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的联盟 被忽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英国海上联合作战
日英和俄在远东的矛盾及争夺
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便以俄国为头号敌国,制定了扩充陆海军的计划。海军计划建立一支足以对付俄国一国、或俄法、俄德、俄中两国联合舰队的“六六舰队”,增加军舰和鱼雷艇的建造,计划为113艘,26.5万吨。日本针对俄国的扩军计划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日俄战争已提上了日程。
作为工业革命摇篮的英国,凭借雄厚的物质基础、先进的技术优势和强大的海军力量,自19世纪中期开始始终不渝地奉行着“光辉孤立”的外交政策。但到19世纪末英国已不能“称霸海上”了。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阔殖民地的英帝国,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狂潮中自然成了众矢之的,帝国的疆界四处经受着沉重的压力。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俄国趁火打劫,获取了一直都企图占有的鞑靼海峡和贝加尔湖之间最富庶的海域,俄国在中国的扩张一发而不可收拾。沙俄侵略目标的东移,必然与当时远东的霸主——英国发生利益的冲撞,英俄间的冲突在所难免。
日俄、英俄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各国在远东的主要矛盾。日本欲把朝鲜和满洲据为己有,必须排除俄国的阻碍。英国为维持在远东的利益,迫切需要抑制俄国的南下。为遏制俄国在远东的发展,特别是俄国在中国东北的不断扩张,日英这两个亚洲和欧洲的岛屿国家最终勾结在了一起。
1902年1月30日,日本公使林董和英国外交大臣兰斯顿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伦敦签署了第一次《日英同盟条约》。
其主要内容为:
- 针对俄国的扩张,双方承认中国和朝鲜的“独立”,倘使双方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受到别国侵略或因内部骚乱造成损失时,任何一方均可采取必要的措施;
- 缔结国的一方如与其他国家发生战争时,另一方应严守中立;
- 如同盟国一方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其他国家作战时,另一方应给与军事援助,媾和时也须与同盟国协商;
- 双方还保障英国在中国、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非法利益。
1904年2月8日,日本海军突然袭击驻旅顺的俄国舰队,首先挑起了战争。
英国将日本看作是抵制俄国南下的堤坝。在日俄战争中,英国给予了日本很大的帮助,对日本最终打败俄国,确立其在东北亚的优势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德、法、英、俄等列强相继卷入战争,日本政府于8月15日发出最后通碟,要求德国立即从其太平洋殖民地撒出,德军驻青岛的武装力量立即向中国山东的日军投降。德国政府对此不加理会。
1914年8月23日,日本正式对德宣战。
1914年8月7日,日本国会彻夜开会,同意对德国宣战。
日英联军围攻青岛德军
8月26日至27日,日英联军正式开始围攻青岛,此时德军舰队主力早已撤走,胶州湾里只有一艘老式奥匈帝国海军装甲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2艘驱逐舰和5艘炮艇留守。日本海军前来围攻的庞大舰队包括:
