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的纪念日。但几天前的8.15,你的朋友圈和新闻里,是不是似乎已经掀起过一股纪念抗战胜利的热潮?

没错,那是因为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在东京宣读停战诏书,接受《波兹坦公告》,代表着日本正式接受战败投降的结局,二战和抗日战争的战事结束。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但实际上,虽然8月15日同盟国宣布接受日本的投降,但是日本正式签署并向美、中、英、苏、澳、加、法、荷、新等同盟国代表递交具有实际法律效力的投降书是在1945年9月2日,东京湾的美军密苏里号战舰上。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所以这一天,才标志着日本向全体同盟国正式投降。而每年的9月3日,才是原定正式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但这时,我们的脑海里一定又会浮现出另一个熟悉的画面——陈坚的那一幅经典油画巨作《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中的场景。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然而从这幅画的名字就能看出,画面中描绘的场景既不是8月15日的终战诏书,也不是9月2日密苏里号战舰上的签署仪式,而是1945年9月9日,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正式向中华民国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

尽管抗战胜利有着多个不同的纪念日期和仪式,但不论是8月15日、9月3日还是9月9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事实永远都不会改变。战争的残酷和惨痛教训,也时刻提醒着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二战期间,不仅在中国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累累罪行,臭名昭著的日军在各个侵略战场都做出了凶残而非人道的恶行。除了中国人民英勇不屈、可歌可泣的8年抗战,其它被日军侵略的亚洲国家也都有着自己的抗日血泪史。就连今天日本的老大哥美国,当年也没能躲过丧心病狂的日军的魔爪。

今天要介绍电影《大偷袭》,就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美军抗日片。影片聚焦于二战胜利前,发生在菲律宾国土上的卡巴纳图战俘营大营救的故事。这次救援行动,美军以120人的突击小队深入敌后,在菲律宾游击队的策应下,从由近千名日军把守的战俘营中成功将513名战俘全部营救出来,堪称奇迹。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大偷袭》凤凰卫视电影台9月29日21:15 播出

影片的开场以纪录片式的黑白摄影,来展现这一真实事件的历史背景。

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珍珠港,使得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这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起点,而突袭珍珠港只是日军发起战争的一个切口,在珍珠港之外,日军同时由寺内寿一大将指挥的日本南方军40余万人,分兵数路进攻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如同纳粹突袭波兰一样,日军在战争的初期在整个太平洋战场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英军司令帕西瓦尔签订投降书,新加坡弃守。1942年3月9日,印尼群岛荷军投降。1942年5月6日,美菲联军7万余人在巴丹投降,菲律宾沦陷。1942年5月8日,缅甸也落入了日军之手。

菲律宾战役


日军发动的菲律宾战役,目的是为粉碎美菲联军和美国亚洲舰队,攫取资源丰富的美属殖民地,给以后进攻荷属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创造有利条件而实施的战略性战役。

1941年12月8日战役开始时,日军陆海军航空兵对美军机场和甲米地海军基地实施突然袭击,摧毁了美军在陆地上的一半重型轰炸机和三分之一以上的战斗机,为登陆作战创造了条件。而之后分别从不同地点登陆的日军趁机形成南北夹击马尼拉、围歼美菲军主力的有利态势。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1942年1月2日,日军占领马尼拉,吕宋岛上的美菲军队被迫撤向巴丹半岛。

1月9 日,日军开始进攻巴丹半岛,遭顽强抗击。美菲联军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山地战、丛林战和阵地战。最终日军因伤亡严重丧失攻击力,被迫转入防御,战局一度陷入胶着状态。

3月中旬,麦克阿瑟转赴澳大利亚,留守美菲军由温赖特少将指挥。日军在得到第4师增援后实力增强,4月3日,日军主力对巴丹半岛再次发起总攻,双方在丛林中展开殊死战斗,美菲联军既无援兵又缺补给,在日军猛烈攻击下,于4月9日被迫投降。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巴丹死亡行军


