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7日 星期四

中国当代书籍插图艺术欣赏(三十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开始工作,1919年加入共青团,参加苏联国内战争。1920年秋天在战斗中负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惊人,他口述由妻子整理在1933年写成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画家伍启中、陈衍宁、林墉插图,1976年10月北京第1版。

中国当代书籍插图艺术欣赏(三十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封面

中国当代书籍插图艺术欣赏(三十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扉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成为一块坚强钢铁(是指他的精神)的故事。这是一部带有自传味道的小说,它赞扬了在绝望的命运中仍坚强不屈,向命运挑战的精神,鞭挞了那些只会作威作福的资本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陋,表现出了作者所代表的当时无产阶级对受压迫命运的抗争精神。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中国当代书籍插图艺术欣赏(三十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中国当代书籍插图艺术欣赏(三十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中国当代书籍插图艺术欣赏(三十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中国当代书籍插图艺术欣赏(三十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中国当代书籍插图艺术欣赏(三十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中国当代书籍插图艺术欣赏(三十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中国当代书籍插图艺术欣赏(三十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著名画家 伍启中

伍启中

1944年出生,广东新会人。著名画家,擅国画、连环画、插图。196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曾任《广东画报》美术编辑、广东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省美协常务理事、政协广东省第六、七届委员,八届、九届常务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世纪70年代, 伍启中以国画《心潮逐浪高》一举成名,美术界内人说,由于他具有坚实的造型基础和对线造型的把握,以及他坚持从生活中寻找、挖掘“真善美”并将之作为创作素材,所以描绘的人物具有鲜明的生活性和南国色彩,用笔遒劲稳健,洗练精当。伍启中在运用传统线条造型的同时,敢于大胆尝试。他不沉湎于中国的传统绘画,而是将其西画的许多长处结合到自己的画面中,他结合了西画的特点,融合了明暗光影绘画,不仅使人物的造型更加准确、扎实、厚重,有体积感;而且使国画人物画显得更加精彩、厚重丰富而耐看。为整体推进中国人物画创作作出了贡献。

他的作品油画《东方欲晓》入选全国美展,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国画《心潮逐浪高》入选全国中国画连环画展;国画《世上无难事》入选全国“双庆”美展;合作油画《井冈山的道路》入选全国“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美展;中国画《新区故地》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有大量插图、封面设计、宣传画发表。

国画《康有为》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国画《双清楼主——何香凝》获1994年广东省庆祝建国45周年美展铜奖。1993年国画《浩气长存——孙中山》获1993年全国首届中国画优秀奖。《石魂》、《巧工图》分别获广东省第一、二届中国画展铜奖。他的很多作品被选送加拿大、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士、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展出。

中国当代书籍插图艺术欣赏(三十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著名画家 陈衍宁

陈衍宁

1945年生于广州市。著名画家。擅长油画、水粉画、水墨画、连环画、插图。

1959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196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71年至1985年先后在广东省文艺创作室、广东画院从事创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广东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文联委员。

1986年留学美国,1988年毕业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市立大学艺术系,留校任教。是欧美最受追捧的画家之一。

中文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他参与创作的绘画插图本,作品充分展示了陈衍宁人物素描的深厚功底,该画作正能量的主线贯穿始终,得到青少年及读者的喜爱。八十年代,陈衍宁在绘画领域里全面展示了他的才能,他的油画和国画不断出现新的作品,《渔港新医》、《新浪》、《新基》、《故乡水》、《九歌山鬼》、《母与子》《檀香扇系列》等都曾在法国、新加坡、南斯拉夫、日本、加拿大、巴西、美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参加展览和艺术交流。

陈衍宁和汤小铭画的《无产阶级的歌》在全国第二届连环画评奖中获绘画二等奖。

陈衍宁参与绘画的广东版《笑画》(1)也获得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二等奖。

陈衍宁曾说:“‘语不惊人誓不休’,艺术要有强烈的魅力方可惊人。画展中观众能在一幅画面前站二十秒钟就不简单,画要惊人更不容易。惊人当然不是指哗众取宠,朴素也能惊人。”

“创意任何人都有,但没有深厚的技法根底,任何创意都发挥不出来。”

四十年代出生的陈衍宁,作为当代第四代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七十年代中期崛起,成为这一代艺术家中的佼佼者。时代赋予这一代画家的使命,是继续完善中国写实油画艺术,把西方古典油画语言的精神和技巧全面的吸收过来,使之在中国的土壤上茁壮成长。(摘自“创造质朴沉实之美——读陈衍宁的油画”)

中国当代书籍插图艺术欣赏(三十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著名画家 林墉

林墉

1942年出生,广东潮洲人。著名画家,擅人物、花鸟画,兼擅文论及插图。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广州美术学院院外教授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省文联顾问、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1989年任第六届全国美展评选委员副主任,1991年受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1993年受聘暨南大学艺术中心主任。1997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为其播出专辑。

林墉绘画风格潇洒、清新、明丽。他经历过严格的造型基础训练和现代国画新传统的熏陶,是新时期新岭南派的代表。他的创作得益于时代的春风,信马由缰似地腾奔着内心美的冲动,他的作品,坦诚自在地表露着自我与美的契合,他将那丰富的人生理想和美的意识毫不掩饰的呈现大众面前。

1981年创作《宋庆龄》入选广东美展二等奖,1982年《访问巴基斯坦组画》获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奖”,1983年获巴基斯坦总统颁发“卓越勋章”。多次在国内举办个展,出版有《林墉作品选》,《林墉访问巴基斯坦选集》,《人体速写》,《林墉肖像画》,《林墉中国人物写生精选》等。

图文:大关、赵刚(连趣网CEO)

上一篇新闻

【考试】2019届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面向安徽招生,报考从速。

下一篇新闻

有的人不拼命努力,就会沦落到回家继承百亿家产!让我们怎么过?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