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云游四海美名传
中新社成都7月2日电 (贺劭清 王鹏 徐杨祎)近一个世纪以来,要说全球最受欢迎的动物,非大熊猫莫属:“泰山”在美国出生时,1.3万张参观票在两小时内被抢订一空;“如意”“丁丁”在俄罗斯掀起新一波大熊猫热;世界自然基金会将大熊猫图案画上会旗和会徽,“大熊猫之旗”插遍全球……
新中国成立70年间,大熊猫云游四海的步履不停。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已与19个国家23家动物园开展大熊猫合作研究,共有59只中国籍大熊猫生活在海外,持续向世界传递着和平友善的中国声音。
中国大熊猫出国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日本《皇家年鉴》记载,武则天曾将一对称为“白熊”(即大熊猫)的活体动物和70张皮毛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今年是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1869年,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四川宝兴发现大熊猫,并将其标本寄往法国巴黎的博物馆,由此西方世界掀起了第一次大熊猫热。
“自从戴维在中国发现大熊猫后,西方各国的考察队、探险队接踵而来,希望能捕猎到大熊猫,不少大熊猫沦为了西方国家谋利的工具,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系统性的大熊猫保护才真正开始。”《四川省志·大熊猫志》责任总编张兆法介绍,戴维时期,大熊猫出海要经受马车、汽车、火车、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的颠簸,大熊猫往往在运输途中夭折。
直到1936年,大熊猫“苏琳”才作为第一只活体大熊猫登陆美国,然而它仅仅在美国生活了一年多,便因感染肺炎去世。1957年到1982年间,中国先后给9个国家赠送了20余只大熊猫,但很少有幼仔能在海外顺利诞生、成长。
1999年,大熊猫“华美”在美国出生并存活。“‘华美’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科研人员攻克圈养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三难’问题后,在海外的具体体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和民说。
张和民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大熊猫出海经历了赠送、租借、合作研究三个阶段。如今大熊猫出国前都会和国外动物园签署科研协议,外方还会派兽医、饲养师来中国培训,大熊猫“甜甜”现居的苏格兰爱丁堡动物园甚至先后派出10批科研人员来到中国“取经”。
与早期大熊猫出海时在远洋游轮上的飘摇坎坷相比,专机接送、警车开道、饲养师兽医全程陪同已成为如今大熊猫出国、归家的常态,可谓“腾云驾雾”,逍遥自在。
饲养师黄山曾护送过大熊猫赴日本、新加坡、芬兰开展科研合作。“大熊猫去成都机场的路上,车速不会太快,我们每半小时会观察大熊猫状态,看它是否晕车,能否空运。”黄山回忆,和大熊猫一同登机的,往往还有四川的竹子、竹笋和窝窝头,以让它们顺利度过在海外第一个月的适应期。
在大熊猫吃住方面,不同国家的动物园各出奇招。荷兰为了“武雯”“星雅”生活舒适,模仿中国古代宫殿修建了造价高达700万欧元的“豪华大熊猫馆”;莫斯科动物园则为了“如意”“丁丁”,每周两次从四川运回新鲜竹子、竹笋。
“大熊猫出国前,我们会派专家去这个国家考察,看当地的竹子是否适合大熊猫食用,就像考察小孩出国后能不能适应当地的饮食。条件允许还会建议他们种一小片竹林,以备不时之需。”张和民指出,为了保证大熊猫在海外快乐生活,中国专家会全程指导海外大熊猫馆的设计、施工,水池大小、监控摄像头位置、灯光亮度等都极有讲究。
旅居海外的大熊猫,在得到当地人关爱的同时,更以其憨态可掬的萌态持续“回报”当地民众。“大毛”“二顺”在加拿大多伦多动物园生活的5年间吸引了约600万名加拿大人近距离观看;“网网”“福妮”来到澳大利亚的第一年就为它们居住的动物园增加了4000万澳元的旅游收入。
“曾经大熊猫乘轮船走向世界,后来大熊猫坐飞机云游四海,而随着科技发展,现在四川大熊猫的日常生活能通过视频直播瞬间传遍全球,这又是另一种云游四海。”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包建华说,多年来,大熊猫云游四海的方式在变,保障条件在变,不变的是大熊猫传递出的热爱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精神。(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