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个中产家庭的双减“效应”:一面很淡定,一面想逃离
距离双减政策发布,已经过去65天。
仅在短短两个月里,行业巨头在房间里寻求转身,断臂求生的剧情,频繁上演。
已经习惯陪孩子上辅导班的父母们,也在适应。
学科类培训被规范后,有人开始另辟蹊径,转向素质教育和一对一;有人选择转换赛道,开始计划体制外的退路。
在曾经鸡血的教育剧场里,站在桌上的人,开始坐回板凳。但观望、忧疑仍是大部分爸妈们的常态。
这也是我们在近500位家长调研中,看到的现实切面。
此次调研,阅读第一(Readfirst)联合留学全知道(EduKnow),对451位不同城市、学龄不同的家长,进行调研,并开展了深度访谈,获得了不少特别发现。
一系列政策,是否能消解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我们在整个调研过程中,不断追问着。
政策大刀,砍去教育不均衡?
在我们此次调研中,一线城市家长居多,约占半数(47%)。
拥有本科学历的父母约占65%,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父母们约有35%。其中,约有15%的父母拥有海外留学背景。
大多数家庭育有一胎,但对比二胎及三胎家庭,他们的教育支出比例并无明显差距。约有六成家庭,将教育支出控制在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内。
这可能是因为,二胎政策放开年限短,大部分二孩还未正式踏入学龄,家庭教育消费还未见明显区别。
图片:“您家里有几个孩子”与“您一年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的交叉分析
到底什么在左右着父母们的教育钱包?有意思的是,家庭所居住城市,以及父母学历对教育支出影响更大。
具体来看,在一线城市,66.1%的家长,教育消费不到年收入的三成。相比之下,只有一半的新一线父母们能将教育支出控制在三成以内。
而在其它二三线城市,一半以上父母教育支出超过年收入的三成。
不同城市家庭收入存在差距,但“推娃”成本却没有太大不同,这导致新一线或二线城市爸妈育儿看起来更“贵”。
同样的,家长学历越高,尤其是有海外背景的父母们,其家庭教育消费占比会略低。
“您所居住城市”与“您一年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的交叉分析
家庭支出只是一方面,但以上调研结果,侧面说明了一则事实:早在双减之前,教育不均衡就已存在。它们并非能被“减少学生在校作业量”所解决。
城市发展、父母学历含金量、阶层收入等都是不均衡的来源,这些因素更难改变。
双减是落地了,但爸妈们还挺“淡定”的
政策发布的这65天里,爸妈们经历过山车般的心情,但在9月开学后,许多人发现,影响有限,焦虑的心慢慢平静下来。
“双减”的两项内容:一是减少作业负担,一是减少“校外培训”的负担。
对于前者,各省市已在陆续通过延迟放学时间,进行校内托管等方式解决。
有家长告诉我们,小学低龄段的放学时间,已比上学期延后1小时。这一时间内,老师会安排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并加以辅导。
那对于“校外培训”呢?这是家长们心系的关键点。
父母们一方面担心,学科培训被限制后,孩子得不到充分的资源支持,会在教育军备竞赛中被迫减速。
另一方面,培训渠道减少后,是否会抬高一些“资源”的价值,比如一对一私教等。
从外部环境来看,像新东方、好未来、作业帮等巨头的现状,已经做出了注解。
但,家长们真受到切实影响吗?
从花钱意愿来看,调研发现,仅有7%的家长预计,孩子的教育支出因此减少。超半数家长称,家庭教育支出并无变化。此外,还有23%的家长认为,教育支出还有可能增加。
目前来看,学科培训仍是家长们花钱的大头,超半数爸妈都会给孩子报课外班。并且,双减之后,70%的爸妈并没有缩减学科类辅导的支出。
问题:“双减”落地之后,您预计孩子教育支出会发生变化吗?
有意思的是,因为要加强体育和美育工作,并提高两项在中考成绩中的占比,不少父母早就开始积极“布局”该领域。
其中,66%的家庭给孩子报了艺术培训项目,比学科类培训比例还高。还有54%的家庭报了体育特长类培训。
问题:目前,孩子教育支出的项目覆盖以下哪些?
在进一步与家长们的深度访谈中,家长告诉我们,因为影响“有限”,该给孩子辅导的项目,并未停止。
一位海淀妈妈表示,身边的家长大多是将周末的补课,分散至周中,周末集中安排艺术和体育项目。
还有家长表示,他们给孩子攒的课程,并非出自国内教育巨头,尤其是一些拥有海外学历的家长,早就在全球为孩子搜罗学习资源。
在规则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仍然是父母们的坚持。
作业都减了,英语还得学
今年两会上,有人大代表认为,过早进行外语教学,不仅对母语学习造成干扰,还会加重学习负担,建议小学初中阶段取消英语学习,高中再学。
该建议提出后,立即引起巨大声浪。
此后,“取消英语”主科地位的呼声,时有冒头。双减政策发布后,这一声音又出现了。
学英语不重要么?调研发现,96%的家长以压倒性优势,肯定了英语的重要性。
九成以上家长认为,英文是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的基础工具,必须学;
六成家长认同,学英语对孩子自身成长也有帮助;
并且,英语工具属性极强,是学术深造的敲门砖,以及职业发展的必备。
但即便如此,我们发现,在“是否支持取消英语主科地位”的问题中,仅有66%的家长肯定表达了“不支持”态度,而24%的人表示“观望”。
问题:最近,取消英语主科地位的呼声高,您对此的态度是?
