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8月CPI再破预期,新一轮加息会把美国经济拖进「衰退」吗?|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一周资本市场观察》是钛媒体推出的资本市场要闻解读直播栏目,每周一中午12:30-13:30,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帮助大家一网打尽一周资本市场大事!
本期节目,《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主理人雨朦对话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投资顾问古振华(执业登记编号:S0270613050002),《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与宁泽基金董事吴吞,盘点了7月手机出货量下行的原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港交所考虑放宽硬科技公司IPO门槛,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上线试运行,腾讯成为育碧最大单一股东,影响美国8月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全球加息周期预计将持续多久等话题。
一周资本市场表现盘点(09.12-09.16)
上周,A股三大股指都是下跌的,其中沪指周跌4.16%,深成指周跌5.19%,创业板指周跌7.10%。上周北上资金净流入42.19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147.48亿元。行业偏好上,北上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物流行业、光伏设备与保险行业;北上资金最青睐的前5只个股,分别是贵州茅台、顺丰控股、中国平安、格力电器与迈瑞医疗。
上周,美股三大股指均录得超过4%的跌幅,道指一周下跌4.13%,标普500指数下跌4.77%,纳指下跌5.48%。三大股指均录得最近五周来的第四周下跌。
上周港股指数也均录得下跌,恒生指数下跌3.10%,恒生科技指数下跌5.37%。
上周,A股共有4只新股上市,其中当日涨幅最大的是唯万密封,涨幅50.32%。另外,上周叮当健康登陆港股,上市首日收涨3.09%。
影响美国8月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万联证券首席投资顾问古振华表示,CPI数据发布前,市场相对乐观,很大程度上源于在8月以汽油为代表的能源价格出现了明显回落。但当数据公布时,给市场带来了较大冲击。这份CPI数据表明,当前通胀已演变为全面通胀。从通胀数据四大项——能源、食品、商品(核心)和服务(核心)来看,能源环比价格确实出现了明显回落,但却抵不过其他几大类尤其是核心服务领域的CPI上涨。除此之外,众多大类价格也几乎都在上涨,包括食品、租金、衣服、家具、汽车、医疗健康等。
古振华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分析了通胀上涨的原因:1)宏观方面,在疫情发生后,美联储采取了QE4(第四次量化宽松),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约4.5万亿美元上涨至约9万亿美元,这是央行在翻倍投放流动性。此外,疫情冲击下,美国政府也对居民支付了现金补助,产生了消费需求,这些都会拉动通胀。宏观方面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俄乌冲突加剧了“逆全球化”进程,冲击了全球供应链,大多数商品价格出现上涨;2)微观方面,美国不少企业都处于中上游,具有较强的定价权,当这些企业面临成本上涨,就会通过提价向下游和消费者转嫁成本。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但可能被市场忽略的原因,就是美国工会,美国工会的影响力比较强大,工人要求加薪也会推高通胀水平。因此,通胀与工资水平、通胀与利润,均形成了螺旋式上升。古振华认为,目前还暂时看不到美国通胀的拐点,未来通胀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
一方面,美国新增非农就业数据连续五个月超预期;另一方面,CPI数据公布后,美国2年、10年期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幅度走扩至逾30个基点,美国经济是否已经进入经济衰退通道?
关于美债,万联证券首席投资顾问古振华也做了许多研究,他指出,目前10年期与1年期以上的美债收益率深度倒挂,但10年期与1年期以内的美债收益率还没有倒挂,从上周五(9月16日)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1个月期国债收益率之间还有0.77%的利差。古振华提出,1年期以上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倒挂,通常反应的是一种对全球经济的预期,类似2006年的格林斯番之迷,更多反应的其实是非美地区的经济衰退压力。而10年期与1年期以内的美债收益率目前还没有倒挂,说明美国经济还是有很强韧性的,仍然有加息空间。从历史数据看,当10年期与1年期以内的美债收益率出现倒挂之后,特别是当10年期美债收益率低于3个月、2个月的美债收益率时,通常就意味着在未来的一个季度内,加息的空间可能没有了,此时美国自身的经济衰退压力才会显现,美联储也可能会在此时停止加息。
数据来源:Wind
CPI公布后,市场预期美联储会持续加息75个基点甚至更多,强势美元如何进一步影响全球贸易?
