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我服老了
1965年建国的新加坡,到今年才55岁周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还十分年轻。但是她却正在急速“衰老”。
为什么?
当前在全球人口老化的背景下,新加坡已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快速的国家之一,目前年逾65者已达43万(毎9人中有一位),预计到了2030年将增加到90万(毎5人中有一位)。
人口老龄化,就意味着社会养老压力激增,劳动力短缺,意味着青年人身上的担子会空前得重。这担子不仅压在新加坡本地人身上,更是压在每一个新加坡劳动者身上。
同时也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如果在新加坡老去,还能过得幸福吗?
01. 新加坡为什么老得这么快?
201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新加坡人的预期寿命已接近85岁,是世界第一,超过了多年蝉联冠军的日本。
新加坡的百岁老人已从2007年的近500人倍增到现在的1,300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世界一流的医疗保健设施和对慢性病的及时预防措施。
在老年人长寿的同时,新生儿的比例却在不断下降。
虽然新加坡结婚和新生儿人数已呈上升趋势,不过2018年的整体生育率却跌至1.14!
虽然在过去五年期间,新生儿人数每年平均达到3万3000个,比2009年至2013年的平均3万1400个,以及2004年至2008年的平均3万2000个还要高。
不过近年来维持在1.2的整体生育率(Total FertilityRate,简称TFR),在2017年跌至1.16,2018年更是进一步跌至1.14。
即使2019年,总体生育率微升了0.05%,但仍然低于取代人口所需的2.1的出生率,也很难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
人力部长杨莉明指出,这主要是因为新加坡人花费更长时间寻找合适的伴侣,也选择更晚才开始组织家庭。
以下几组数据进一步展现了新加坡社会老龄化的后果:
2014年至2018年,新加坡每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加。
2016年至2018年,新加坡人口年龄中位数从40岁提高到40.8岁。
1970年至2018年,新加坡老龄人口支持比例从13.5下降到4.8。
也就是说新加坡社会中每一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只有4.8位年龄在20-65岁之间的青年人提供支持。
所以,新加坡青年人,“三明治一代”身上的压力激增。
“三明治一代”,他们在经济上既要支持和照顾年长的家庭成员,还要抚养照顾年轻的家庭成员。被夹在中间的大多是30岁至60岁之间的劳动者,但有少数人是60岁至70岁的退休人员,他们不仅照顾子女和孙辈,甚至还要照顾健在的高龄父母。
61岁的德士司机Kor Ter Ming 很喜欢年少时和父母、弟弟沿着马来西亚东海岸进行的年度旅行。他还记得,那时父亲是如何提醒他们与家人一同出游的重要性。
如今,他也继承了这一家庭传统,每年至少与妻子和两个子女旅行。有些时候,他的父亲,现年87岁的Kor Hong Fatt也会加入他们。
“家庭旅行的想法始于我父亲,因此现在仍然能与他和我的家人一起旅行是上天的幸福和偏爱,这意味着我能同时作为儿子和父亲享受整个旅程。”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为父母的寿命更长而感到兴奋。
作为92岁母亲唯一的照顾者,Martha(化名)15年来牺牲了她的个人追求和职业抱负。
尽管五个兄弟姐妹在经济上帮助她,但Martha始终独自一人照顾母亲。为此,这位60岁的单身女性放弃了全职工作。随着母亲患上痴呆症,而且健康状况恶化,照顾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Martha 说:“我从没想过母亲在我60岁时还会活着。”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自己也很痛苦,但这是她曾经真实的想法。
不可避免的,随着寿命的延长的同时,国人健康状况不佳的年份也延长了。
201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2009年至2017年之间患有三种或以上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的比例几乎翻了一番。
除了日常生活难以自理外,越来越多60岁及以上的新加坡人还患有慢性病,例如高血压,高胆固醇,白内障,关节炎和糖尿病。
而且,当前的三明治一代还可以依靠兄弟姐妹分担照顾父母的重担,但这对家庭人口日益减少的下一代来说,将成为一种奢望。
02.工作吧老人!
