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2日 星期六

一百年的光阴成就一所学校:南开


一百年的光阴成就一所学校:南开


100th Anniversary


一百年的光阴成就一所学校:南开


一百年的光阴成就一所学校:南开

百年南开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今天,南开大学迎来了百年华诞。100岁的她圈出了一个世纪的圆满。南开大学,有太多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

1

百年名校 应运而生

南开大学诞生于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大潮之中,由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创办,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著名的私立大学。创校之初,南开大学秉承“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理念,学习借鉴西方大学的办学经验,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道路。


一百年的光阴成就一所学校:南开


1919年9月25日南开大学开学,首届学生96名。(第二排右起第九人为严修,第七人为张伯苓,后排左一为周恩来)

南开创校校长张伯苓说:“南开学校系因国难而产生,故其办学目的旨在痛矫时弊,育才救国。”

这一切还要从1898年说起。当时,被免去翰林院差使,仅挂名编修的严修请长假回家,将自家私塾作为兴办新式教育的基地,探索育人强国之路。这一年10月29日,38岁的严修聘请22岁的张伯苓到严氏家馆来任教。这两人的历史性相遇,开启了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建之路。


一百年的光阴成就一所学校:南开


严修与张伯苓

1904年严修与张伯苓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在合并严氏家馆和天津著名商业“八大家”之“益德王”的王馆基础上成立了私立中学堂,不久改为敬业中学堂、第一中学堂。后得天津邑绅郑菊如捐城西南“南开洼地”十余亩,几经周折,起建校舍。1907年,学校由严宅迁入新校舍,因地名之故改称“私立南开中学堂”。1912年起改称“南开学校”。这是南开系列学校均以“南开”为校名的由来。

曾经有人打趣“南开”这个名字,太“难”了。可是一代又一代南开人却把这种“难”转化为“越难越开”的倔强品格。而这种中国人的倔强,在南开的百年校史中贯穿始终,并最终凝聚成“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这也是南开人不变的初心。


一百年的光阴成就一所学校:南开


何为允公?何为允能?张伯苓说,允公是大公,而不是什么小公。小公只不过是本位主义而已,算不得什么公了。允能者是要做到最能。要建设现代化国家,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才能。“允公允能”目的在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日新月异”,不但每个人要接受新事物,而且还要能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还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自建校之时,南开教育就将弘扬爱国精神、厚植爱国情怀放在首要位置。1935年9月17日,张伯苓在新学年始业式上向全校师生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

——你是中国人吗?

——你爱中国吗?

——你愿意中国好吗?

这三个问题传递百年,直到今天,仍然如黄钟大吕般回荡在每一名南开人的心中,成为他们为之自豪的精神底色。


一百年的光阴成就一所学校:南开


2

与国同行 与时俱进

“什么学校最出色?当推南开为巨擘。”

这是1934年,教育家陶行知对南开的评语。

从家塾扩展到中学、再到创办大学,南开学校的创办是一群不服输的中国人自立图强,兴办现代大学的光辉典范。


一百年的光阴成就一所学校:南开


八里台校区东校门,“南开大学”四个大字为毛泽东1950年亲笔题写

南开大学的百年历史,有太多值得铭记的瞬间。

1919年

南开大学首期录取96人,周恩来学号62

1923年

南开大学八里台新校舍落成,学校迁入新校址

1928年

《南开大学发展方案》明确提出“知中国,服务中国”办学宗旨

1934年

张伯苓宣布“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

1937年

日寇炸毁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成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长沙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

南开大学在天津八里台原址复校,张伯苓任校长

1954年

南开大学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是新中国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

1960年

南开大学跻身国家重点大学行列

1962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校第一个化学研究机构: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成立,杨石先任所长

1977年

全国恢复统一高考制度,南开大学招收896名本科新生

1985年

南开数学研究所成立,数学大师陈省身担任第一任所长

1995年

南开大学成为国家首批实施“211工程”建设高校之一

2000年

南开大学成为“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

2006年

南开大学在国内首家打破博士生培养零淘汰率

2015年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正式启用

2017年

南开大学入围全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且为36所A类高校之一

2018年

提出并开始实施“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

2019年

南开大学迎来百年华诞


一百年的光阴成就一所学校:南开


3

薪火相传 开拓前行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南开,严修、张伯苓等先贤明灯烛照,引导来者之路。


