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 星期日

我用动画片,开启了孩子的创造力!

我想先问大家两个问题。

  问题一:孩子不开学宅在家里和你24小时黏在一起的这40多天,你说yes的频率高,还是说no的频率高?

  问题二:尤其是你看着孩子自己“瞎折腾”,做一些你不知道在干嘛的事情的时候,比如这样……

我用动画片,开启了孩子的创造力!

  你的反应会是什么呢?

  选项A:你们怎么能把沙发当玩具呢?太危险了,万一被砸到怎么办!快收拾好!

  选项B:难得娃能自己玩不吵吵自己,赶紧装看不到,躲旁边刷手机去。

  选项C:兴奋地跑过去问娃:天呢,你们怎么想到的?你们打算做什么?看起来实在太有意思了!

  大家可以先想一下自己的反应,我呢,也暂且对这三种答案不做评论,咱们先来看看另一个小女孩的妈妈是怎么做的。

  讲一个动画长片《Wonderpark》(中文译名《神奇乐园历险记》)里,一个5岁小女孩June和妈妈的故事。

  June每晚睡前和妈妈的固定活动是一起创造“神奇游乐园wonderland”,这天晚上,她们想要一起做一个旋转木马,但June并不想要一个普通木马的那种旋转木马——

我用动画片,开启了孩子的创造力!

  小女孩June从零开始,似乎也没什么好主意,但是这部动画片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妈妈”出场了,她先是用这种方式鼓励和肯定5岁的女儿是一个绝佳的创造者——

我用动画片,开启了孩子的创造力!

我用动画片,开启了孩子的创造力!

  然后,妈妈又开始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从一个简单提问开始,引导女儿自己去想象——

我用动画片,开启了孩子的创造力!

  注意看,这里的小女孩June并不只是空想,而是边想边做,拿手头的寻常材料做出道具。

我用动画片,开启了孩子的创造力!

  女孩在睡前问妈妈,她们两个幻想中的乐园会不会真的存在?你猜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我用动画片,开启了孩子的创造力!

  她说她相信女儿能做到任何事。

  在这之后呢?行动派June在第二天叫上邻居小伙伴一起在后花园搭建了一个真正的游乐园过山车。就像这样的——

我用动画片,开启了孩子的创造力!

  但是,在运行过程中,June的手作过山车不仅把邻居们的花园破坏得一团糟,还让自己和好朋友险些出大事故。就在June以为自己要面临惩罚的时候,June的父母又做了什么呢?

我用动画片,开启了孩子的创造力!

  June的妈妈并没有无谓地指责女儿,而是引导June对这次“失败的实验”做了反思(没错,从妈妈的态度看,妈妈觉得女儿只是做了一次失败的实验而已),并给June定下了底线原则——可以继续想象和制造游乐园,但是绝对不能破坏邻居(不能给别人带来麻烦)。

  一次实验,一次闯祸,一次反思之后,小女孩June没有停止,她反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想象和创造——

  就是这段视频,透露出了“创造力究竟是怎么来的”的秘密。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和总结一下,女儿June成功创造出wonderland游乐园,有这么几个步骤:

  第一步,想象(妈妈作为引导员抛出问题,展示例子,激发想法);

  第二步,创造(女儿运用各种游戏和不同材料进行把想象制造出来);

  第三步,分享(和父母、小伙伴分享创造成果,父母和小伙伴还可以作为协作者参与进来);

  第四步,反思(从父母和小伙伴处获得反馈,不断修补、改造和完善创造成果);

  第五步,螺旋循环(持续N轮想象-创造-分享-反思的过程,不断迭代,催化出新的创造成果)。

  在这些环环相扣的步骤中,还有几个重要的角色缺一不可:

  一、核心人(比如我们的孩子;动画片里的June)

  二、引导者(比如我们自己;动画片里June的妈妈)

  三、协作者(可以是我们自己,也可以是兄弟姐妹,也可以是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动画片里是June的社区小伙伴们,以及她的妈妈)

  四、分享受众/观众(可以是社区小伙伴,也可以是网络大众;动画片里是June的社区小伙伴们)

  可以发现,创造力始于想象力。人人都有想象力,却不是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力是借助好奇心和想象力,不断通过实验、冒险、尝试新事物、挑战边界,然后被慢慢转化出来的。


  好了,先让我们暂停一下,再回到开始我问大家的两个问题上面。

  动画片里成功展现出创造力的小女孩,她的妈妈对这两个问题是什么答案呢?