万联证券首席投资顾问古振华提出,美元指数的走势通常会表现为“微笑曲线”,所谓“微笑曲线”,就是在美国经济很好的时候,美元是涨的,而在全球经济很差美国经济相对好一些的时候,美元也是涨的,由于美国的综合实力较强,所以美元既可以是风险资产(美国经济好的时候)也可以是避险资产(全球经济差的时候),两者属性是可以不断切换的,美元指数可能还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走强。
关于美元的波动将会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古振华认为,美元指数的涨跌是“果”而不是“因”,因为美元指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假设本周美联储继续加息,则可能继续抑制美国的经济与需求,需求大幅下行意味着非美国家对美国的出口顺差可能会下降,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规模已有所下降。出口顺差的下降会导致非美国家美元的减少与当地美元流动性的降低,有一些非美地区的政府和企业都借了很多美元债,当他们无法以低息拆借到美元的时候,可能会导致这些企业、经济实体或者政府产生美元债违约的问题,从而影响自身的经济发展。目前,从加息周期来看,美联储名义利率的加息可能已经进入到中后期了,但还有一点值得留意的,就是美国正在缩表,今年6月-8月,每月缩表475亿美元,而到了9月,缩表金额直接翻倍到了950亿美元。古振华提出,如果说加息是在资金价格上的调控,缩表则是“釜底抽薪”,是向全球市场抽取流动性。因此,古振华认为,如果近期或者今年底,美联储进行了超预期加息,那么美元指数可能会进一步走强。根据古振华所做的测算,美元指数在110以上时,可能会对美股有较大影响,而当美元指数到了120以上的水平时,所有非美地区的大类资产都可能受到较大影响。
本轮全球加息周期预计将持续多久,有哪些拐点指标值得重点关注?
万联证券首席投资顾问古振华指出,以往,当美国经济受到较大衰退压力的时候,美联储就会停止加息,不过目前的情况与以往不同,古振华认为,“目前美联储可能是铁了心要将紧缩推行下去,想学习80年代的沃尔克”。此前,美联储和美国白宫都修改了关于经济衰退的定义,“连续两个季度GDP环比负增长”已经不再被定义为衰退了。我们需要分析每个月的数据,以及央行官员的言论,一步步来判断什么时候会结束加息。由于逆全球化已开始,全球通胀可能会持续非常久,加息周期持续的时间也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古振华表示,从更长远的时间范围来看,在过去300多年,无风险利率一直遵循着每60年一个周期的规律,从1981年至2020年,无风险利率已下降40年,如果每60年一个周期的规律没有被打破,那么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无风险利率都有可能上行。此外,古振华还提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是以效率优先的,所以通胀和无风险利率以下降为主,而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是以安全为优先的,此时通胀和无风险利率以上行为主。因此,未来通胀的主要风险可能来自不可控的外生供给意外。另一方面,从联合国的数据来看,全球主要国家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生产人口减少,消费和退休人口增长,这些也会导致通胀压力加重。综上所述,古振华认为,加息的持续时间可能会超过我们的预期。
移动互联网红利消退,全球经济新周期下,新的产业增长机会可能来自哪里?
万联证券首席投资顾问古振华认为,对投资者而言,投资一个新兴产业最好的时机可能是在这个产品的最终形态被定义出来之前,比如,当光伏行业的产品还没有被标准化的时候,一些跨界进入的企业也可能会有很大的涨幅,像之前一些农业公司转入光伏行业,股价都有较大涨幅。但是,一旦产品最终形态被定义、被标准化之后,价格屠夫可能很快就会出现,此时新品无法提价,产业浪潮进入中后期,大量中小企业出清,新兴产业变成传统产业,这时,行业龙头股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古振华指出,目前,在海外央行大举加息、美联储缩表、无风险利率上行等因素的影响之下,新兴产业投资回本的时间增加,当前可能不是投资新兴产业的最好机会,更适合关注一些传统行业中的价值股。
如果对新产业很感兴趣,古振华判断,新的产业增长可能源于未来新的科技革命,比如人造太阳,这是真正的新能源,而电动车的上游资源锂、钴等,我国对外依存度均较大(与原油类似),根据古振华所做的数据统计,光伏、风力以及电动车的销售增速均与原油价格涨幅正相关,如果原油价格大幅下行,这些产品的销量也很可能会下降;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化工行业的出口替代,由于俄乌冲突,欧洲能源价格高企、能源短缺,一些欧洲国家的化工行业因此出现了“去产能”现象,此时中国化工行业的出口可能会有较好表现;此外,化肥也值得关注,乌克兰是全球重要的“粮仓”之一,由于俄乌冲突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此时农业化肥也可能有机会。
最近手机市场表现如何?
