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何战略价值,以至于英国直到现在都不肯放手?
香港,处于珠江口东岸的南端,和深圳以深圳河为界,其虽含有众多的岛屿,但主要以九龙-新界半岛、大屿山岛和香港岛三大部分组成。在明清时期,香港还是非常落后的,人口非常稀少,直到清政府割让香港时,香港还是一个荒岛。在1860年和1898年,清政府又被迫先后和英帝国签订《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割让于英国人,遂形成了今天的香港区域。此后,英国人大力建设香港,将香港建设成远东的殖民中心,香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大陆进行全面封锁,而香港是西方和大陆沟通的唯一窗口,香港经济和社会得以迅速发展,其和韩国、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被并称为亚洲“四小龙”。在现代,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在香港回归祖国20余年后的今天,还有大量的香港居民怀念英国殖民时期,并且英国政府对香港还有巨大的影响力,其实和英国人在统治香港时期,大力提高香港的民生和经济上的卓越成就有很大的关系,这并不能怪罪香港人民,毕竟人民群众是朴素的。
香港区域
事实上,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人逼迫清政府割让土地时,最先看上的是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和舟山群岛的,但因复杂的原因的,英国人又转而谋求九龙、香港。后来历史的发展,也证明英国人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而英国人选择荒芜的香港作为其东亚的殖民中心,可见其颇具战略眼光。下面我们来看看香港究竟有哪些卓越的优势。
香港的根本,是广袤而富庶的珠江三角洲以及广袤的大陆腹地。由珠江三角洲往北就可以溯西江、北江等水道,越五岭,或接湘江水系通往江汉、中原,或接赣江水系通往江淮、太湖流域。同时,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有众多的水道通往海洋,如虎跳门、西江、洪奇沥、蕉门、珠江等水道。在这些水道中,因珠江水道最为平缓,深沉,运量大,且直接连通省城广州,故最为重要。
珠三角的水网
由广州沿珠江而下,经狮子洋,出虎门,即为伶仃洋,从而可以通往外洋。在历史上,珠江水道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不但是商贸物流主航道,更是军事上的主要通道。鸦片战争中,英军入侵广州,抗日战争中,日军攻占广州,这条水道都是外敌入侵的重要通道。而在这条水道中,虎门要塞为扼守此水道的重要节点,近现代以来,我国抵御外辱,无不在虎门驻守重兵。
广州入海的水道
外敌从海上侵入广州的传统通道
由珠江三角洲虽可以越五岭通往北方,但这些道路大都需背负过岭,非常的劳苦,且运量也有限。但是,通过海运,就可以非常便捷的通往东南地区。唐代咸通二年,南诏攻陷安南,诸道兵赴援,皆屯聚岭南。而从北方越五岭运输粮草到岭南是不能满足军需的,唐军又饥又疲。于是朝廷用润州(今南京)人陈磻石的建议,自福建运米泛海至广州,军食始足。关于这条海运路线,为由浙闽沿海岸线西南行,经香港,沿珠江口东岸入伶仃洋、狮子洋,经今深圳宝安、福永等地北上,直抵广州。这条海运路线也是古代重要的用兵路线,如刘裕平定卢循之乱,蒙古追击南宋政权,明军平定广东等,都是走此道。
中国北方到珠三角的主要路线
由闽浙到广州,香港是必经之地,而穿越香港,就必须经过一条重要的航道,即佛堂门-冷水门航道。这条航道,即从东部海域由佛堂门而入,往西经维多利亚港、铜锣湾北部的九龙湾水域,再经大屿山岛和屯门之间的冷水角水域,接伶仃洋。这条水道处于新界-九龙半岛和香港岛、大屿山岛之间,其北为九龙半岛,南部则为香港岛和大屿山岛,水道深阔,无淤塞、礁石,有香港岛和大屿山岛的屏蔽,洋流非常的平稳。如《读史方舆纪要》云佛堂门:“凡潮自东南大洋西流,经官富山(今尖沙咀一带)而入急水门(即汲水门),番舶至此无漂泊之恐,故曰佛堂”。同时,又是东部通往伶仃洋的最捷径,因此,自古以来,这条水道是从福建通往珠三角的主航道。
从东南地区到珠三角的主航道
在这条水道沿线,因九龙湾北部的尖沙咀一带地势较开阔平坦,且凸出水中而控扼主航道,故自古以来,便是九龙半岛的核心地区。早在南宋时期,南宋朝廷便在尖沙咀一带设立了一个名为“官富场”的官方盐场,南宋末年,皇帝宋端宗赵是和宋少帝赵昺逃亡广东,即经今香港尖沙咀。如《行朝录》:“景炎二年四月,帝舟次于官富场,是也”。到了元、明时,香港的食盐走私泛滥,元、明朝廷又在此设立官富巡司。在清初时期,为打击珠三角地区向台湾郑氏集团走私行为,清廷亦在尖沙咀一带驻有大量的兵力。
尖沙咀(古代官富场)附近的形势
在尖沙咀对面,即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维多利亚港。维多利亚港处于香港岛北部,港深水阔,不冻不淤,又有南面香港岛的屏蔽,水面平稳,是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深水港之一,在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军的航母舰队也常停靠维多利亚港补给。毫无疑问的是,现代的维多利亚港已成九龙半岛和香港岛、大屿山岛之间这条主航道的核心。由维多利亚港进出主要有三个进出口,其一为由维多利亚港往东,经鲤鱼门、佛堂门,往东北到福建、江浙一带;其二,为往西北经汲水门、伶仃洋,沿狮子洋、珠江北上,达广州港。其三,为往西南,经西博寮海峡,通往南海、马六甲海峡。
