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快80了,他怎么还被拱上热搜
最近,蔡澜先生又开始在微博“翻牌子”了。
蔡澜何人?
如果你知道金庸,那就好办了。
他和金庸齐名,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另外两人是倪匡和黄霑,四人文采名震香江。
几乎每逢新年之际,蔡澜都会专门开放一个月的微博评论,来为一众网友“答疑解惑”。
目前,该微博已有近15w的评论,点赞人数破百万。
他对网友的留言回复,也因简明风趣的幽默画风,而屡屡被称为“神回复”。
不信你看。
只需短短两个字,仿佛就能解开无数的人生哲理。
问:除了多读书,还有什么方法能提升自身的吸引力?
答:没有。
问:蔡先生,如果坚持一件事付出了却没有回报怎么办?
答:算啦。
心情好了多写几个字,无处不彰显出人生的通透和豁达。
问:怎样才能拥有喜欢的人?
答:人是给你拥有的吗?
问:蔡先生,您觉得一辈子不结婚会成问题吗?
答:做个快乐单身人,不知多好。
至于那些对生活提不起兴趣,总是感觉消极迷茫的网友,蔡先生都会赐字“麦当劳”。
寓意只要试过去麦当劳打工,便知人间疾苦。
面对当代焦虑的年轻人抛出的各式各样的困惑,擅长用“乾坤大挪移”来消解焦虑的蔡澜,才是真·宝藏大爷。
然而,宝藏大爷其实也曾经历过忧郁少年的阶段。
“父母的话该不该听?”“该听,不必照做。”
祖籍潮州的蔡澜,1941年在新加坡出生。
在父亲的熏陶下,自幼喜欢电影的蔡澜,14岁便开始在报纸上发表影评。
但那时的蔡澜,并不像如今我们看到的那么洒脱自在,他说自己小时候是很忧郁的。
直到自己后来开始旅行、留学,开始满世界转悠,才慢慢有了心态上的转变。
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喜欢旅行,眼界就开了,看人家怎么过活。”
大学毕业后来到香港,蔡澜曾一度身居幕后,在邵氏、嘉禾等东南亚最大的制片厂做电影监制。
至于为何选择做监制,蔡澜说是邵逸夫先生教的:
“他说做监制,任何一个部门你都要知道,你懂的事情多了以后,求生的技能会越来越多,做人的自信心就强起来了。”
蔡澜监制的《力王》
做电影监制时的蔡澜,虽然片子都卖得很好,但他依然会有感到困惑的时候。
他曾跟邵逸夫先生提过,邵氏公司一年拍四十部戏,能不能拍一部为了艺术理想不卖钱的?
但是邵逸夫反问蔡澜,既然能拍四十部都赚钱的戏,那为什么要拍三十九部赚钱一部不赚钱的,为什么不统统都拍成赚钱的呢?
这一问,问得蔡澜无话可说。
后来离开电影行业的蔡澜,说他做了半辈子的电影,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只是喜欢欣赏电影,而并不想参与到其中搞制作。
在蔡澜看来,事事不能尽如人意,不如选择放开。
于是就有了他和另外两位“才子”黄霑和倪匡共同主持的节目——《今夜不设防》。
王祖贤和三大才子
1989年,节目正式开播。
这档众星云集,以轻松幽默、百无禁忌见长的电视节目,让蔡澜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紧接着,蔡澜正式开启了他“斜杠青年”的多彩生涯。
1992年,他进军商界,创办了暴暴茶等系列产品。
之后年过半百的蔡澜,又开始做美食类节目主持、开餐厅、出任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写书法、出版书籍、开网店、玩微博、做直播……
就这样一直“半工半玩”到了今天。
离开电影圈的蔡澜,依据自己的喜好,把个人兴趣发展成了终身事业。
在让自己声名鹊起的同时,还能够做到真正的自得其乐,不得不说,蔡澜真的很会“玩”。
然而在许多人看来,放弃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工作,中途转行投身于自己热爱的行业,并且还要身兼多职,这完全是属于敢想不敢做的事。
但蔡澜正是以此作为人生信条:做,机会五十五十,不做,零。
在他看来,勇气是踏出来的第一步,敢与不敢是一念之差,你认为敢,就敢了。
“人生最有趣的是什么?”“吃饭,传宗接代。”
有“食神”美称的蔡澜,虽然有“才子”之称,但他却谦虚地说:
“怎么可以把我和查先生(金庸)并列?相对于他,我只是个小混混……”
金庸(右)和蔡澜(左)
自嘲“小混混”的蔡澜,“四大才子”中的其他三位却给出过极高评价。
倪匡说:“蔡澜是少有背后没有人说他坏话的人。”
黄霑说:“蔡澜是我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蔡澜最崇敬的金庸也曾说:“论风流多艺我不如蔡澜,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相较于其他三位,蔡澜可能是唯一一个留给人的印象是“作者大于作品”的人。
有人问蔡澜,在电影监制、美食家、专栏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商人这一众头衔之中,你究竟是做什么的?
