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两家企业IPO,多家公司获亿元融资,这个赛道成康复养老最强风口

近期,康复市场开始迎来一轮火热。资本开始对康复市场频频出手。

在康复服务供给上,2021年11月,三星医疗以5.16亿元收购了两家康复医院;在康复辅具领域,可孚医疗也公告拟以2.27亿元的收购两家康复辅具公司,将康复轮椅和背背佳品牌收入囊中。

在一级市场中,康复辅具赛道除傅利叶智能、卓道医疗、司羿智能等企业斩获多轮融资外,动脉网近日获知,专注家庭康复以及智能助行的邦邦机器人也获由长岭资本领投的超千万美金的新一轮融资,加速在该行业的布局和深耕。

此前,康复辅具企业在科创板上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科创板上已有三家康复辅具公司,包括翔宇医疗、伟思医疗、普门科技三家以康复器械为主业的企业。翔宇医疗市值超过97亿元,伟思医疗市值超过70亿元。

康复辅具赛道近年来不仅诞生了数家上市公司,且营收数亿。作为老龄化社会重要的基础设备,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公司的崛起,这个赛道开始升温。

我国康复辅具市场规模很大,据民政部统计,2020年我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规模约为7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

此次资本层面康复赛道的升温是否意味着这个赛道开始迎来新变革?动脉网(微信号:vcbeat)对国内康复辅具发展方向和机会进行了梳理。

政策驱动下,国内康复市场迎来发展高潮

整个康复市场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洼地”。

中国医疗体系一向是重急救、重治疗、轻预防、轻康复,从而导致了国内康复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

过去康复市场的不足体现在供给不足:康复人均规模小、康复医院数量少、康复医师缺口大。而康复市场潜力巨大,康复需求增长显著。

在康复辅具的供给上,我国过去的康复辅具市场散而乱。康复辅助器具是改善、补偿、代偿人体功能和实施辅助性治疗及预防的产品,包括器具、设备、仪器、技术和软件。大到康复训练仪器,小到拐杖、近视镜,都属于康复辅具范畴。

在过去20年,中国绝大部分康复产品还处于模仿海外技术的阶段,创新主要来自于海外,中国更多的是生产相对低端的产品。

两家企业IPO,多家公司获亿元融资,这个赛道成康复养老最强风口

康复辅具市场格局的改变来自于政策驱动。在政策大力推动建立三级康复体系填洼地、补短板的过程中,康复辅具产业迎来一个发展高潮。翔宇医疗、伟思医疗等企业正是在这一发展高潮中崛起为龙头。

2008年后,国家加大了在康复医疗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建立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陆续出台了规定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立康复医学科、鼓励民营资本直接投入康复医院、支持二级综合医院转变为康复专科医院、加大医保报销对康复项目的覆盖范围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公立医院及社会资本投资康复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使康复医疗器械的市场需求由三级医院为主逐步向二级医院、专业康复医院、社区医院等全面延伸。

两家企业IPO,多家公司获亿元融资,这个赛道成康复养老最强风口

数据来源: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动脉网整理

政策驱动下大量医院的康复科建设需求爆发,大部分医院都需要让康复科快速建立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专科解决方案,带动了国内康复器械市场的快速增长。

根据 Frost&Sullivan 数据显示,2014~2018 年,中国的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 115 亿元增长至 28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4.9%,增速高于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市场。预计我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以 19.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 2023 年的 670 亿元。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翔宇、钱璟、伟思医疗等公司其实吃到了康复器械发展的第一波红利,彼时的国内医院急需大量简单的设备将康复科运转起来,在供给和需求的缺口间,国内一批企业嗅到机会后,这批率先通过仿制加工的企业在发展中获取了康复行业发展的第一波红利,在国内数千家康复辅具企业中脱颖而出,成长为行业龙头,营收实现高速增长。“

专业康复下沉基层趋势明显

虽然我国的康复辅具行业发展已经经历了一个小高潮,但国内的康复辅具行业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在发达国家,康复辅具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在医保报销方面,有长照险、商业保险等支付方式承保部分的康复辅具,用户的支付压力得以减轻;在商业模式上,德国、日本、丹麦等国家基本都实行康复辅具租赁制度,也拥有大型的洗消服务商。