  很明显,妈妈对于孩子实验和探索的态度永远是yes,即使在孩子惹了大麻烦,妈妈也只是制定好规矩后继续说yes。而且妈妈面对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始终保留着一份“粉丝般”的赞许和好奇。

  那么你呢?你的答案是什么?

  如果你对两个问题的态度在大多数时候都是说”no“,说不可以的话,很遗憾,你可能从一开始,就把孩子的创造力扼杀在了摇篮里。

  创新教育领域开拓者米切尔·雷斯尼克在《终身幼儿园》这本书里提供了两种养育环境,一种叫做“游乐场”模式,是一种不设边界(但是一定是有原则和底线规矩的)的环境,类似动画片里June的父母提供的家庭环境;一种叫做“婴儿围栏”模式,则是一种充满限制的环境,类似经常对孩子说no或是置之不理的我们。

  那对于长期生活在“婴儿围栏”模式里的我们的孩子,咱们也别太沮丧。


  接下来,我会具体和大家聊一下怎么做。

  第一步:想象

  想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就像June,也需要妈妈抛出问题,逐步引导出来。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么利用动画片做到这一点的。

  在我眼里,“动画片”并不是“洪水猛兽”,它也可以作为激发孩子想象力的好工具之一。

  怎么做呢?——从最简单的复制做起。

  我来拿我家的三宝举个例子。比如她们平时最喜欢的表达方式是“画画”。

  下面这几张图基本就是对《驯龙高手》这个动画场景和角色的复制。

我用动画片,开启了孩子的创造力!

我用动画片,开启了孩子的创造力!

  那么接下来,她们开始在这个基础上试图自己讲故事。

  下面这几张图,是三宝给“夜煞”画的百科全书,因为她们觉得像“夜煞”这么稀有的飞龙,一定得有一本百科全书,后来看到的小朋友们才能了解这种龙。

我用动画片,开启了孩子的创造力!

我用动画片,开启了孩子的创造力!

  再比如,下面这几张画,画的是夜煞认识了新朋友,教会了新朋友怎么喷火。但是新朋友一开始控制不好火候,想吃果子的时候,不小心就把树烧焦了,只能重新寻找果树。

我用动画片,开启了孩子的创造力!

我用动画片,开启了孩子的创造力!

  在复制动画片某个角色、故事、场景的基础上,孩子会自然而然的想要添加自己的内容,进行第二步,创造。

  就像是《颠覆性创新》那本书里说的,创新不全是从零开始,创新可以是大C创新(颠覆性技术创造的全新产品),也可以是小c创新(在现有产品基础上进行优化)

  第二步:创造

  其实在完成了想象中的复制环节,孩子的创造环节就自然展开了。这个时候我有几个操作过程中的小锦囊送给大家:

  第一,利用意外、随机和混乱;

  第二,善于组合和混搭。

  比如昨天我在放音乐时,孩子偶然听到了动画片《Rio》(中译名《里约大冒险》里的插曲,就兴奋地拿出自己的鹦鹉玩具开始进行角色扮演。之后她们不知道怎么就想着给鹦鹉做一个滑梯。

我用动画片,开启了孩子的创造力!

  可是她们想做一个旋转滑梯,找到的这个平直的健身垫效果不好,她们就想着把垫子卷起来。

我用动画片,开启了孩子的创造力!

  卷起来就需要东西固定,然后她们就找到了窗帘上的固定条,还有我平时健身用的伸缩带。

我用动画片,开启了孩子的创造力!