蔡澜说:
“我只想做一个人,这并不容易。做人就是努力别看他人脸色,做人也不必要给别人脸色看,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份互相的尊敬。所以我不管对方是什么职业,是老是少,我都尊重。”
图片来源:微博@蔡澜
事实上,蔡澜一早就觉察出,时间对人来说其实就是一刹那的事儿。
刚出道做电影时的蔡澜,经常会跟一些老前辈坐下来谈事,在一桌子的十二个人中间,属他最年轻。
但是当时蔡澜就已经在想,或许有一天自己再坐下来,就会变成在座当中最年迈的了。
然而这种感觉上就发生在昨天的想法,如今已然成为了现实。
在蔡澜看来,人生如白驹过隙,一切的苦痛、执着又都算得了什么。
“我们跟整个宇宙相比,只是短短几十年、一刹那的事情,希望自己能快乐一点。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懂得这个道理,就一直往快乐这个方面去追求。”
在有限的光阴里,他更愿意用豁达乐观的顽童心态来生活。
他爱吃爱玩、崇尚玩物养志,懂得体验生活的意趣。
他不爱运动不搞养生,认为猪油捞饭比身材更重要。
他在文章里写:“怕这个怕那个,心理就有病,心理有病,肉体不能幸免。”
他还自我调侃似的,把自己的文章归纳为“洗手间文学”。
崇尚用闲情逸致的心态来生活的蔡澜,平日里最喜欢跟人分享一个故事:
“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有一个人走回家看到沟渠里面有一些浮萍,他就用一个茶杯把浮萍放在里面,拿回家里慢慢欣赏那个浮萍一棵一棵长出来。他的老婆爱他爱得要死,因为这个男人很优雅。”
“有没有一道让你泪流的菜?”“有得吃,还哭?”
众所周知,蔡澜最为人熟知的身份就是美食家。
鲁豫曾说:“蔡澜请我吃饭,不管多早多晚,哪怕下雹子我都会去,因为他说好吃,我还没吃就已经觉得很好吃了。”
酷爱美食的蔡澜,平时总是喜欢背着个黄挎包,在九龙城的菜市场采购食材。
他说:“如果菜新鲜的话,会跟你笑,仿佛在对你说买我买我!”
在各类货摊之间穿梭自如的蔡澜,就像武侠小说里那些大隐隐于市的高手一样,在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属于他的快意人生。
图片来源:微博@蔡澜
蔡澜嗜吃,他爱逛各种大小食坊,每逢被店主认出,要求一起合影时,他也不好推诿,总是有求必应。
但是为了不误导食客,狡黠的蔡澜又在网上对大众透露——
辨别一家店是他真心推荐还是应付交差的方法,就在于看他的合影是否带有笑容。(果然是个机智boy)
在《鲁豫有约》的一期节目里,鲁豫笑言蔡澜血型是XO,她惊叹于早上九点多,蔡澜就拧开了一瓶酒。
但是蔡澜却会欢乐地回应道:“没有问题,现在巴黎时间是晚上啊。”
爱吃爱喝的蔡澜,甚至还总结过自己的一套防抑郁指南:
“什么防止自杀协会都没用的,不如改为美食协会,好东西一试过,就不会想到死。”
蔡澜会在文章里正儿八经地推荐美食,比如陆羽茶室的靓茶、莲香楼的点心、镛记烧鹅的皮蛋……都被他一一写进书里。
图片来源:微博@蔡澜
同时,他也不忘从食物当中,挖掘出更多的人生哲理。
比如:“一切烦恼,都产生于想鱼和熊掌,两者兼得。放弃一样,烦恼尽失!”
“怎么看待‘生活’二字对人的意义?”“要活才值得生。”
蔡澜说自己最喜欢跟年轻人聊天,因为可以跟他们沟通,说明自己心态还算年轻。
从蔡老打开评论后的“盛况”也能看出,年轻人也很喜欢这样一位有见地的长者。
谈到对当代电影创作的理解时,蔡澜说:
“那一辈是把文字化为画面,我们这一辈是用画面化为画面,我们的画面永远是第二手画面,不新,中间没有经过创作,没有经过从文字形象化为画面的过程。
现在的形象化是别人给了你一个形象,你再去用多一次,是老化的形象。现在的导演都有这种毛病,是最大的毛病,大家都不承认而且看不出自己的毛病在什么地方。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没有经过文字,都不读书,问题出在不读书。”
蔡澜还认为具有太强烈个人主义的人不应该拍电影,因为电影属于团体创作。
所以外圆内方的蔡澜,直言自己更愿意从事写作,因为他觉得写作是很个人的事。
蔡澜曾在金庸创办的《明报》写过专栏
对人人皆怕的痛苦,蔡澜有一套自己的理解方式。
“人最快乐的境界是忘我的境界。凡事都有‘但是’,就会很痛苦,不要去假设痛苦,要假设快乐。
除了肉体的痛苦,其他所谓的痛苦都只是你想出来的,忘不了,是因为你不想忘,你不想忘,神仙也救不了你。”
至于自己的那份痛苦,蔡澜选择的解决方法是——
他把全部痛苦都锁进一只箱子里,然后再把它一脚踢进海里面。
而对于当代人很介怀的年龄问题,蔡澜也有自己的见解。
“老的好处是学习到什么是宽容,自己错过,就能原谅别人,但有些人偏偏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不断地对别人加以评判,要对方永不超生。他们不知道,恨别人也是痛苦事。交友之道,在于原谅对方。”
恣意旷达不拘小节的蔡澜,还曾透露过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
有一天晚上坐飞机遇到气流,飞机颠得很厉害。
隔壁的澳洲人害怕地抓住座位扶手,然而蔡澜却好似无事发生似的依然在喝酒。
事后旁边的澳洲人忍不住问他:“老兄你死过吗?”
蔡澜却摇摇头道:“不,我活过。”
有趣的是,同样是生活,有人年纪轻轻感慨“人间不值得”。
也有人年逾古稀,却仍愿意用乐活的心态,把日子玩出花,以此来佐证人间值得。
其实值不值得,往往就在人的一念之间。
无论如何,热爱生活,像蔡澜这样,大概总是更容易感知真正的快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