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式月饼在海外:美国华人厨师的味道传承与留学生的异国乡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成长于广州骑楼的美食博主劳毅波关于中秋节的美好记忆,是小时候邻里围坐天台,一起分享自家最好吃的月饼;中山的简师傅赴美当中餐馆厨师30多年,每到中秋节都要自制月饼赠送给伙计们;身处异国的留学生,提前网购了最爱的莲蓉蛋黄口味月饼,留到中秋节当天再吃。
中秋节前夕,南都、N视频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广式月饼近几十年来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华侨聚居地,承载着中秋节的仪式感,亦寄托着中华儿女的乡愁,见证着传统中秋文化的种子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
美国商店售卖广式月饼。图源网络
落地海外
简师傅老家在广东中山,20世纪90年代,他就前往美国夏威夷,在当地中餐馆做厨师,一做就是30多年。
“刚来的时候,月饼要30美元一盒那么贵了,所以我就想着自己做。”简师傅告诉南都记者,他每年都会做大约80个月饼,送给厨房的伙计们。
“现在冰皮月饼很流行,但我还是喜欢传统广式月饼。”简师傅说,做月饼的木制模具都是他从中国带去美国的,他喜欢做五仁、莲蓉和豆沙口味的月饼。据他观察,夏威夷的华人大多是广东移民,更喜欢五仁口味,而当地人更喜欢莲蓉月饼。
每年中秋节前的一个月,简师傅就会和伙计们开始做月饼。食客们吃完点心后,会顺带买几盒月饼回去和家人享用,也会当作礼物送给朋友。他注意到,夏威夷当地人买月饼时,还会顺便学习几句粤语,“比起说月饼‘真好食’,他们更喜欢询问月饼背后的故事,了解中秋节的文化习俗”。
入乡随俗,简师傅做月饼时会迎合当地居民的口味偏好,推出“月饼+茶”、“月饼+威士忌酒”等礼盒套餐。“无论是中国人、美国人,或是其他国家的人,大家都喜欢月饼背后‘团圆’的寓意,这就是文化共通。”
海外华人自制的广式月饼。
子女长期在外工作,每逢中秋节,简师傅终于有理由把家人亲戚都叫回来,围坐在一起切月饼、赏月光。他说:“我做了一辈子的厨师,做了一辈子的月饼,希望子女以后能回来多看看我,学会做月饼,这也是对我们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不然我们和祖国的联系就断了。”
在新加坡,中秋节对于华人社群而言亦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欢聚一堂,提灯赏月吃月饼,共庆秋收。
在新加坡留学的小项告诉南都记者,“我刚买了很多珍味牌月饼,有些留着自己吃,有些要送人”。南都记者注意到,该品牌是一个逾30年历史的新加坡手工糕点品牌。在某购物平台上,烘皮白莲蓉月饼是该店销量最高的月饼之一,其在广式月饼基础上进行了融合创新。
小项说,有的外国朋友是素食主义者,不适合送肉馅月饼,以素馅为主的广式月饼成了中秋送礼很好的选择。“人在异乡,中秋节若能和朋友聚聚,也挺好的。”
发展历程
在微博拥有52万粉丝的知名美食博主劳毅波,20世纪60年代出生于广州,见证了广式月饼的辉煌发展。
“我们小时候曾经历过凭月饼票买月饼,每个8分钱到1毛多不等。”劳毅波告诉南都记者,当年盒装月饼很少见,几乎都是散装的,月饼统一放在烟酒糖专卖店的木架上供人挑选。
“一般是在中秋节前三个星期开始售卖,挑好的月饼用浅黄色的油纸包裹着,再包上一张红纸,用麻绳捆好。”劳毅波说,广式月饼外形喜庆,以圆形为主,饼皮呈红色,如同八月十五升起的中秋月亮。当时的广式月饼口味以豆沙、豆蓉、五仁为主。每年家里提前买好的月饼,都会用铁盒密封起来,“为了防止我们小孩偷吃,父母还会把月饼藏起来”。
临近中秋节,骑楼一层的烟酒糖专卖店排队买月饼的人更多了。因为家里没有冰箱,散装月饼也没有防腐剂,南方天气湿热,买早了容易发霉。“遇到发霉的月饼我们也舍不得扔,把饼皮削掉后,把馅料吃了。”劳毅波笑着回忆。
