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投人去新加坡“讨生活”|钛媒体创投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2年,这一国土面积仅有733.1平方千米,约等于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面积总和的宜居花园城市----新加坡,成为了资本聚集的饕餮盛宴场。
仅9月这里就举办了6场大型商业会议,募资方向的Super Return Asia,Mercer Global Investment Forums 、Tech in Asia Conference、 Deal street Asia主办的亚洲 PE VC峰会, Milken Institue主办的亚洲峰会,Asia Crypto Week主办的加密货币会议TOKEN 2049。
“本以为Token 2049是一个高规格的会议,没想到是一个大的‘Party场’,”一位前来到新加坡寻找机会的创业者说,“近百场活动,近百场Party,任何会议结束后都有Party环节,大家会一起约一场宵夜或喝点小酒聊至深夜,在这里从未感受到国内的资本寒冬。”
当时朋友圈有传言,国内有七成的投资人、企业家都在新加坡参加活动,致使当地酒店的价格直线飙升2-3倍,有的甚至被炒到上万元一晚上,被老板安排前往参加Super Return Asia活动的某美元基金募资负责人Shery不禁感叹,“简直是一酒店难求呀。”
看似热闹,真正谈钱的没几个。“大佬来这里是为了休闲吧,游艇局、酒局、雪茄局、养生局、谈经济形势局,场面堪称《华尔街之狼》现场版,别人‘战绩’如何我不清楚,反正我是虚行一趟。” 这是Shery对于新加坡之行的总结。
资本的饕餮盛宴
新加坡本地从来不缺钱。
亿万富翁家办的云集之地。Henley & Partners研报显示,2022年预计会有2800名亿万富翁前往新加坡,通过设立家族办公室的方式管理资产。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夫妇、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戴森电器公司创始人詹姆斯·戴森、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等众多世界顶级富豪,均在新加坡设立家族办公室。
2018年,新加坡家族办公室数量仅50家,但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已增至800家。据报道,目前至少有600个家族办公室的申请者正等待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审批,即将带来的资金额超过120亿新币。
家族办公室的爆发现象要归功于2019年,当时新加坡政府 “不遗余力”的推广,不仅降低家族办公室的设立门槛还给予很多优惠的税收政策,其中最突出的是家族办公室税务豁免政策13R和13X(2022年已分别更名为13O和13U)。
当全球富豪蜂拥而至时,今年4月新加坡政府提高了家办税务豁免计划下设立基金的门槛。13O免税计划的门槛,从原来没有明确规定(市场共识为500万美金起)到现在的1000万新币(约合5000万人民币),且在两年内要达到2000万新币(约合1亿人民币),金额是原来的四倍。
“业绩一般的投资机构很难拿成熟家办的钱,新成立的家办或许有机会,但需要时间等待他们落地。”新加坡投资人George向钛媒体表示。
依据George的描述,目前新加坡的家办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成熟家办,他们对资金的用途、投资规划非常清晰,资本应该投向哪里,投给谁,有一份明确的清单。比如,更倾向投资国内头部美元基金,这一类的GP过往拥有漂亮的投资业绩、全球化的视野、投资经验丰富且在新加坡设有办公室,便于与LP随时沟通投资策略和资源对接。
另一种是新成立的家办,钱还没到位。新规后家办的审核时间从原来的4个月延长至8个月,目前恐怕是万人“朝圣”新加坡的热度大于资金落地的速度。
国内的一线投资机构高瓴资本、红杉资本、金沙江创投、蓝驰创投、源码资本、元璟资本等十余家机构均在新加坡开设办公室。
海外资本也同样看好新加坡。2022年7月,哈佛大学捐赠基金在新加坡开设办公室,以扩大其在该地区的投资组合;今年5月,李嘉诚旗下维港投资(Horizons Ventures)在新加坡开设办事处,这是维港投资在中国香港以外的首个办事处。
FA同步跟上,继华兴资本19年在新加坡设立办公室后,光源资本、泰合资本今年也先后在新加坡设立总部。
