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 星期日

英国首富的公司戴森Dyson:如何将一枚小小的马达做到极致?

英国首富的公司戴森Dyson:如何将一枚小小的马达做到极致?

【背景介绍】

今年初(2019年),詹姆斯·戴森以138亿美元的净资产一举登上英国首富宝座,也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有钱的一位发明家。数据显示,戴森2018年营业额增长28%,达44亿英镑,利润增长33%,达11亿英镑。而过去两年中,戴森在全球的营收增长了68%,其中,亚洲已经成为戴森最主要的利润来源,超过50%的利润来自于亚洲。

【创业历程】

詹姆士•戴森1947年出生于英国诺福克郡一个乡村牧师家庭,詹姆士从小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创新和挑战精神。在中学时就成绩优秀,通过自己的努力,詹姆士进入了伦敦拜恩萧艺术学院(Byam Shaw Art School)接受专业的艺术培训。后来进入年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 )继续深造,学习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对艺术的兴趣,逐渐被设计所取代。他开始与塑料、不锈钢等工业材料打起了交道,为日常生活中的困难设计解决方案,由此,掀起了他对产品功能设计终生的热情。从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后,詹姆士进入了一家名为Rotork的本地工程公司,并在那里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设计项目:一款名为 Sea Truck(海上卡车)的高速登陆艇。在与第一任老板杰里米•弗莱(Jeremy Fry)一起打拼下的过程中,詹姆士迅速掌握了“爱迪生式”的思维与设计方法,不断打破原型,不断创新设计,直到满意为止。

1979年,詹姆士购买了当时市面上顶级的真空吸尘器,结果令他深感失望,因为这些吸尘器的吸力很快就下降了。即使把吸尘器中的集尘袋彻底清空后,也无法带来明显的改善。在工程师本能的驱动下,詹姆士决定撕开集尘袋一探究竟,结果发现:夹层中布满了尘垢,进而导致小孔堵塞并造成吸力衰减——这是吸尘器技术的一大缺陷,但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居然没人发现并对此提出挑战!于是,詹姆士下定决心,开发一款不会受到这一问题困扰的、技术更先进的吸尘器产品。

偶然地,在前往一家本地锯木厂进行参观的机会中,詹姆士发现锯木厂采用大型工业旋流器所产生的气流来清除木屑。他不禁思索:这一原理是否适应于小规模应用,比如用于真空吸尘器?他拆开了自己的吸尘器并使用一个纸板旋流器将其重新装配起来。随后,他尝试使用这款自己组装的吸尘器来打扫房间,他惊喜地发现:它的吸尘效果优于其原先使用的尘袋式吸尘器。全球首款不采用集尘袋的吸尘器产品雏形就此诞生!他清楚自己已经找到了想要的产品设计,但是这仅仅只是第一个原型机。在打造了5127台原型机之后,他才终于完善了自己的技术。

然而,这只是詹姆士创新之旅的开端。一家家目光短浅的跨国公司把他的设计理念拒之门外,即使他们对这一新技术的试用结果感到满意,他们也不愿仔细听取他的意见。与创新相比,他们更希望保卫自己的产品,捍卫他们从利润丰厚的尘袋式吸尘器市场所获得的每年5亿美元的高额利润。

英国首富的公司戴森Dyson:如何将一枚小小的马达做到极致?


20世纪80年代中期,詹姆士已是负债累累,但他依然坚定不移地为他研制的创新吸尘器技术寻找买家。最后,詹姆士接到了来自一家名为 Apex 的日本公司的电话。他搭乘Aeroflot航班远赴日本并与该公司进行了多次通宵达旦的讨论,双方最终签订了协议,并于1986年将“G-Force”推上了生产线。经过长达15年的磨砺和坚持, 历经 5000 多台产品原型,詹姆士最终以自己的姓氏 — 戴森(Dyson)命名,推出了首款 Dyson DCO1 真空吸尘器。在短短18个月内,这款吸尘器就成功登上了全英最畅销吸尘器产品的宝座。

英国首富的公司戴森Dyson:如何将一枚小小的马达做到极致?

在吸尘器取得巨大成功后,戴森开始推出其他产品,包括吹风机、风扇、空气净化器等产品,无一不是明星产品,虽然价格高昂,却经常卖断货。去年10月,戴森宣布将在新加坡设厂生产电动汽车,今年1月更是宣布将公司总部从英国迁往新加坡。

英国首富的公司戴森Dyson:如何将一枚小小的马达做到极致?

【死磕马达(电机)】

家用吸尘器,通常认为技术壁垒低,进入门槛不高,不同产品之间的功率和效率差别不大。但一家名为戴森的英国公司所推出的黑科技吸尘器却打破了人们的传统认知,近年来,以吸力大、外观时尚、使用便捷等特点横扫中国市场,之后更接连推出成功的新产品成为行业新宠,令人注目。

事实上,在科技发展如此成熟的今天,戴森的迅速蹿红不是没有原因的,关键在于其聚焦核心技术——数码马达,而这来自于戴森多年持续不断的研发与投入。戴森日前在北京举办了戴森数码马达沉浸体验日活动,现场披露了数码马达方面的诸多技术信息,并表示,过去20年来戴森已在数码马达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方面投入超过3.5亿英镑,在全球拥有1000项专利,戴森数码马达的总生产量已超过了5000万台。

据现场戴森全球数码马达工程总监David Warne介绍,戴森之所以将自己产品中使用的马达称为数码马达,在于和传统马达在技术上相比,戴森数码马达使用了数控技术,拥有超高转速且体积小、质量轻、性能强。事实上,戴森数码马达的核心技术是原有马达技术上的突破,但也并非将原有技术彻底推翻重来,这一点对于整天想追求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的人们来说,等于是上了生动一课。

英国首富的公司戴森Dyson:如何将一枚小小的马达做到极致?

