调,本以为是华盛顿政客们为数不多的最大公约数的“对华强硬”最终也只能以一个被极度瘦身后的《芯片与科学法案》这个基本只关注芯片和高科技等狭窄领域的法案告终。但另一些时候,因为不同政客之间缺乏互相约束的机制,各方的利益又极为不同,很多并不了解外交事务中微妙因素的政客则很容易无意中踢翻火药桶,造成极其深远的影响。

拜登团队在芯片产业链大规模撤出台湾之前不太敢轻举妄动,在台海拱火,而更多想用“豪猪战术”,武装台湾去使用更小、更机动、更隐蔽的武器来进行潜在的不对称防御。但美国的议员们则没有太多的顾虑,且谁都有可能单独出来拱火。在这典型的“集体行动困境”下,议员们的个人理性与利益和集体理性与利益之间存在冲突,且因为政治收益往往由个体收割而政治成本则大体上由集体承担,而这些个体自身又基本不参与政策的执行,只负责立法,所以哪怕闯了祸,他们也往往可以甩锅给别人。这也是为什么美参众两院议员代表团敢在佩洛西访台结束后12天再次到访台湾。也正因为此,在研究中美关系时仅仅以国家为分析单位来进行研究已远远不够,中美之间未来的摩擦很可能会源于美国内部因制度缺陷导致的外交混乱。

本文由海外看世界平台独家首发,文字仅代表作者观点

上一篇新闻

伍国 「美国的“一中一台”浮出水面」

下一篇新闻

李枏 「“窜访事件”凸显美国对华政策困境」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