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完成新冠疫苗接种之后遇到“突破性感染”,情况到底严不严重?为什么应该继续加快接种?

出现突破性感染病例,并不意味着疫苗对于新冠病毒已经失去保护效力。对于各国疫情防控来说,加快疫苗接种仍是有效手段

完成新冠疫苗接种之后遇到“突破性感染”,情况到底严不严重?为什么应该继续加快接种?

当地时间2021年8月7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民众进入熟食店用餐需提供新冠疫苗接种证明。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实习记者 罗阳奇 记者 刘登辉)随着国际国内疫情蔓延,接种各种技术路线的疫苗后再感染形成的“突破性感染”案例陆续报告。尽管各种技术路线的疫苗对于预防重症效果仍佳,但持续变异的病毒对疫苗保护效力的影响有多大,仍待研究评估。

按照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定义,突破性感染是指在完成疫苗接种超过14天后,接种者仍然感染新冠病毒。目前已有多国报告了新冠病毒的突破性感染病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苗专班专家邵一鸣此前称,疫苗对新冠病毒的预防效力有三个层次,分别为防止感染以及传播病毒、防止感染后出现症状和防止症状恶化。而目前世界范围内,所有新冠疫苗的设计目标均为第二个层次,即防止有症状病例。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突破感染并不意外。

一位病毒学家告诉财新,由于疫苗诱导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时间下降,国内此轮疫情中多起突破感染事实上是“意料之中”。而此轮疫情Delta变异株对灭活疫苗的保护效力究竟带来多大影响,难以从现有分散的数据做出科学判断,需要设置严格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才能说明问题”。(参见《封面报道之一|重估新冠防线_财新周刊频道_财新网》)

多国出现突破性感染病例

7月以来,由南京蔓延开来的国内疫情已出现多例突破性感染病例。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在7月22日晚接受中国江苏网采访时称,截至此时的确诊病例,绝大部分都接种过疫苗,只有一例不满18岁的青年人没有接种。彼时,南京共报告确诊病例23例,无症状感染者14例。

作为此次南京疫情源头的南京禄口机场,并未对外公布突破性感染情况。但据南京禄口机场官网发布的数据,截至5月12日,东部机场集团接种率达90.87%。其中,南京机场员工疫苗接种率达90.3%。江苏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此前通报,截至8月2日24时,南京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20例中,机场工作人员占44%。

除南京外,多地亦出现突破性感染病例。7月29日,张家界通报了一例确诊病例的详细情况,该病例7月已接种两剂疫苗。8月3日,上海通报新增本地确诊病例1例,该病例为浦东机场货运区外航货机服务人员,负责外航货机机组浦东机场闭环运送,此前已经接种新冠疫苗。

国际上突破性感染也不鲜见。2021年1月—4月,美国CDC记录了10262例突破型感染病例。根据初步统计,其中有995名住院患者,160名患者死亡。自5月1日起,美国CDC在数据收集中将轻症患者排除在外,仅收集导致住院和死亡的突破感染案例。截至7月26日,美国49个州和地区共报告6587例住院和死亡的突破性感染病例,其中包括6239名住院病例,1263人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住院病例和死亡病例在4月以后的增长幅度远超1—4月数量。从主要的流行株看,4月初,美国CDC预警,在英国首先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alpha已成为美国最主要毒株,此后,Delta变异毒株又逐渐取代alpha成为主要毒株。目前,美国新增病例中93%以上的病例感染了Delta变异毒株。

美国CDC提示,因为数据监测依赖被动报告,突破性感染的数据可能存在对完全接种疫苗人群中感染者数量的低估。华盛顿邮报近期公开的一份美国CDC内部文件显示,截至7月24日,美国每十万人每周平均有200人感染,其中未接种疫苗的有178.6例,接种疫苗的有21.4例,美国CDC据此估计美国每周可能会有3.5万例突破性感染病例。

不过,相较于接种疫苗人群的总量,突破性感染导致严重疾病的情况占比很低。据前述CDC文件,完全注射疫苗人群的住院和死亡概率大大降低,均为未注射人群的二十五分之一左右,每十万人中平均有0.1例住院的突破性感染病例,和0.04例死亡的突破性感染病例。

英国公共卫生部报告显示,截至8月6日,Delta在英国约占99%的病例。自7月19日以来,有1467人因感染Delta住院。其中808人未接种疫苗,占比55.1%,另有512人已接种两剂疫苗,占比34.9%。报告称,虽然疫苗提供高水平保护,但并非100%有效,也无法阻止每个人感染。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种疫苗,医院里接种疫苗的人占比将会更高。

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此前表示,在所有疫苗的接种中,不存在百分百预防感染的疫苗。他说,全世界已经完成疫苗接种30多亿剂,出现突破感染的病例占少数。接种疫苗后,少数高危人群被感染的情况必然存在。以美国CDC数字为例,大约74%的突破性感染病例发生在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中。

新加坡卫生部官网显示,在截至到8月8日的28天内,新加坡共报告了2904例本土确诊病例,其中完全接种疫苗病例数为1262例,约占感染总数的43.5%,1262个案例中,99.3%为无症状或轻微症状,0.5%需要氧疗,0.2%在ICU,后两项指标占比低于未接种或部分接种疫苗人群占比。

截至8月8日中午12时,新加坡共有542例住院治疗病例,其中37个重症病例需要氧疗,8例病情危重的病例在ICU治疗,这45个重症病人中,6人完全接种疫苗。从疫苗接种情况看,截至2021年8月7日,69%的人口已完全接种,79%的人口接种至少一剂。