据悉,今年8月泰合资本与新加坡合作伙伴Mask Network,围绕Web 2.0与Web 3.0连接与发展的话题举办了一场4个小时的沙龙活动,邀请到近80位新加坡本地及泰合生态圈创业者、投资人们到达现场。
“相较于2021年的火热,今年东南亚市场风格变得趋于谨慎,但优秀的早期项目从数量和融资金额角度仍然保持交易热度,一些有业绩支撑且估值合理的成长期项目也陆续完成大额融资,不少东南亚市场本地VC此前募集了金额可观的新基金,在市场整体估值中枢下移的过程中可以找到更为合适的布局机会。”深耕东南亚市场多年,服务了不少区域头部创业企业融资交易的本地精品投行千赐资本 Favour Capital创始合伙人方叶向钛媒体创投家表示。
新加坡吸引着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富豪、创新领域公司、投资机构扎堆前往,2022年,这片“财富圣地”显得异常热闹。
“只是一个办公室”
同一个新加坡,在大家眼中的定位略显不同。
“新加坡只是一个办公室,在其背后我们是看好快速成长的东南亚市场。” 华兴资本东南亚私募融资业务负责人秦川如此描述新加坡办公室的定位。
从新加坡起飞,两个小时即可抵达印尼首都雅加达或越南胡志明市,作为通往整个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再合适不过。
对于此,光源资本东南亚首席代表兼新加坡办公室负责人薛敏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新加坡总部是作为辐射东南亚和海外其余地区的中枢,工作方向会围绕促进中国与东南亚本地的资本和战略合作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东南亚本地项目的投融资顾问服务、并购服务、战略合作业务,以及中国企业出海东南亚的资本合作及战略业务落地的增值服务。”
“新加坡的地位有明显的提升。”对出海业务熟悉,拥有中国、美国、新加坡三地工作和生活经历的高榕资本合伙人刘新华在接受采访表示,“第一,硅谷逃亡,如今的美国硅谷已与往年大不相同,整个国家的安全指数,宜居指数在下降;第二,高榕资本平时投资、孵化的大部分项目是面向全球华人,拥有四分之三华人人口的新加坡在此时非常具有吸引力;
第三,新加坡已并非华人社会、中国企业出海试水第一站、东南亚区域总部这样的简单定位。”
他列举道:“第一,新加坡本地已经出生、成长乃至繁衍出越来越多的全球性创业公司,比如跨境电商Shopee、多元化出行平台Grab,起步于新加坡拓展至整个东南亚市场。同时,过去一年基于Web 3.0、SaaS的创业者也开始在新加坡设立公司、设立总部,但是他们的志向远不止东南亚市场,而是瞄准了全球化市场。比如我们之前有投资过的ADVANCE.AI,触角已从东南亚市场延展至欧、美、日、韩等地区。
第二,许多出海企业采用双总部平行运作模式,一个在国内,一个在新加坡,这些现象足以证明新加坡的地位的提升。”
钛媒体了解到,蓝驰创投的被投企业高仙机器人、潞晨科技等新锐企业已在新加坡设立了办公室。
蓝驰创投表示:“portfolio海外市场的比例超过50%,去年在新加坡成立办公室,一方面是因为新加坡汇聚了大量的创业公司,是华人与技术创业者的高度聚集地,与蓝驰创投一贯的布局思路吻合;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支持被投企业出海。”
另一类“没有准备好”的投资机构,他们把新加坡当做潜在的LP池子。
尽管当时疫情严重,往返中新两地大约需要隔离俩个月,Shery仍然被合伙人委以重任派来参加Super Return Asia活动,“合伙人说整个创投圈都去新加坡了,你还不去,怎么募资,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短短的几天会议募集到资金是不可能的事情,本次出行能做的是摸底,了解LP对国内机构的看法、投资意愿、看重的指标是什么,也了解下同行在募资难的情况之下如何进展。”Shery如是说。
“国内美元基金投资遇阻,美元基金LP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直接导致募资难度再度提升,去新加坡或许变成了美元基金的一种被动选择。”一位业内投资人感叹。
对于此现象方叶表示很理解:“一些国内美元基金的LP希望看到他们所布局的GP能够走出去,拥有覆盖出海国际化项目及本地案子布局的能力,国内的VC拥有深厚的行业理解与交易经验,如果加深对当地市场的理解会形成相对竞争优势。同时,国内VC也希望他们的项目国际化、本地化成色更高,我们今年接到了越来越多中国出海东南亚企业的业务合作需求。”
