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艘横跨大西洋的军舰,出发时还是清朝,归来却已是民国
海圻号巡洋舰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耗费几十年打造的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但中国的海军建设并未因为失败而宣告结束,在一众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清政府向西方各国订购了43艘军舰,其中就包括今天的主角,被誉为“天朝第一舰”的海圻号巡洋舰。
一、首次亮相就遇到外交胜利
海圻号巡洋舰是清政府在第二次购舰高潮中购买的吨位最大、装备最好的战舰,由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于1896年开工生产制造,全舰总长424英尺(约129米),宽46英尺8英寸(约14.2米),吃水16英尺9英寸,排水量为4300吨,马力17000匹,航速24节,是中国近代海军中除定远级铁甲舰以外排水量最大的军舰。
在武器装备上,海圻号在主炮上搭载的是2门8英寸阿摩士庄速射炮,副炮则是10门4.7英寸阿摩士庄速射炮,虽然从武器强度上来讲,它略逊于其设计母型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号防护巡洋舰(布宜诺斯艾利斯号的副炮间用6英寸阿摩士庄速射炮),但这样的火力也不是寻常炮舰可以轻视的,因此它一直是巡洋舰队的旗舰。
海圻号巡洋舰线图
海圻号耗时两年建成,并于1899年从英国航行回国,同期回国的还有海天号(海圻号的姊妹舰,同为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和从德国订购的3艘轻型巡洋舰(“海容”、“海筹”、“海琛”号)同为清政府的海字号新舰。而海圻的命名是有它的深度的,据《康熙字典》和《辞海》所载,“圻”字含有边际的意思,取名“海圻”象征着清政府管辖的区域广袤无边际。
海圻号刚回国就恰好遇上了“三门湾事件”。当时意大利政府眼见英、法、俄等国自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在中国强占“租借地”,也想掺和进来捞一把。此外,当时意大利国内爆发了人民起义,虽然在军警的镇压下很快被解决,但国内的社会矛盾依旧存在,意大利政府就想着通过殖民扩张转移矛盾。而三门湾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港口条件,军事价值很高,可以作为意大利向东方殖民扩张的基地,由此意大利将黑手伸向了中国。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二月,意大利驻华公使马迪讷向清政府总理衙门递交了租借三门湾以及猎取其他不平等权利的照会。
马迪讷本以为清政府会像对待其他列强一样屈服,他声称意大利是欧洲六大国之一,应当获得像英法等国一样的权利。但清政府这一次却十分硬气,在认清双方实力后,不仅没有同意意大利的无理索求,还将马迪讷的照会退回。这可惹恼了马迪讷和他背后的意大利政府,他们认为清政府这样做是对意大利的挑衅,同时清政府以往的软弱使得意大利政府认为加以武力威胁清政府定会妥协,于是意大利派出了三艘战舰在三门湾附近航行,企图逼迫清政府就范。清政府却十分强硬,下令各省督抚不得心存侥幸,同意大利言和,同时清政府还命令北洋统领叶祖珪派出所有军舰南下解围,还赋予了他战斗的权力,一旦意大利舰队有所举动,可以立刻攻击。这一举动是意大利政府未曾想到的,意大利其实并未做好开战的准备,加之当时的意大利与其他列强关系并不融洽,强占三门湾也遭到列强的反对,意大利只好放弃了这一计划。
三门湾
在三门湾事件中,清政府的外交胜利鼓舞了中国民众,而海圻号作为清政府新购置的军舰首次亮相就遇到这等好事,自然收获了名气,为百姓所夸赞。
二、本奉命环球航行,回国后已民国
1910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逝世,乔治五世继承王位,并邀请了包括清政府在内的18国共200余艘军舰于1911年6月22日赴英参加乔治五世的加冕庆典,清政府应邀派庆亲王载振和巡洋舰队统领程璧光乘海圻号参加,这也是近代中国海军的首次环球航行。
巡洋舰队统领程璧光
1911年4月21号,海圻号从上海出发前往英国朴茨茅斯军港,期间先后停靠新加坡、科伦坡、亚丁、塞得港和直布罗陀五大海港。在从新加坡启程前往科伦坡时,程璧光做了一件令清政府吃惊的事,那就是剪辫子。程璧光认为,海军的服饰既然要效仿英国,那么留一条辫子实在是不伦不类,于是便下令要求所有士兵必须剪去辫子。这一命令获得了舰上官兵的支持,很快所有人就剪去了脑后的长辫,有人还将长辫用红布包裹寄回家中。听闻此事,清政府很是愤怒,但奈何此时清朝已大不如前,对程璧光剪辫这一行为也是无可奈何。
身穿西式服装的海圻号官兵