一百年的光阴成就一所学校:南开


数学大师陈省身

新中国成立以来,南开大学涌现出了杨石先、何炳林、陈茹玉、陈荣悌、高振衡、申泮文等化学家,陈省身、严志达等数学家,以及母国光等物理学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南开科研实力也迈入新纪元,产生出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与突破。

1

曹雪涛团队成果“炎症性免疫反应的新型分子与细胞机制”入选2018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2

饶子和团队在《Science》发表长文,破解结核分支杆菌能量代谢奥秘,助力抗结核新药研发。

3

许京军团队成功实现铌酸锂纳米结构的加工,并在头发丝粗细的铌酸锂材料上加工出南开大学百年校庆彩色Logo。

4

张伟平研究成果“叶状流形上的正数量曲率度量”发表于国际顶级数学期刊《Annals of Mathematics》。

5

王磊团队揭示霍乱大流行菌株的起源、进化过程和全球范围内的“迁徙地图”,《Science》第一时间刊发。

6

周其林在发明新催化剂和新反应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合成有机分子、特别是药物分子提供新途径,获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7

陈永胜和田建国联合团队研制出“光驱动”石墨烯材料,令光直接驱动飞行成为可能。

8

陈悦团队研发抗脑胶质瘤新药,首次实现了抗癌天然产物“防风草内脂骨架”的高效化学合成。

9

赵新团队研发的“面向生命科学的原位显微分析与操作仪”实现了机器人体化的体细胞核移植,相关成果入选“2018年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10

陈军团队开展先进电池材料与技术研发,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低碳节能减排发展作出贡献

11

方勇纯团队在“桥式吊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实现安全生产、节能减排、降低人力成本产生重要影响。

12

李伟团队发明“蓖麻油制备航空煤油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已申请专利,实现成果转化

13

冯银厂团队主持编制国内首个《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承担了我国40余个城市的颗粒物来源解析任务

14

刘伟伟团队研发“全光先进红外光谱仪”解决“天宫1号”“天宫2号”在轨航天器有害气体检测难题

15

刘遵峰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柔性制冷新策略—“扭热制冷”,对纤维加捻可以发热,解捻可以获得明显的降温。发表于《Science》。


一百年的光阴成就一所学校:南开


太多太多的成果,一时难以列全。而这些重大科学技术的突破,既是南开学者献给母校最好的生日礼物,也是他们交给国家的优秀成绩单。

想要给母校送生日礼物的还有广大南开校友们。其实,早在一年前,很多校友早就已经坐不住了,各种“脑洞大开”的庆祝方式花式上线,为母校点赞送祝福。


一百年的光阴成就一所学校:南开


500名南开学子手绘巨幅画作献礼百年校庆


一百年的光阴成就一所学校:南开


南开大学教师田雨、校友谢文宗用129个小时13分08秒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海戈壁跑完了400公里的八百流沙极限赛,用一往无前的勇气与坚持,致敬南开体育精神。


一百年的光阴成就一所学校:南开


一群南开学子联手清华、北大学子组成百人自行车骑行团队,分别从北京和天津出发,骑行万里重走西南联大之路,传承南开“筚路蓝缕,弦歌不辍”的品格。

多名企业家校友向母校捐赠资金超过亿元,支持母校教育发展。


一百年的光阴成就一所学校:南开


百年南开点亮纽约纳斯达克


一百年的光阴成就一所学校:南开


点亮海南

校庆前夕,英国格拉斯哥、纽约纳斯达克、新加坡滨海湾,以及上海外滩、广州“小蛮腰”、北京奥体公园、西藏布达拉宫、海口滨海大道等国内著名城市地标建筑的大屏幕陆续被“我爱南开”几个大字点亮。来自全球各地的校友相聚屏幕前大声表白:我爱南开,我爱中国!


一百年的光阴成就一所学校:南开



一百年的光阴成就一所学校:南开

生日快乐 百年南开

我爱南开,爱就要大声说出来!今天,超过16000名校友从祖国各地赶来,从五湖四海赶来,从天涯海角赶来。他们中,有的人盛装前来,为母校庆生;有的人带着爱人孩子,回校省亲;有的人一家几口同为南开校友,扶老携幼而来;有的人联系了曾经的同班同学,组团返校。为的就是要给母校送上百年的生日祝福。

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栉风沐雨走过百年光阴,又即将迈上新的征程。在这里,我们祝福南开,百尺竿头,再创辉煌!


一百年的光阴成就一所学校:南开


上一篇新闻

截至8月29日24时江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下一篇新闻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全国排名前五的独立学院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