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陈珺芳: 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年代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蓝震/文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人物名片
姓名:陈珺芳
职业:杭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
朋友圈签名: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年代
疫情结束之后,最想做什么?
毋庸置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陪陪家人。
最挂念金华老家的妈妈。原本买好了大年三十那天的票回家,答应回去陪妈妈吃个年夜饭,因疫情的原因,只好爽约了。疫情之下,妈妈也很理解我的工作,只是默默地关心我,让我多保重。所以等疫情结束,还是想回去看看妈妈。
当然,也很亏欠儿子,这个寒假基本上都没什么时间跟他坐下来好好吃顿饭,每天回家经常是半夜了。
陈珺芳(右一)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3月3日晚,两架载有意大利回国的青田籍旅客航班降落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杭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陈珺芳早已等候多时。
此行,她的主要任务是要对机上所有旅客逐一摸排,确认所有人员健康状况。等结束全部工作,时针已经指向了凌晨4点。
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陈珺芳基本上保持着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杭州确诊的169例病例,每一例的病例行动轨迹,她都要和她的团队一起在蛛丝马迹中,寻找传染源,采取防控措施,避免更多人被传染。
1月中旬至今
常常一天睡两三个小时
3月5日晚9点多,钱报记者联系上陈珺芳时,她还在办公室,电话那头,声音有些疲惫。
从1月中旬至今,她几乎没怎么休息过。一天睡两三个小时也是家常便饭,上车靠着就秒睡,到了目的地又开始投入战斗。
她1994年参加工作,一直与公共卫生打交道,曾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也参加过甲型H1N1流感防控。“今年的挑战是最大的,传播速度、涉及范围都要比2003年大很多。”陈珺芳说。
疫情就是命令,对疾控人来说,做好防控就是神圣的使命。要在千头万绪中抽丝剥茧,去寻找传染源和可能被感染人群的蛛丝马迹,有人也称他们为疾控版的“福尔摩斯”。
“经常和公安的同志对接联合寻找线索,他们也会开玩笑说,疾控就像破案一样,却是和看不见摸不着的细菌、病毒作战。”陈珺芳说,杭州确诊的169例病例,每一个确诊病例背后的接触网都要调查清楚,“这是疾控人对这份职业的尊重,也是对老百姓健康的负责,不得有任何的马虎。”杭州确诊的一例病例,经过轨迹分析,最后隔离了300多个人,“这么做,就是避免更多人被感染。”
除了专业优势外,陈珺芳认为,作为女性,沟通协调上也有好处。
时间回到除夕之夜,一架TR188航班从新加坡飞抵萧山。很快,这个航班成了最惹人关注的焦点。机上335名乘客,有116名武汉籍乘客。
“我是初一早上过去的,当时很多旅客情绪比较激动。将心比心,完全能够理解,他们等了很长时间,加上对情况不是很了解,心理上有些畏惧。我到场之后,其实是给他们一种信心,要相信我们专业人员的评估。同时我们在沟通中也注意照顾各方的情绪,后来大家也都很配合。”陈珺芳回忆道。
爱逛街喜欢《平凡的世界》
谈起儿子也会嘴角上扬
陈珺芳说,疫情结束之后最想陪伴家人
在几次短暂工作接触中,这位女疾控专家给钱报记者的初印象是——严谨、认真。
生活中的陈珺芳又是什么样子?熟悉她的同事说,陈主任也爱美,闲暇之余喜欢逛个街,上网淘点喜欢的东西。没有疫情的时候,每天喜欢走走路,练练瑜伽。生活中的她,憧憬着有时间能走遍全国,领略祖国大好风光。但她说这个愿望看来只有留待退休之后了。
陈珺芳喜欢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群看似平凡但却不平凡的人,组成了平凡的世界。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年代。每个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富贵与贫寒,拥有火热的心,热爱生活,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与收获,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才能不负韶华。
和所有母亲一样,提起儿子,陈珺芳言语之间满是骄傲,当然也有缺少陪伴的愧疚。
“由于工作关系,儿子小时候甚至连他上什么兴趣班,都是他自己主动提了之后,才去给他报的。经常是把他送到目的地后,我又转身去忙了。”倒是儿子很争气,钢琴十级,国际象棋也曾拿过杭州中学组的前几名,现在已经在浙大读大二了。
“家人们知道我在‘打怪兽’,也很支持我。”陈珺芳说,过了惊蛰,万物复苏,“我也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大家都能过上不戴口罩,可以自由呼吸的正常生活,自己也能多陪陪家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