在停靠亚丁港时,海圻号与港口内的英国军舰依照国际礼仪互敬礼炮21响。英国军舰接着放礼炮表示对程璧光的尊重,但程璧光的军衔为少将,按国际礼仪是鸣13响礼炮,然而英军却鸣了15响礼炮的中将礼。海圻号本应该如数鸣炮回礼,但程璧光却让海圻号炮手中止鸣炮,这可把没有听出错误的官兵吓坏了,认为程璧光在英军面前耍横搞外交风波,都吓出了一身冷汗。英国海军这个时候也被程璧光的举动整懵了,心想中国海军难道连起码的海军礼仪都还没学会吗?于是英国海军便派遣联络官驱近海圻号探问不回礼炮的缘由,程璧光令翻译官回话要英国海军注意海圻号桅杆上的将军旗,不要放错了礼炮数。海圻号舰上官兵和英国海军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英军这边多放了两炮,英国海军立即发出国际灯光信号向程璧光道歉,并按照少将礼仪重新鸣放13响礼炮,程璧光这才准允回敬礼炮,事后英国海军还称赞程璧光对这件事的合理处置。
在经历了长达两个月的航行后,1911年6月20日,海圻号抵达英国朴茨茅斯军港。三天后,乔治五世在众人的陪同下乘坐游艇检阅各国舰队,庆亲王载振和程璧光应邀陪同英王。检阅结束后,乔治五世还接见了程璧光,授予他加冕银牌,而海圻号也顺带回到阿姆斯特朗船厂进行了一个月的大检修。
乔治五世加冕仪式
检修结束后,美国海军代表邀请海圻号赴美访问,以表1908年美国大白舰队在中国受到优待的感谢,于是海圻号在结束在英国的事项后就驶向美国。这是中国军舰首次访美,因此消息刚传到美国就引起了热烈的反响。8月10日,海圻号抵达美国,程璧光及其部下在这里受到了礼待。
巡洋舰队统领程璧光和当时的纽约市市长
然而就在海圻号访问美国期间,墨西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托雷翁惨案。当时的墨西哥反政府武装头目弗兰西斯科·马德罗,在攻下墨西哥北部城市托雷翁后,让他的手下在托雷翁大肆屠杀华人,在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屠杀中,有303名华人被杀害。此外,托雷翁惨案的爆发还使得古巴等一些拉美国家爆发了同样的排华案件,在拉丁美洲的华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事发之后,清政府向墨西哥政府提出抗议,并发电报命令海圻号立刻启程前往几个排华最为严重的国家保护华人。海圻号接到命令后先是前往古巴首都哈瓦那,这一举动使得古巴政府开始重视对在古巴华人的保护,严惩了之前排华案件的施暴人。在古巴停泊了一段时间后,海圻号本应该继续前往墨西哥,但因为墨西哥政府此时已经向清政府发出道歉,承诺偿付受害华人生命财产损失,所以海圻号便不再继续前往墨西哥,而是踏上了返程之旅。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汉三镇全部被起义军控制,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了远在英国巴罗港的海圻号。海圻号的三副黄仲煊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一员,在他的宣传下,海圻号官兵加入同盟会的有很多。当黄仲煊听到武昌起义胜利后十分的兴奋,他率领海圻号上的同盟会骨干成员请求程璧光以及海圻号管带汤廷光率领海圻号响应革命。在与当时的驻英大使刘玉麟的讨论后,程璧光二人同意带领海圻号加入革命阵营。1912年1月1日,海圻号在英国巴罗港内举办了隆重的换旗仪式。在程璧光的号令下,管带汤廷光将代表中华民国的五色旗交给值更官,换下了代表清朝的黄色青龙旗,向世界宣告了海圻号属国的变更。
代表清朝的黄色青龙旗
1912年3月末,海圻号从巴罗港启程回国,两个月后抵达上海杨树浦码头。一年后,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下令,授予程璧光二等文虎勋章,汤廷光等海圻号官兵三至九等文虎勋章,以表彰他们响应辛亥革命的功绩。在袁世凯离世后,海圻号在派系斗争中频繁易主,后来在蒋介石收买下从香港驶往南京,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加速了侵华的脚步,为了阻碍日本海军进入长江中下游,蒋介石下令封江,历经传奇的海圻号于9月24日自沉于江底。23年后,海圻号舰体被打捞出水面,随后被拆毁,历经传奇的海圻号就此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文史君说
海圻号的一生是传奇的,服役39年来,它经历过辉煌,也遭受过打击,甚至几经易手,沦为几大军阀争权夺利的工具,但它依旧在保家卫国的舞台上散发热度,不论是三门湾抗意大利,还是远渡重洋保卫华人利益,亦或是抗日战争,都有它的身影,虽然舰身已被拆毁,但它依旧是许多人心中的“天朝第一舰”!
参考文献
赖东:《传奇战舰海圻号》,《航海》1991年第5期。
高竟溢:《中国“海圻”号巡洋舰美洲大航行——清末民初最远的航行》,《当代海军》2004年第9期。
高远:《海圻号巡洋舰首次环球航行记》,《交通与运输》2012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套元)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