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新港之争”,新时代下的双城记

“新港之争”,新时代下的双城记

新加坡是亚洲公认的发达国家,是亚洲重要的服务和航运地区之一,也是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有人预言新加坡很快会超越香港,成为亚洲第一的国际金融中心。截止2022年4月,新加坡金管局接到了143间家族办公室的申请,来自中国地区的就有63间,甚至连李嘉诚都选择在新加坡成立家办。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曾多次上榜《胡润百富榜》,现在摇身一变移居新加坡,成了新加坡首富。根据《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可以发现上榜新加坡的有一多半则是移居者。预估2022年新加坡会有2800名百万富翁移民,其中有500名是来自中国的富豪,要占21%。

“新港之争”,新时代下的双城记

同属“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和新加坡,近些年来你争我赶,争抢亚洲金融中心的位置。购物天堂、多元文化包容、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那么谁才是“亚洲的明珠”呢?

“新港之争”,新时代下的双城记

“新港之争”,新时代下的双城记

在港英时期,香港是中国的转口贸易之窗。随着中国2001年加入WTO,香港的经济结构开始变化。准确的说,香港的制造业加快向内地转移,比重从1980年代的20%~30%迅速下降到10%,这意味着一大批工程师、熟练技师、监工及管理人员要失去工作岗位。现在,香港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仅为2%~3%,蜕变成一个(金融)服务业中心。

民国初至解放前,中国的金融中心在哪?是上海。除此之外,北有北京,南有广州。直到二战后中国被“封锁”,香港才成为转口贸易和金融的“据点”。英国把香港当成对华贸易的中转站,把新加坡当成对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新加坡还有个角色经常被忽视,那就是英国远东海军的大本营,在二战后才慢慢淡化。

改革开放后,中国GDP在2000年达到1万亿美金,是中国香港体量的6倍。随着加入WTO之后,中国GDP在2018年又翻了10倍,而中国香港仅翻了1倍。现在中国香港的GDP是中国的3%左后,甚至被面对曾经的小渔村深圳给超越了。香港的不止是一部分钱和人移去了新加坡,实际上还有更大部分转移到了西方国家。城市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地理位置,就像孩子没办法选择出生的家庭一样。

先天不足后天补。新加坡1965年独立,不得不自寻活路,可依靠的只有一个马六甲海峡。新加坡长袖善舞,充分利用燃料补给港的作用,得益于强而有力的经济管理、低税率、一流的投资环境和优质的基础设施,短短几十年成长为亚洲最大的橡胶、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物流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新加坡得以在外汇领域超过东京,成为亚洲最大的交易中心。

“新港之争”,新时代下的双城记

香港和新加坡都是金融服务中心。两地都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移动资金;对公司和个人的各项税务也很低;都采取相对自由的商业政策。但香港背靠着大陆,14亿的统一大市场是新加坡可望不可求的。如果再放眼整个国际局势,新加坡国家较小,缺乏战略纵深,又守在马六甲海峡这种敏感区域,国际上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到新加坡。比如外资抽离资金,地缘政治变化等。

截至2021年末,新交所上市的公司有715家,总市值8022亿新加坡元,折合4.4万亿港元。同期港交所的上市公司有2477家,上市证券数量超过1.5万,总市值超过35万亿港币,是新交所的8倍。新加坡的证券交易所在2022年1月的日均成交额为12亿新元,折合只有70亿港币,而香港日均成交额高达1200亿港币左右,港股成交量即便有所下降,成交量最低也有700亿港币,也是新交所的10倍。

“新港之争”,新时代下的双城记

香港不能仅满足于充当一个股票交易中心;更应被视为一个广阔的、投资中国内地多种金融资产的渠道。尤其是当“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广东的兄弟企业“走出去”都纷纷将香港视为首选的融资平台。2016年在香港上市的广东企业便有212家,占内地在香港上市公司的22%,总集资额超过7080亿元。香港是不是能主动出击,招一些先进的科技企业,来改善一下区域制造业环境?香港不缺人、也不缺地,缺的是勇气和决心。

“新港之争”,新时代下的双城记

新加坡不是香港的对手,顶多是局部被超越。在许多人看来,最大的威胁来自中国上海(那能叫威胁吗,最多只能叫竞争)。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立志成为亚洲地区的金融中心、最终与伦敦和纽约相竞争的雄心。远东闻名的金融中心,上海不是没当过,未来不过是恢复其地位。

“新港之争”,新时代下的双城记

上一篇新闻

93年中美银河号事件,美国强行检查我国货轮,沙祖康连叹“窝囊”

下一篇新闻

潮州古宅为华侨华人守住精神“老家”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