方寸之间的新加坡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或投资东南亚的中枢,或募资的新希望,但它并非核心“战场”。
并非核心“战场”
“新加坡市场太小,天花板太低了,给投资人的想象空间太有限了。” George表示。
新加坡的总面积大约是上海的五分之一,人口也只有500多万,自古以来它的优势是政治环境稳定、法律机制和监管制度透明、文化多元开放、高端人才聚集,增长的引擎也从来不是依靠当地人,而是发挥枢纽中心的作用,撬动全球资源来进行整合,疫情之后这个趋势更加明显。
2022年,索尼、戴森、台积电等大型跨国企业都在新加坡设立了亚洲总部。国内的互联网知名企业腾讯、阿里巴巴、华为、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爱奇艺,游戏企业米哈游、莉莉丝、跨境快时尚服装品牌 Shein也在新加坡“安营扎寨”。目前,约有37400家国际企业将业务设立在新加坡,其中包括7000家跨国公司。
“东南亚本地的创业者的人群画像与前几年相比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之前不少优秀的创始人拥有投资、咨询及投行背景,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有产业经验以及深厚技术背景的创业者,本地化理解及国际化的能力是他们的强项。” 在方叶看来。
但秦川则认为:“不少中国创业者是经历过互联网战争的一批人,他们在互联网的技术和玩法上都有相当过硬的实力,另外,能吃苦是中国人的优势,凭这些足以‘卷’起当地市场的‘战争’”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去新加坡就职、打工,据统计新加坡的人均DGP已经达到8万美元,日常生活的成本非常高,但面积却只有上海的五分之一。“这反向说明,新加坡不可能生产出那么多人才,这刚好是中国的优势,比如工程师红利、供应链人才的红利,中国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资源库。” 这是刘新华看到的中国企业的机会。
相较于国内硬科技、医疗大健康、企业服务三大赛道吸纳市场上六成的资金,教育、游戏行业几乎濒临消亡的状态,新加坡呈现出了另一番景象,TMT、教育、文娱、游戏、科技、医疗、跨境电商、物流等等,各个赛道百花齐放。
“有主动来创业的,也有被动来创业的。比如教育和游戏行业,国内教育赛道的发展遭遇瓶颈,创业者就把项目搬到了新加坡来做,先在新加坡找到目标人群做小规模的市场验证,然后进军印尼,这一类企业他们成立的第一天就是一家面向印尼市场的企业,并不是新加坡市场,新加坡人口太少,给予创业者和投资者的想象空间太小。
再比如,游戏项目也是同样的操作方式,国内游戏版号的发行时而停止,时而发行,创业公司是要活的,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待,干脆拉着队伍出来新加坡成立公司,进军东南亚,这些是被迫出海的企业。”投资人David向钛媒体创投家讲述着他的观察。
据了解,中国公司来新加坡开设办公室非常简单,只需要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全部办好。
方叶也看到了国内主动出海东南亚的企业变得越来越多,比如跨境电商服务、DTC、物流、SaaS等领域。中国成熟的供应链具有天然的优势,再加上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自古就是物流贸易的要塞,为通往全球各地创造了便利条件。
此外,今年10月27日,中国与新加坡签署了《关于电子商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就推动物流、移动支付等领域,建立了电商合作机制,为跨境电商提供了进一步便利。
复制到东南亚
新加坡市场做得好,并不代表东南亚市场能做好。
东南亚共有11个国家,包括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东帝汶,总人口数量超过6.5亿,是除中国、印度之外人口最多的区域市场,但是每一个区域都存在不同的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惯。
“不宜完全照搬,需要在本地市场了解客户需求,提供针对性产品和服务。”秦川表示。
以东南亚电商巨头Shopee为例,为了适应不同地域用户的使用习惯,上线了马来西亚版、泰国版、新加坡版等等好多版本,App版本分别做差异化运营,比如印尼早晚高峰很容易堵车,Shopee的印尼版就曾经专门在高峰期推出摇金币的游戏,让用户堵在路上的时候可以摇金币换折扣,而马来西亚的版本在相同时段就没有这个活动。
