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距离产生美?”——记面试中见过的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公司


阅读提示:


本文共计5959字,分为如下五个部分,建议阅读时间为八分钟左右。

1 前言

2 创新外企 常规面试

3 标杆民企 奇葩人事

4 著名央企 复杂内部

5 结语



1 前言


世界上有很多事物,都是远远地看上去很美,近距离打量一下,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现很多“丑陋”的细节。比方说我之前第一次随团走马观花地游览拉斯维加斯时,印象极好;第二次近距离走访踏勘时,却发现了它地另外一面(点此阅读该文):不乏发小广告的、街头乞讨的。

再比如,有很多小年轻和朝思暮想的美女近距离接触时,会发现“女神”也会“吃饭时打嗝,讲话时喷唾沫”。就好似当年如愿娶到美女胡因梦的才子李傲,偶然撞见美貌如花的妻子因便秘而憋得满脸通红的囧样时,就会萌生厌烦而离婚的想法。

“距离产生美?”——记面试中见过的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公司

雾中看花,距离产生美

职场工作也是如此,有些想象中高大上的公司,近距离接触时,才发现并没有之前幻想得那么好。这是“叶公好龙”的古代寓言故事,还是俗称“距离产生美”的常识?前者似乎是从主观角度看问题,后者则从客观方面求原因。本文就从后者的角度讲一讲吧。

我在面试中接触了好多“传说中”的公司,本文就选择三家代表性企业加以介绍,分别是外企、民企和国企。


2 创新外企 常规面试


第一家是外企公司的杰出代表,是美国硅谷创业和创新精神的符号。

他们的创始人“二进宫”之后发布了一系列划时代的电子产品,把公司带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然而天妒英才,该以创新精神闻名于世的企业家于2011年,因胰腺病复发而“驾鹤西归”,留下了那句著名的格言“Stay foolish, stay hungry(大智若愚,好学若饥)”。

2012年前后,该公司大力开拓中国零售市场,加快步骤,布局零售店。与此同时,自然就要加大招聘力度。他们新开的零售店需要招聘一种面相企业端(to B)的销售,办公地点在二楼的办公室,区别于在一、二楼大厅接待普通消费者的(to C)销售。

当年其在国内开店的数目不超过十家吧,在北京只有两三家,我记得好像有三里屯店和西单大悦城店。因此机会因稀缺而显得尤为珍贵。当时我已经拿到了酒仙桥那家新上市公司的录取通知书了,但接到猎头的面试邀约电话之后,依然激动不己。

这家猎头是该公司招聘业务的外包单位,位于北京商业核心CBD区域。按照程序,我先得到猎头公司接受初试。和我对接的是一位年轻女性,业务上没有什么问题。但她评价我性格太内向,和人聊天时,眼神接触不多,显得不自信。她开玩笑说我都不敢看她。

她这一关好过,感觉就像是走流程。随后她一边强调我和面试官沟通时要注意多些眼神接触,要更自信一些;另一边她就把我推给该公司的人事部门了。

“距离产生美?”——记面试中见过的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公司

第二关是该公司的人事面试,主要也是聊一些基本的工作情况。这一关也容易过。而且据猎头反馈,该公司人事对我的印象很好,评价我“准备充分,很有思想”。猎头似乎也很想促成“这桩生意”,她好拿提成。她建议我买本该公司创始人的传记好好看看,有助于面试通过。

按照猎头的介绍,如果能成的话,后续还有两轮面试:一轮集体面试,有用人部门的领导主持;最后一轮终面是店长面试。相比之下,似乎最重要的应该就是这第三轮的面试了。

这次面试和之前的面试间隔了一个月,我此时已经到酒仙桥的那家公司上班了。因为从事外销业务,不比国内销售,平时外出也不太容易。只好趁着做入职体检的机会,上午去体检,下午去面试。

看似两者兼顾,但由于此时的体检医院人太多,每个项目都要排长队等待,时间一直拖到了中午。我眼看着要误点了,还剩下最后的眼科没有查。于是和医生商量可否先验我,那医生是个北京老头,貌似见惯了“赶时间”的人,头也不抬,让我自己和排在我之前的人协商。

之后好一顿嘴皮子功夫,其他的老人、女士都同意了,就一个年轻小伙子,死活不同意。无奈前功尽弃,医生看有一个人不同意,就不让我插队了,就让我按着原来的位置等。就简单看看眼睛的最后一个体检项目,硬是拖了好长时间。

“距离产生美?”——记面试中见过的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公司

最后没有吃饭时间了,只能饿着肚子去赶集体面试,还好赶上了面试时间。到现场后让我震惊的是竟然遇到了在之前软件园上班时的老同事——那位很精明的女同事。她因为做成了游戏机厂家的模组业务,俨然成了公司里炙手可热的红人。她竟然也在骑驴找马!

