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变挑剔了?北美1.7亿美元的电影因何国内扑街?
【欧洲时报】这两天,一部名叫《摘金奇缘》的电影引发了观众热议,这部在北美蝉联三周票房冠军的片子为啥在国内遭遇了滑铁卢?
其实这部电影的原名叫“Crazy Rich Asians”,也就是《疯狂的亚洲富豪》,发行商大概是怕这名字不对中国人口味所以改成了《摘金奇缘》,然而……还不如不改。
别看这电影的中国名字起得不好,但它可是蝉联了北美周末票房的三连冠,是自2015年《生活残骸》以来,第一部首周票房超过2000万美元的爱情喜剧片,取得了近年来北美爱情喜剧的最佳开映成绩。
而且这部电影的制作预算总共也只有3000万美元,在北美上映不到一周票房就达到了3500万美元,制片方可以早早地把心放肚子里,稳赚不赔了。
电影上映五周后,北美票房就已经高达1亿7千万美元,截止目前已全球吸金2.4亿。
当然,这部电影在北美获得的傲人成绩不仅集中在商业票房。
在IMDb和烂番茄网站上,它的评分也是不低的,前者评分7.2,后者新鲜度则达到90%+。所以电影上映不到一周的时候,发行方华纳兄弟就决定拍摄续集,目前计划也还是由原制作班底操刀拍摄。
而《摘金奇缘》之所以在北美大获好评,也是因为它是自1993年《喜福会》后,近25年来首次由几乎全亚洲班底制作打造的电影,与几乎全部由黑人演绎的《黑豹》一样,这是一次好莱坞对种族多元性的尝试。
《摘金奇缘》在北美获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大赞后,发行商便也放松了警惕,以为这部讲述亚洲富豪生活的片子在“回归本土”后依然能保持热度.
然而,自11月30号国内上映后,这部浪漫爱情喜剧在中国的首日票房只有280万,与预测票房1200万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与北美8月同期票房收入也大相径庭。
简简单单一个数字,最直接反应受众的票房显示:中国人对这部北美热片完全不感冒.
不仅是不感冒,甚至还很嫌弃:
在中国市场遇冷后,发行商也马上将每日的放映场次减少到原来的一半。
要知道中国现在可是世界第二大的电影市场,光是去年一年的票房就已接近90亿美元,华纳兄弟本想着靠《摘金奇缘》在中国大赚一笔,却没想到如此“不受待见”。
目前,《摘金奇缘》在豆瓣上的评分已经从电影在中国正式上映前的7+跌到了6.2分。。。与外网的受众评价相差甚远。
如果说票房不佳可能与电影资源提前流出有关,毕竟这部片子早在八月就在北美上映了,很多人在它登陆中国前就提前知晓了影片内容,四个月的时间间隔早已把影迷们的热情和好奇心磨没了。
但如今的影片评价则显示,影片的低票房觉不单单是电影上映时间决定的,它还和片子的内核受众有关,也就是说它涉及到不同地域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面对中美市场两极分化这一现象,各大外媒也感到奇怪。经常被批不够种族多样性的好莱坞开始新的尝试,为何一巴掌拍在了马蹄子上?
报道中指出,《摘金奇缘》归根到底讲述的还是亚洲人在美国人眼中的样子,精神内核依然是美式的,这就像是那道外国人喜爱的中国菜“左宗棠鸡”,它无法满足中国人的味蕾。
疯狂的亚洲富豪从哪来?