维多利亚港的主要进出口
香港控制的另外一条海运路线,即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自古以来,珠江三角洲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我国面对东南亚、印度、中西亚以及欧洲的窗口。尤其在唐代时,唐帝国非常开放包容,海外贸易非常的繁荣,而珠三角是我国同世界各国贸易的桥头堡。为加强对市舶贸易的监督和管理,管理各国进贡的贡品,并向前来贸易的船舶征收关税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唐帝国创设市舶司于广州,此为市舶司制度之始。所谓的“市舶司”,即类似于现代的海关。此后的宋、元、明时,广州对外贸易的地位不可撼动,都设有市舶司,到了清代时,清政府干脆撤销所有其他海关,只以广州“一口通商”。
而由广州通往海外的贸易路线,如《新唐书.地理志》所载,“广州东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门山(今香港屯门),乃帆风西行,二日至九州石(今海南七洲列岛)。又南二日至象石(今海南大洲岛)。又西南三日行,至占不劳山,山在环王国东二百里海中”。即由广州沿珠江出海,沿伶仃洋东岸经今香港屯门地区,然后沿海南岛东岸西南行,经今七洲列岛(九州石),大洲岛(象石),直抵越南岘港,然后到达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欧洲等。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香港屯门为由广州出南海的航线的必经之地。屯门古时又称团门、段门,其南有大屿山的屏蔽,北为青山(屯门山)和九迳山,湾内风平浪静,港深水阔,是天然的避风港。在古代时,凡是波斯、大食、印度、东南亚等地人士,经由海路到中国贸易的,必先集合于屯门,然后沿伶仃洋东岸,驶入广州。因此,屯门实际上控制珠三角出海的两条重要的航线,即通往闽浙和南海这两条航线,故屯门为兵家必争之地。珠江口的海岛星罗棋布,常为海盗的巢穴。
珠江三角洲水系发达,在古代时,人们打渔为业,以船为家,居无定所,又常受官府压迫,故常逃入广袤的海洋,啸聚为盗,劫掠商船。因此,古代王朝常在屯门驻扎重兵,打击海盗。在唐代时,唐帝国曾在香港屯门驻守重兵,以防海寇。天宝二载,海贼吴令光在今浙江温州一带作乱,南海郡守刘巨麟以屯门镇兵讨平之。在宋代时,宋亦置营垒于此。尤其在明代时,除了倭寇的侵扰珠江口外,葡萄牙人也常出入其间,明廷便在屯门驻扎重兵以防祸乱。
香港屯门的地形
屯门控制的两条大动脉
到了近现代,铁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香港割让英国后,香港成为英帝国掠夺中国经济利益的桥头堡。为拓展殖民市场,扩大贸易利益,英帝国又强迫晚清政府修筑广州到香港九龙的铁路,其路线为由广州往东南经东莞、深圳,在罗湖口岸入九龙半岛,直抵香港尖沙咀。通过这条铁路线,英国势力就可由香港直抵珠三角腹心。海外的货物,大部分是先到维多利亚港,然后经广九铁路,抵达广州。尤其在粤汉铁路修通后,香港的物资就可以更加便捷的通往大陆腹地。
在抗日战争时期,海外物资进入中国,即先至香港,然后通过广九铁路、粤汉铁路运至内地,为我国的抗战提供了巨大的贡献。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本可一举收复香港,但考虑到香港一旦收复,我国就没有窗口承接西方宝贵的物资。我军遂顿兵于罗湖,没有继续挥师南下。在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势力虽对我国实行全面的封锁,但我们还能通过香港这个渠道,获得国家建设的宝贵资源。已故的香港富商霍英东先生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享有崇高的地位,盖因其曾冒着巨大的风险,帮大陆通过香港转运了大量西方禁运的宝贵物资,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香港段广九铁路
总而言之,香港绝大部分为山地,土地非常的狭窄,而香港之所以成为东方明珠,是和其无与伦比的地缘优势息息相关的。首先,香港地控珠江三角洲通往浙闽地区的海运动脉;其次,香港正对南海,地当珠江三角洲通往东南亚、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在新中国成立后,香港因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大陆对接西方世界的唯一窗口。但是,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沿海很多城市都已经对外开放,香港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个城市的发展一日千里,香港面临的竞争前所未有。可以预见的是,香港也将会逐渐回归到和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我国普通城市一样的地位。目前,香港的乱局,其实变局前的阵痛。香港应当看清发展大势,并抓住机遇,融入到中国发展的浪潮中,否则,香港甚至有沦为二、三流城市的风险。毕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追求整个民族的复兴,不会因香港一城,而放弃全局的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