发达国家的康复辅具市场规模也很庞大,日本康复辅具市场约有1.76万亿元的规模,包含4万种康复辅具产品,1亿2千万人口的日本约有6000家辅具租赁企业;美国在该产业的规模约为1.28万亿元,产品约4万种;德国也有51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以及3.2万种的康复辅具产品。

我国有2亿多老年人、8500万残疾人,是世界上康复辅助器具需求人数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但在我国,大众对康复医疗的认知仍较为薄弱,机构、设备、人才、产业链等供给缺口依然较大。

我国的康复辅具行业还存在一大短板。一级康复体系作为康复体系的基石,尚未建立。

两家企业IPO,多家公司获亿元融资,这个赛道成康复养老最强风口

院内康复和居家康复关注的重点不一样,院内康复针对短期康复人群,而居家和社区康复是需要长期康复的人群。

目前在我国三级医疗康复体系中,康复医疗资源主要为疾病急性期患者服务,也就是集中在三级综合医院,大量患者的长期慢性康复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尤其是慢性康复居家康复群体中的下肢运动障碍群体,我国每年因为卒中、脑瘫、意外导致瘫痪无法行走患者不计其数。据统计,我国下肢残疾人高达2400万人,脑卒中患者1000多万。在我国近3亿老年人口中,其中20%有行动障碍。而这些群体均因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导致卧床或半卧床状态,是三级医疗康复体系中最困难和需求最旺盛的群体。他们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长期康复和助行需求,也是整体三级医疗康复市场的产品的主要发力点之一。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传统下沉到社区的康复产品,都是传统的机械式的产品,虽然价格很便宜,但是满足不了市场对于专业康复设备的需求。因为居家康复、社区康复不专业造成二次损伤,以及康复效果很差非常常见。”

国内有多家公司针对这一市场展开探索,其中邦邦机器人通过多年的探索目前已经取得一定市场上和产品上的成功。动脉网采访了解邦邦机器人的团队来自 “中国机器人产业人才摇篮”哈工大、同时拥有来自Politecni-co di Milano的工业设计团队,团队在机器人控制系统以及远程康复系统上积累近10年经验,并且形成智能辅具控制系统以及远程康复系统两大核心技术平台。目前形成助行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两条成熟产品线,针对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用户提供了从康复到生活自理到自主出行完整解决方案。

两家企业IPO,多家公司获亿元融资,这个赛道成康复养老最强风口

动脉网采访中邦邦机器人创始人李建国说邦邦很早就观察过国内的康复需求,他发现近年来,在专业康复人才短缺的背景下,国内社区对于智能康复辅具的需求很大,专业康复下沉到社区和家庭的趋势明显。

这一趋势也在邦邦机器人产品的全国推广中得到验证,邦邦机器人公司产品线分消费级和专业级两个等级,完整覆盖了三级医疗康复需求从专业到家庭的环节。

在专业市场中邦邦机器人推出了下肢康复机器人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100多家残疾人康复之家的以及全国各个省份医院、康复机构,包括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沈阳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近200家医院以及社区康复机构的设备覆盖。通过邦邦机器人的专业康复软件服务系统连通社区康复站点和医院,把专业的康复正真下沉到家庭。并且产品通过多传感器融合、远程康复技术在后台大数据运算的基础上,能够给病人康复课程形式的“数字药品”。

李建国表示:“这一产品在社区康复医院的使用率很高,训练和使用频次达到7-10人次每天,实现了高频使用。邦邦的产品简化了佩戴试穿过程,一个治疗师能够带领多位患者同时训练,缓解了治疗师严重不足的问题。机构收回成本周期的也很短,产品综合性价比高度贴合三级医疗康复市场需求。

康复市场进入智能化时代,新风口何在

当我国的康复辅具市场进入发展的新一轮阶段,由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康复辅具企业想要成为发展浪潮中的新龙头,最终还是要靠拥有自我造血的能力。

而当下行业变革带来了两大风口,一是传统的设备智能化;二是挖掘居家、社区长期康复助行群体需求,推出创新型产品。这两大风口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机会。

