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 星期日

一生坚守换油纸伞诗意绽放

一生坚守换油纸伞诗意绽放

许学明开在老街上的油纸伞铺

去年,许学明好事不断:四川省“金熊猫”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名单出炉,他榜上有名;两个弟子马培容、许学芳顺利通过“师带徒”考核;各地展会邀约不断,有的因档期原因只有推掉……

今年53岁的许学明是许家油纸伞第六代传人,也是分水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的老字号许家伞铺就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的老街上,屋里屋外是深深浅浅化不开的桐油味儿。


这股子桐油味儿是许学明闻了一辈子的熟悉味道,做伞这门手艺也是他一辈子的营生。即便曾经迫于生计不得不暂时外出打工,但他的梦里依然萦绕着桐油香味。他觉得,这是一种预示,催促他不断提醒自己,早些回到老街,重开许家伞铺。

一生坚守换油纸伞诗意绽放

淡淡桐油味的油纸伞,收起,撑开,都是一种美。


辉煌 人们以有许家伞为荣


许家伞铺外的青石板路蜿蜒至长江边。江水汤汤,诉说着“家家都有制伞匠,户户都会编伞线”的分水油纸伞鼎盛时期的往事。


泸州制伞业起源于明末清初,后由分水岭逐步发展到蓝田、沙湾、弥陀、小市等处,曾年产油纸伞2000万把。清光绪八年壬午(1882 年)《泸县志·卷第三》记载:“泸制(桐油)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二十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业,而以分水岭所制为佳。”在鼎盛时期,分水岭伞业匠人超过1000人。


许学明说,铺子所在的这条街以前叫闸子口,半条街都是做伞的。明末,许龙光创立分水油纸伞。许家伞铺最红火时,光是工人就有60多人,还请来七八个客师做伞。据说,那个年代,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以有许家伞铺的伞为荣。老百姓喜欢传统大红伞,许家满穿伞则是达官贵人钟爱的奢侈品。过去谁家有闺女出阁,父母总要送上一把油纸伞讨个吉利。


许学明介绍,满穿伞,以灵巧的针法将红、黄、蓝、绿等六色丝线穿插在伞骨之间,共有2800多针。满穿的上部分形似鸡下巴,寓意丰衣足食;下部分形似花铺盖,寓意儿孙满堂。当时,印有“许桐森印”的油纸伞还有“不二价”三个小字,两个银板一把仍是“一伞难求”。当时,两个银板能换三四担粮。


据相关资料记载,红军长征在泸州叙永、古蔺等地转战时,红军后勤总部曾专程在泸州购买大红伞做雨具。


一生坚守换油纸伞诗意绽放

许学明说,许家有句话,做伞不能作假,只能做好。


沉寂 子承父业再闯市场


熟悉许学明的人都知道,他是个“锯嘴葫芦”,话不多,唯一能打开他话匣子的话题就是油纸伞。这个短发、蓄着浅浅八字胡的中等个子男人,总是习惯性地罩着溅有各色颜料的老式橡胶围裙,在油纸伞前能忙活大半天。不仅如此,在妻子夏延秀眼里,许学明还爱钻研油纸伞技艺、伞面创作方法,常常晚上回家还戴着眼镜构思和创作新的伞面。


当子承父业的许学明进入分水伞厂时,恰恰是油纸伞走下坡路的时候。


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钢架伞与布伞的普及,实用方便的钢架伞逐渐取代了油纸伞。眼见油纸伞由盛转衰,这对于5岁就帮母亲网边、7岁跟着父亲搭伞骨架,从小立志做油纸伞、熟悉油纸伞上百道工序的许学明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当时,伞厂生意不景气,许多工人离开了伞厂,但许学明不曾动过出走的念头。“当时最低谷的时候,厂里只有几个工人,大家收入很低。我为了贴补家用,赶场天去兼职补鞋,帮别人写春联。”


那个时候,许学明就认识到,时代变化,人们的审美也在变化,单靠大红伞“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传统的分水油纸伞,一般都是大红伞,图案也只有百鸟朝凤、龙凤呈祥、仙女散花几种,都是先把图案通过石印印在纸上,再把纸糊在伞上。”一次,许学明在伞面上画了一幅喜鹊闹梅图,谁曾想这把半穿伞被人以150元的价格买走。夏延秀回忆,“这个顾客生怕我们不卖,伞拿着不丢,扔下钱就走了。”而当时,一把半穿大红伞的价格才15元。


喜欢琢磨的许学明在伞面上写古诗词,把干花干叶、蝴蝶标本通通夹进伞面,甚至还能个性定制各种图案,这些伞推向市场意外地受欢迎。这几年,许学明的订单不仅有全国各地的,还有新加坡、日本等地的。


一生坚守换油纸伞诗意绽放

分水油纸伞以灵巧的针法将各色丝线穿插在伞骨之间。


新生 做伞口诀就是家训


2005年年底,分水伞厂的师傅们花了半年时间制作出一把高8米、直径12米、重达千斤的“中国伞王”,让分水油纸伞再次走入大众视野。2006年至2008年,分水油纸伞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先后成功申报为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间,许学明被评为分水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分水油纸伞这一民间传统技艺似乎终于迎来了重新复苏的时机。然而,此时的他,却为了供养独生女读大学暂时放下心爱的油纸伞,和妻子离开伞厂,远赴新疆打工。


那几年,许学明总是梦见老伞铺和制作油纸伞的场景,还有挥之不去的桐油香味。惯会敷伞面的许学明在门厂贴门面,贴的快、门缝齐整,两口子一年能挣十多万元。新疆打工第二年,他寻思回家开伞铺,鲜少争执的两夫妻为此吵了一架。最终,双方各让一步,等孩子大学毕业就回家开伞铺。

终于,回到了熟悉的老街,浸泡在熟悉的桐油香里,许学明没有了在外漂泊的不安,心,安定了。“心扎在这个职业上,想改行不容易。”


许学明心中,有一丝遗憾。“分水油纸伞还有阴八分、阳八分的穿线手法,但现在已经没人会穿了。现在的年轻人也不愿学这个挣钱不多的手艺。”为此,许学明想着,能多收一个徒弟算一个,总算是凭一己之力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留住一线生机,保留住中国民间的智慧与手艺。


令许学明欣慰的是,独生女答应过两年回伞铺帮忙。提起女儿,夏延秀说,女儿网边、切纸这些都会,手脚利索,手艺也还不错,做出来的伞挺受欢迎。一旁很少表情的许学明脸上泛起些微笑意,小声说,“丫头有这个基因。”


在许学明心里,重开许家伞铺,也是身体力行传承许家 家训的最好方式。“我们许家有一句话,要先学仁义道德再做伞。做伞不能作假,只能做好。这跟为人处世一个道理。”


作者:朱虹 牟科

作者单位:泸州日报社​​​​

上一篇新闻

沭阳农产品惊艳亮相上海,实力“抢镜”~

下一篇新闻

长沙万科国庆置业福利加码大派送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