据《2021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东南亚互联网经济在2030年有望达1万亿美元规模,逐步进入“数字十年”,其中电商、交通与食品、数字金融服务等行业,推动东南亚数字经济规模(GMV)达1740亿美元,到2025年预计超3600亿美元。
疫情让东南亚人逐渐习惯“线上生活”,直接把互联网普及率拉升了一个台阶,这两年东南亚的电商、游戏、视频、物流等市场规模正在呈爆发式增长。
蓝驰创投创始合伙人陈维广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数字化经济正在加速到来,对于初创企业而言,这是一个主动参与科技助力经济增长的绝佳机会。”
面对东南亚的高速增长,这个绝佳机会也存在其挑战。
在东南亚,新加坡之外的其他国家,很多本地人甚至连信用卡都没有,这也意味着没有信用记录、消费习惯等相关数据,擅长做大数据分析的中国公司难以发挥技术优势。
“我们看到东南亚SaaS生态需要一些时间去培养,企业端付费意愿在发生变化。当下也有不少跨境电商、文娱相关的中国创业者瞄准东南亚的庞大用户基数及新兴中产阶级人群提供产品和服务,这是很有机会的探索。”据方叶对东南亚市场的观察。
东南亚其他国家还处于早期阶段,类似15年前的中国。 “很多中国的模式创新可以借鉴,但不一定完全Copy From China。”AC Ventures管理合伙人黄佩华表示。
“不同于大体量的单一市场,由于市场基础、文化语言差异以及政策的不同,在东南亚进行区域化复制是稀缺性能力,这对团队的本地化执行能力要求非常高。”在方叶看来。
比如物流巨头极兔速递,脱胎于oppo系列,创始人李杰起初只为解决oppo手机在印尼地区的运输丢件的问题,不曾想到,后期随着oppo手机业务的快速发展,极兔速递慢慢初具规模,并凭借着OPPO的销售网络开始承接其他业务。
目前已成为一家覆盖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柬埔寨、新加坡、中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墨西哥、巴西、埃及共13个国家国际物流运输商,并获得了新加坡Temasek淡马锡 、博裕资本、红杉中国、高瓴资本、华港联合家族办公室的超78亿美元融资。
更有趣的是,极兔速递依据其对印尼市场的了解,衍生出了东南亚彩护品牌Y.O.U,至今已拓展至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国,覆盖近4万个点位,其背后依托的则是中国成熟的美妆供应链。2022年初获得了隐山资本、海纳亚洲创投基金、高榕资本、ATM Capital易达资本、M31资本的C轮 4000万美元。
“无论国内、国外创业都逃不出本地化这个命题,产品服务如何本地化、团队如何本地化、如何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快速占领市场。新加坡市场如此,东南亚市场亦是如此,想要一招鲜吃遍天是不现实的。”秦川表示。
结尾
“当下全球面临着多重危机影响,我们或许正在一个四五十年大周期的变化。创业者需要适当调整,从过去十几年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中跳脱出来,重新找寻机会。由于每个市场各具特点,初创企业在目前的环境下想要在不同市场同时作战是较为困难的。”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表示。
他建议,对于创业者想实施全球策略前,要想想中国发生了什么,美国和中国的发展节奏,国家在全球的角色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力,要想明白如何利用好国内市场的比较优势、不同市场的政策影响力,比如中国在数字基础设施、新能源投入,创业者能否利用好这些机会。才能更聚焦地出击以获得成功。
基于多年东南亚本地头部项目融资交易经验,方叶也通常会向出海的创业者提两个问题:“第一,优势评估,对比当地创业者、竞品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第二,是否拥有足够的本地化和国际化能力。”
新加坡成不了谁的救命稻草,全球经济格局巨变之下,唯有不断适应变化才可得以生存。(本文首发钛媒体App,编辑 | 郭虹妘)
应受访者要求,本人中Shery、David、George均为化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