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海外8国建20座华人博物馆:镌刻华侨华人成长史,留存他乡记忆

【讯】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故宫、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这些世界著名的顶级博物馆能带你领略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和先驱者创造的奇观,让最经典的过往和宝藏滋养心灵。实际上,数百年来,华侨华人乘桴浮海,历经波折在世界各地扎根生活。华人的历史也被异国博物馆悉心收藏。下面将介绍一些知名的华人博物馆,重拾海外华侨华人的历史记忆。

曼谷唐人街历史博物馆

中国侨网报道,曼谷唐人街历史博物馆位于曼谷金佛寺的二楼,共分为6个区,从华人为何出海,讲述到华人在泰国的生活以及中泰两国的关系。这里的文物丰富,还采用场景模拟,让人对曼谷唐人街有更直观的了解。

在泰国,除了曼谷唐人街历史博物馆之外,坐落于普吉镇的泰华历史博物馆也是泰国华人历史的缩影,博物馆前身是普吉岛华文学校,于2010年改名为泰华博物馆。博物馆中收集了大量历史资料,展示聚居于普吉岛的华人华侨的文化习俗及日常生活面貌。博物馆中还设有普吉汉语教学中心,有几间小小的教室,几位汉语教师,仍在为岛上居民学习汉语服务。

新加坡土生华人博物馆

海外8国建20座华人博物馆:镌刻华侨华人成长史,留存他乡记忆

(图片来源:新加坡旅游局)

新加坡土生华人博物馆是一个探寻土生华人文化的博物馆。博物馆旨在收藏和展示着精致的土生华人物品,讲述着“峇峇”和“娘惹”的故事。 人们可以通过参观了解土生华人的婚丧嫁娶、生活习俗,并且了解在殖民时期的多民族文化色彩。

除此之外,新加坡还有华裔馆。华裔馆成立于1995 年,是当地一家历史比较悠久的展馆,目前主要进行海内外华人的研究和展出。

菲律宾华裔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坐落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是由华侨华人捐资修建。进门便见一个横幅版上写着:“见证华人在菲律宾的传奇,从寓居者到华裔菲人,这是他们的故事,这是我们的故事。”

博物馆分为“早期的接触”、“华人社会的形成”、“19世纪的生活图景”、“抗日战士”、“有华裔血统的社会名人”和“华裔菲人与国家建设”等部分。馆内除图片、资料、实物外,还别出心裁地建造了不少实景,以生动直观的人物、景物,告诉人们旅居菲律宾华侨华人的生活史、奋斗史和贡献史。

日本神户华侨历史博物馆

神户华侨历史博物馆1979年10月23日建成,是日本唯一的华侨历史博物馆。管内介绍神户华侨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专题部分立体地介绍华侨社会的一些特定专题,深化了观众对神户华侨社会的认识。其中,包括神户华侨与辛亥革命不解的渊源。

印尼客家博物馆

客家博物馆位于雅加达东区的印度尼西亚缩影公园内,于2014年8月30日落成,是一座三层的客家土楼式建筑,占地4000平方米。博物馆通过馆藏文献、图片以及生产生活工具等历史文物,介绍客家人飘洋过海来到印度尼西亚群岛开拓创业、落地生根,与印度尼西亚各民族携手建设国家的奋斗史。

博物馆展示一千多年来客家先贤背井离乡的奋斗史,以及数百年来在印度尼西亚华族中的杰出客家先贤事迹,如在西加里曼丹建立“兰芳共和国”的罗芳伯,著名华侨实业家、慈善家张弼士及张榕轩张耀轩昆仲,巴达维亚中华会馆创办人丘燮亭、梁辉运等。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

海外8国建20座华人博物馆:镌刻华侨华人成长史,留存他乡记忆

“飘洋过海,落户他乡”展区。清末时期,移民潮下南洋的时候,很多华人先辈从码头登陆,最初的工作也是在码头。(图片来自华人博物馆)

