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苏伊士运河堵船后遗症或持续数月,殃及中国电池和橡胶制造业

记者 | 肖恩

当地时间3月29日下午,苏伊士运河岸边爆发出一阵欢呼,搁浅了7天的“长赐” 号巨型货轮终于脱浅。全球贸易的大动脉被打通,但堵塞事件对供应链的余波未散,无论是供货商、零售商还是航运公司,都不能开心得太早。

在“长赐” 号脱浅的第二天,苏伊士运河已经恢复通航。据路透社报道,截至当地时间30日上午6时,共有约113艘船双向通过运河,到当天傍晚还将有另外95艘船通行,远超正常情况下一天约50艘的流量。苏伊士运河规定的最大流量为每天106艘船。

两艘在“长赐” 号搁浅当天就抵达苏伊士运河的油轮Almi Odyssey号和Navig8 Aronaldo号都已经顺利通过运河,其中Navig8 Aronaldo号即将抵达目的地埃及红海港口,Almi Odyssey号则继续驶向新加坡。

运河管理局主席拉比耶(Osama Rabie)此前表示,预计能够在3至4天内解决“长赐” 号搁浅造成的交通堵塞。埃及航运代理商Leth Agencies透露,至30日凌晨尚有306艘船仍在等待通行。载有牲畜的船将优先通行。

疏通航道只是全球供应链回归正轨的第一步,运河大堵塞带来的连锁反应可能在接下来几个月里逐步显现。

总部位于瑞士的物流集团德迅(Kuehne+Nagel International AG)共有6万个集装箱运输受影响,这些集装箱里装着药品和各种消费品。该公司海运物流执行副总裁沙克特(Otto Schacht)预计,需要5至8天才能完全清空滞留在运河的集装箱,部分集装箱的抵达时间可能比原定计划晚18天。

沙克特表示,堵塞带来的“后遗症”将持续至6月,直到所有船只归位。该公司正预定卡车,以保证在本公司的货轮抵达港口后能得到优先处理。

有航运专家估算,运河清理及船只排队通行至少需要10天时间。由于苏伊士运河的拥堵,很多货船在各个港口停留,等待运河疏通。因此接下来将有大量货船驶向苏伊士运河,不排除出现二次拥堵的可能。

此前有不少船只为了避开拥堵航段,选择绕行非洲南部的好望角,航程因此延长10至15天。所以接下来港口还将同时涌进绕道船只和集中通过运河的船只,也有发生拥堵的风险。

截至29日,全球最大集装箱货运公司马士基(Maersk)有15艘从亚洲出发的货轮绕行好望角,还有另外32艘船被堵在苏伊士运河。30日马士基要求其中一艘正驶向好望角的货轮返航回苏伊士运河,他们认为这一路线仍比绕行更快。

英国港口集团(UKMPG)首席执行官莫里斯(Tim Morris)预计,到下周才会有大批船只到港,届时港口和托运商将就船只卸货安排展开“博弈”。目前抵达英国港口的还是在堵塞前就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船只,港口基本平静。

疫情带来的集装箱短缺现象可能继续恶化。持续一周的航路封锁使得大量集装箱滞留在海上,集装箱回流延迟进一步提高了航运业的运输压力。

位于供应链下游的进口商和零售商还在焦急地等待产品送达。加州自行车品牌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制造商每年从亚洲工厂进口约100万辆自行车,因为有几十个集装箱被堵在苏伊士运河,加剧了他们的供货压力。此前疫情已经导致全球自行车需求量大增。

运输延迟导致的供应滞后和价格上涨最终难免波及消费者。巴西纸浆生产商Suzano此前表示,集装箱短缺将引发供应中断的风险。该公司占全球纸浆供应量的三分之一,主要用于生产卫生纸。

苏伊士运河是亚欧之间最繁忙的石油、精炼燃料、谷物和其他贸易通道之一。但分析师指出,亚太地区供应链的中上游部分大多位于亚洲本土,商品供应和价格受堵塞事件的影响不会太大。从北海、美国和非洲运往亚洲的石油则多选择好望角航线,因此亚洲原油市场也得以避开冲击。

以中国为例,中国进口的原油只有不到10%需要经过苏伊士运河,上周被困在海上的油轮中只有一艘将驶往天津港;而中国进口的液化石油气基本不通过水路运输。

堵塞事件对中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电池和橡胶制造等高度依赖欧洲产中间品的行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合成橡胶和锂离子电池生产国,但用于制造合成橡胶的丁二烯和用于制造锂电池的铜箔都需要从欧洲进口。

而从中国出口至欧洲的商品中包含大量易腐坏的食品,以及手机和电脑等消费品,因此欧洲市场上短期内可能出现该类产品供应不足的情况。中国生产的聚酯纤维有15%出口至欧洲,该产品价格也可能会上涨。

马士基公司表示,现在评估堵塞事件对中国供应链的影响还为时尚早。但预计事件不会对中国产生持久的影响。

对于欧洲来说,受冲击最大的将汽车制造业。欧洲汽车行业均采取的是即时供应模式,几乎没有库存,因此运输延迟将迅速造成厂商零部件短缺。但过去一段时间制约汽车生产的芯片主要通过空运发货,基本不会受到运河堵塞的影响。

欧洲咖啡供应也面临短缺危机。欧洲市场上的罗布斯塔咖啡主要来自东南亚,其中越南占欧盟咖啡豆进口量的四分之一。为了弥补短期内的供应需求,部分进口商只能选择用成本更高的空运运输部分产品。

马士基首席执行官施索仁(Soren Skou)表示,苏伊士运河事件将加快全球供应链转型,从“按时”供应链转向“按需”供应链。按需而动的供应链促使企业提高库存水平,在供应链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具有更高的“抗震”能力。

这一趋势从去年年底全球经济渐趋复苏后就已经出现,企业争相扩充库存以应对强劲的商品需求。但对刚刚扛过疫情的企业来说,现金流压力也随之提升。

上一篇新闻

油价“九连涨”之后终于降了,因为苏伊士运河恢复通航了?

下一篇新闻

这条运河一旦开通,到中国的航线将缩短1200海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