中国信通院发布2022年7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情况,2022年7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990.8万部,同比下降30.6%,其中,5G手机1467.2万部,同比下降35.7%,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3.7%。2022年1-7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1.56亿部,同比下降23.0%,其中.5G手机出货量1.24亿部,同比下降17.7%,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9.3%。
关于手机销量下滑的原因,《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总结了以下5点:
1)疫情影响收入、影响供应链。
2)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短缺。
3)低端市场同质化、高端市场缺少创新。
4)换机潮基本完成,换机周期拉长。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报告称,国内换机周期已从2019年初时的24.3个月增加到了31个月。
5)各家瞄向高端机,价格越来越高。Counterpoint报告称,尽管市场表现低迷,但手机的平均批发价已从2020年的342美元(约高于2100元人民币)飙涨至372美元(约高于2300元人民币),涨幅接近9%。2021年,中国市场在600美元(约高于3700元人民币)以上的手机所占市场份额一直都维持在20%左右,而在此之前一直维持在15%以内。
中国以及全球手机市场的格局是怎样的?
《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引用了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指出,2021年全球手机销量排名为:三星、苹果、小米、oppo、vivo;2021年中国手机销量排名为:vivo、oppo、苹果、小米、荣耀。根据CINNO Research发布的数据,2022年7月,中国大陆智能手机销量前5名为:oppo、荣耀、vivo、小米、苹果,除了苹果出货量微增之外,其他品牌手机出货量均出现两位数下滑。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1)小米出海做的很好,数据也显示小米二季度国外销量占比约73%。Oppo占比58%,vivo占比48%;
2)中国下沉市场竞争激烈;
3)高频发布新版本对销量有一定刺激;
4)苹果在高端机市场依旧稳定,定价稳定,性能稳定。
如何看苹果最新召开的发布会?
关于苹果最新召开的发布会,《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总结了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iphone的变化目标是打造沉浸感。库克首先在发布会开场中提到了苹果创造的是让软硬件过渡无缝衔接的产品,为用户带来无缝软硬件衔接体验。苹果追求的目标是沉浸感,使用的技术是AR、VR,体现形式则是通过摄像头。新款iphone的正面也不再是挖孔设计了,而是改为长条形“药丸”形态,进一步减小了占用面积;并且,“药丸”区域还具备信息显示功能,不再占用手机顶部显示内容,距离感应器也首次埋到了屏下。车铭德认为,“齐刘海”最终会消失,屏幕成为沉浸使用的入口。
第二,手机最终会被智能穿戴设备取代,比如手表、眼镜、耳机等。因为穿戴设备更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语音交互更符合人们的沟通习惯,所以苹果在AirPods Pro、Apple Watch方面进行投入和研发,前期切入口也是使用者基本的健康、安全、生存求救的需求。车铭德提出,为什么Google glass不太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备加上电池后太重了,实用性不强,更适合应用在游戏中,不适合在日常生活使用。
第三,像苹果这样的大公司,节奏很重要。车铭德总结了以下几点:
1)A R、VR的投入,智能穿戴设备的研发是押注下一个时代。
2)在手机产品上,因为苹果在品牌、技术、行业认知以及用户影响上具备的优势,一旦进行创新也很容易后来居上,例如大屏手机、手表,最开始制作这些产品的都不是苹果,但苹果一旦开始做就成为了引领者。
最后,车铭德认为,手机的下一个形态很可能是折叠屏。因为手机的设计方向是体积越来越小、屏幕越来越大,只有折叠屏可以同时满足这些需求。有消息称,苹果2023年会推出折叠屏手机、2024年会推出折叠屏ipad,届时能否重新定义标准,大家可以期待。
人社部等5部门对美团、滴滴等11家平台开展行政指导,释放了什么信号?
9月9日,人社部会同中央网信办、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就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对美团、饿了么、滴滴等11家头部平台企业联合开展行政指导。会议总结肯定了头部平台企业贯彻落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等政策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要求平台企业进一步落实好政策要求,积极承担用工责任,切实保障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宁泽基金董事吴吞表示,这次的指导将敦促头部平台企业为职工提供社保等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措施。去年7月26日,国家市监总局、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对外卖员社保缴纳等方面提出要求。去年9月,人社部等四部门对美团、饿了么、滴滴、达达、闪送、货拉拉、满帮、到家集团、阿里巴巴、腾讯等10家头部平台企业也进行过一次联合行政指导,要求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休息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发挥好行业引领作用,带头关心关爱劳动者。
吴吞认为,这说明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越来越重视大众的生活幸福指数。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近期关于比亚迪和特斯拉的中秋福利的对比,说明提高基层劳动者的待遇和福利保障是非常有必要,且值得被重视的。不过,从企业经营角度来说,企业短期的盈利能力或许会受到影响。
港交所正研究修改规则,大型科技公司IPO标准或放宽?
