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中疾控论文:广东首例疟疾新冠合并病例提示新冠或致疟疾复发

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中疾控最新发表的论文披露了2021年1月份广东省报告的首例疟疾与新冠合并感染病例。当前,新冠疫情给全球卫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COVID-19的临床症状与疟疾有类似之处,比如发热、肌痛、疲劳、头痛和胃肠道症状。由于医疗服务负担沉重以及COVID-19长期大流行可能造成的资源短缺,疟疾和新冠合并感染的风险值得关注。

以上论文刊发在5月21日出版的中国疾病防控中心周报上。论文作者单位包括深圳市疾控中心、中国疾控中心、世卫组织热带病合作中心等。研究报告了广东省的首例COVID-19与卵形疟原虫(P. ovale)疟疾合并感染病例,患者为一名47岁男子,此前曾被诊断为疟原虫感染,且未完全接受抗疟药物治疗。

疟疾是由一种叫作疟原虫的寄生虫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也俗称“打摆子”,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进行传播。这种寄生虫在人体的肝脏中繁殖,然后感染破坏血红细胞,不断繁殖、破坏。在所有热带病中,受疟疾威胁的人数与发病数最多,居世界卫生组织重点研究的六大热带病的首位。迄今,受疟疾威胁人口达30余亿人,年发病人3亿-6亿人。

这名47岁男子于2018年10月30日至2020年12月16日在非洲乌干达一个疟疾和COVID-19双重感染地区工作。2020年12月19日,患者从乌干达返回并进入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其鼻咽拭子进行新冠核酸检测和疟疾快速诊断(RDT)检测均为阴性。但2020年12月25日,患者的鼻咽拭子新冠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于次日入住COVID-19病房进行进一步观察和治疗。

2020年12月29日,患者出现寒战、发热、肌肉疼痛等临床症状。12月31日血液涂片结果显示卵形疟原虫的不同阶段,包括滋养体和裂殖体,与卵形疟原虫的血液阶段一致。

中疾控论文:广东首例疟疾新冠合并病例提示新冠或致疟疾复发

疟原虫血涂片

经普氨喹治疗24小时后,患者症状轻微并完全缓解。其新冠核酸检测结果于2021年1月1日为阴性。住院期间,患者未出现咳嗽、呼吸急促等呼吸系统症状,未出现氧浓度下降或其他新冠感染等症状,不需要供氧。2021年1月6日,患者的卵形疟原虫的血液涂片检测结果为阴性。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初步确定该患者为乌干达新冠和疟疾合并感染的输入性病例。

患者于2020年12月10日在乌干达曾被诊断出患有疟疾,之后他离开了该地区。其在12月16日的治疗中有再次感染的可能,提示COVID-19可能会导致卵形疟原虫的复发。此前国际上也报道过1例COVID-19和间日疟原虫合并感染的病例,也强调了COVID-19感染诱发疟疾复发的可能性。间日疟复发可能与系统性疾病相关的细胞因子反应有关。COVID-19感染及其细胞因子反应被认为是导致患者卵圆瘤复发的原因。需要更多的试验来说明COVID-19导致疟疾复发的机制。

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仍应优先对疟疾和其他传染病进行一致诊断,特别是在非洲等传染病流行地区。此外,与消灭疟疾有关的资金减少或中断,可能导致与疟疾有关的诊断工具和药品段工,从而可能推迟疟疾控制战略目标的达成。

综上所述,COVID-19合并其他病原体病例的危险因素、临床转归、治疗挑战及预后有待进一步研究。针对这些疾病的风险,应该制定了以下综合防控策略:1、对中、高危地区入境人员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进行疟原虫等病原体筛查;2、继续开展疟疾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减轻因误诊漏诊造成的疾病负担或死亡负担;3、必须建立人类健康中心社区,以补充现有的流行病(包括COVID-19,疟疾等)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保护全球社区的健康和安全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2020年3月16日,来自中国、新加坡、德国、加蓬、塞内加尔、英国的14位科学家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评论文章“Preparedness is essential for malaria-endemic region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他们提醒:考虑到这种疾病的传染性潜力及其破坏疟疾控制努力的能力,非洲需要准备好如何应对COVID-19。除了世界各国应共同保持警惕外,非洲还需要考虑其当地的疟疾流行情况并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

中疾控论文:广东首例疟疾新冠合并病例提示新冠或致疟疾复发

通讯作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终身研究员屠呦呦。2015 年 10 月 5 日,2015 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屠呦呦,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科技类奖项。该奖项就是为表彰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的青蒿素在世界抗击疟疾斗争中做出的伟大贡献。

屠呦呦等人总结,在疟疾流行地区,应在发热管理中系统地增加疟疾诊断,包括对疑似COVID-19病例的管理,卫生机构应储备充足的青蒿素联合治疗药物。另外,增加社交距离、佩戴口罩、及时寻求诊断检测和必要的治疗,这些防止感染的措施也应提前进行沟通。

责任编辑:李跃群

上一篇新闻

中国小伙“爱”上79岁新加坡富婆,上演一出惊天骗局

下一篇新闻

2019!新加坡近一半的人居然没有双休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