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对话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政总院

资深总工程师

林元培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对话者

隧道股份副总裁 杨磊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对话者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徐伟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对话者

中共市委党校教授 沈士光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对话者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秦畅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秦畅:

上世纪80年代,轮渡作为来往黄浦江两岸的唯一交通工具,上海市区20来条轮渡线每天摆渡的客流量接近100万人次。“一桥飞架”浦江成为无数上海市民的梦想。

☆隧桥兄弟: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就是那个时候上海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因为每天摆渡实在太挤、太慢了!有这时间,都能做几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实景党课了。

☆秦畅:

上海人民感谢你们,你们则得感谢一个人,没有他就没有你们。

☆隧桥兄弟:

林元培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桥梁工程设计师、上海市政总院资深总工程师、首批"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甚至在宇宙中还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林元培星”。开挂的人生无需解释。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秦畅:

林院士是上海南浦、杨浦、徐浦、卢浦四座大桥的总设计师,你是怎么想到要在黄浦江上造大桥的?

☆林元培:

在黄浦江上造大桥是我们三代工程师的梦想。当时我只造过跨度200米的泖港大桥,南浦大桥的跨度要翻一倍,没有经验、没有把握。

☆隧桥兄弟:

南浦大桥前两天刚过完27岁生日,当年他一出道就技惊全球,组合里大家对他最服帖。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南浦大桥

☆林元培:

当时有两种设想,一种做悬索桥,像美国的金门大桥一样,但是价格太高,上海软土地基不合适。第二种方案做斜拉桥,我们先在泖港200米的河面上建一座桥做试验。即便这样也还是没有百分百把握。当时领导问我,我只能说,有八成把握。

☆秦畅:

2011年,南浦大桥进行结构大检查,结论是运行良好,没有出现一条结构性裂缝,标志着中国斜拉桥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隧桥兄弟:

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林元培。

南浦大桥建设、通车

☆秦畅:

和南浦大桥齐名的是杨浦大桥。当时其实也有几种方案可以做选择,而你却选择了风险最高的一个方案,是不是因为做了南浦大桥后有自信了?想挑战自己?

☆林元培:

当时南浦大桥还没建完,就要建杨浦大桥。南浦大桥423米,杨浦大桥是600多米,如果把南浦大桥方案搬过去,桥墩就要落在水里,施工时间久、造价高、还可能被船撞,所以干脆跨过江。我们造桥梁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只要三个要素把握住了就可行:构造、施工工艺和力学计算。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杨浦大桥

☆隧桥兄弟:

老林,你造桥,我们放心。

☆林元培:

你们放心没用,造杨浦大桥的资金是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的,它不放心,花了几十万美金请了五个国外专家。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林元培与国外桥梁专家

第一位是德国建造世界首座斜拉桥公司的经理。第二位是美国交通部的总工程师,来检查你管理行不行。第三位是日本东京大学的教授,来把杨浦大桥重新再算一遍。第四位是葡萄牙专家,来审查你的细部构造。第五位是华人斜拉桥专家邓文中,作为专家组来审查。

最后,答辩结束得出一个结论:杨浦大桥设计是合理的。建成后,德国专家再来看,他说:“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造出来了一个创记录的斜拉桥,好比在奥运会上得到半打金牌。”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秦畅:

现在黄浦江上已经有了13座大桥,就像一道道彩虹跨江而过。这其中最像“彩虹”的非卢浦大桥莫属。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卢浦大桥

☆隧桥兄弟:

卢浦大桥是我们组合的颜值担当。

☆林元培:

卢浦大桥是用斜拉桥技术造的拱桥,简单的东西就是美丽的东西。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沈士光:

林院士身上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第一,他非常实事求是,技术已经非常好了,但是不把话说满,80%的把握,但用120%的努力,这是一种责任、担当。

第二,信念的支撑,在黄浦江上建桥是几代人的努力和梦想。第三,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陪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在杨浦大桥上面走。弗里德曼认为大桥花费巨大,是否值得。其实,两座桥落成以后直接推动了浦东开发开放,带着整个上海起飞。

☆秦畅:

今天我们发现黄浦江上这些桥,它所带来的所有资源要素的连通,让一个城市活起来了,而不是我们改革开放之前的一片沉寂。

☆隧桥兄弟:

桥隧、桥隧,别忘了我们组合除了桥之外还有隧道,而且还为数众多。

☆秦畅:

对对对,我们今天就是在复兴路隧道边的隧道科技馆内一个1:1的隧道里。这里专门有一个监控室,可以全程看到复兴路隧道的运行情况。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杨磊:

复兴路隧道其实就是延安路南线隧道的复制品,它和延安路隧道最大的区别在于,复兴路隧道是两层的,延安路隧道是一层的。从盾构本身来说,都是泥水平衡盾构。我记得建延安路隧道大概在83、84年的时候,我们先在陆家嘴边上的浦东公园打了两个工作井,从这两座井下去推到浦东黄浦江边,再穿越黄浦江进入到浦西福建路的一号井。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1988年12月,延安东路隧道举行试通车典礼

