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7日 星期四

无锡往事:沦陷时期的日本侨民消亡史

民国二十一年(1932)“一·二八”淞沪抗战后,中国人民为反抗日本的侵略,在全国发动了抵制日货。可在中国内地好多城市中仍出现了大批的日本广告。这些广告都绘制在房屋墙壁上,广告内容不外乎推销大学眼药、老笃眼药以及仁丹等。无锡当然也不例外。这些广告非但出现在崇安寺、公花园等一带闹市中心,就在一些偏僻的小街、小巷比较显眼的地方,也很多。这些广告千篇一律的都有一个人面肖像,如仁丹广告中的头像是一个留着八字胡须的老头,眼药广告旁则是一个戴眼镜的眼科医生的头像。

无锡往事:沦陷时期的日本侨民消亡史

无锡往事:沦陷时期的日本侨民消亡史

大学眼药

事后证明,这些所谓“广告”实际上是日方谍报人员事先绘制的城市地形图。如仁丹胡子向上翘的,暗示这是条通道;仁丹胡子向下则暗示“此弄不通”。广告上还用暗号标上了该地区有什么样的房屋建筑等重要信息。因此日本军队每占领一个城市后,便很熟悉地找到他们适合驻军的场地。而这些建筑在日军占领城市前,在日本飞机作战略轰炸时,便有意识地保存下来了。

无锡往事:沦陷时期的日本侨民消亡史

从1937年“八一三”上海战役开始至无锡沦陷前的100多天中,日本多次出动飞机对无锡实施狂轰滥炸,挨炸最多的是惠山附近的军事基地、周山浜的工厂区和马路上的闹市区。11月26日,日军占领无锡。在一个星期内,日本侵略者在城市商业区纵火烧掠,唯独对城内城西南一带没有进行破坏。因为这些地区有很多幢建筑,都是由无锡新兴的工商业资本家和一些国民政府高官斥资建设的中西合璧、新型、坚固、美观的洋房,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新生路的缪斌公馆、后西溪的薛汇东公馆、复兴路上的唐星海公馆、新开河的华绎之公馆,以及睦亲坊巷、荷花池、汤巷、学佛路等一带新建的青砖白缝、平瓦屋面、气势宏伟的主屋并带有幽静庭院的豪宅都被保留下来。沦陷期间,这些都作了日军驻锡机关所在地,更多的是留给随日本占领军来锡的日本侨民居住。

无锡往事:沦陷时期的日本侨民消亡史

日军入城

无锡往事:沦陷时期的日本侨民消亡史

日本侵略军占领无锡后,需要大量战略物资,无锡又是国内最大的缫丝工业基地,在国际市场上中日一直是竞争对手,所以大批日本侨民来锡帮助日本政府占领市场,对各项物资加强控制。当时中山路正在废墟上重建,每当一处沿街店面建成,便有日本人抢先强行租赁开设“洋行”。到1940年,从北门城内打铁桥开始到崇安寺新市桥为止,短短几百米的中山路两侧,便开设了30多家日商洋行。随着大量日本商人来无锡,他们的家属也随同来锡,这些日本侨民以占领者自居,对中国人趾高气扬,颐指气使,却又胆小如鼠,为了自身安全,经商、居住都蜷缩在城内不敢出城门一步。

无锡往事:沦陷时期的日本侨民消亡史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无锡的日本人达到了最高峰。他们在无锡成立了在乡军人会,日本人规定:适龄男子都是预备役军人,都要受在乡军人会的控制。在圆通路口办了一座国民小学,原后西溪的薛汇东公馆则被日本侵占作了和光医院,在盛巷内开设两家日本商店。家形如杂货店,供应清酒以及各种日本调料,还有桶装的鲸鱼肉出售,还有日本人箱装的各种海洋咸货如油仝鱼、鲑鱼(无锡人叫大头鱼干)、咸青川等,青头老卜干和芥菜萝卜等。后来因日本顾客减少也向中国居民供应。还有一家日本点心店,自制点心。

无锡往事:沦陷时期的日本侨民消亡史

城中公园内的无锡大戏院,每逢星期天上午和下午成为放映日本影片的专场。每年4月29日是昭和天皇裕仁的生日,日本国民称它为“天长节”,每到这一天上午,在无锡的日本侨民都集中到公园内多寿楼前集会庆祝。日本男人一律穿军便服,因为他们都是“在乡军人”,女人都穿着日本传统的和服,色彩绚丽,踩着木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参加的孩子,都发一块纯净高档的白砂糖,后来物资匮乏,便不发糖了。

无锡往事:沦陷时期的日本侨民消亡史

日本在乡军人会徽章

开始,每当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战场上占领一个重要城市,便要集会庆多寿楼前的草坪在抗战中见证了日本的扩张和战败。从1938年庆祝,晚上日侨还要举行提灯会,到1941年12月8日发动太平洋战争,疯狂达到顶点。太平洋战争刚开始,日本侵略者一路势如破竹,香港、新加坡(日本人叫昭南岛)、吉隆坡、马尼拉等重要城市相继被占领,每攻占一地便要集会庆祝。可好景不长,中途岛海战后,日本海军遭到重创,自此美国开始反攻,日本军队开始节节败退,兵源奇缺。在无锡的日本在乡军人大量被征召人伍,很多日本侨民因家庭中的顶梁柱被征丧失了经济来源,开始离锡回国。

无锡往事:沦陷时期的日本侨民消亡史

由于战场上的失败,加上1941年冬至前夜在公园内发生的爆炸,从此多寿楼前草坪上再也见不到日本人庆祝胜利的疯狂景象了。无锡大戏院一次放映电影之前,加放了一部《中途岛海战》的纪录片,片中真实地反映了日本航空母舰接二连三被炸沉的实况,电影放映结束,在场的日本观众无不垂头丧气,黯然退场。日本侨民大量离开无锡后,在盛巷中的两家食品商店因没有顾客,相继关门。城内新街巷是住在学佛路一带的日本学生上学的必经之路,他们和中国学生相遇,经常挑衅寻事,后来他们的父兄相继入伍去了,失败的阴影影响了他们,他们也只好远躲中国学生了。

无锡往事:沦陷时期的日本侨民消亡史

无锡城内书院弄附近有一座刘抚院(现在皇后电影院的东南面),占地很大,有好几造进深。靠东一条备弄的最后一间,原是日本侵略者在无锡的神社,在苏南地区被中国军民击毙的日本兵都用白布包裹送到这里焚化,到战争将结束时才停止,当撤走时还留下少数阵亡的日军木牌位。

无锡往事:沦陷时期的日本侨民消亡史

在无锡被击毙的朝日新闻战地记者前田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时,仍留在无锡的日本侨民实际上已没有多少,其中还有少数日本妇女,因丈夫战死,回国生活无着落,便在无锡找一个中国人留在无锡。无锡人针对这一现象,流传着一句俏皮话,叫“东洋人打仗——大日(蚀)本”……

上一篇新闻

新增11个地铁站在新加坡画了一个圈圈,全岛游坐地铁就够啦

下一篇新闻

北京通报一起典型案例:一家6口从英国抵京确诊4人,包括1岁女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