所以在“老龄化”、本国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新加坡,政府不得不依赖老年劳动力,发挥他们的剩余价值,尤其是从事一些机械的、年轻人不愿意干的工作。
能够依靠本国资源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是最理想的,所以在新加坡,老年人工作不是偶然,而是制度的必然。
因此,新加坡出台了一系列的老年工作鼓励政策,尽全力扫清老人重回职场的一切障碍。
2019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2019年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新加坡将把法定退休年龄从62岁逐步上调到65岁,重新雇佣年龄从67岁上调到70岁,目标是最迟在2030年完成调整,2022年将分别先上调到63岁和68岁。以保障年长员工能继续就业。
对此,不少老年人表示:这是想要我们干到“死”啊。
2017年,新加坡重修了退休与重新雇佣法令,让雇主在安排年长员工继续就业时,能更灵活处理。若现有公司没有适合重新受雇员工的职位,雇主可把重新雇佣员工的义务,转让给另一名雇主。
而且,新法令允许年满60岁的员工保留现有薪金,不必像以前一样必须减薪10%。这就鼓励了更多老年人退休后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
为了鼓励雇主聘用年长员工,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援助计划,包括薪金补贴以及用于打造老年人工作环境的津贴。
财政部长王瑞杰在2019年2月发表财政预算案声明时宣布,政府将继续发放额外特别就业补贴(Additional Special Employment Credit),直至2019年12月底。 其中,聘请月薪不超过4000元且年龄超过重新雇佣年龄的老人,雇主将获得额外补贴。
而聘请月薪不超过3000元的老年员工,雇主所获额外补贴可抵消员工薪金的3%,加上适用于年满55岁员工的特别就业补贴,总共可抵消员工薪金的11%。 延长额外特别就业补贴的发放期限,惠及了12万名员工、5万5000名雇主,发放总额约为1亿6000万元。
在新加坡, 60岁以上老人工资的中位数,在2006年是1160新元,到了2015年增加到了2000新元。因此,聘用老年人的成本总体不高,而且企业还能享受津贴,同时对老人来说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可谓双赢。
因此,不少企业也很乐意长期聘用他们。
2018年,65岁以上的新加坡人中,有25%受雇。而2006年,这个比例只有13.8%。有人预言,未来10年,老年人就业率将很有可能达到30%。
03. 老有所养吗?
如此急剧的老龄化,一般会冲击养老体系可持续性。
但是,在2018年健康、财富和职业咨询机构美世(Mercer)公布全球养老金制度排行中,新加坡位列亚洲第一!为什么?
因为,新加坡的养老制度建立在公积金(CPF)制度上,强调自力更生——以个人养老、家庭养老为主,政府仅作为“最后一道防线”。
这反映了新加坡政府一直以来“不养懒人”,不搞福利社会的理念。 中央公积金(CPF),这是针对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一种强制性储蓄计划,用来应对退休、保健和购房需要。
CPF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详尽的制度,简单的说,它强制要求所有55岁以下工作人士都必须把自己每月工资的约20%存入公积金,雇主则再为员工缴纳17%,即一共37%。
然后,公积金强制缴纳是有上限的,月薪到达6000新币后,超过部分则不再强制缴纳,可以简单认为每个月最多缴纳2220新币的公积金。
2018年,新加坡工资的中位数是4437新币/月,也就是说公积金缴纳的中位数是1641新币。
每个月缴纳的公积金又会根据年龄按不同比例被分别存入三个户头,用于储蓄、养老、医疗。
储蓄户头的钱可以拿去买房,医疗的当然是可以用于看病;养老户头的钱则需要等到退休才能动。
三个户头的钱都是自己的钱,有3.5~5%的年利息,也不会被别人拿去;退休后,可以选择全部拿出来,也可以选择去存入CPF Life 终身入息计划,然后按月取。
CPF Life是最低要求存入6万新币,最高则是26万4千新币,根据存入的金额不同,每月领取的金额也不同: 新加坡大专毕业生起薪至少有2000新币,如果按照这个数目来计算。每个月有政府强制要求存工资的37%(个人20% + 公司17%),就是740新币,从25岁存到55岁,存30年,就是26.6万。看着这个数字,很多人会觉得不用担心养老吧? 当然,这是说一般人的情况;新加坡是一个发达国家,任何人,只要有一份正当工作,是不用担心买房、医疗、教育等问题;当然,得有工作,不能当个懒人。
但这个系统最大的bug(漏洞)就是,可以一次性提钱!
许多老人会因为理财不善,提前花完CPF中的大部分钱。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底层的老人,一定要出来工作。
因为他们很可能年轻时就没有踏实工作,好好存钱到CPF,又或者一次性把公积金取出来,然后全部败光了。
而对于这些人搞砸了自己的人生,年轻时没存下钱;到老了的时候连6万新币的公积金都存不下来的人。
新加坡给出的回答是:那就晚点退休吧!不要55岁退休,可以到70岁再退休。政策规定,每晚退休一年,将来每个月拿的终身入息还可以高7%。
这样一来,至少后半辈子在食阁的吃饭问题,是可以不用担心了。
所以,新加坡政府公积金制度上强调的就是,每个个体要自己养活自己,自己的养老金,是靠自己存出来的。
所以,新加坡的养老制度对于老人来说是好还是不好,这是个很难简单回答的问题。
