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8日 星期二

厦门烧烤记(1)

说起厦门,你可能满脑子都是这样的画面:美丽海景、绿树成荫、干净整洁等等。然而,感觉好不好,还要看天气和你的身体状况。

2018年5月中旬,厦门大学刚经历了一场暴雨的冲刷和浸泡。我和‬40余位企图开阔眼界和填充知识的人接踵而至。20多年前,我曾到厦门采访,与鼓浪屿有过一夜之缘。记得黄昏时走在一条条曲径通幽的小巷,伴随着窗户里传来的断断续续的琴声……不知这悠扬的琴声,如今还在否?

1

一出机场,闷热扑面而来。在未来的一周,每天都是阳光灼人,仿佛置身赤道。阳光叮在背上,就像烙铁在用滚烫的手抚摸。

厦大是住不进去的。我们被安顿在一个名字极其拗口的酒店:夏商·怡翔酒店(南湖店),也许是取其“厦商”谐音吧。直到离开厦门那一天,我才能流畅地说出这个店名。据说,这个“夏商”是个集团,有很多产业。联想到厦门紧邻前线的特殊位置,也许取名“战国”更好。

厦门烧烤记(1)

名字难念

酒店环境不错。出门左转,不到200米,就是南湖公园。沿着一条绿树掩映而隐秘的小路进去,豁然开朗:筼筜湖就在眼前。筼筜,指水边生长的大竹子。它看起来更像一条宽阔的河,当年填海而成。

湖岸高楼林立,全玻璃楼身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如身穿亮甲的钢铁士兵。白鹭划过,落在两岸树梢,星星点点。但我携带的全套跑步行头仅用了一次,因酒店离厦大有半小时车程,每天早8点发车。这意味着晨跑6点就得起床,可厦门的太阳比你还起得早:5点天大亮,6点开始烤肉。遂无心恋战。

厦门烧烤记(1)

筼筜湖


厦门烧烤记(1)

晨光


厦门烧烤记(1)


厦门烧烤记(1)


厦门烧烤记(1)

大巴到达厦大一边门。遭遇保安厉声呵斥:你!听课证!——大学的保安,还是保安,不能指望他们能自带书卷气。

进门右边是一个由红色跑道和绿色草坪构成的操场。骄阳之下,色彩艳丽得有些虚假,像PS过度的照片。开课第一天,大家被要求在此合影。没料想,进入操场,已有三拨人列队在喊“茄子”了。

厦门烧烤记(1)

操场


厦门烧烤记(1)


厦门烧烤记(1)

合影

生意好哦!大家悻悻然。尤其是在自身行业江河日下的时候,见谁赚钱都妒忌。据透露,我们每人每天学费用近千元,日均付给学校讲课费等3万。我们有幸读了个贵族学校。粗略计算,若每天有5个培训班,几十万的月进账毫无问题。当然,并不是每个大学都能如此。既要像女人有一定的姿色,还要像男人般有魅力,如北大、清华、复旦等,培训业长盛不衰。

中午11点半下课,冒着酷暑进入学生食堂。只见人头攒动,餐桌全部客满。端着盘子排队乞食,汗出如浆。胡乱点几样,凑合果腹。忽然一位眼尖者发现有卤菜,却被告知:无资格,不可食!

厦门烧烤记(1)

食堂

12点大巴出发返酒店,下午2点返学校。掐头去尾,休息时间不到1小时。想要午睡,必须像开关一样,一摁即进入睡眠模式。

为了不辜负厦门的美好时光,中午时间都用来四处游荡。

周一去集美楼看鲁迅故居和校史展览室,恰遇闭馆。好在旁边有个“晓风书屋”。它是一家独立书店,装修很有格调,据说最火的是校外大学路的那家店。书店最里面是咖啡屋,一白裙女生爬在咖啡台上小睡,立刻想起当年我读的大学,连个冷饮店都没有,何谈咖啡。

时光荏苒,不可同日而语矣。

厦门烧烤记(1)

2

翌日中午,再次顶着火辣辣的太阳穿过校园,进入鲁迅故居。它在集美楼二楼,“鲁迅故居”牌匾为郭沫若所书。


厦门烧烤记(1)

敬仰

虽然厦大现在以鲁迅为荣,其实,鲁迅在厦大只呆了132天,即1926年9月4日至1927年1月15日,而他原本计划是要呆两年的。原因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只因涉及厦大一段不太红的历史,所以人们不愿提及。不妨在此简略一叙。