  做着做着,她们发现滑梯变成了望远镜!

  你看,孩子的创造过程很奇特。她们会从某一个灵感起始点开始,无目的的游戏,然后从中发现有趣的点,不断实验,改进。

  这个过程与大人热衷的“计划行事“是完全背离的,但这才是创造力的源泉。所以千万不要随意干涉孩子们漫无目的的探索和游戏。

  第三步:分享

  分享一般有两个作用,第一,有观众,孩子创造的热情,或者说内在驱动力会大大加强;第二,因为观众会有反馈,所以分享会引发接下来的反思环节。

  比如下面这个动画,是我和孩子人生中一起创作的第一个绘本故事,孩子还首次大胆给绘本英文配音。

  如果不是和孩子说,我们创作出来的故事,可以分享给更多小朋友看哟,我家这三只性格内敛的孩子,可能不会有这么大的积极性去发声配音。

  而且应该可以从配音里明显感觉出,越到后面,娃的状态渐入佳境,甚至愿意参与表演,而且配音这种苦差事,不太可能一次达到预期效果,需要不厌其烦的尝试、修改,不到六岁的孩子愿意耐心练习,实属难得。

  而这,就是分享的力量,既能让孩子找到内在驱动力,又能督促孩子走进下一步,反思。

  第四步:反思

  给大家看一个视频吧,这是三宝实验几次、失败再尝试后搭出来的房车车顶。

  从视频里能看出孩子的反思和实验过程,也能清晰地感受到最后成功后孩子由衷的喜悦。旁白是在这个环节里担任反馈和引导员角色的我先生哈。


  这里我的先生充当了一个不太恰当的“反例”角色——那就是家长总会以一个过来人的角色去试图干预、纠正孩子的一些尝试手段。但是,孩子们天然对于充满教导性质的权威言论表示抵触心理,反而愿意自己不断“走弯路”去达到自己的小目标。

  所以这里要提醒家长,犯错后再去改进的效益,比听到一个指令去执行的效益要大得多。听从指令依然是计划行事,而走弯路试错才会催化出更多的创造力。

  第五步:循环改造

  螺旋循环和迭代改造。

  动画片的影响力可能是碎片式的,也可能是长期持续性的。孩子可能会在一段时间要求重复观看同一部动画片。那恰恰证明了孩子是在有效吸收动画片里她们觉得“有用”的信息,我们需要无条件支持孩子的这种行为。

  我家三宝真正意义上看过的第一部动画长片,是《Rio》(中译名《里约大冒险》,这里面的主角是一只极其稀有的紫蓝金刚鹦鹉。

  刚好我们后来一次家庭旅行打算去新加坡玩,新加坡的“鸟类动物园”里面,刚好有蓝鹦鹉的展示区。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孩子后,她们兴奋的不得了。

  于是我充当了引导员和协作伙伴的角色,和孩子们一起做出来了新加坡行程计划图。主要行程就是围绕看蓝鹦鹉和相关鸟类进行的。

我用动画片,开启了孩子的创造力!

  旅行回到家,孩子们的后续创造活动也持续了很久,从下面这些图片中也能够明显看到一个创造螺旋迭代的过程,算是长时间序列中得益于一部动画片的结果。

我用动画片,开启了孩子的创造力!

  聊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如何引导和激发孩子将想象力转化为创造力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

  我想分享给家长的两个关键词就是,”看见孩子“、”信任孩子“

  其实上面聊到的这些步骤是孩子人人都具备的探索世界的天然方式。

  你可以认真观察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方式,然后帮助孩子一起去准备材料,拓展可能性。接下来,就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她们无论在瞎折腾什么,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真正相信孩子自己具备的价值,是最重要的!

  如果可以做到这两点,相信你的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就会给你带来大大的惊喜。


上一篇新闻

全球4大环球影城

下一篇新闻

厉害了,中国千年傀儡戏何以风靡海外?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