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古都西安游

——“中州西安五日游”之二

3月28日早餐后,大巴车沿连霍高速西行650公里,中午12时许抵达西安市华清宫(华清池·骊山)景区。

古都西安游

华清宫正门

华清宫对我来说并不陌生,20年前的1998年,曾与两位同事借新闻采访之空来此游览,时过20多年,华清宫已今非昔比。

华清宫是唐代帝王游幸的别宫,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建,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骊宫高》一诗中写道:“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骊山景色宜人,温泉荡邪去疾。传说远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骊山温泉就已成为周天子的游幸之地,时名“星辰汤”。

自唐玄宗始,骊山修建宏大离宫,几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从开元二年到天宝十四年的40年间,先后出游华清宫36次,有时一年两次,其微行间出无法计算。唐玄宗不仅游幸频繁,而且规模甚大,“千乘万旗被原野,云霞草木相辉光”是唐玄宗游幸骊山宫的真实写照。“八十一车千万骑,朝有宴饮暮有赐”,几乎把长安的政府机关搬到骊山,形成以华清宫为中心的新城市。唐玄宗还在这里同杨贵妃恣意寻欢作乐,“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唐玄宗和杨贵妃醉生梦死的结果终于导致“渔阳鞞鼓动地来”。

古都西安游

华清宫乐善亭

安史之乱后结束了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华清宫也风光不再,宫殿园林逐渐荒废。自1959年起,西安市政府对华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扩建,修复汤池,修建殿宇,新建宾馆,开建花园,使古老的华清宫焕发青春。新建的华清宫风景旅游区,充分利用唐代华清宫有利地形,成为一座结构严谨、富丽堂皇的庞大宫殿建筑群。

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构成华清宫核心。然后向骊山上下展开,利用地形特点,布设楼台亭榭,以及荔枝园、芙蓉园、梨园、椒园、东花园等分布其间,使华清宫逐渐恢复至盛唐时期规模。

古都西安游

华清宫飞霜殿


古都西安游

华清宫梨园


古都西安游

华清宫东园

御汤遗址博物馆的飞霜殿是华清宫主体建筑。御汤遗址博物馆于1990年9月建成开放,是我国唯一一处展示唐皇家御用汤池的遗址类专题博物馆,主要展示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太子汤等唐代皇家汤池遗址。1996年11月,唐华清宫御汤遗址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步入华清宫,是平面呈一朵盛开海棠花而得名的海棠汤,俗称贵妃池。 海棠汤建于公元747年,是唐玄宗作为爱情礼物赐给杨贵妃的。这个汤池小巧灵珑,设计独特,东西长3.6,南北宽2.9,形近似椭园形。池壁由青石砌成。青石在唐代叫墨玉,系黑色玉石,是皇家上等贡品。汤池是上下两层台式结构,池中有专供杨贵妃沐浴专用长条石,刻有“杨”字纹样。池底中间有一直经为10厘米大小的进水口,汉白玉雕莲花底座上连接喷头,下接陶水管道与总水源相接,泉水因自然压力通过管道从莲花喷头四散喷出,水雾和今天的淋浴相差无几。在这里,游人不难想象杨贵妃出浴后的娇媚姿态。

古都西安游

华清宫海棠池

贵妃池东边紧挨着唐玄宗专用御汤。唐时池上建有九龙殿,殿外有白玉雕成的九条龙,口喷泉水。此汤平面呈写实的莲花状,故又名“莲花汤”。据唐代郑处海《明皇杂录》记载,安禄山为取悦唐玄宗,命玉工将取材白玉雕刻成鱼、龙、鸟等,又作“石莲花”以献,雕刻酷肖,巧夺天工,玄宗见状大喜,“命陈于汤中,而莲花终于出于水际,……其莲花至今犹存。” 此汤从四面拾级而下,储满水近100立方米,约是贵妃池的6倍。新建成莲花汤遗址保护大厅为歇山顶,陈列厅面积463平方米。

古都西安游

唐玄宗御汤

华清宫还建有“太子汤”、“星辰汤”和“尚食汤”。因“太子汤”离其它遗址太近,故将它和水道、唐井、秦池等遗迹及考古地层断面一并作为露天保护与展示。

古都西安游

兵马俑博物馆入口

从华清宫东行偏北不足10公里,便是位于临潼城东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次来西安时,由于时间紧迫,未能游览兵马俑博物馆成为一大遗憾。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嬴政陵园中一处大型从葬坑,陵园面积218万平方米。博物馆以秦始皇兵马俑为基础,在兵马俑坑原址上建立的遗址类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

