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永远不能忘的日子”

历史因精神而生动,历史因精神而伟大。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力量所在。南方杂志社推出“一纸承诺鉴初心”系列纪录片——以一封封特殊的入党申请书为切入口,用视听语言和镜头记录一代代优秀共产党员的入党故事,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精神的力量在人们的心中愈发坚定。

202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90周年。今天,“一纸承诺鉴初心”系列纪录片推出《星海回声》,为大家讲述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入党与党员初心的故事,回溯他用音乐的方式唱响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日斗争的号角,成为中华民族抗战救国的精神武器的一生。

视频加载中...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这首著名的《黄河大合唱》

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填词

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

距离它的第一次演出,

已经过去了82年,

却依然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永远不能忘的日子”


冼星海,

广东番禺(今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人,

1905年6月13日

出生于澳门的一个贫苦船工家庭,

因为诞生在星夜的大海上而得名

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

“永远不能忘的日子”

冼星海的母亲黄苏英

是一位善良的渔家妇女,

对生活的憧憬融进

对儿子的抚养与教养中,

常常教冼星海唱一些民歌。

歌中传唱着

广东珠江口澳门一带

苦力们的苦难命运与拼搏精神,

对冼星海有着很大的影响。


7岁时,冼星海随母亲

迁居新加坡,

开始接受声乐教育。

14岁时,冼星海回到祖国。

他先后在广州岭南大学附中、

北大音乐传习所、

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音乐

“永远不能忘的日子”

在1929年,

24岁的冼星海因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

同年冬天他启程前往异国求学

两年后,

生活拮据的冼星海以优异成绩

进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

成为这个班历史上

第一位中国留学生

“永远不能忘的日子”


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

冼星海得知

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中,

他在日记里写到:

“在悲痛里我时常想起,

学音乐是为了什么呢?

就是为了拯救危难时的中国,

要为民族争气。”

“永远不能忘的日子”


此时的冼星海在心里早已决定,

待到学有所成后,

要回国用音乐作为武器

团结起受苦受难的同胞来抗战救国。


“永远不能忘的日子”

番禺博物馆馆长 胥雪松:当时全国掀起反帝反侵略的一个高潮。冼星海的音乐代表百姓的一种心声。音乐就是很好的一种引导人民起来进行抗日救亡的方式。


1935年,毕业回国后的冼星海

开始创作抗战歌曲,

投入到救亡音乐活动中。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冼星海参加抗日文艺宣传

“永远不能忘的日子”

1938年3月4日,

冼星海偶然读到

《抗战中的陕北》一书,

顿觉心底明亮。

对书中介绍的延安,

他在日记里感慨:

“中国现在是成了两个世界,

一个是向着堕落处下沉,

而另一个就是向着光明的、有希望的世界。”


同年9月,身处武汉的冼星海

收到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邀请电报,

他转身对未婚妻钱韵玲说道

“我们到延安去吧”。

带着对自由和进步的向往,

他们在1938年的冬天启程。

“永远不能忘的日子”

冼星海在延安

鲁迅艺术学院担任音乐教师,

后转音乐系主任,

并在“女大”兼课,

与此同时他不忘创作。

在这片抗日根据地上,

33岁的冼星海

进入了创作的巅峰期。

抵达延安不满5个月,

冼星海被

光未然的《黄河吟》打动,

用6天的时间

完成《黄河大合唱》谱曲。


“永远不能忘的日子”

冼星海女儿 冼妮娜: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时候,(冼星海)6天6夜绝对没有休息,一直在工作。他把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融入了他的歌曲里。

这部光未然、冼星海合作的

经典之作诞生于

抗战的窑洞中,

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

和时代最强音。

“永远不能忘的日子”

星海音乐厅党支部书记 杨震:任何一个人听到《黄河大合唱》或者改编作品,都会觉得非常的鼓舞。没有人听不懂《黄河大合唱》,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的东西。

1939年5月11日,

《黄河大合唱》

作为鲁迅艺术学院

建院一周年庆活动的重头戏,

在陕北公学礼堂

进行了首次公演

“永远不能忘的日子”

冼星海担任指挥,

他穿着整齐,

挺直站立,

眼神坚毅,精神饱满。

当最后的尾音刚落下,

观众席上的毛泽东

激动地站起来鼓掌,

连喊了三声“好”。

随后,

毛泽东在后台

接见了冼星海,

勉励他说:

“希望你为人民

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

“永远不能忘的日子”

南沙区政协原主席 熊文辉:在延安这个抗战精神高地,冼星海亲耳聆听过毛主席讲的《青年运动的方向》。伟人的思想,对他的影响更加深刻。

《黄河大合唱》公演结束后的第4天,

1939年5月15日,

冼星海郑重地写下了

他的入党申请书,

提交中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支部。

“永远不能忘的日子”

他在入党申请书中提到:

“我对于中国共产党

的奋斗刻苦精神

是时刻不能忘记,

我们中国需要有一个

无产阶级的政党,

这个政党是代表群众意志,

有组织的、广泛的去领导全中国

向着一条光明伟大的路迈进。”

“永远不能忘的日子”

在延安的日子,

冼星海见识到

这片土地所散发的前所未有的

青春活力和革命激情,

见识到了爱国青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昂扬的斗志,

见识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

走向光明的蓬勃力量。

入党申请书的末尾,

冼星海写到:

“我像许多青年人一样

愿意把自己献给党。”

1939年12月3日,

冼星海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这一天,

他的日记只有一句话

“永远不能忘的日子”

“永远不能忘的日子”

1940年,

冼星海接受中央安排,

前往苏联参与

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的创作。

1945年,

40岁的冼星海在莫斯科病逝

噩耗传回祖国,

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

毛泽东亲笔题词

“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永远不能忘的日子”


我专程看望你啊,星海,

我久违的同志和友人。

这白云山下是多么安静!

你一生不停地奔波流徙,

终于拥有花香鸟语的园林。

——摘自光未然写于1991年《星海园沉思录》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冼星海的一生:

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

“永远不能忘的日子”

番禺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肖华:作为一个音乐家,他就是不懈地去努力,追求自己更好的作品,包括对党的认识,为人民大众服务,他一直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他先后创作的

《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

《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

不朽名作,

用音乐的方式

唱响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号角,

成为中华民族抗战救国的精神武器。

2017年,

“嫦娥一号”搭载的32首歌曲中

就有《黄河大合唱》

经过漫漫旅程,

在38万公里之遥的月境唱响

“永远不能忘的日子”


即使在和平年代的今天,

冼星海的音乐

仍然有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和万众一心不可战胜的力量喷薄而出,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团结奋进,

迈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2009年,冼星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021年,冼星海被评为建党百年100位重要英雄模范之一。


统 筹:刘树强

本期编导:陈海燕 卢晓锋

本期拍摄:卢志科 卢晓锋

特邀摄像:钟卓坚

本期后期:卢晓锋


本期视觉设计:陈春霖

视界团队成员:陈海燕 卢志科 卢晓锋 唐勇军 李冉


本期支持单位:

广州市番禺区委宣传部

番禺博物馆(冼星海纪念馆)

星海音乐厅

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麓湖星海园

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政府

上一篇新闻

中国版集体诉讼第一案:造假的代价有多大?

下一篇新闻

身无分文,也看得热血膨拜,感觉十万百万都不钱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