在投降后,美菲联军战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圣费尔南多,途中数千人死于饥饿、疾病或被杀害,史称"巴丹死亡行军"。

“巴丹死亡行军”与南京大屠杀、新加坡大屠杀并列,是日军在二战期间所制造的惨无人道的三大暴行。《大偷袭》中盟军要解救的卡巴纳图战俘营便是“巴丹死亡行军”之后设立的战俘营之一。

在攻占巴丹半岛后,日军忙着调集兵力准备一举占领菲律宾全境,于是要求让被俘的7.8万守军(其中美军约9300人)尽快离开战场,以免影响战事的推进。于是,这7.8万战俘遭日军强行押解到约100公里外的战俘营,路程以徒步行军为主,整个行军过程除了初期给予少许的食物外,一路上不许战俘再有任何饮食,凡是企图找寻饮水与食物者,即被日军以刺刀或开枪处决。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经过如此强行不吃不喝的赶路行军,最后虽抵达目标营地,但沿路上因饥渴而死及遭日军刺死、枪杀者达1.5万人之多,这便是历史有名的“巴丹死亡行军”。而即使侥幸抵达战俘营的战俘们,由于日军的虐待、拷打、折磨、逼迫苦力劳务、刻意让其挨饿等惨无人道的行径,在抵达营地的两个月内,又死去了约2.6万人。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在将巴丹半岛投降的盟军将士强行驱离战场之初,日本人想当然地认为美菲联军官兵应该营养充足、身体健康,能够在没有食物和饮水保障的情况下进行强行军。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这些坚守在巴丹的战士们,在过去的45天激战里,由于缺乏补给,每天摄入的热量不足800卡路里。有时,士兵们不得不用蛇、猴子,甚至用鬣蜥加强营养。饥饿导致坏血病、糙皮病、脚气病,疟疾等传染病也趁虚而入,让士兵们原本孱弱的身体更加孱弱。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并且,日军受传统的武士道的精神的影响,认为在战场上投降是可耻的,战败者理所当然地应该自杀。于是在他们眼里,被俘的士兵们并没有被当成人来看待,他们可以被随时虐待,甚至随意地处死。日军高层甚至曾下命令:任何不能走到集中营的美军战俘,在行军途中都必须在离公路两百米以外的地方处死。

于是,这次战俘押解行动,成为了历史上悲惨的“死亡行军”。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在将战俘驱离战场的同时,日军继续投入后续部队,对菲律宾境内残余不多的美军据点发起猛烈的围剿,直至1942年5月18日驻班乃岛美军停止抵抗,日军占领并控制了菲律宾全境。

麦克阿瑟:“我回来了”


自1942年6月美国在中途岛海战中获胜并取得主动权后,日军在整个太平洋战场上开始节节败退,经过塞班岛、关岛和提尼安岛几次争夺战,日军的海军和陆军都伤亡惨重,难以再发起有效的反抗。

经过近三年时间,菲律宾一地盟军与日军的力量对比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1944年7月,麦克阿瑟提出,先攻取菲律宾,再进攻日本冲绳的战争计划。1944年9月,由美军再次发动的菲律宾战役打响。9月—10月间,美军出动大量空中力量对日本在琉球群岛、吕宋岛、台湾等地的机场进行大规模空袭,使得日军在战役尚未开始之前,就已经丧失了空中反击力量。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10月20日,美军在莱特岛登陆,同日下午麦克阿瑟在菲律宾总统奥斯汀纳的陪同下,淌着齐膝的海水上岸。在海滩上,麦克阿瑟通过大功率电台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我回来了”的演讲。

这也是麦克阿瑟当年撤离菲律宾时发的承诺,代表美军没有放弃菲律宾,没有放弃留在那里的战俘们。

在麦克阿瑟指挥的莱特岛登陆之后,日本守军已经感到了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开始对战俘营进行屠杀:1944年底,巴拉望岛上的美军战俘首先不幸遭到了血腥屠杀。