《摘金奇缘》改编自美籍新加坡裔作家关凯文的小说《疯狂的亚洲富豪》,讲述了新加坡最富有的家族继承人尼克·杨及美籍华裔女友瑞秋·朱的故事,透过两人的爱情线,华裔富豪们纸醉金迷的生活也被暴露在观众面前,这也是片子在中国备受争议的一个原因之一。
而关于作家关凯文,除了“Crazy Rich Asians”,他还写出了“China Rich Girlfriend”以及“Rich People Problems”。他之所以这么热衷于描写富人们的生活,自然也与他的成长环境分不开。曾祖父是新加坡最古老银行的创始董事,祖父是被英国女王授予过爵位的眼科专家,外祖父家也同样家底殷实,父亲母亲分别是工程师和钢琴家,关凯文也算是名副其实的“少爷”。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关凯文自然从小就目睹了亚裔富豪家庭中的喜怒哀乐。在美国获得了良好的教育后,他开始了自己在媒体行业的尝试,并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10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也就是说,关凯文并不是什么平庸之辈,他所创作的小说也是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的,这也是为什么外国观众会“相信”这个浪漫爱情电影的真实性。
而回到《摘金奇缘》本身,这部电影的卡司采用全亚洲阵容。饰演男主角妈妈的杨紫琼自然不必多说,当年安叔的一部《卧虎藏龙》使她为更多的中国观众所熟知。
除了这位,片中还有两位亚裔女演员是观众所熟悉的:曾出演《瞒天过海:美人计》的奥卡菲娜和曾出演《神奇动物在哪里》和《真实的人类》的嘉玛·陈:
而饰演女主的吴敏恬祖籍台湾,却出生于美国,身份和美籍华裔女主的设定相同。
在故事设定上,男主人公尼克·杨是个华裔,但饰演男主的亨利·戈尔丁却和中国没有一点关系。作为马来西亚-英国混血的亨利曾在英国生活过很久,而现在,他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观众所熟悉的演员、模特及主持人。
除了这些人以外,美籍韩裔演员郑肯则在片中担任“丑角”,凭借《宿醉》中的良好表现,这个亚洲面孔同样令人觉得“眼熟”,除了演电影,他还参与过《马男波杰克》、《卑鄙的我》、《怪兽大学》等知名动画作品的配音工作。
由此可见,电影的卡司选定是经得起琢磨的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而除了演员选角之外,该片的导演朱浩伟身上也流淌着中国血脉,曾执导过《舞出我人生2、3》,《惊天魔盗团2》等电影的他如今也算是好莱坞的亚裔宠儿,据说他目前打算将泰国少年游泳队被困山洞事件搬上荧幕,这也将是继《摘金奇缘》成功后的另一次勇敢尝试。
总之,这部电影的亚裔团队组成成功激起了外国人的好奇心,他们看过了文艺片中“破败”的亚洲景象,从而想换换口味,了解如今光鲜的亚洲富豪们是如何生活的。
受众为何两极分化严重?
亚洲团队亲自操刀制作,亚洲面孔合力出演,这部带着全亚裔噱头的《摘金奇缘》在北美市场看来已经非常“亚洲”了,然而,就是这部徒有一个亚洲空架子的电影遭到了我国观众的连翻炮击。
电影开头,看似是给“势利眼”的英国人一个下马威,而杨紫琼等人的“失礼行为”也让不少中国观众质疑这场戏的设定意义:外国人是在变相diss中国人的素质?
而随着情节的进行,浮夸无脑的亚洲富豪形象也开始出现,他们凭借中国式的家庭裙带关系步步高升,富太太们聚集在一起聊八卦,小姐们只知道穿着比基尼争风吃醋,少爷们也是过着骄奢淫逸的纵欲生活,每个人都像得了富贵病,“疯狂”亚洲富豪无疑是被丑化了。
不少观众开始抱怨:拜金、炫富、好色、虚荣、爱吃喝嫖赌、喜豪宅香车……电影中所展现的亚洲富豪形象就是西方白人对我们的刻板印象!
面对这种带着偏见的西方视角中的东方呈现,中国观众自然是不买账的,即便它讲的是华裔的故事,但这种脱离真实感的华裔生活根本无法引起中国观众们的共鸣。
除此之外,电影中一些中国元素的使用也被看做是生搬硬套。在电影中,包饺子、打麻将、婆媳关系等情节的设置在外国人开来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在推动情节方面,这两场戏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将人物性格变得更加丰满,但在对这些都已习以为常的中国人看来,不过是自作聪明的空皮囊罢了。
此外,虽然电影打的是亚洲旗号,全篇却还逃离不出文化殖民主义的色彩。片中作为正面人物的男女主角是经受西方教育洗礼的年轻人,而未走出国门开眼看世界的人却依然在自己的富豪天地中过着奢靡的生活,这种变相的讽刺也是让中国观众不舒服的一个原因。
电影中,杨紫琼饰演的母亲一味强调年轻人不能过于自私,应肩负起对家族的责任,乖乖地选择父母已经铺好的道路,正是这个直戳很多中国人痛点的地方,却应证了外国人眼里传统的东方教育理念,肯定并满足了他们的认知。
换句话说,具有叛逆精神并勇于追求自我的男女主怀揣着与传统亚洲家庭观念相冲突的三观,这种个人自由与家庭束缚的冲突正是外国人想看的。而中国人并不想从一个外来的好莱坞大片中看到这些。
除了这些元素,葛兰、邓丽君等经典老歌都出现在电影中,意在将亚洲观众带进一种怀旧感,并起到使歌词映射情节的作用,但歌曲频繁地运用会使中国观众觉得生硬。
制作组将Coldplay的那首《Yellow》改成中文,让华裔女歌手重新演唱,而在中国观众眼里,这种看似“意味深长”的改动并不高明:亚洲人并不需要通过改编白人歌曲而彰显自己的崛起。
总而言之,中国人不喜欢这部电影,是认为它丑化了亚洲人的形象,而且这种刻板印象一旦存在,便很难被磨灭。除此之外,故事本身无非是“灰姑娘”的变形,这种老套的故事核无法取悦中国观众。而对于外国观众来说,这部电影以轻松愉快的基调满足了他们的猎奇心理,让他们看到了一个与之前不同的亚洲形象,即便这种形象是不真实的。
骂声一片却仍被称作“华裔之光”?