古都西安游

兵马俑坑

兵马俑博物馆共有一、二、三号3个兵马俑坑。一号坑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面积14260平方米,约有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一号坑的东端排列着全身穿着战袍的战士俑210人,其余每排68人,前后、左右成行,共计204人,组成方阵的后卫。坑的中间,排列着有38路战车和步兵的纵队,组成军队的主体。

古都西安游

二号坑出土的陶俑陶马

二号坑是秦俑坑中的精华,面积6000平方米,由四个单元组成,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

古都西安游

二号坑出土的战车俑

秦俑二号坑出土的弓箭手、轻车兵、骑兵俑等,首次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骑兵、轻车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资料,在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马俑三号坑共出土兵马俑68个。从3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

古都西安游

兵马俑中的将领俑

兵马俑是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在兵马俑出现之前,人类社会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活人殉葬。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史记》载: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依惯例开始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9年之久,兵马俑是修筑秦陵的同时制作并埋入随葬坑内。

兵马俑在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各不相同。仅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化验数据表明,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刀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堪称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古都西安游

兵马俑出土的青铜彩绘盾牌

兵马俑在地下静静地埋藏了两千多年,它的问世却十分偶然。原来,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普通的小村庄——西杨村。1974年3月,该村村民杨志发、杨培彦等十几位村民在俑坑上面打井,当他们挖到2米深时,发现了红烧土块;3米深时,发现了陶俑的残断躯体;4—5米深时,发现了砖铺地面、铜镞、铜弩机,以及8个残破的陶俑 。这次,他们停下工程,立即向当地主管部门汇报。第一位进入现场的文物考古专家赵康民 一方面收集散失的文物,一方面作初步的清理。这时,新华社记者蔺安稳回到家乡临潼探亲 ,他将秦始皇陵发现大型陶俑的消息在《人民日报》内参上作了报道。中央领导李先念看到报道材料,当即批示:“建议请文物局与陕西省委一商,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好这 一重点文物。”

对于杨志发发现秦俑的功劳,文物部门奖励杨志发人民币30元、荣誉证一张,不过杨志发仅留下荣誉证,将现金交给生产队,生产队又把这笔钱奖励给了每个村民,给杨志发记上了5个工分,相当于1角3分钱。不久之后,秦陵兵马俑的消息传了出来,立下首功的杨志发被大家称为“杨一镢”,他的名字很快就传了出去。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由于当地要扩大挖掘,并建立秦俑博物馆,西杨村不得不搬到更远的地方,而原本被奉为英雄的杨志发也成为了村民的泄愤对象,他遭了20多年的白眼,并被迫把家搬到村子的角落。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来中国参观兵马俑,他点名要见第一个发现兵马俑的人——杨志发。就这样,杨志发的人生迎来了转折,他不但给克林顿签了名字,还被赞扬了一番。此后,杨志发重新走进了大众视野,他被任命为博物馆荣誉馆长,身份地位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古都西安游

俑坑发现人杨志发

在克林顿之后,国内外很多游人来兵马俑参观,都喜欢找杨志发签字,合影。不会写字的杨志发专门练习“秦俑发现人杨志发”这8个字,时间长了,字竟然练得娴熟自如,龙飞凤舞。

不过,对于“秦俑发现人”的定义,人们并非没有争议。曾任兵马俑博物馆馆长的吴永奇说:赵康民才是“认识到这些兵马俑的重要性和真正价值”的人。“要是没有赵康民,这个伟大的发现可能还要延后几十年。”1974年,赵康民科学地鉴定、修复、命名和试掘了现已被公认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

古都西安游

兵马俑发展专家赵康民

1990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赵康民从事文博考古工作40余年,他不仅发现了秦兵马俑一号坑,还参加、主持、发掘姜寨原始聚落遗址、秦始皇陵便殿遗址、秦始皇陵马厩坑、唐华清宫御汤遗址等重大考古项目。他是第一位以专家身份接触到兵马俑,积极制订参与考古发掘计划,并参与发掘保护的人,他的贡献对于兵马俑的发掘、保护,起的作用更大。与那些为游客签名留念的农民不同,赵康民虽然从来没有取得名或利,但他似乎对他所获得的认可十分满意。1990年,他荣获国务院认可,享受特殊津贴。