- 2艘前俄国战列舰
- 7艘巡洋舰
- 2艘前俄国海岸巡防舰
- 1艘驱逐舰
- 14艘支援舰只
英军参战兵力是“胜利”号战列舰、1艘驱逐舰和1艘医护船。
德军装甲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
日本海军上村彦之丞海军副帅指挥的第2舰队负责运送日英步兵在山东登陆,从陆路包抄青岛。9月2日,日军率先在山东龙口登陆。另一支日本海军登陆部队于18日占领崂山湾,建立前进攻击基地。英军主力也于24日到达战场。
青岛围攻战在世界战史上无论是规模还是激烈程度都排不上名气。但此战却不失戏剧性和历史意义。虽说第一个尝试从军舰上起飞战机的是美国人,但第一个真正将这种创新战术用于实战却是日本人。
日本若宫丸号水上飞机母舰
日本海军“若宫丸”号军舰在这支进攻舰队中显得极为特别。最早的水上飞机母舰“若宫丸”号原为英国商船莱辛顿号,1900年在格拉斯哥的邓肯船厂建造,同年9月21日下水,次年10月竣工。1905年的日俄战争时期,被日本的72号鱼雷艇俘获,后编入日本海军暂定名为冲岛丸。1905年9月1日正式命名为若宫丸。1913年转入日本海军并在1914年8月23日在横须贺工厂改装完毕,将其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排水量5180吨,在前桅和后桅前部各有一个用铁架帆布搭成的机库,载水上飞机4架,2架置于甲板上,另外2架放在机库中。飞机由舰上的吊车将其吊放到水面后自行起飞降落,再由吊车将其吊回母舰。
1914年9月5日,“若宫丸”号上的舰载机作为最早的舰艇搭载飞机参加了对德国占领的青岛胶州湾攻击行动,当时的场面有点寒酸,这些临时改造的“轰炸机”使用的是80毫米和120毫米口径舰炮炮弹,这些“炸弹”就用绳子挂在驾驶舱外。投弹倒简单,把绳子砍了就得。别看方法简单了点,但还真有一艘德军布雷艇中弹沉没,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从海面发动的空中攻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青岛战役时,若宫号上所搭载的MF水上飞机。
9月30日清晨,“若宫丸”号触雷搁浅,日本海军的这支航空兵部队转移到陆上基地继续参战。整个围攻战期间,这4架飞机共执行49次任务,飞行时间71小时,投弹199次,自己无一受损。
困守青岛的德军也不甘示弱。10月18日德军一艘老式鱼雷艇S-90出其不意地冲破封锁,成功发射2枚鱼雷击沉日军“高千代”号巡洋舰。此外,日军还损失了3艘扫雷艇、1艘鱼雷艇和1艘驱逐舰。
11月7日,3500名德国守军投降,日军海军损失317人,陆军伤亡近2000。英军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日本发动最后总攻时甚至没有通知英国人一声。
大英帝国交通线上的“太阳旗”
就在上村彦之丞所率的第2舰队围攻青岛同时,藤井山谷海军副帅指挥的第1舰队则追随英、法、澳联合舰队在太平洋围捕德军斯佩将军四处流窜的亚洲舰队。藤井命令“金刚”号驶往中途岛,“出云”号前往墨西哥海岸。8月26日,他又派遣战列巡洋舰“马自达”号、“筑摩"号前往新加坡。
金刚号战列巡洋舰
松村达雄海军上将指挥的“萨摩"号战列舰、“矢矧”号和“平户”号巡洋舰则出现在澳大利亚海岸附近搜索德军袭击舰。此后“马自达”为开赴中东的澳新兵团提供护航直至红海的亚丁港。返回欧洲参战的法国远东部队也是由日本海军护航。
日本萨摩级战列舰,建成时是当时最大的战列舰。