为了防止日军暴行的再次发生,麦克阿瑟亲自下令,派遣突击队解救其他战俘营的战俘。于是亨利中校就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之下,发动了《大偷袭》一片所展现的对卡巴纳图战俘营内513名士兵的营救行动。

大偷袭


在这样的背景下,影片《大偷袭》便描绘了卡巴纳图战俘营的营救行动。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卡巴纳图战俘营的美军战俘们在日军的残酷劳役和折磨下,已经被关押了3年之久。他们大都重病缠身,虚弱不堪。虽然知道距离日军对自己进行“人道毁灭”的时日已经不远了,身患疟疾的少校吉布森仍然鼓舞着手下士兵们的士气。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1945年1月28日,尽管战俘营内驻扎了数百名日军守卫,并且距离战俘营不足两英里处还盘踞着数千日军部队,美军陆军中校亨利·穆西和上尉罗伯特·普林斯还是率领第六突击营,在菲律宾游击队的策应下,按计划大胆地深入敌后,展开秘密营救行动。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最终,美军突击小队奇迹般地以仅牺牲一名士兵和一名军医的代价,从日军的战俘营中将513名美军士兵全部救出,完成了美国军事史上一次最为成功的营救行动。这一胜果,不论是在鼓舞本国将士及国内情绪上,还是在打击日军战败前的最后一丝气焰上,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在展现这一伟大的营救行动上,出自好莱坞的《大偷袭》难得地克制了个人英雄主义和宏大叙事的套路,没有过多花里胡哨的火爆枪战,节奏简洁明快,更加贴近真实,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冷酷和生命的价值。

影片的前大半部分,用了大量幅篇章来描绘出日占时期菲律宾市内、地下组织及日军战俘营的情况,深刻地描绘了在日军压迫下的日常生活,出色的细节描写,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人人都是活在徨恐之中。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影片试图以极为写实的镜头,真实重现当时战俘营内的真实情景,从日本士兵的服装穿着,以及大规模的冷血屠杀,都毫不保留的将这些残酷的场景一一重现,以真实发生的情境来让观者深刻感受到那些被遗留的战俘那坐如针毡般的恐惧无助。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这种极有耐心的循序渐进和事无巨细的叙述铺垫,使大营救的前因、准备、矛盾、阻碍、菲律宾地下组织的努力以及战俘营里的战俘和日军的境地三方面的情况清楚、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比激烈的战斗场面更让人深深的感受到了那种时间的紧迫性和战争的残酷性。

虽然这一切使得最后的营救行动真正战斗对抗的时间并不长,占据电影的比例不够大,成为许多人眼中的诟病,但不得不承认,正是这种多层面的铺垫和细腻的描绘,才是这部影片从一般的战争片中脱颖而出的特点。

宏大壮观、惊险刺激的战争场面固然可以成就一场强烈震撼的视听享受,但一味追求“手撕鬼子”般的场面效果,而忽视了影片想要传达的深层实质内容,未免就太急功近利了。而这一点,也值得我们的国产抗日神剧们借鉴和学习。

况且相较于美军这次酣畅淋漓的大偷袭,在中国战场上奋勇抗日的中国军民们的血泪史无疑更加惨痛和悲壮。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总共进行的大大小小近20万次战斗中,中国军民以伤亡3500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150万余人、伪军118万余人。在抗战结束时,接受投降日军128万余人。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之际,我们牢记这一历史,为的不是延续仇恨,而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中国人民曾经饱受侵略和战争的摧残,因此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今后的和平。

影 片 预 告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电影 大偷袭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时间 9月29日 21:15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大偷袭》:源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抗日剧


文:Focus

编辑:Focus、晓静



上一篇新闻

故事:珍珠港事件︱如果没有日本当年的偷袭,世界又会怎样?

下一篇新闻

日本为啥在二战快结束时吃了两颗原子弹?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