每到中秋节,孩子们都特别高兴,中秋节不仅意味着可以吃到心心念念的月饼,还能吃到柿子、柚子、杨桃等各种各样的水果,当邻居家紫苏炒田螺的香味传来时,他们便开始串门分享美食。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没有空调,街坊们就相约聚在骑楼前的空地,或者把桌子搬到天台上赏月,在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大家都拿出了自家最好的月饼来分享。”劳毅波说,中秋节寄托着“团圆”,也承载着和睦的邻里情。
早年,他的父辈从泰国返回故乡,对于海外的中秋节,劳毅波也有所耳闻,“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秋节海外很流行月饼会”。
他告诉南都记者,对于海外华人而言,月饼占了社交支出的较大部分,为了减轻负担,他们会每月上交一些钱款给中间人,也就是饼头,亲朋好友登记在册后,集中购买月饼。“类似现在的众筹,当时他们买的月饼就是以广式月饼为主,那时空运、冷链运输不发达,海外华人会选择自己生产月饼”。
劳毅波回忆,海外华人多是找当地饼家集中购买月饼,但当地饼家的工艺也是来自广式月饼的制作手法,“很多饼家师傅是从广州、香港过去的”。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保鲜技术等突飞猛进,从中国运往海外的广式月饼越来越多。“供应上来后,价格比当地饼家售价便宜,广式月饼受到了热捧。更重要的是,这是来自故乡的月饼,是海外华人留住乡愁的一个载体。”劳毅波说道。
凝聚乡愁
“讲到广式月饼走向海外,我的第一反应是‘文化寻根’。”广州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饶原生认为,无论是在何地,对于华人而言,中秋节这天品尝一口月饼,是对故乡的怀念,也是受文化同根的影响。
“广府人本身很爱吃,节日饮食文化也做得很好。”饶原生告诉南都记者,莲香楼的莲蓉月饼应该是最早的广式月饼典范,随后的陶陶居月饼又风靡一时。除了莲蓉、五仁这两大流派,民国时期广式月饼的品种有100多种,烧鸡、叉烧等口味层出不穷。家喻户晓的广州酒家也是始建于民国时期。
广州酒家月饼在美国超市销售。
“我们的愿景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广州酒家月饼。”广州酒家月饼品牌经理陈斯敏介绍,广州酒家对外出口月饼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刚开始以传统口味的莲蓉、豆沙馅料为主。近年来,为了开拓海外的客源,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广州酒家又增加了芝士奶黄流心月饼、冰皮月饼等新品种。
“对于广式月饼在海外受到热捧,我并不惊讶。”饶原生说,海外华人中,广府人占比较大,同样的文化影响下凝聚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共识,刻在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基因里。
“以前重油重糖是广式月饼的一大特点,如今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低糖低脂的月饼越来越受欢迎。”劳毅波说,不仅如此,这几年文创月饼也流行开来,月饼不仅被赋予了社交属性,还增加了娱乐功能,“现在月饼的符号意义可能大于它的饮食意义”。
饶原生则提到了另一种现象,“月饼届也掀起了一股怀旧风”。例如,广州博物馆与中国大酒店合作推出“消失的月饼”,还原了烧鸡、腊肠、豆蓉等口味的月饼。
“小时候我们吃的月饼料足厚实,我相信无论月饼怎么变化,它在海外仍有受众。”饶原生感慨道,或许漂洋过海的海外华人忘不了记忆深处的家乡味道,正如无论岁月变迁,人们在中秋节这天向往团圆的思绪都不会改变。
而就在几天前,远在美国加州留学的小沈,也网购了一盒双黄白莲蓉月饼。“我今年独自在国外过中秋。”她告诉南都记者,自己在家时最喜欢吃蛋黄馅的月饼,这里出售的月饼口味和国内的几乎没有差别,“但我想等到中秋节再吃,有个仪式感”。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韦娟明 见习记者 梁令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