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广交会助力企业构建更稳定的产业链

广交会助力企业构建更稳定的产业链

第130届广交会拉开帷幕。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近日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称,广交会将成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助力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建议国内外采购商和参展商四方协同,打造新型区域产业链合作伙伴。

在他看来,疫情影响下,全球价值链出现区域化趋势,跨国公司希望缩短产业链、减少风险、提高稳定性;数字经济、数字贸易的发展也压缩了产业链的中间环节,让生产更灵活。因此,国内外参展商和采购商,希望通过第130届广交会构建更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谈稳定产业链

形成“以我为主”

的产业分工体系

南方日报:第130届广交会首次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题,首次全面邀请境内采购商参与。如何看待广交会在助力双循环中的作用?

毛艳华: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在开放中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以我为主”的产业分工体系,提升国内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一方面,广交会从过去的出口创汇到助力我国轻工业和机电电子产品畅销全球,一直在对外开放中发挥着互利共赢作用,推动外向型企业加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第130届广交会将进一步向全世界传递开放、合作的中国声音。广交会将发挥线上展不受时空限制、低成本高效率联结全球的优势,吸引更多高质量境外采购商线上参会,服务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辟新的订单渠道。其中,参展商和采购商将通过广交会更好寻找合作伙伴,把被疫情冲击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建起来,借力广交会更好构建稳定产业链。

另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则意味着广交会自2007年设立进口展区的既有优势和130届广交会首次全面邀请境内采购商参与的安排将成为一大机遇,外贸企业将在此发掘国内商机,开拓国内市场。借助这种外循环体系,与国内产业体系和流通体系形成合力,既提供高质量产品供给,更好地促进国内企业转型升级、满足国内中高端市场的消费升级,又利用国内市场撬动外贸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第130届广交会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各方面均将呈现出高质量的特点,低碳环保和数字经济将引领本届展会。

谈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消费支撑

高质量产业升级

南方日报:作为广交会的举办地,广东的优势在国际循环、潜力在国内循环。广东也提出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您认为广交会应如何助力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毛艳华:广交会与广东的对外开放,一直有很强的相互促进作用,广交会发展史也是广东外经贸壮大的历史。2021年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3.8万亿元,同比增长24.5%,截至2020年,广东连续35年稳居外贸第一大省。

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全球采购商和广交会的全球营销渠道,粤企更容易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广东也能借力广交会全面扩展国内市场。同时,通过广交会引入高端要素,广东可以支持外贸企业发掘国内商机、开拓国内市场,有助于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为内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扩大外循环提供平台,以此助力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绝大部分海外采购商无法现场参展。广东要用好近几届云上广交会的经验和渠道,进一步加大力度,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发掘广交会潜力,增强线上展会效果,尽量降低不确定性。比如第129届广交会就有88万人次观看直播、官网累计访问量3538万次,共有来自227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注册观展。同时,我国全面推广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退货监管措施,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试点,也为跨境电商、线上交易、数字化贸易创造了越来越好的环境。

南方日报:近年广交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数量持续增长,这对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有何启发?

毛艳华:有两种启发。第一,对外方面,广东在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过程中,应该更重视东盟的作用。近30年来,全球价值链贸易本质上要求产业的全球布局和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但全球经济更加相互依赖的同时,也增强全球系统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阻,多国面临物资紧缺的困境,跨国公司也意识到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脆弱性。因此,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断裂风险的情况下,拓展与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产业链合作,形成稳定区域价值链,推动区域贸易发展对广东越发重要。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议,成员国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潜力巨大。这其中,中国与东盟不仅在地理上紧密相连,而且基于协议开放的区域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一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协议书》全面生效,在原产地规则、贸易通关协定、服务贸易、投资等方面都降低了门槛。另一方面,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产业链的一部分,广东与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盟国家产业联系密切,中间产品如集成电路等进出口规模不断攀升。

第二,对内方面,可以发挥好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8600多万人口、4000多万市场主体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仅要激活一般居民消费需求,更可以借力广交会等平台做好采购、进口工作,激活企业中间产品消费,以高质量的消费带动高质量的生产、高质量的服务,支撑高质量的产业升级。

谈全球化趋势

通过更高水平开放

赢得更大的影响力

南方日报:外资企业是广东参加广交会的重要群体。2020年,广东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600亿元,占全国1/6。您认为应如何发挥好这个优势?

毛艳华:130届广交会后,需要转变两种发展思路。

第一是外资企业需要转变对广东乃至国内市场的思路。

近年来,外资企业有意识利用广东区位优势拓展国内市场,这种优势会得到巩固。通过广交会这个窗口,可以让外资企业看到广东乃至中国市场的转变、配套政策的完善、生产流通分配成本的降低。鼓励外资企业把最新技术和产品送来广交会展出,与国内采购商开展合作。逐渐改变外资企业将国内市场当作二级或三级市场的传统思路,借力广交会、立足广东,吸引外资企业将国内市场作为一级市场,把更多的力量投放到拓展国内市场上来。

外资企业掌握比较先进的技术、经营理念、管理经验等,能够优化国内市场产品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这种转变一是有望更大程度发挥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优势,利用外资企业技术外溢效应,倒逼内资企业加大创新力度、节能环保力度,推动国内企业在竞争中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促进国内产业升级;二是进一步减少供应链风险,提升产业链稳定性,推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化。

第二是看待全球化的趋势需要转变思路。

疫情后全球化趋势不会改变,可能发生变化的是全球产业链重组,为防止出现断供风险,全球产业链布局不会再过于集中于某一国家和地区,产业链重组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全球可能在亚洲、欧洲与非洲、美洲形成三大相对完整的生产供应体系,出现“再全球化”。

这三大体系有三大价值链,是企业选择的过程,也是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亚洲作为全球价值链的中心之一,广东乃至中国将更坚定、更有信心扩大市场准入,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控制力将得到增强;通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将赢得更大的规则制定话语权和全球影响力。

●南方日报记者 苏力

上一篇新闻

3个关键词解读泰山精英队亚冠小组赛征程:责任、学习、安全

下一篇新闻

U18国足备战亚青赛预赛,此前海外拉练8战狂丢27球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