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8日 星期二

筹备“H计划”,东风推出高端新能源车还来得及吗?

筹备“H计划”,东风推出高端新能源车还来得及吗?

从吉利推出几何汽车,到北汽新能源的Arcfox,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上似乎找到了高端化的新路径。如今,东风显然也要加入这一波浪潮。

5月19日,有媒体爆料称东风汽车正在筹备高端新能源车项目,内部代号“H计划”。该计划直接由东风战略规划部牵头,将成立一个独立的高端品牌,不从属于东风公司已有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此外,“H计划”的投资额和制造工厂等信息尚不明确。

尽管“H计划”听起来信心满满,但对于尤其烧钱的“做品牌”这件事而言,东风的底气并不是很足。作为国内第二大汽车集团,近年来,东风集团同样深陷低谷。财报显示,集团2018年实现收入1045.43亿元,为近四年来最低,同比下滑约17%;东风集团全年汽车销量约为305.22万辆,同比下滑7.06%,这也是自2012年以后该公司首次出现销量同比下滑。

亿欧记者通过财报发现,东风集团业绩下滑主要是受旗下法系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拖累。法系合资东风雷诺的下滑幅度接近70%、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的库存指数超过1.5警戒水平。

而作为东风近年来重点打造的自主品牌,尽管占据相对优势的战略资源,2018年东风柳汽销量仅为18.34万辆,同比下滑35.7%,东风风神2018年销量也从12.5万辆下滑到9.53万辆,同比下滑23.76%。

曾经风光无限的“二汽”颓势渐盛,一方面是由于研发力度不到位导致的产品失利——东风裕隆曾就因油耗高饱受诟病,导致其月销百辆已成常态。另一方面,明星车型的缺席使得品牌效应难以发挥作用——东风风神曾经的主力车型AX7如今仅能保持在月销5000辆上下,而像一度被东风风神予以厚望的年轻化小型SUV AX4以及轿车阵营,如今月销量仅有百余辆,处在市场边缘地带。

尽管总体销量和利润呈下跌态势,但东风集团旗下的日系合资品牌,东风日产、郑州日产和东风本田在销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郑州日产的销量更是同比增长17.68%。这一态势看似支撑了东风的营收,实则酝酿着过度依赖合资伙伴的巨大风险。

业绩下行,给东风“H计划”蒙上了一层不大不小的阴影。要知道,尽管东风集团较早就推出过纯电动轿车和微型客车,但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且销量平平。在汽车电动化的大趋势下,对比吉利、北汽新能源乃至红旗这样,近来在高端乘用车项目上频频发力的友商,东风难免感受到了压力。

作为一汽集团直接运营的高端品牌,红旗近10年的总体销量表现并不出色,其中难免受自身定价过高、车型单一、难以跳出品牌定位等因素影响。但业绩低迷的红旗在2018年交出了一份还算满意的成绩单。

2018年上半年,红旗的复兴苗头显露,销量大增472%。2019年1月,中汽协公布了一份“2019年1月实现增长的车企“名单,其中红旗排名第三,虽然销量仅为0.5万辆,但增幅已达900%,连续11个月实现大幅增长。而2018年北京车展亮相的新能源SUV——红旗E-HS3,于2019年1月正式上市。在总销量一路攀升的基础上,新能源汽车将成为红旗的另一发力点。

作为另一家上市车企巨头,吉利集团也踏上了”新能源自主“之路。今年年初,吉利集团公布了最新的品牌架构,除了吉利汽车、领克汽车、宝腾汽车与路特斯汽车之外,吉利新能源将作为一个具有同样独立地位的子品牌主攻新能源市场。今年4月,吉利集团在新加坡正上市旗下车系“几何A”,并宣布了旗下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几何汽车。作为独立品牌的首款战略车型,几何A定位对标特斯拉王牌车型Model 3,意在为吉利集团高端线开拓市场。

不难看出,独立新能源子品牌,将成为国内各大车企在“汽车电动化”方向下顺势而为的战略布局,也将成为其打破固有市场定位的上岸路径之一。此次东风的“H计划”,则是东风集团挽救自主品牌所进行的挣扎。

东风汽车自主品牌技术积淀薄弱,品牌支撑力度尚乏,加上此次“H计划”已无时间优势,如何夺回市场话语权,前景并不容乐观。东风还需迎接不少挑战。

上一篇新闻

自动驾驶未来怎么发展?多位大咖同台共谈,首席智行官大会明日举行

下一篇新闻

大马人开什么车?最多的不是宝腾,还有一款你想不到的中国车!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