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9日 星期三

新加坡无人机市场展翅待飞

11月1日晚,距离海岸五公里外,一艘散货船等来一份特别的“快递”。由本地初创公司F-drones派遣的一架无人机,在黑暗中成功登船着陆,承载着三公斤的货,完成世界上首个无人机夜间商业运输作业。

这是一次别具意义的试飞。每个月在新加坡港口停靠的货船有上千艘,因为许多货船无法靠岸,F-drones于是通过无人机充当快递员。经过此次夜间试飞,F-drones为将来展开的24小时无人机运输,踏出新的一步。

近年来,本地出现不少像F-drones这类无人机初创公司,试图从小众市场出发寻找商机。根据创业研究机构Tracxn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本地的无人机初创公司共有21家。

虽然本地的无人机市场还处于萌芽期,但放眼全球,无人机的用途正被不断拓宽。它可以用来鸟瞰生活、救火救灾、播种施肥……无论是物流、农业、环保、媒体等领域,都打无人机的主意。这与市场上消费级无人机的爆发式增长,以及物联网和智能技术的兴起有一定的关系。

这项技术虽然日趋成熟,但无人机在东南亚的发展却赶不上欧美和中国的脚步。号称“世界无人机之都”的深圳,截至2018年底,有超过360家无人机企业,包括全世界最大的消费级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创新DJI。当地的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的70%,每年交易规模突破400亿人民币(约81亿新元)。

对本地起步创业的无人机业者来说,如何在东南亚振翅而起,既须要看准未来的商机,也需要一个更完整的无人机生态在本地扎根。

开辟海上空运

成立于2019年3月的F-drones,是本地首个获得新加坡民航局许可利用无人机运载货物的公司,并且与东方太平洋航运(Eastern Pacific Shipping)签订一年合约,专注于从海岸到货船的无人机运输。

F-drones联合创始人雷迪(Yeshwanth Reddy)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用无人机做海上空运,几乎是从未有人涉足的领域,但他们在新加坡的港口发现,每个月有7000至8000艘船由于无法靠岸,货船只能停在距离海岸二至八公里外的海域。

这导致货船与海岸之间的物流变得十分困难,任何物品、文件又或是物资,都只能依靠柴油驱动的接驳小船来运输,来回一趟就需要一两小时。

雷迪说:“每个港口的情况不同,在阿联酋的一些港口,有的货船停靠在离岸20公里以外;在荷兰的鹿特丹港,这个距离可以远到40公里之外,用小船接驳运输可能需要五个小时来回。”

雷迪认为,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很广,但要做出成绩,须要为实际问题量身订制解决方案。相比于船舶运输,无人机的海上空运可以是更有效率、更环保的运输方式。目前,该公司的无人机仍然处于测试阶段。根据他们的发展蓝图,F-drones计划在2022年研发出可载重100公斤、续航100公里的货运无人机。

货运无人机的设想之前屡次被提出,但是在城市里有太多的管制条例,以至于在施行上有重重阻碍,无人机的管理问题也令人头疼。

不过来到海上,使用无人机的局限就少许多,这个市场缺口让F-drones获得发展的机会。该公司设计的无人机,除了加强载重力、续航力,也要确保无人机具备在海上导航的能力,并且能与船员保持联络,在不同规格的船上都要做到全自动降落。

救济偏远地区

同样是货运无人机,初创公司Yonah的联合创始人沈智敏透露,他和团队致力于让无人机为东南亚的偏远地区运送医疗物资,解决当地的物流问题。

沈智敏说:“在东南亚的偏远地区,许多当地群体无法与城市的物流渠道接轨,尤其在医疗资源上包括抗生素、疫苗等都须要运输渠道。这个需求是存在的,无人机是否能够帮助缓解这个公共卫生问题?这是我们正在尝试的实验。”

自2016年成立公司以来,沈智敏和团队已经完成无人机试飞,原定在今年让无人机执行几趟运输作业,但冠病来袭以至于计划被搁置。

用无人机运输药品在其他国家已有先例。在非洲,无人机运输公司Zipline,已经在卢旺达和加纳等偏远地区,展开一定规模医药用品运输作业,救助当地缺医缺药的患者。该公司也计划将这项服务扩展至菲律宾一带。

无人机需要基础建设

沈智敏透露,那些已经开始推行无人机运输的地区的确正在扩大规模,但是,在东南亚市场仍面对阻力,一方面这是一个新兴市场,无人机的管控和相关基础设施都需要决策者支持,为这项技术做长期投资。而且更多投资者看重的,是如何把无人机应用在城市里,这又牵涉到空域、隐私、安全等尚未解决的问题。  雷迪也认为,本地的无人机市场须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建立一套无人机空管系统;在城市空间的设计里,考虑无人机的降落地;加强网络设施,以支撑无人机的实时通信等。

社会、经济和法律制度上的变化,总比技术革新要慢,雷迪用颠覆定律(The law of disruption)解释无人机市场所处的现状。他指出,在欧洲国家如比利时、荷兰,当地也在积极发展无人机空管系统,他们的经验也值得新加坡借鉴。

沈智敏认为,相比于城市,东南亚的二三线城市,以及像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的岛屿和高山地区,更迫切需求物流运输。

另一重困难是,东南亚各地存在不同的无人机管理规章,意味着在本地适用的无人机产品和服务,到其他国家必须重新调整和设计。相比于非洲、欧洲以及中国,有相对统一规章制度,一经通过,产品推行也更容易、迅速。

无人机管理仓库

除了在海港、偏乡寻找市场突破口,本地的无人机也能在仓库和隧道施展拳脚。

AeroLion Technologies首席执行官王飞受访说,他们多年来着眼于室内导航技术,继而将其应用在无人机上,可以为仓库做库存盘点,隧道安全检测等。

王飞说:“一个走廊,500多件货物,过去或许需要两个人来回三四小时盘点。如今一台无人机,十分钟就能完成。”

他说,盘点工作向来十分枯燥乏味,靠人力点算不仅消磨员工的工作热情,盘点的准确度和一致性也存在人为偏差。相比之下,室内飞行的无人机小巧灵活,提高点算货物的效率和准确度。

“新加坡的市场较小,但是本地客户对于新科技的接受程度很高。”王飞说,早期人们对无人机的仓库管理十分陌生,不清楚如何将这项技术为自己所用。但近几年来,这套系统日趋成熟,客户在经过最初调试后,只需一个按键,无人机就能做到全自动作业。

利用无人机管理的仓库不多,王飞和团队正在马来西亚、中国、泰国等地推广服务,一些公司已经进入试用阶段。王飞坦承,他们须要把握自己的优势进军其他市场,他相信这项技术将来会引起更多人兴趣。

谈起本地无人机的生态圈,王飞认为需要时间沉淀,无人机的技术研发具挑战性,政府除了可以加大投资,也应该关注本地是否有足够的测试空间。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无人机的测试需要有相应环境,不是一块空地就能解决。王飞设计的大多是工业用途的无人机,无论是仓库、隧道都需要相当大的实体环境测试,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无人机的研发挑战。

新加坡虽然不在无人机产业的中心地带,但是本地仍然可以找到一些市场突破口,从小众市场出发,捕捉具有可扩展性的好点子。在硬件的产量上,东南亚的无人机市场,恐怕不足以与中国和欧美比较,但是在无人机技术的软件研发和深度科技上,本地初创公司还有不少闪光点值得发掘。

新加坡无人机市场展翅待飞

上一篇新闻

广西灵山:“产供销”全链条数字化拓宽乡村振兴路

下一篇新闻

从海归到新农人 杭州青年在高山上建起“根据地”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