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溯源话古今
家乡江津有一条清沏的河流——綦江。春暖花开时,漫游綦江河畔,走进了这片自然恬静而又满是诗意的天地里。
(古僰溪春色)
清道光二十二年,大邑知县缪庭桂到此随游,曾赋诗一首,盛赞此间美景:“僰溪曲折抱山流,綦水回环达上游。千树橘林无杂木,此间风景最宜秋。”
(僰溪甜橙)
綦江,南北朝南齐时称僰(bo剥)溪,亦名夜郎溪,元代称南江。僰溪干流发源于贵州习水仙源镇大獐村,全长220公里,流域面积7020平方公里。
(烟雨大娄山)
僰溪从贵州大娄山区奔腾而下,流经习水县、桐梓县、綦江区,在广兴桥溪口流入江津。僰溪在江津境内全长73公里,流经原广兴、夏坝、五岔、贾嗣、河坝、青泊、白溪、金泉、真武、支坪、仁沱、顺江12个乡,在顺江场外汇入涛涛长江。入江口,古称僰溪口。
(汇入长江的僰溪口)
僰溪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源头至綦江赶水段为上游,古称夜郎溪,现名松坎河,长约80余公里。赶水至綦江城段为中游,始称綦江,长约60公里。綦江城以下为下游,长约70公里。
(僰溪西湖段河滩)
僰溪,为长江一级支流,汇集了几十条溪河。其水系如树枝状分布。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5条,左岸有清溪河、笋溪河,右岸有新站河、蒲河、藻渡河。流域面积100一300平方公里的支流也有5条,左岸有郭扶河、杨渡河、东溪,右岸有扶欢河、通惠河。
(清溪沟)
清溪河,上游名清溪沟,古名奉恩溪,发源于贵州习水寨坝镇蛇皮峰,在江津入清溪沟水库,出库后至三角潭与发源于坭坝的张家沟汇合,过永兴场至清溪口汇入綦江。
(清溪沟与张家沟交汇三角潭)
杨渡河,发源于习水东北大娄山区,北流入綦江。
藻渡河,发源于南川金佛山大垭口,向南进入贵州桐梓,过狮溪、羊蹬、坡渡,在赶水汇入綦江。
通惠河,发源于巴南陈家乡南山冈,收纳小石坝河后,于綦江城东汇入綦江。
(飞鸽森林云海)
笋溪河,发源于贵州习水大坡乡飞鸽森林,至洪海界碑入江津。上游段称茶坝河、头道河,在中咀纳入复兴河后始称笋溪河,在白溪羊满咀汇入綦江。
(笋溪河在羊满咀汇入綦江)
扬渡河,上游称温水河,发源于贵州习水温水镇小弯岗,于犁园坝入綦江县境而为地下暗河至獐狮坝复出,经金鸡岩、小渔沱,在赶水汇入綦江。
(松坎古镇。下载网络图片)
僰溪流域,古代农耕文明起源早,人口稠密,经济繁荣,汇集了不少著名集镇。桐梓松坎、綦江赶水、綦江东溪是千年古镇。
(东溪古镇万天宫)
江津境内的广兴、夏坝、五岔、贾嗣、河坝、真武、仁沱等集镇也有悠久建镇历史。特别是僰溪江口,1500年前,就有设治的历史。
(巴人族群制作石器。江津博物馆塑像)
江津博物馆有僰溪口考古介绍。远古时代,僰溪两岸繁衍生息着巴人族群。僰溪口王爷庙一侧,考古挖掘发现了巴人先祖制作的石斧、石锛、石刀、石耜、石锄和土陶片,被称之为王爷庙新石器时代巴人文化遗址。
(巴人制作的石器)
重庆原名江洲。南齐永明五年(公元488年),江州治所迁至僰溪口,其后从僰溪口迁往巴县,留下了江阳县治所。隋开皇二年(公元583年)江阳改名江津,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江津移县治于几江城。
(真武古渡口)
綦江自古是川盐运黔、黔货入川的重要水道,航道通畅历来受到人们重视。
(松坎河急流。网络下载图片)
上游松坎河,坡陡、水急、滩险、河槽浅,常年水深仅30~40厘米,河床遍布大卵石或巨顽石。舟船行驶,上水拉纤,下水也需挽纤控制航速航向,或船工涉水抬船推进,有的河段船体几乎擦着河床前行。清咸丰年间,当地创造了一种木板钉合而成的“软板船”。
(松坎盐码头。网络下载图片)
中下游河段,127处险滩相依相连。有的险滩,乱石堆积,水流从乱石间穿过。清雍正七年(1729年),凿疏僰溪入江口数处石梁险滩,船只可顺畅进入长江。光绪四年(1878年),经整治航道,长江轻舟可上溯。随后,又疏浚松坎河上游,船只可由松坎上行,直抵新站。
(河坝墨斗沱险滩)
改变綦江航运状况,抗日战争时期曾有过大手笔。国民政府南迁重庆,市区人口从37万陡增至120万,加之钢铁厂、兵工厂内迁,一时物资供应极度紧张。綦江流域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和农副产品,可作为大后方军工生产原料和城市能源、物资供应的重要基地。尽快改变綦江航运状况,成了当时迫在眉睫的国家大事。
(河坝跳蹬桥)
1938年1月,中国最大的水利机构——导淮委员会迁入重庆,奉命承担綦江航道治理。导淮委制定了以建闸坝为主、整治浅滩为辅的渠化计划。一批优秀水利工程师参与了这些大闸设计,其中包括刚从国外归来的水利专家张光斗。