9月14日消息,港交所正研究在上市规则中新增一个章节,以满足产品商业化尚处于早期阶段的大型科技公司上市融资需求。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港交所正考虑降低硬科技公司IPO的营收门槛。
宁泽基金董事吴吞表示,港交所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港交所对拟上市企业的吸引力。德勤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港股新股数量为24只,融资总额仅178亿港元,与2021年同期的46只、2130亿港元存在较大差距。上半年新股数量为2013年以来同期低位。过去两年,由于对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的担忧,中概股大量回流港股市场。但今年呈现出了新的趋势,比如蔚来在新加坡上市,国轩高科等企业选择在瑞士发行GDR等。面临新交所、瑞交所的竞争,港交所此举是为了提升自己对拟上市企业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帮助硬科技企业更好的融资。硬科技企业主要包括量子计算、SaaS、人工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大部分都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并且商业化周期比较长的企业。根据市场消息,北交所可能会将硬科技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预商业化公司,一类是商业化公司。预商业化公司没有收入要求,这里要注意的是,要求中指的是收入而不是利润,商业化公司虽然有一定的收入要求但也没有利润要求,相当于在盈利能力上大幅放宽了标准。吴吞指出,其实之前也有先例,2018年港交所就曾修订主板上市规则,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A股市场也有例子,比如北交所的诺思兰德,并行科技等企业也未盈利。不过,吴吞认为,没收入没盈利的企业上市之后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这样的企业不好估值,主要还是依靠市场参与者的主观认知,这样风险就比较大。
“脱口秀概念股”ST洲际为何走红?
上周,A股上市公司ST洲际(600759)因一场脱口秀节目意外走红,被股民称为“脱口秀概念股”。某脱口秀演员在节目中讲述了自己投资该股票的经历,惨痛的投资经历不仅点燃了观众情绪,也“带火”了这个股票,9月13日开盘,ST洲际即涨停,随后股价回落。
吴吞表示,ST洲际主体公司为洲际油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和油气产业投资等,在海外拥有数个在产油田。ST洲际涨停,除了脱口秀节目引发的关注之外,也与油气板块走强有关,9月13日早盘,很多油气股走势都不错,这主要是受到了中秋前一则利好消息的影响:9月9日,西方石油公司披露了最新的大股东持股状况,巴菲特已持有26.8%的西方石油,超过四分之一。
吴吞认为,一个脱口秀节目会让一只ST股涨停,其实在过去也有许多类似的事件,比如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澳柯玛涨停,由明星八卦新闻引发涨停的红墙股份等,吴吞指出,这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上线试运行,利好视觉中国?
近日,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上线试运行,视觉中国为首批进场机构之一。目前视觉中国正对相关数据进行全面梳理,将上线大量可交易的视觉类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此外,视觉中国还将作为中介服务机构,共同参与视觉类数据的定价评估模型设计,为场内视觉类数据提供文化数据经纪等服务。
首先,吴吞提出,视觉中国虽然争议较多,但任然是一家好公司。从商业模式上来说,视觉中国的营收主要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他人侵权后的索赔,另一部分来自向B端客户出售服务包。这两项业务都具有很高的壁垒,都需要大量的版权积累与充分的市场教育,视觉中国具有先发优势和时间成本。
说回数据交易平台,因为数据本身具备价值,加上近几年区块链、NFT、元宇宙等概念火热,数据交易平台也更受重视。今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其中提出,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随后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获批建设“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试点。
腾讯成为育碧最大单一股东,再度加码游戏业务?
腾讯对法国最大的视频游戏发行商育碧最大股东“Guillemot Brothers Limited”(吉勒莫特)投资3亿欧元,获得公司49.9%的经济股权和5%的投票权。通过此次收购,腾讯获得了育碧超过11%的总股权,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
吴吞认为,腾讯此举主要是为了加码游戏出海布局。根据腾讯此前公布的二季报来看,腾讯游戏无论是端游还是手游的收入都在下降,《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的流水、日活也有所下滑。此外,游戏版号恢复发放后,前四批都没有腾讯,直到最近发放的第五批,腾讯才取得新版号。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游戏业务出海就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中国游戏厂商出海重点在美国和日韩市场,欧洲市场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育碧是法国最大的视频游戏开发商,拥有《刺客信条》和《波斯王子》等大热IP,在欧洲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
此外,8月31日,网易也官宣拿下法国游戏知名开发商Quantic Dream,Quantic Dream旗下拥有《底特律:变人》等热门游戏产品。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互联网企业都在提出降本增效。吴吞指出,对游戏业务而言,出海和投资都是很有效的降本增效的手段,海外游戏业务的毛利率比国内更高,因为海外渠道成本更低;游戏自研投入很大且不确定性很高。
除了加码育碧外,8月31日,腾讯联手索尼投资了一家日本游戏公司FS社,总投资额为364亿日元,持有该公司16.25%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FS社是今年爆火的3A游戏《艾尔登法环》开发商。
更多资本市场内容和观点分享,欢迎在钛媒体App搜索“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专栏,收看节目直播回放。
免责声明:本直播栏目所有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唯一参考因素,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