这是马来西亚首家全面展示华人历史与发展现状的博物馆:2011年11月,由丹斯里拿督吴德芳博士倡议并开展筹备工作,2018年5月1日开放。这也是马来西亚规模最大的民间博物馆——面积超过1200平方米,馆内设立15个主题展区,并顺应科技潮流,通过3D科技融合传统文物,展现大马华人历史新貌。东南亚是华侨华人分布最广的地区,因此有关华侨华人历史印记保留的比较周全。

实际上,在全球很多国家,当地政府或华社都会以建立华人历史博物馆的方式,让华人后代更了解自己的历史。

澳华历史博物馆

海外8国建20座华人博物馆:镌刻华侨华人成长史,留存他乡记忆

澳华历史博物馆正门,门上的牌匾写于1985年。(图片来源:华舆)

澳华历史博物馆里面记录、保存并展示着具有中国血统的澳大利亚人的历史,也是唯一讲述澳洲华人历史的博物馆。这里还保存着现今全世界最大的中国游行龙——千禧龙。

加拿大卡尔加里华人博物馆

博物馆介绍了卡城或者说加拿大华人移民史的五个阶段,见证了华工修筑太平洋铁路的斑斑血泪史。

除此之外,还有美国华人博物馆、洛杉矶华美博物馆、马六甲的娘惹博物馆、加拿大华裔军事博物馆等。

海外的华人博物馆镌刻着华侨华人的成长历程,留存了宝贵的他乡“记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海内外华侨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已有近50家,海外则有8个国家建立了20座华人博物馆。

美国华人博物馆获230万美元拨款 将获永久馆址

另据北京《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报道,近日美国华人博物馆获得纽约市政府拨款230万美元,用于购建永久馆址。

当地时间4月13日,纽约市议长张晟(Corey Johnson)、曼哈顿区长盖尔·布鲁尔、以及华裔市议员陈倩雯,在美国华人博物馆纪念美国华工修筑铁路150年的活动上宣布了拨款消息。其中,225万美元来自市议会,5万美元来自曼哈顿区长办公室。

据博物馆负责人姚南希介绍,中央街215号的业主已经同意把地产转让给美国华人博物馆。如果能够买下目前馆址,那么这个六层建筑将成为全美最大的华人博物馆。

“如果你是华人,认为你与美国社会不能百分之百融入时,到博物馆来会找到你的归属。”美国华人博物馆设计师、美籍华裔建筑师林璎这样阐述博物馆存在的意义。

作为大纽约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专门保留和展现在美华人的历史、传统、文化以及丰富经历的博物馆,美国华人博物馆1980年在纽约唐人街设立,最初为社区团体,叫做纽约华埠历史研究社。2009年移到现址中央街215号,新馆由美国著名华裔建筑师林璎设计,馆方一直希望能获得一个永久性场馆。

博物馆的联合创始人——纽约大学亚太美国研究所创办人暨主任、历史学家陈国维教授和社会活动家黎重旺——希望用口述史、照片档案、研究和收藏等形式,把即将消失的记忆和经历完整地保留下来,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美籍华人团体和个人的历史。

该中心目前保存了超过6.5万件馆藏,其中,照片档案超过4千件,包括唐人街社区居民、制衣厂、商店、公园、学校的珍贵历史画面,以及博物馆历年以来收集的家庭档案照片,讲述华人家庭在美几代人的生活故事,其中不乏著名人物的照片,比如二战女英雄飞行员李月英。博物馆还为学术研究和个人寻根问祖提供全方位的档案查阅服务。

“除了一些独一无二的藏品,我们还展示了早期在美华人家庭的旗袍、戏服、洗衣机、菜谱……等等物品。”博物馆负责人姚南希说,“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融入主流社会,让更多美国人认识我们华人的英雄……这里将变成一个全美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华人历史博物馆。”

林璎为博物馆设计了两个入口, 分别代表过去和现在,传统与新潮。主入口面朝代表传统的唐人街,另一个入口则面向象征着现代的SOHO社区。(完)

上一篇新闻

王思聪超级IP成长史,打破大众对富二代的刻板影响

下一篇新闻

王思聪的IP成长史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