(车滩大利闸)
1938-1945年,在綦江上分两期工程,连续修建了船闸11座,并进行了航道整治,使之成为川江中渠化最早的支流,也是近代治河技术在长江流域的一次具体实践。
(桃花滩大勇闸。网络下载图片)
一期工程,1938年11月至1941年3月,在干流及支流蒲河上建成5座船闸。闸室均为宽9米,长66米,一次可通行5吨木船12只,或15吨木船6只。完工后,由时任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陈果夫分别以“大智、大仁、大勇、大信、大严”冠名船闸。
(三江大智闸。网络下载图片)
綦江石角镇大场滩“大仁闸”碑文记载,参与大仁闸建设的劳工达10万余人。1939年9月,蒋介石还携宋美龄,到大仁闸坝视察建设情况。
(剪刀口大常闸。网络下载图片)
二期工程,1940年8月至1945年3月,建成了石溪口大中闸、滑石子大华闸、剪刀口大常闸、桥溪口大胜闸、车滩大利闸、五岔大民闸六座船闸。闸室均为宽12米,长60米,可通行30吨级木船,长江小汽轮能过闸至三溪镇。
(五岔大民闸。网络下载图片)
1938年,綦江通航船只1600多艘,年运量4.8万吨。到1941年2月,船只增至2600多艘,年运量30万吨。提升綦江航运能力,对维系重庆陪都生存,提供抗战前方物资保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车滩大利闸)
原计划,綦江上要建20座大闸,拟用冯玉祥将军“中华常胜利,民族庆复兴,道德本忠义,公理生和平”一诗中的20个字依次命名。二期工程6座闸坝建成后,抗战胜利了,国民政府回迁南京,无人再提续修大闸之事了。
(车滩大利闸闸坝)
新中国成立后,各闸坝先后进行了闸门改造、坝体维修,一些区间航道也进行了整治,在清溪河、笋溪河上又建成了3座船闸。
(船闸引水渠)
1956年11月5日,经重庆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对綦江11处船闸进行了更名。大智闸改为三江闸,大仁闸改为石角闸,大勇闸改为桃花滩闸,大信闸改为盖石洞闸,大严闸改为羊蹄洞闸,大中闸改为石溪口闸,大华闸改为桥河闸,大常闸改为綦江闸,大胜闸改为桥溪口闸,大利闸改为车滩闸,大民闸改为五福闸。
随着纵贯綦江流域的川黔铁路通车,公路渐成网络,原有船闸通航技术明显落后,綦江航运日渐衰萎。
(车滩大利闸分流坝)
1985年,交通部专家曾对綦江航道进行了研究,认为赶水以下至顺江口130余公里若全面渠化,连通长江构成内河航运网,铁路、公路、水路合理分流,水道可进一步利用,仍有相当高的开发价值。重庆市有关部门也曾制定了《重庆市内河航运规划》(2001年-2020年),提出綦江实施10级渠化方案,赶水至顺江河段可通航100吨级船舶。遗憾的是这一规划没有得以实施。
(车滩导流渠)
綦江流域面广,蓄积了丰沛的水能,有较高的水电开发价值。经专家测算,其年均径流量为38.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约36万千瓦,可开发量12.4万千瓦。
(车滩电站分流坝)
民国二十九年,大常闸首建大常水电站,装机容量40千瓦。1968年,重庆市曾作《綦江梯级电站普查选点报告》,拟定12级方案,兴建径流式电站,以发电防洪为主,兼顾航运、城乡生活及工业供水。至2004年底,已建成水电站34座,总装机容量达6.18万千瓦。其中干流电站5座,总装机容量1.58万千瓦。
(车滩大利闸改建而成的水电站)
位于江津夏坝的车滩电站,是新中国成立后,利用原车滩“大利闸”改造而成,两台国产水轮机组仍正常运转,每天发电10万多度,一栋小小厂房,年发电创收上千万元。
(车滩大利闸旁的发电车问)
綦江流域水陆交通便捷,曾是三线建设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域之一。晋江厂、青江厂、江钢厂、江津纸厂等企业先后入驻,为国家三线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这些企业虽已搬迁或停产,但在此留下了三线人艰苦创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车滩电站导流渠口)
綦江流域自然生态好,水运便捷,既是宜居宜业之地,也是人文荟萃之乡。
(僰溪农家炊烟)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十三世孙杜莘老(1107年—1164年), 晚年定居江津青泊。杜莘老,为宋高宗时监察御史,忠直敢谏,疾恶如仇,大公无私,被朝野誉为“骨鲠敢言者”。杜莘老晚年迁居江津,1164年6月病卒,葬于僰溪青泊滩。时任丞相虞允文题“刚直御史”刻于墓碑之上。