《摘金奇缘》饱受争议,却依然被称为华裔之光,首先一个原因是它所具有的里程碑意义,基调悲凉的《喜福会》后,终于又有一部全亚裔阵容的好莱坞大片取得了市场上的成功,这意味着亚裔主题和亚裔面孔都将更多元地存活在好莱坞。
那么在此之前,华裔乃至亚裔又是如何存在于好莱坞电影市场的呢?
在好莱坞的星光大道上,共有三位华裔名留青史,他们分别是李小龙、成龙和黄柳霜(Anna May Wong)。前两位在中国几乎人尽皆知,而第三位女性则没那么好命了。
她被放逐在好莱坞的星光大道上,被西方人认作是东方人的代表,却从未被自己血脉的根源所接受,一生饱受身份认同上的迷茫。她曾在《海逝》中出演被白人抛弃的女人,这个《西贡小姐》式的故事使她被看做是西方人的卑贱亚洲傀儡。尔后,演技精湛的她由于身份原因,只能饰演一些被边缘化的配角,这些配角大多阴险魅惑,因为那时的亚洲人在西方人眼里就是这样的形象。因此,作为黄种人的黄柳霜也是邪恶“龙女”的代表。
直到21世纪后,《夜宴》中的章子怡仍被西方的影评人看做是邪恶的“龙女”,她在初入好莱坞时所饰演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也同样是“卖国”的。同样经历过身份认同困境的章子怡也一直被明星研究领域的学者当做研究对象。
除此之外,《唐人街》中面无表情的亚裔管家,《美国往事》鸦片馆中的中国人,《瞒天过海:美人计》中的亚裔神偷,《碟中谍6》中的冷面杀手等等。亚裔的形象始终停留在这种或神秘未知或阴险猥琐的层面上。
而《摘金奇缘》在一定程度上修订了这种刻板印象,即便这种修订也未必正确,但在这些亚裔在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那一刻起,“历史”已然在发生变化,西方人眼中的亚洲人形象在扭转。
2018年八月,以《摘金奇缘》和《网络迷踪》为首的亚裔团队作品占领了北美荧幕,娱乐亚太联合会甚至在推特上发起了#AsianAugust的标签。
同时段,派拉蒙和Netflix合作拍摄的青春爱情片《致所有我曾经爱过的男孩》也让更多观众了解了亚裔青春期少女的心路历程。
亚洲电影市场这块大蛋糕终究是诱人的,美国的影视市场也开始尝试呈现更多含有亚裔面孔的作品,吴珊卓凭借《杀死伊芙》入围艾美奖候选人,刘亦菲加入《花木兰》重启等等,都说明亚裔在好莱坞市场中越来越被重视。
最近,外媒曝出漫威宇宙中的亚裔超级英雄“上气”(Shang-Chi)即将被影视化,这也会是首部以华人为主角的超级英雄电影。片子会由美籍华人Dave Callaham撰写剧本,会尽最大限度地避免西方对亚裔的刻板印象。
而面对《摘金奇缘》在中国本土的票房失利,其制片人也表示一次小小的失败不会使他们放弃进军中国市场,受众上的瞬息万变只会鞭策他们制作出质量更高的作品。而想要提高作品的动人程度,去除刻板印象是非常必要的。
至于如何改变这种刻板印象,中国观众们也会拭目以待,这大概会是一个漫长又极富争议性的过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