10月间厉内曾次郎海军副帅指挥的一支庞大舰队(包括“常盘”号、“八云”号、“马自达"号、“日进”号、“矢矧”号、“平户”号、“筑摩”号、”生驹”号)在印度洋配合英军寻捕德军袭击舰的行动。11月1日,应英国海军要求,这支日本舰队与从青岛赶来的增援舰队一起担负印度洋东经90度以东所有海域的巡逻任务。10月15日德军袭击舰“盖尔”忽然在当时仍保持中立的美国夏威夷港露面时,距离最近的又是日本战列舰“肥前”号和巡洋舰“浅间”号。
筑摩号巡洋舰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运送兵员此时主要也得靠日本人,但这两个国家真真切切地感受了日本人的野心。1914年底,日本人相继占领德国在马绍尔、马里亚纳和卡罗琳娜群岛和雅浦群岛的殖民地。英国此时已无心东顾,此刻它最需要的是日本直接支援欧洲战场。1914年8月6月,格雷爵士两次正式要求日本向地中海和波罗的海派遣军舰配合作战。不料东京断然拒绝出兵欧洲。原来,师从普鲁士的日本陆军始终对他昔日的老师持同情态度,而照着英国皇家海军建设起来的日本海军当然倾向英法。
尽管如此,英日海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合作并没有停止。1915年,日军数支部队还参与了围捕德军“德累斯顿”巡洋舰的行动,日本海军舰艇此时在马尼拉港、新加坡、南中国海、苏禄海和荷兰东印度群岛担负守卫任务。1916年2月,格雷爵士再次向日本正式请求援助。当月,德军辅助巡洋舰采用了新战术——在重要港口外秘密布雷,大量商船触雷沉没,协约国不得不增加港口巡逻舰只。日军一支驱逐舰队前往新加坡,负责守卫重要的马六甲海峡,第3舰队前往印度洋菲律宾吕宋岛附近海域。5艘巡洋舰在1支驱逐舰队配合下开始在南海、苏禄海、荷属东印度和印度洋巡逻。
1916年底至1917年初,德国在海上发起了潜艇战,大量摧毁协约国的海上运输力量。大西洋、印度洋等地的形势异常困难。德军的“非对称”袭击战术果然令英军大为苦恼。面对英国的急迫求助,日本开始讲条件了。东京要求英国承认其在中国山东所攫取的利益。这种赤裸裸的交易颇令英国为难:满足日本的要求无疑会招致另一个亚太利益大国——美国的反弹,而美国是英国更希望争取的对象。
为什么说日本人玩战略还太嫩了点,此事就是很好的例证。1917年2月,在英国内阁保持沉默的情况下,日本却“迫不及待”地表示同意增加其护航任务份额。此后,3个驱逐舰舰队增加了在澳大利亚、新西兰附近海域的护航任务。与此同时,日本对于其它贡献方式也动足了脑筋。日本海军向俄国归还了3艘日俄战争时缴获的战列舰。
“丹后”号战列舰一战爆发后,为表善意日本将其归还俄国。
日本的军工厂则开足马力向俄国和英国源源不断地输送武器弹药。1917年,日本的造船厂在5个月之内就为法国海军新建了12艘新式驱逐舰。1916年12月,英国则向日本购进6艘大型商船,共计7.75万吨。战争后期,美日两国还商定由日本为美国建造总吨位为37.1万吨的商船。还有1916年中期杰里科海军上将建议英国干脆直接从日本购买2艘战列巡洋舰。杰里科对于他的考虑也直言不讳他认为日本人是不会派舰队来欧洲的,再者即使日本人来了,他们也不会是德国舰队的对手。此言令日本政府大为恼火,拒绝出售军舰。
日本海军在地中海的行动
1917年3月,或许是想争口气,东京方面最终同意派舰队增援欧洲战区为协约国护航。这支护航舰队包括“明石”号巡洋舰和8艘最新式的驱逐舰(梅、楠、枫、桂、柏、松、杉、榊),基地为马耳他。1917年6月,“出云”号巡洋舰替代了“明石”号,又增加了四艘驱逐舰(樫、桧、桃、柳),后来又加入了“日进”号巡洋舰。
佐藤康三海军上将率领的首批舰艇由新加坡起锚,驶往马耳他。”明石”号巡洋舰、7艘驱逐舰组成第10、第11驱逐舰队,一路捕猎德军袭击舰,穿过印度洋,于4月4日到达亚丁港。4月10日,英方紧急要求日本派舰护送英国大型运兵船”萨克松”号由塞德港前往马耳他。
明石号巡洋舰