通过深入访谈,我们找到了“观望”的合理性解释。
在他们看来,“主科地位”取不取消无所谓。一来,即便将英语视作主科地位,也未必就能学好英文。
“当你用学科式思维去学英语,反倒失去很多精华。我曾在研究生期间学过三年的印尼语,但毕业后就没用过,现在,我已经一个字都看不懂了。”一位妈妈分享道。
二来,这类家长不会放弃培养孩子的英文能力。他们即便自己“动手”,也会让孩子“丰衣足食”。
“语言学习需要氛围,需要在家庭教育中言传身教。”这位妈妈补充说。
体制内外,分水岭已在
英语的主科地位还未取消,只是,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培训机构难以为继。无论是VIPKID,还是51Talk的青少年业务,都遭遇重创。
但,英语重要性又是客观存在的。
如此一来,从小注重英语学习的国际化学校,是否会成为香饽饽?体制内外的差距,是否越拉越大?
不争的事实是,体制内外的“分层”,已经很明显。体制外学校的学费门槛,将家庭按照“教育付费”能力分层。
此次调研中,过半数家庭的孩子在公立学校就读,但走国际教育的家庭比例也不少,占总人数的28%。
一线城市、高学历的高收入群体,是国际化学校的主力军。
调研发现,居住城市方面,34%的一线城市家庭选择国际化学校,而在新一线城市,这一比例为26%。二三线城市,比例依次下降。
学历方面,在国际化学校里,硕士及以上学历父母比例,也更高于公立学校。
收入方面,选择国际化学校的家庭中,有九成以上的家庭年收入超过30万;而年收入百万以上的家庭,比例高达近一半。
但体制外这条路就一定“真香”?
未必。
去年疫情时,一小撮北京双语学校的家长,因不满校内教学安排,选择从体制内出来,转轨至公立学校。而现在,体制内外的“双向逃离”,仍然继续着。
有不到六成家长坚定选择目前道路。但对路径选择“略有改变”,以及“改变”很大的父母们,也有约四成比例。
从体制内转向体制外,以及从“外面”回归公立,两类家长有着不同考量。
转公立的家长,并非对体制外的出口不自信,而是受“双减”影响,认为国内教育环境正在改善,即便出国后,孩子仍会回国就业,不如就在更早阶段留在国内。
而在公立眺望围城外的家长,更多将体制外视作一条可选择的退路。
“从公立转出去,相对还是容易的,如果主干道实在太‘卷’,至少还有条后路。”一位访谈家长评论道。
问题:双减落地后,您对孩子的教育路径规划(体制内/体制外)是否发生改变?
“双向逃离”现象至少说明,两条道路间仍有流动性,还未发展成“一边倒”趋势。不过,这一流动的交叉口往往出现在小学阶段,初中和高中段家庭受体制“定型”作用更为明显。
当然,无论是体制内,还是外,家长们的选择往往殊途同归。
国外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仍然是中等收入父母眼中的“稀缺”,即便低龄留学家庭减少,66%的父母还是希望孩子在本科以上阶段,出国深造。
国内虽然减负了,但还是要留学的
自疫情以来,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即便如此,仍有约三成家长坚持送孩子出国。还有7%家长,出国意愿比以往更加强烈。
但也有约三成的家长是骑墙派,正在山头观看形势。
问题:双减之后,在孩子留学规划上,您是否改变态度?
在目的地的选择上,美国仍然具有压倒性优势。英国排在其后,但从高校数量和意愿人数来看,申请英国大学的竞争压力可能更大。
令人意外的是,在父母们为孩子规划的留学首选目的地里,新加坡居然超越加拿大和欧洲。
因为离中国近、说英语、高等教育水平高,新加坡在出国目的地选择中,热度不减。
在最近公布的2022QS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中,新加坡在雇主合作方面取得了最高的成绩。在学术合作方面,新加坡也是排名前五的国家之一。
相比之下,澳新的吸引力略显惨淡。此次调研中,仅有4.6%的家长将澳洲和新西兰作为首选的目的国家。
问题:您对留学目的国/地区的首选是?
总结
早在此次调研之前,共青团中央就发布过一份50万样本的大调查,看学生家长如何看待双减。
重要结论是,超过九成家长对双减政策表示支持,的确应该给学生减负。
也是在这份官方调查中, 72.7%的受访家长表示,政策落地后,教育焦虑有所缓解,中等收入群体缓解比例更高。
这与我们近500份问卷的小样本调查,有着相似的发现。
但深究中等收入家庭的这份“淡定”,其背后仍潜藏着一份坚持和“自信”。
在此次小调查中,近七成父母们表示,他们的育儿态度是“战略上佛系,尊重孩子,但战术上,该推娃时还是有所行动”,还有两成父母们表示,“对孩子教育一直持续投入,策略规划”。
真正佛系躺平的父母,仅占总数的8%。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这些回答里完全体现。
教育产业资本化发展的恶果,是让家长们一窝蜂式的鸡娃,同时引起更为广泛的育儿焦虑。但,即便外力可以消解资本泡沫,也很难抹平教育不平衡。
对中等收入家庭来说,经过这场资本簇拥下的教育狂欢,他们也更加清醒和有策略。
终身学习、做资源型爸妈,将是下一阶段的“高质量父母”的自我修炼。
留学全知道这里是20万准留学家长分享&交流的媒体平台,国际教育路上我们志同道合,携手前行,看清方向,走对路......
-End-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