首先,因为新加坡是个小国,且不是个高福利的国家。政府的一切政策都是从务实角度出发,以可持续性为第一原则。所以期望新加坡政府直接负担老年人全部的生活成本,是不现实的。
其次,美世咨询也给出建议,随着新加坡人的预期寿命延长,可以考虑延迟提取公积金存款的年龄。同时,也应该考虑让新加坡纳税的非永久居民开设公积金户头,如工作准证持有者。
灵活的“以房养老”政策
除了CPF之外,为应对老龄化,新加坡政府也一直积极探索“以房养老”模式。一般家庭在养育子女阶段需要更大的房子,但随着儿女们成家立业,父母的较大型组屋就会变成“闲置资产”。
而不少老人在还清房屋贷款后随即出现“有房产、没现金”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允许老人将整套组屋出租,不受组屋必须自住的条例限制,实现初步的以房(租金)养老。
此外老人还可以选择“以大换小”,购买政府的乐龄公寓(即老人公寓)。这种公寓不仅户型小,而且房契短(一般只有30年),所以售价便宜。老人通过“以大换小”可置换出大笔现金。政府为鼓励这种方式,还推出“乐龄安居花红”计划,对购买乐龄公寓的年长公民提供高达2万新元的津贴。
选择这种方式还有多个好处。由政府统一推出的乐龄公寓,在设施上充分考虑了年长者的需求。老人们住在同一幢或几幢乐龄公寓中,可以一起活动,丰富生活;也可以相互照应,还方便护理人员前来拜访或照料。
对于不愿意住乐龄公寓的老人,新加坡政府曾试行“反向抵押计划”,允许具有官方背景的保险合作社为业主提供“反向抵押贷款”。老人可通过这一贷款方式每月领取生活费,保险公司以屋契作为抵押,在老人去世后把房子卖掉,来偿还“贷”给老人的生活费。
可是这项计划推出后效果并不如预期。新加坡政府于是在2009年推出“屋契回购”计划,针对家庭月收入不超过3000新元,名下也没有其它房产的老人,允许他们将组屋的剩余屋契卖回给政府建屋局套现,然后以30年租约的方式,继续住在原组屋内养老。
新加坡政府尝试的以上多种“以房养老”模式,无疑大大提高了个人养老的资金充足度。但必须指出,“以房养老”的前提,是新加坡成功的“居者有其屋”政策,让组屋成为大部分新加坡人一项重要的净资产,而很多国家并不具备这样的前提。
04.老了在新加坡会幸福吗?
这个答案或许是,会的。
放眼新加坡的养老政策,除了公积金之外,其实还有很多。覆蓋了医疗、老年关怀、就业与退休、生活津贴、交通、住房、资产等各个方面。
而且除了实际的补贴之外,还有很多在细节处用心,致力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具体政策。
事实上,新加坡社会的养老设施已经比较完善了,从日常生活上可以说是最适合老人居住的国家之一。
例如,多数公共运输工具均可以实现轮椅上下,司机和乘客会耐心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上下车;每座组屋都为老人和儿童设立了活动区,还设立有食阁和公车站,屋主下楼就可以吃饭,而从家门口到车站均建有封顶的绿色廊道,方便居民雨天出行,这也大大减少了老年人滑倒事故。
2016年3月,新加坡又针对老年人推出了“幸福老龄化计划”。政府将投入30亿新元,推动涵盖医药保健、退休、就业、住屋和交通等12个领域的超过70项计划。
首次在完整报告中出现的计划包括,在非高峰时段,把地铁车厢门的开关时间延长2秒至6秒,让年长者有更多时间进出车厢。
此外,巴士站和的士站更换成装有扶手的座椅,助年长者起身。人民协会将借助现有设施和社区网络,在健乐项目下提供医疗服务、推广保健教育和乐龄学习,目标是在每个社区打造一个健乐中心。
这种关注细节的做法也体现在政府近年来修建的乐龄公寓的设施上。例如,楼梯和走廊两侧添加了扶手,在所有改变方向和高矮的地方用显眼的色彩提示。考虑到老人弯腰驼背,开关、门铃和门窗把手等设施的位置都适当降低。
老人视力、听力一般都不太好,因此公寓房间的照明度是普通住宅的两倍,煤气等各种开关上的字很大,报警系统的音量也适当提高等。此外,每个乐龄公寓都设有邻里联系站,老年人可以到这里来参加各种唱歌、读书等活动,也可以相互之间聊天打发时间。
对于不住在乐龄公寓的人士,新加坡的每个选区也都设有民众俱乐部、社区联络所以及康乐中心,这些场地由政府拨款并承担部分营运经费,定期举办文化、社交、休闲活动,并提供健康检查、信息咨询、日常护理等服务。此外,新加坡也有日托养老和各类社会养老机构。
对于无暇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家庭,新加坡成立了“三合一家庭中心”,将托老所和托儿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老小孩”和“小小孩”共同生活。老少集中管理,即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进了人际交往与沟通。
如果新加坡“急速衰老”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我们只能积极去面对它。
不仅是政府在积极实施各类对抗老龄化的政策,不断完善新加坡的养老体制。
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无论现在是30岁、40岁、50岁还是60岁,都应该为了对抗自己家庭的“老龄化”而努力,提前部署自己的老年生活,不至于到老了手足无措,只能依靠子女和政府的帮助。
资料来源:
1. 早报:社论:全方位应对老龄化问题
2. 狮城新闻:新加坡如何应对老龄化
3. 参考消息:港媒:新加坡老龄化严重 加剧“夹心层”压力
4. 前瞻网: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新加坡或可以效仿
5. 头条@Jennifer的新加坡日记:新加坡社会 | 同样是人口老龄化,新加坡是如何应对的?
-END-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