秦始皇兵马俑发现以来,吸引了全世界目光,不仅为秦始皇皇陵雄伟和神奇而感叹,更为中国悠久的历史而叹服。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考古的最伟大发现。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兵马俑自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吸引各国关注,先后有20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过兵马俑,他们对中国古代辉煌文明赞不绝口,甚至还有很多参观趣事。

最早来参观的是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当时兵马俑还未对外开放,1976年5月,正在中国访问的李光耀听说陕西发现了兵马俑消息,他感觉很震惊,于5月14日到兵马俑现场参观,成为首位参加兵马俑的外国领导人。参观完发掘现场后,李光耀感慨地说:“兵马俑是世界的奇迹,中华民族的骄傲!”1985年,李光耀再次参观兵马俑,并欣然题词:“这一伟大文物,寓意着伟大的未来”这句题词很有含义。

古都西安游

李光耀参观兵马俑

1978年9月,兵马俑迎来法国时任总理希拉克。希拉克酷爱东方文化,曾长期研究中国和日本的历史文化,因此他参观兵马俑后惊叹的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从此兵马俑是“第八大世界奇迹”的说法传开。1991年11月,希拉克再次来兵马俑参观。

古都西安游

希拉克参观兵马俑

参观次数最多的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他曾于1979年至1987年,三次到兵马俑参观,2008年又第四次参观,2013年6月29日,基辛格第五次参观兵马俑,他曾感叹道:“兵马俑是中国拥有光辉未来的证明。”临走时还意犹未尽的说:“再看一眼!”。基辛格称赞与李光耀差不多,都是一语双关。

古都西安游

五次参观兵马俑的基辛格

1979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和亨里克亲王访问中国时,参观了兵马俑坑。玛格丽特二世看到兵马俑很兴奋,向我方提出要进入坑中仔细看。我方同意了她的要求,丹麦女王激动万分,还没等工作人员拿来梯子,竟然跳入1.5米深的坑中,有惊无险。不过丹麦女王这次进坑近距离参观后,我国出台一规定:允许外国元首进入坑中参观。

古都西安游

参观兵马俑的丹麦女王

1984年4月,兵马俑迎来了美国总统里根,他带着300人的队伍专程到西安参观,并进入坑中观看。里根还站在秦俑和陶马前说:“我可以摸马吗?”工作人员表示同意,里根一边摸,一边看,他还风趣的说:“它会不会踢我?”此话一出,把在场的人都逗笑了。

古都西安游

里根和夫人在俑坑

里根“摸马屁”这一景象,第二天就被外国记者报道:美国总统在拍中国的马屁。当里根发现一个无头的武士俑便问道:“他为什么没有头?”并开玩笑地说:“可以把我的头给它安上。”里根上坑后,还不忘回身冲兵马俑喊道:“解散!”不愧为演员出身。

1986年10月,兵马俑再次迎来尊贵的客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兵马俑参观。女王也进入坑中,她仔细看着表情各异的兵马俑,她说道:“过去我听说过兵马俑,也看到照片,这次亲眼一看,真是惊人。”女王对陶马很感兴趣,她说:“虽然不高大,但很精神是匹骏马。”女王对秦朝的铜车马造型很感叹:“铜车马比我们宫廷的马车还要好!”女王全程都是一种感叹与称赏。

古都西安游

伊丽莎白参观兵马俑

1998年6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夫人希拉里到西安访问时,也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克林顿赞叹道:“非常精彩”、“不可思议”,最后也不忘记幽默一句:“真希望到这里来当馆长。”

古都西安游

克林顿和夫人参观兵马俑

2004年10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普京看到后,感慨的说:“早就知道兵马俑出土的消息后,我一直很关注,但没想到的是,你们的博物馆这么大,遗产保护这么成功,兵马俑修复得这么好。”参观时,普京与其他领导参观方式不一样,而且也提出了一些疑问,比如“兵马俑的鞋子为什么各不相同?”“兵马俑身后怎么带着两个环?”“鞍马怎么没有脚镫子?”“秦朝的马为什么都不高?”“铜车马的车轮子上突出的部位叫什么?”“部位怎么没装兵器?”等等,既透着幽默,也能看出普京观察的比较仔细。