我们周围存在着大量技术原理,例如马达,多大功率多大能耗或是多大噪音,都有已形成的理论数值,但我们在应用的过程中是否将这些数值最大化应用了,或是能够在某些方面突破极限了,这是个相当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这方面戴森的所为颇有代表性,在干手器、吸尘器、美发造型等多个领域,戴森直接从体验入手对原有技术进行改造和优化。从1999年开始进行数码马达研发,直到 2004 年,第一台被詹姆士·戴森及其研发团队完全认可的成熟第一代数码马达(V1)才正式下线,使用了开关磁阻技术,转速高达1666转/秒,速度、体积和诊断调试方面都有了质的突破。V1数码马达至今为止已生产了100万台,其中有10万台至今仍在使用。戴森在研发上投入的资源和精力,在科技行业中是非常少见的,这其中有数不清的测试和调试,不断突破性能极限。

在研发上的不懈投入,使得戴森在之后的产品推广中一往无前。V2数码马达每分钟转速7.8万,是第一代用于戴森无绳吸尘器产品的数码马达;V4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一体化1600w马达之一,它的诞生使全新戴森Airblade Wash+Dry干手器得以面世;V6数码马达的转速则提升至每分钟11万转;到了V8数码马达,其功率更是达到425W;而被广泛应用于美发造型领域的V9数码马达,是戴森最轻,最小的数码马达,直径只有27毫米,转速可达到11万/分钟,每秒钟可推动13升的空气。体积轻便小巧的它可被安装于吹风机、美发造型器的手柄处,一体成型。且因其创新采用十三个叶轮设计,恰好保持其发出的部分声响超过了人类可感知的听觉频率上限,噪音比传统的吹风机小很多,备受美发行业人士欢迎。

伴随着戴森数码马达迭代升级,戴森于今年3月推出了迄今最强劲的智能无绳吸尘器——Dyson V11 Absolute无绳吸尘器,它的科技推动力是最新的V11数码马达。戴森V11数码马达每分钟转速高达125,000转,新增三级定叶轮,经过1600°C高温固化处理的陶瓷中心轴,比钢材更坚硬,而密度更小。同时,它由880层超薄复合钢板产生磁场,驱动马达转动。

一个好的产品,除了有好的技术之外,好的制造也必不可少,有图纸却造不出来的情况也是很多的。戴森的成功其实也不单单是在数码马达技术方面的积累和突破,更在于在制造方面的同步提升。数码马达这种精巧的产品,对加工精度、材料精度、工艺精度等方面要求同样很高,好的设计理念必须由高水平的制造来加以落地实施。戴森目前拥有新加坡和菲律宾两大先进制造中心,在装配上几乎实现了完全的自动化,机器人2-3毫米的精度范围内每分钟重复运动数百次,平均每2.3秒就产出一台数码马达。

英国首富的公司戴森Dyson:如何将一枚小小的马达做到极致?

人工智能被应用到生产流程中,生产线上的情况由3D视觉感应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机器人在12秒内可以将马达装配完成并进行质量检测。戴森数码马达中的一些零件,规定的精度公差为100%,每台数码马达中的公差必须小于微米量级。大多数时候人们会将做不出好产品的原因归咎于技术设计,但实质上好的技术设计并不匮乏,能将好的技术设计落地生产出来的制造能力才缺。戴森的成功可以被视为技术和制造两轮驱动的结果,这里面起关键作用的既不单单是技术,也不单单是制造,而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综合能力,别人模仿不来,也学不去。将戴森的技术文档公开,也未必能造出同样的产品,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启示】

戴森过去几年跳跃式的成功,却有着一步步扎扎实实积累过来的基因,在追求更轻、更小、更快、及更强性能的数码马达方面,戴森没有根据传统马达技术照本宣科,而是积极探索在材料上和设计上的不断优化,最终将无数个小优化集中起来应用到数码马达中去,形成一个与传统马达产品有着截然不同体验的新产品。任何马达产品,在性能、能耗、噪音、集成度等方面都会有存在着不少矛盾,但制造业更多会去按照理论上的标准照本宣科,又有几家敢于去尽可能调和这些矛盾,将马达的性能在不断的优化中做到极致呢?戴森在数码马达方面的成功,并不偶然,这是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创新,也是戴森得以成功的基石。

英国首富的公司戴森Dyson:如何将一枚小小的马达做到极致?

英国首富的公司戴森Dyson:如何将一枚小小的马达做到极致?

上一篇新闻

富豪热衷的新加坡:海外资产不断涌入,资产管理规模创新高

下一篇新闻

戴森将总部从英国迁至新加坡,为接近增长最快的市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