第10、第11舰队到达马耳他的时候恰好是协约国在该海域的命运攸关时刻。协约国方面在整个战争期间共损失商船吨位1200万吨,其中在地中海地区损失300万吨。仅1917年4月,协约国就在地中海损失了21.8万吨。此时,英国人其实正在考虑放弃地中海航路,绕道好望角运送兵员。而另一方面,由于英法军队兵力消耗严重,绕道运兵实属无奈。所以,日本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的到来正好解了英国护航兵力不足的燃眉之急。此后,英法增援部队在日本舰队的护送下由埃及直驶法国。1917年5月4日“郴”和“松”号驱逐舰参加了著名的“特兰西瓦尼亚”号大型运兵船紧急救援行动。该舰在法国海岸附近触雷沉没,413人送命,但在日、法、意海军的及时抢救下有3000人获救。这个满意的答卷让协约国还存有的对日本人战斗力的怀疑一扫而去。
1917年6月,装甲巡洋舰“出云”号替换“明石”号。地中海战事最紧张的时期英国人干脆把2艘英国驱逐舰和2艘炮艇交给日本海军使用,日本人将之分别更名为“东京”号和“西京”号,“甘蓝”号和“檀”号。日本海军这支地中海舰队在当年实力最盛时共计拥有17艘战舰。
1917年夏季,英国人已不会怀疑日本海军的战斗力了。8月21日,英国驻马耳他海军副司令白拉德在呈报海军部的密电中,对日本海军护航行动的效率大加赞赏。这位海军上将表示,如果日本海军驱逐舰不能到场,这些重要护航行动可能就很成问题。他还对协约国各家海军的能力做了一番评点:“法国海军的效率标准显然要比英国低,意大利人标准更低。但日本海军驱逐舰队总是保持着良好的勤务状态,他们的出海率与我们大致相当,而且他们的行动非常独立,主动性强,不象法国人,事事靠别人。”事实上,这位海军上将的说法是有保留的。根据战时纪录,日本海军舰队在地中海的海上出勤率是72%,法国和希腊海军的出勤率是45%,甚至就连英国海军也只有60%。总之,这支舰队不但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且还很勤奋努力,为协约国最后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后英国也兑现了当初的承诺,不但承认德国在远东的利益归日本,还把南洋大片岛屿送给了日本。
日本护航行动的重要性在1918年达到了顶峰。这年初春,德军在西线发动了最后的大攻势。英军需要紧急从中东调运兵员。日本海军护送约10万人以最快的方式穿梭于地中海。这年秋天,协约国发动反攻,护送兵员的任务自然又落到日本海军的头上。至战争结束,日本海军在地中海一共开展了788次护航行动,兵力约70万人次。期间,护航队与德国、奧匈潜艇遭遇34次,日本海军损失了”松”号和”糊”号驱逐舰。
历史的转折
日本海军在欧洲海域一直逗留到1919年5月才陆续返航。英国马耳他总督曼瑟恩勋爵甚至在欢送仪式上高喊:“愿上帝保佑这段鲜血凝结的友谊!”
伺机铲除英日同盟的美国向英国照会说,英日同盟缔结的目的是对付俄国、抗衡德国,现既然俄德已无威胁可言,那么英日同盟也无继续存在之必要。美国又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在华盛顿会议上,经过一系番唇枪舌剑,1921年12月13日美英日法签订了《四国条约》,英日联盟于1921年解体。
华盛顿会议
日本人很快发现,由于德国也不可能再威胁远东的英国势力范围,再加上新兴的苏联也无心威逼印度,英国对日本失去了热情,昔日的赞赏反而转变成了更深的戒心和猜疑。再加上美国在东亚地区势力蒸蒸日上,哪里还容得日本分杯羹。毕竟,美国英国属于同宗同族,此后英美开始刻意冷落日本。
气急败坏的日本转向联络德国。日本舰队回国时带来的7艘德国U型潜艇战利品日后成了德日海军交流的起点。上世纪20至30年代,大批日本海军军官赴德受训。至此,英国海军对日本海军的传统影响也被德国所替代。日本并在1941年向老盟友英国开战——“鲜血凝结的友谊”被“鲜血凝结的仇恨”所代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