可见当时那家位于软件园的著名前东家是多么的“风雨飘摇”,连部门经理的红人都在自谋出路。

面试正式开始,两位面试官都是美国人。看来这家跨国公司的初期员工大都从他们美国总部派过来。其中一个面试官是金发碧眼的美国白人女性,全程只讲英语,说是可以听得懂中文普通话,但没见她说过,我也忘了她的名字叫什么。

另一个面试官是年轻一些的男性,华人面孔,叫Eric(艾瑞克)。他全程也不讲中文,据说也可以听懂中文普通话,似乎应该是ABC(American-born Chinese,美国出生的华人)。

一同参加面试的有一个加州理工大学毕业的华人(加拿大国籍)女性。她的中英文都很流利,让人羡慕。一个在IBM工作过八年的三十多岁女性,年龄明显大过我们其他人。她应该不是来和我们面试同一个职位的,据说可能是更高阶的职位,被作为储备店长来培养的。

一个工作四年的女士,非常外向健谈。居然面试结束后,当场向Eric要手机联系方式,而Eric也当场告诉她了。我有点震惊,这不违反面试守则吗?

“距离产生美?”——记面试中见过的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公司

还有一个在新加坡留学归来的美女,似乎非常紧张,老在面试中出错。比如面试官让英文报数一二三四,然后重复一二三四,再重复直至结束。最后分成四组做案例讨论,即报同样数字的人为一组。结果连续几次这位女士都报错数成五了,似乎没有听懂面试官的话。

我的英文有些吃力呀,第一个环节自我介绍和简单问答时,还勉强能够应付。轮到案例讨论就有些茫然了,当然我们准备时都是用中文讨论的,可介绍时要用英文。像那个IBM的女士,就因为英语说不通而卡壳了。面试官让她改成中文来表述了。

不过感觉该公司对在IBM工作过的人是相当看重。或许是因为他们继任CEO曾经长期在IBM工作;或许是因为IBM是美国科技人才的摇篮,其员工在科技行业很吃香。

案例讨论的主题是如何推销产品。讨论中,那个加州理工毕业的华人和我想到一起了,即用营销4P的架构来展开论述,即product(产品),promotion(促销),price(价格)和place(渠道)。

期间有些小问题需要和面试官沟通答疑。那位女面试官显然是他们公司已故创始人的粉丝,解答问题也不忘引用创始人的语录。这让我想起猎头让我看该公司创始人的传记,是很有道理的,虽然我在这次关键的面试中也没有机会用到。

“距离产生美?”——记面试中见过的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公司

看来这家号称全美顶尖的公司,也不乏一些领导人崇拜的文化啊。所以国内的公司搞不好,不要简单地归咎于老板一言堂啦,归咎于什么创始人崇拜。其实,大家都差不多。

等到我讲解案例时,Eric打断我的讲话,问我如何促进销量。我一紧张,二英语口语有限,只简单地说,电子消费品要靠广告来扩大知名度,促进销售。他对我的回答似乎很不满意,说我们是销售部门,不是广告部门,还抱怨说你们所有候选人怎么都喜欢在广告上做文章。

面试结束后,两位面试官和我们一一握手道别,他们两人的职业微笑似乎也无法驱散每一个应聘者心中的疑惑和紧张。总之,我感觉自己的面试表现不太好,可能没戏了。

我和那位前同事保持了沟通,她后来又被安排了一轮集体面试,似乎要让她转做其他职位。但再往后,也石沉大海了,和我一样没有收到任何进一步的消息了。

现在回想起来,整个面试过程没有任何让人耳目一新之处,和任何一家大公司都没有两样。这和该公司产品的创新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标杆民企 奇葩人事


