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应被遗忘的华人女性
今天是国际妇女节。
在大家快乐过节的时候,在东南亚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有一群不应被遗忘却已经消失在历史中的华人女性。
在新加坡认识的博主李国樑 曾撰写过一本书《广东妈祖》。这本书介绍了一群善良勤劳的华人女性,她们在新加坡这片土地上,奉献了青春年华,在新加坡的华人历史上留下了一段记忆。
《广东妈祖》的封面有两行字:
顺风跨南洋
德行传人间
在明末清初年间,广东顺德地区的种桑养蚕行业的发展日益兴盛,女性透过从事种桑、养蚕、缫丝渐渐握有养活自己的经济能力,前所未有的女性独立在当时的社会已经蔚然成风。
上世纪30年代,英殖民地政府修改新加坡的移民政策,限制男性入境,中国女子取代男人出洋。此时广东顺德的丝绸业式微,以缫丝为业的自梳女为了维持生计,远赴南洋(马来西亚、新加坡)或香港、澳门等地当女佣,这些女佣称为“妈姐”。
港产电影《桃姐》中,由叶德娴饰演的妈姐“桃姐”,养大由刘德华饰演的少主,没有血缘关系的主仆情感极其感人。
后来,广东、广西、福建的女性也有了妈祖。当时的马来西亚还掀起了一股妈姐风潮,之后菲律宾、印尼等地也出现了家庭女佣。
辛亥革命后,主张男女平权,反对家奴(从仆)制度。很多妈姐得以返回家乡顺德。最后留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妈姐徐徐老矣,逐渐消失在街头。
在雇主眼中,白衣黑裤的妈姐是勤快、忠诚、可靠的象征。对滞留家乡的父母侄甥而言,定期寄回家的衬衣汇款,是生活的希望。
李光耀的子女都是由妈姐带大
女人离乡背井讨生活,还要学会保护自己,免受侮辱欺凌。可想而知,这些广东妈祖在异国他乡所遭受的艰难困苦数不胜数。
2017年12月,柳姐——马来西亚最后一位妈姐,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她悲凉而辛酸的一生,是一代顺德妈姐的命运写照,也是旧社会里底层女性在现实中挣扎的缩影。
柳姐漂泊远方,落叶成泥,一个人直至去世,都没能回到故土。孤独的一生,苍凉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柳姐的故事是大多数妈姐的人生缩影,妈姐们唯有唱起一首儿时的《月光光》,仅以此微弱的声音,向世人证明,这个世界,曾经有这样一群女子,如此悲苦而坚毅地生活过。
她们身着白衫黑裤,长长的辫子垂在腰间,整齐利落,干净体面。
新马街头的妈姐身影
在南洋谋生的华人女性,除了从事家庭女佣工作的妈姐,还有在建筑工地从事体力劳动的红头巾(来自广东三水)和蓝头巾(源自广东清远)。
不论是妈姐或菲佣、印佣,都是付出自己的青春,以赚取外汇为家人打造幸福的别乡女客,在平凡的异国他乡生活中尽见不凡的光辉。
她们的贡献如果没有人去记录书写,就像历史上许许多多默默耕耘的无名氏那样。一将功成万骨枯,唯有伟人留其名,这是无法改变的史实。
最令我钦佩的是作者李国樑的发心很真诚而美好,他希望能够以他的绵薄之力能够吸引更多人行动起来,为蕴含不平凡气质的平凡人,去书写记录不可磨灭的小历史。
参考资料:
李国樑《广东妈祖》
光明网《“乡音考古”呈现妈姐故事》
欧联网《马来西亚森州顺德会馆会长:会馆是妈姐第二个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