古都西安游

普京参观兵马俑

2009年7月25日,联合国时任秘书长潘基文到兵马俑参观,潘基文仔细听取了工作人员的介绍后,对秦代精湛雕塑艺术和青铜冶炼技术叹服道:“真是不可思议!”潘基文还到发掘现场与考古工作者交谈,对他们说:“辛苦了!希望努力工作,发掘和保护好世界珍贵遗产。”最后,潘基文用中英两种文字写了两句话,中文写道:“人间奇迹,举世无双。”英文写道:“秦兵马俑是人类共同的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将它列为世界共同遗产。我被中国丰富的文化所震撼,并希望这些遗产能够被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保留。”

古都西安游

潘基文和夫人参观兵马俑

2010年7月1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到西安参观兵马俑,由于当天是她56岁的生日,而默克尔又属马。默克尔对兵马俑的服饰、发式很感兴趣,当她听到这些陶俑的原型就是古代秦军时,很感慨。她指着一个兵马俑的发髻说:“这个发式很漂亮,现代男性的发式太单一了,可以仿效一下。”

古都西安游

默克尔参观兵马俑

2015年5月14日,印度总理莫迪访华时,首站就参观兵马俑。莫迪参观完后,曾留言:“兵马俑是世界遗产,它是中国文明成就的见证者。对这一珍贵遗产的精心维护令我感到印象深刻。”

但莫迪在参观时,还有很多“花絮”很有意思。莫迪也进入一号坑、二号坑以及兵马俑修复中心。他对一号坑及修复区里的兵马俑非常感兴趣,他问身边的解说员:“为什么兵马俑都是男的?”这样的“神问”既有趣还让人不解。

不过莫迪这一“神问”的确问到了点子上,兵马俑到底有没有“女俑”?据专家说,兵马俑并没有女俑,因为秦代女人不当兵,主要在家操持家务。专家认为“军中有女气难扬”,在当时的人们观念里,女人有妨碍军事之说。

据《商君书》记载:“令军市无有女子。”古代把女人看成是军中祸水。但专家还是有所疑惑,因为《商君书兵守》记载:“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为三军也。”这里就记载女子可以参军,同样一本书,为何不同呢?不得而知。

古都西安游

莫迪参观兵马俑

专家认为,在目前发现的兵马俑中并没有女俑,这与古人认为女人是军中祸水之说有关。但并不是所陵墓中都没有女俑。在汉阳陵中就出土了女陶俑。对于莫迪的“神问”,答案当然很简单。因为专家也不可能给他详细介绍古代中国史书。

从外国政要参观兵马俑的不同感叹和举动来看,不同地域的人,不同人种,以及职业习惯的不同,看兵马俑所所表现出来的心态也不同。

在参观兵马俑中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他们更多是赞叹这一奇迹,也感受到中国历史的久远,但并未感受到文化的一面。而作为汉文化圈的国家来看,他们所表现出的那种赞叹,实际是对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敬仰。比如李光耀,他虽然长期在西方国家读书生活,但他是华人,知道中国悠久的历史,因此迫不及待地要看。而潘基文是韩国人,因此,他们看待兵马俑,更多的是由衷的是佩服。

而莫迪的参观则不同,从过往的资料看,莫迪还戴着墨镜参观,给人一种随意和轻视的感觉。也许在莫迪心目中,印度才是历史悠久国家。但印度历史固然悠久,却没有严谨的史料记载。根据考古发现,印度河文明出现时间大约同西亚、埃及文明差不多,但这个被称为哈拉帕的文明后来原因不明的消失了。至于此后历史,已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但由于印度缺乏严谨的历史资料,它的很多历史史料不得不从中国传到印度、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中去寻找。莫迪那句“神问”,或许话里就透着一种“心理不平衡”!

兵马俑展厅面积实在太大,从博物馆出来时已近中午。团队集合后,大巴车驶向不远处的饭店。饭店虽然看起来有点简陋,但餐厅内干净整洁,一看就是当地农民所开。这时,导游不失时机地作了一些极为生动的介绍。

古都西安游

秦始皇塑像

在上世纪兵马俑发现之前,在这里生活的农民极为贫穷,他们靠种庄稼和栽培石榴树为生,收入微薄。自从发现兵马俑后,这里逐步成了旅游热点,家家户户参与旅游产业,生活迅速改善。于是,当地老百姓流传着“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还靠秦始皇”的段子。

上一篇新闻

五一假期到了,秦始皇兵马俑绝对值得一去

下一篇新闻

陕西有哪些公园、游乐园?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