第二家堪称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标杆和天花板,他们在通信领域的成就举世闻名,甚至引来了世界头号强国的持续打压。

该企业由退伍军人出身的老板在1980年代末期创办于深圳特区,因长期聚焦在“主航道”业务上,在经过二三十年的拼搏奋斗之后,发展成为了世界领先的通信企业。更加难得的是该公司“自甘寂寞”的品质,长期不参与任何镁光灯的活动,赢得了好多人的赞誉。

从2009年开始,直至2012年,在数年的时间内,我不断能接到该公司的面试邀约。然而总是“差点意思”,无法获取最后的成功。他们公司不似擅长外包的那家硅谷外企。他们的所有面试和招聘活动都有公司自己来掌控,不会假手猎头。

我当时在北京,他们一般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在该公司北京办公室内举办大型的招聘活动。整个周末基本上可以走完大部分招聘流程,不似上个章节的那家爱打持久战的外企。他们更喜欢集中力量搞大规模的“歼灭战”。

他们的面试流程基本上和之前的那家外企相似,都是先来一轮人事的初筛,然后是戏称“群殴”的集体面试,期间也是自我介绍加小组讨论。通过后会要求查验候选人的证书,主要是毕业证和学位证。通过后,再由用人部门负责筛选。

“距离产生美?”——记面试中见过的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公司

我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就是已经通过集体面试了,也查验了证书。悲剧的是在用人部门的最后电话筛选中被淘汰了。该公司的面试全程都是中文,感觉难度不大,但想通过也似乎没有那么容易。

每次面试都不可避免的要和一个人打交道,我已经认识他了。大概他接触的人太多,无法记得我吧。此人十分的特立独行,作为公司新人入门面试的把关人,可以说是代表了公司的对外形象。然而此人每次都是下巴下留着一撮缩水版的山羊胡,就像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小学教材事件”的主角。

人家作为教材设计人员,为了彰显自己的艺术气质,留下了那么个代表个性的胡子。你一个科技公司的人事,为何要如此呢,让人费解。

另外他的形象也让我想起了软件园那家著名公司的一个高管,也是这番个性造型。同样都是科技立身的公司,或许具有可比性。此人是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的小舅子,可谓“皇亲国戚”,独特的造型,昭告了个人独特的身份。

那这个人事是否也是同样情况呢?很有可能,毕竟人际关系无处不在。但问题是,人家“小舅子”是高管,不会像他一样做一些特别具体的人事工作。

“距离产生美?”——记面试中见过的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公司

山羊胡

虽说他做的工作很具体,但不代表个人思维就会很具体。比如他一看我来自那家软件园里的著名的“风雨飘摇”的公司,就讽刺我:“我们公司老早就判断这个消费热点不是个战略机遇,事实证明我们的判断十分准确,不似你们这般无眼光,陷入危机了吧?”

他见我默不作声,继续看了我的其他信息,进一步讽刺道:“你们公司发展得这么差,都快要倒闭了,你居然工资要求还不低,你哪里来的勇气!”他说话的口气,好似我这个基层员工要为老东家的经营危局负有很大责任似的。

他接连的讽刺让我心里堵了好多气,况且此时我也有了位于酒仙桥那家公司的录取通知,工资要求也是比照那家公司的待遇提出的。于是我也没声好气地回答道:“我有别的公司的offer(录取通知)了,收入是比照他们公司提的。”

他闻声之后似有些心虚,尴尬地笑出声了。他看我气得有些抖动的身体,继续讽刺道:“你很紧张吗?我看你的简历,没觉得你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你各方面都太一般了。”

他大概忘了,两年前,我入职这家软件园公司之前,也来他们公司面试过。当时他还对我印象不错,并且让我通过了集体面试。两年后因为有了那家著名公司的经历,他就看我不顺眼了?还讽刺我工资要得高。

我心中觉得没必要继续面试下去了,但出于礼貌,我还是客气地问他:“那既然如此,我是否可以回去了?”