(僰溪山水美如画)
程源,江津五岔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清兵入关后,唐王朱聿键在福建称明隆武帝,程源闻讯前往投奔,任太常卿。唐王战败而死,程源在广东拥立明绍武帝朱聿鐭。经理滇、黔、蜀、楚诸省,因督战克捷有功,晋升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偏桥之役,被叛将王祥俘获,程源七日不食,反说服王样归顺明朝。
(僰溪春天景色)
1941年8月,国立华侨二中迁至五岔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归国华侨和港澳青年600多人,先后在此就读。华侨二中学生,有的考进清华、北大、复旦、西南联大等国内高校或留学海外,有的前往延安,有的奔赴抗战最前线。华侨二中培养了不少名人,其中有:复旦大学副校长邹剑秋,陕西师范大学校长陈立人,美国北加州中药联商会会长钟北谦,澳门中华教育会监事长康显扬,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馆长李华伟,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何建章等等。
(藻渡河上游的黑山谷)
綦江流域森林植被好,风景优美。藻渡河上游的金佛山、黑山谷,笋溪河上游的四面山已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清溪河上游的清溪沟水库已为国家水利风景区等等。
(国家水利风景区清溪沟水库)
(笋溪河上游的四面山)
迎着春光,沿着綦江河岸漫游,美丽风景目不暇接,人文景观引人入胜。
(僰溪碧流菜花黄)
(僰溪两岸春光美)
真武古场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存。这里保存着明末清初“填川”移民会馆。
(真武场天上宫)
曾有福建移民所建的尊崇管海女神妈祖的天上宫,有广东移民所建的供奉南华老祖慧能与道家名师庄子的南华宫,有江西移民所建的供奉东晋道士许逊的万寿宫,有湖北、湖南移民所建的崇尚夏禹治水精神的禹王宫(即湖广会馆),陕西移民所建的供奉桃园三杰刘关张的三元宫(即真武宫)等。
(真武场马家洋楼)
如今,真武场上保存完好的移民会馆有天上宫、南华宫、万寿宫,以及明清古渡口、民国期间所建的中西合璧的马家洋楼等等。
(西湖长寿溪香桃)
(贾嗣五福大果桑)
(西湖崃山猕猴桃)
(真武果园甜橙)
走进僰溪两岸果园,你会看到橙红橘黄满园硕果,也会听到中国柑橘之父、金陵大学章文才教授在僰溪乡村遴选世界名果――鹅蛋柑(锦橙)的故事。
(古僰溪上的仁沱三桥)
站在仁沱老街码头,碧波荡漾的綦江上有三座高高耸立的大桥依次映入眼帘:始建于1977年的老仁沱大桥,2010年9月30日通车的新仁沱大桥,2009年12月31日通车的重庆绕城高速公路綦河大桥。
(僰溪清流映碧空)
为了减少污染,停办有污染的矿山工厂,有效治理集镇污水,实行河长制严加管控,綦江流域自然生态得到很好修复。
(僰溪岸边的鹭鸟)
清沏江水中的鱼虾多起来了,古僰溪遗存的珍稀鱼种——青鲌鱼也多起来了。生态好,水质好,鱼虾多,自然会吸引各种鸟类前来栖息,前来捕食肥美鱼虾。
(中华秋沙鸭。网络下载图片)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每年都要飞来江津西湖河段越冬。一到此季,摄影“打鸟族”们从全国各地汇集僰溪河岸,静静地守候着,期待鸟中“大熊猫”早早入眼,早入摄影镜头。
(守候在僰溪岸的摄影师)
沿着老公路,来到僰溪入江口,岸边的古江洲、古江阳老城早已没了踪影,只有顺江老街残存建筑与老川黔铁路石桥静立一旁,见证着过去也见证着未来。
(古僰溪入江口)
江口近处,河滩村民种植的蔬菜郁郁葱葱;江口远处,长江两岸的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繁忙的苗儿沱码头汽笛鸣唱,满载着货物的江轮正待启航。
(古僰溪两岸的田园乡村)
人间烟火起,岁月永不息。在当今盛世里,僰溪两岸勤劳聪慧、质朴善良的民众,一定不会忘记祖先开拓美丽家园所付出的艰辛,一定会百倍努力维护好这方弥足珍贵的绿水青山。
(僰溪乡间景色)
站在僰溪江岸,迎着江风,沐着骄阳,我想起了江津人、明代工部尚书江渊亲临古僰溪,描述其间美景的那首诗。
(古僰溪暮色)
《南江寓钓》明.江渊
僰溪遥合大江流,浩荡烟波送白鸥。暮雨半蓑移浦内,夕阳一线挂滩头。鱼穿柳絮好沽酒,竿拨桃花懒系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