首先,鲁迅之所以来厦大,是因为政局动荡,在北京大学做教授常被欠薪,而厦大愿以北京两倍的工资聘请,即每月400大洋。在把教书当作短时间谋生手段的鲁迅眼里,自然很看重这笔钱。加之林语堂一再相邀,遂乘火车到上海,再坐船到厦门。也就是说,鲁迅来厦门有为稻粱谋,根基自然不牢。

其次,厦大的治学理念是以国学为上,要学生读古书、念古文,做孔子一样的圣人和仁者,这与作为新文化运动棋手的鲁迅之思想观念完全背道而驰。他甚至在厦大一众教授学生面前专门做了一个《少读中国书 做好事之徒》的演讲,受到热烈追捧。

第三,鲁迅对厦门的印象并不好,一是目睹城里的洋房与城外的坟冢,贫富悬殊大。二是觉得厦门人太看重金钱,斤斤计较,以貌取人。有天衣着朴素的鲁迅去银行兑取支票,居然被一再询问是不是本人,而他只是狠狠地吸烟,一言不发。

第四,鲁迅备课讲课极其认真,大受学生欢迎,每次上课座无虚席。加之新成立的文学院瓜分了原来理学院的经费,遭到守旧派的妒忌。校长林文庆暗示其他教授排挤鲁迅,还借口节约经费,把他赶到地下室居住,甚至将屋内仅有的两个灯泡摘走一个。

鲁迅就是鲁迅,来厦大固然有钱的因素,但为了信念,决不妥协。加之当时许广平在广州教书,于是立马辞职走人,去了中山大学。

近一百年过去,鲁迅成了厦门大学最大的金字招牌。1952年开辟的这个鲁迅纪念馆,是国内五个鲁迅纪念馆中唯一设在高校里面的。我曾去过绍兴、北京、上海的鲁迅纪念馆和故居,厦大这个不算大,但很特别。

如今的厦门大学,鲁迅无处不在,除纪念馆外,还有花岗岩塑像和鲁迅广场。校门、校徽、信封和证书上“厦门大学”四个字都是鲁迅手书。鲁迅成了厦门大学,乃至厦门人的骄傲。而那些排挤打压鲁迅的教授们又何曾想到有今天呢?!

但在鲁迅的展览中,这段黑历史自然都是抹去了。那个校长林文庆后来在新加坡当了华奸,厦大自然也不愿再提及他。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件事:

一是鲁迅在厦大短短的四个月里,除了上课,居然完成了70多万字的作品,包括小学课本上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对我辈来说,四个月的时间,恐怕还没把厦门风景游遍呢!

二是鲁迅的居室,开间很大,却极简陋。进门左侧是床,中间是书桌,正对门是一个会客的四方小桌,门边有个洗脸架。估计夜里上厕所要么得下楼,要么使用马桶。当时许广平不在鲁迅身边,虽有林语堂等同好在校,但他的个人生活还是相当孤寂的。


厦门烧烤记(1)

博物馆


厦门烧烤记(1)

会客桌


厦门烧烤记(1)


厦门烧烤记(1)

书桌

物质简单如斯,唯有精神作伴。从鲁迅韵味独特的字里行间,可以品尝到当时的孤独:“厦大今夜周围是这么寂静,屋后面的山脚下腾起野烧的微光;南普陀寺还在做牵丝傀儡戏,时时传来锣鼓声,每一间隔中,就更加显得寂静。电灯自然是辉煌着,但不知怎地忽有淡淡的哀愁来袭击我的心。”

——伟大的灵魂从来都是孤独的。或者说,不孤独,难以成就其伟大。

离鲁迅塑像不远,是芙蓉湖。湖水光洁如镜,湖岸绿荫葱葱,宛如一幅静物画。当我正在湖边看三三两两黑天鹅在碧波上悠游时,突然传来一妇人的声音:快来!看这两只鸭子!

厦门烧烤记(1)

鲁迅塑像


厦门烧烤记(1)

天鹅


厦门烧烤记(1)

芙蓉湖

我瞬间想到了鲁迅。在无知者眼里,再伟大的天鹅,都不过是一只鸭子。即使你从丑小鸭变成天鹅,他们心里也明白你是天鹅,但还是绝不会轻易承认,依然死活把你当鸭子对待。

也许,只有时间和历史才能证明是鸭子,还是天鹅。但问题是,当下无数叽叽喳喳、肤浅喧嚣的鸟雀遮天蔽日,又哪能容下骄傲的天鹅呢?!

上一篇新闻

团队拓展之东北雪乡极限穿越

下一篇新闻

"我被这里的老房子惊艳到了!"厦门旅游,这三个地方一定要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