“距离产生美?”——记面试中见过的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公司

他大概没有想到我会如此反应,竟然要放弃继续面试。他收起了之前的笑容,脸色变得凝重僵硬起来,挤出了一句话:“你先等一会,我们再看看。”

随后他走开了。一分钟过后,我看到他在距我不远处,拿着我的简历,对他的“小兵”说:“让这个人走吧!”他口中的这个人显然是指我,他的“小兵”得令后就立刻把我礼送到电梯间了,全程冷脸无语。

我十分的无语,他为何不当场回应我离开的请求,反倒多此一举,假手他的下属,通知我离开?他如何想,我不得而知,总之我感觉有些“气短”。

然而半年多之后,这个“山羊胡”又打电话给我,让我去他们公司面试,他似乎清除了之前所有的记忆。我为何知道是他?因为多次打交道,又加上他不仅形象上标新立异,嗓音也很独特,辨识度很高。

有时候,我也会像太史公一样发出“余甚惑焉”的感叹。我不明白这家声名显赫且承载了国人太多希望的科技公司,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个“山羊胡”做面试把门人?此人不但形象上别具一格,而且言谈举止喜欢以“大老粗”自居,人品上也不值得称道。

或许该公司当年的业务以B端(企业级)为主,没有面对消费市场,因此也无需在意自己的形象吧。另外一方面,很多公司都差不太多,最终造成伟大公司和平庸公司的在质上的不同的是中上层领导吧,广大基层干活的人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4 著名央企 复杂内部


第三家是以芯片业务和通信业务闻名的国企,而且是中央直属的“央企”。

他们在北京软件园北边的生命科学园有一大片产业园,曾经与我上个章节所提的民企齐名,因为主导了3G时代中国的TD-SCDMA标准而大红大紫过。当然对此,网上有些争议,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知之不深,也不好说太多。

记得他们的面试一开始有两个环节,其中有一个环节的面试官是之前跨国公司跳槽过来的。他说他到这家公司最大的感受就是工资低,对比之前在外企的高工资,现在的工资低得超出想象。至于他为啥屈尊到这里,因为这些电信设备领域的外企竞争不过本土企业,收缩了。

貌似好多领域都出现了这种“国产替代”的进程,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逼退了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外企。而原来就业于那些光鲜外企的高材生们,也被迫在职业生涯的下半场屈尊到国内企业打工,毕竟他们转行的代价太大了。

另外一轮同样是人事的面试,都是问些常规问题。这两轮面试结束之后一个月没有消息了,我以为自己被淘汰了。结果一个月后他们人事又打来电话,让我去继续面试。我感觉有些不合常理,但还是在他们的要求之下赴约了。

“距离产生美?”——记面试中见过的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公司

到了之后,有个身材高大的面试官,脖子里带了一条比较粗的金链子。听当时的一些同时说,似乎东北地区的人很喜欢这种装扮。另外这位面试官看来是个位置比较高的领导。他客气地解释了继续让我来面试的原因,并诚恳地说我比较符合他们的要求,希望我能入职。

他们甚至突破薪资架构给我开出了较高的工资,但是平时只会发放60%,剩余的40%会作为年终奖,在我年度考核合格之后再予以发放。

这家公司显赫的名声,加上还算可以的待遇和领导们诚恳的态度,让我有些心动。然而细聊之后发现,我们小部门里似乎只有我一个人背任务指标。其他比我入职早的同事,要么在学习中,要么有其他原因,总之就我一个干活的。估计他们很可能是关系户,出工不出力。

而且这位贴心的领导特别担心我平时合作的平行部门不配合我工作,强调让我遇到推动不了的问题,要找领导来协调。看来这会是工作中的一大挑战,同时或许也显示了国企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

综合比较之后,我还是拒绝了这份工作。


5 结语


以上三家公司,其中有两个是他们拒绝我,有一个是我拒绝他,总之都没有达成实质的合作。但就是这些简单的面试经历,让我看清楚了好多深层次的东西。

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说,从来没有所谓的“理想公司”,所有公司都有其优缺点。作为求职者不能太陷入幻想了,认清楚现实,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接受那些自己无法改变的,努力在能力圈内做有用功,或许会有一个比较顺畅且成功的职业生涯。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想法。

上一篇新闻

业绩会直击|大悦城关键词:重组、资产处置、14项目与百亿并购基金

下一篇新闻

「交通生活」北京城《咖喱咖喱》约起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