新加坡国立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Teo Yik Ying告诉财新,除非经过无偏见的队列研究,随机招募人群来具体研究,否则很难估计接种疫苗者的感染率。与海外数据一致,新加坡也同样观察到,绝大多数需要补氧或ICU护理的感染病例,都是未接种疫苗或只接种部分疫苗的人。

他说,新加坡接受突破性感染会发生,同时透明地将这一信息传达给公众,尽管已经完全接种疫苗,但仍有小部分机会被感染,而且一旦被感染,也有小部分机会传染给其他人。“这是必要的,因为仍有一些家庭的一些成员没有接种疫苗,这些家庭中接种疫苗的人需要清楚地知道他们可能有感染未接种疫苗家庭成员的风险。”

接种疫苗仍是有效手段

出现大量的突破性感染病例,并不意味着疫苗对于新冠病毒已经失去保护效力。对于各国疫情防控来说,加快疫苗接种仍是有效手段。

自6月以来,多国出现的疫情反弹,都与传染性更强的Delta变异毒株有关。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全球已有135个国家报告了由德尔塔引发的感染。国内此次的大范围疫情也主要由德尔塔引发。基因测序结果显示,7月以来,南京疫情关联病例以及上海、厦门、郑州、瑞丽等地病例感染的新冠病毒均与德尔塔变异毒株高度同源。

但不同技术路线疫苗对德尔塔仍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力,特别是在预防重症和住院方面效果明显。以色列卫生部的数据显示,BNT162b2疫苗对于防止住院和重症的有效率分别为88%和91%;美国凯撒家庭基金会对各州官方数据分析也显示,目前美国约一半的州已报告突破性感染数据,但超过90%的新冠病例以及超过95%的住院和死亡病例,仍是在未接种疫苗人群中发生。

在此前的广州疫情中,7月24日,钟南山在公开场合表示,2021年广州新冠病毒德尔塔暴发疫情的研究初步统计显示,疫苗对重症的保护效果为100%,对中度、轻度、无症状的保护效果分别为76.9%、67.2%、63.2%。

应对疫情,世界各国正在加速疫苗接种。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实时数据,截至美东时间8月9日,全球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约44.47亿剂次。在其完全接种疫苗人口排名上,前十位分别为马耳他、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冰岛、塞舌尔、圣马力诺、新加坡、乌拉圭、智利、巴林、卡塔尔。

目前,中国的疫苗接种的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截至8月8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约17.8剂次亿剂次,部分地区还开始了18岁以下人群的疫苗接种。国内的新冠疫苗接种普遍采取梯次推进的方式,以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为优先,各类人群依序推进,各地接种进展不一。

据官方已公布数据,目前,北京、上海、山东、山西、天津等地的18岁及以上人群完全接种率均已超过70%。其中,北京截至8月8日已有92.93%的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完全接种疫苗。此前因疫情暂停新冠疫苗接种的南京,已在8月1日开始逐步恢复低风险地区的第二针疫苗接种,河南郑州则因疫情防控于8月9日暂停全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中国的疫苗接种人群年龄范围也在扩大。今年6月,国药中生北京所和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的两款新冠灭活疫苗获批用于3至17岁人群的紧急使用。自7月起,已有部分地区开始逐步开展针对12至17岁人群的疫苗接种。以北京为例,该市于7月20日启动对高中阶段(15—17岁)人群接种,并在8月初启动初中阶段(12—14岁)人群接种,截至8月8日,全市12—17岁人群已累计接种45.10万剂次。

与此同时,世界多国将疫苗加强针注射提上议程,英法德等国均在近期宣布将于9月开始加强针疫苗的注射。目前,疫苗加强针注射已在以色列、匈牙利等国开展。以色列卫生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4日,已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可接种人群接种了第三针疫苗。匈牙利向全体居民提供加强针注射,同时建议人们注射第二针后至少等待四个月再接种加强疫苗。

美国卫生监管机构则可能九月初制定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计划。据CNN报道,美国CDC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正在评估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的可能方案。白宫首席卫生顾问福奇(Anthony Fauci)此前表示,免疫系统受损的人在接种疫苗后可能需要额外的保护,目前正在努力“尽快”向这一人群提供疫苗加强针。

中国是否开始加强针接种尚未明确。在7月31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邵一鸣介绍,初步观察,对已完成免疫接种一年以内的普通人群,暂没有必要进行加强针接种。但是对完成免疫超过6—12个月,并且免疫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因工作需要要去高风险地区工作的人员,在国内从事高暴露风险职业的人群,是否有必要开展加强针,以及何时开展加强针接种,是否使用相同技术路径的疫苗,研究数据尚在积累当中。

前述病毒学家称,应加强对广谱新冠疫苗的研究,否则人们将陷入“追着变异株跑”的被动局面。但找到这样一个受突变影响小的免疫原也并非易事。“流感疫苗说了这么多年要研究通用型,但到现在为止也是每年都需要进行疫苗的免疫,难度还是挺大的”。(完)

更多报道详见财新网专题报道:新冠疫苗接种进行时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财新传媒】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新闻

杭州1/10都不到的mini小国,性价比高到,去1趟=打卡好几个国家

下一篇新闻

亚洲四小龙新加坡第二季度出口增长9.4%,经济增长3.9%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