☆秦畅:

造大桥有造大桥的难度,打隧道有打隧道的难处,如果力学计算不标准的话,很可能会塌方的。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杨磊:

上海是砂型保护层黏土,所以在推进过程当中如果压力不平衡的话,会造成泥土的流失,直接进入盾构领域,造成地面塌陷,甚至黄浦江的水倒灌进来。外国专家曾经评价说,在上海建隧道就好像在“豆腐里面打洞”。

☆秦畅:

难怪在造外滩隧道的时候,很多公共决策部门非常担心,一边是百年历史的保护建筑,一边是黄浦江,要在这个中间打一条隧道,可操作的空间实在太小。

☆隧桥兄弟:

我们上海人叫:“螺蛳壳里做道场”。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好像配错图了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杨磊:

所以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甚至把一百多年前的桩基全部拔出来了,然后重新进行了脱换,最终穿越过去。不光穿越了外白渡桥,而且还穿越了地铁2号线和人行观光隧道,一直到了浦发银行门口,就好像外科手术中的“心脏搭桥”。

☆秦畅:

所以改革开放能够眼见到的最大成就就是市政建设的变化,我们看到上海的路、桥、隧道、建筑、公园能让整个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而这背后作为支撑的则是上海制造、中国制造。

☆沈士光:

像我们说香水就会想到法国巴黎,我们现在说桥梁、隧道就会想到made in shanghai。就像李强书记讲的,上海要继承传统一些老品牌,又要做大做强新的品牌。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东西,让“上海制造”的品牌,能够走出去。

☆隧桥兄弟:

每年都会有很多外地、外国团体来和我们交流,中国样板,上海造。

☆秦畅:

今年10月23日,被称作工程界“珠穆朗玛峰”的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这是中国工程建设这么多年努力所叠加出来的一次精彩的呈现。而这其中,就少不了“上海制造”的身影。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徐伟教授团队承担了工程图的复核工作,和他一起奋战的还有其它同济大学的科研团队。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徐伟在施工现场(右一)

☆徐伟:

我们承担的这个工作是对整个岛隧工程的设计全面地做一次重新计算复核,看设计有没有什么遗忘的问题或者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其实,围绕着港珠澳大桥和岛隧工程,除了我们以外还有很多上海工程技术人员也参与其中。比如上海的中交三航局承担了东人工岛的建设施工。这个项目的特殊运输船、大型钢管、大圆筒、12000吨的浮吊,全都是振华港机建造的。美国人的码头设备也是从我们这里进口的。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港珠澳大桥

☆杨磊:

我们也是联营体成员之一,因为有先进隧道的施工经验,所以我们派出了专家团队参与了港珠澳大桥的方案设计。

☆林元培:

港珠澳大桥已经是国际先进水平了,这也是国内多年来施工经验的总结。无论是大桥还是隧道,我的最大体会是,重要的技术最好能够自主研发。自己不开发就要买国外的技术,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你买国外的技术把它的优、缺点都买进来了,如果我们自己开发,看到缺点以后可以自动改进。

☆杨磊:

目前最大的穿越长江的隧道在武汉,是我们完成的,15.7米的盾构,去年顺利贯通。我们的项目遍布全国各地,包括在南京、武汉、深圳、郑州、杭州。此外,我们的盾构机在新加坡、印度用得也都非常好。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中国内地已建成的最大直径盾构隧道

武汉长江公铁隧道

☆徐伟:

经过了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的建设事业形成了很多经验,为中国制造作出了贡献。回顾这40年,再出发,我感觉一要鼓起信心,二要接受全国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一直讲上海制造,有过我们的辉煌,我们要继续我们的辉煌。

☆沈士光:

三位工程师从八十年代初期到现在,他们改变了很多,从一开始有80%的把握,用120%的努力,到后来慢慢自信了,再到如今让中国制造走出去,和全世界在一个平台上共同竞争、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这就是命运共同体。

☆秦畅:

在不断学习过程当中怎么把自己的技术力量输出,造福别人,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这样一种合作和开放的态度是整个市政建设40年来最应该收获的启发。今天我们从大桥,从隧道,从刚刚通车的港珠澳大桥都看到了这样一条规律。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上海制造”,曾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代名词。彼时的上海,不宣扬自己的繁华,只靠一片匠心,凝聚城市风骨。进入新时代,上海不仅要传承产业的优秀基因,更要按照改革开放再出发、构筑城市发展战略优势的新要求,为上海制造增加新内涵、注入新活力。上海市政府今年发布《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要初步建成世界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初步建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初步建成世界级制造品牌汇聚地。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节目录制现场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编辑:顾赪琳

责任编辑:向晓薇

从摆渡船到44条越江设施,上海制造用了27年,未来我们能飞过黄浦江吗?

上一篇新闻

炎炎夏日行船急,船舶防火要牢记

下一篇新闻

这个楼盘的傲娇,被一个叫城东文教区的板块守护着!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