在消费级市场,邦邦机器人推出了家庭康复辅助机器人和智能助行机器人产品。解决了用户居家的自理,康复以及出行三大需求。邦邦机器人消费级产品上线两年来累计销售近10000台,遍布全球包括英国,德国,美国,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17个国家和地区。

李建国表示:“只有去解决了用户最刚需的需求,并且实现极大地提升服务质量,康复辅具这个市场中的创业公司才有机会。”

以邦邦机器人面对瞄准的弱能群体为例,邦邦机器人在研发产品时,首先瞄准弱能群体中的下肢运动障碍独立生活这一巨大市场。下肢运动障碍市场的患者很多,用户群体全球接近6亿人。所以,邦邦机器人在瞄准下肢运动障碍用户研发了家庭康复辅助移动机器人和助行机器人产品,极大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产品一上市就广受认可。

两家企业IPO,多家公司获亿元融资,这个赛道成康复养老最强风口

邦邦家庭康复辅助机器人日活用户比例(2021年11月-12月,高达90%以上)


两家企业IPO,多家公司获亿元融资,这个赛道成康复养老最强风口

邦邦助行机器人典型用户使用时段分布(2021年9月-11月,用户平均每日使用助行机器人3-4小时)

在市场推进过程中邦邦机器人的产品进入了广东省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目录,报销比例高达100%,是智能辅具的一次大突破。在残疾人专业市场邦邦机器人产品还进入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残联《残疾人辅助器具基本配置目录》,产品报销比例高达75%--100%,极大程度降低了成交门槛,产品得到了市场高度认可。在养老市场邦邦机器人产品进入上海市康复器具租赁目录,用户月度政府租赁补贴高达600元。

那么智能辅具的技术壁垒到底怎么样呢?

在技术层面,康复辅具的智能化风口一方面是指完成对智能康复设备的升级,康复设备能够远程对患者训练数据实现数据收集。通过患者和治疗数据的大数据挖掘,实现针对单一病症和综合病症的知识图谱构建,在线引导科学化、规范化的康复训练。

智能化设备有利于医务人员跟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智能化管理康复患者,缓解国内专业康复师短缺的问题;对于患者来说,智能化康复设备可以实现康复评估定量化、提高患者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康复治疗的效果。

智能化风口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实现智能人机交互,融合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

当下,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可以见到各种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成为常见的家电单品。但是在我国这样一个老龄社会中,却少见康复辅具机器人。

虽然形态都是机器人,但是康复辅具机器人的研发壁垒更高。

壁垒高首先体现在底层技术上,一位业内人士解释道:“康复机器人的研发难点在于系统集成,单独的电机控制或者是互动感应都不难,但难点是在于通过系统计算把多种传感器、多模块、多种运动部件统一集成到一个系统里面,做到联动、协调以及协同用户的主被动联动是非常难的。”

康复机器人相比于普通的扫地机器人产品的难点还在于,扫地机器人这样的产品是标准化产品,但是对于康复助行机器人来说,不同用户的康复水准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就要求研发企业把非标的产品做成标准品,这大大增加了设计的复杂度。

在应用场景上,传统的家用或商用机器人,往往都是自主移动,相对来说控制难度比较小,例如扫地机器人和酒店的送餐机器人。

而康复机器人的难点在于人在控制和移动,如何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同时保证用户安全,这将康复机器人的控制难度提升到了“自动驾驶”级别。

以邦邦机器人助行产品为例,为了让下肢运动障碍患者更加适应助行机器人,邦邦的团队对不同年龄段的用户首次使用对助行机器人施加的力度和习惯都进行了测量。并且对此开发了一套辅助驾驶模块,在邦邦机器人的新手模式中,助行机器人会学习用户的驾驶习惯,匹配给用户一套驾驶方案和驾驶参数。

为了减少安全隐患,邦邦机器人在系统中集成了一套对路况感知的系统,能够对路况做出自动感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障动力的充足和整体重心的平稳性。邦邦机器人的助行产品也在产品中内置了一键呼叫系统。

从全球康复产业发展来看,近年来,全球涌现了超过数百家公司。海外企业引领着全球康复机器人的发展潮流,海外企业的技术优势是在控制技术上,在人机工学和基础的高精度轴类加工制造具有技术优势。

但是在智能化技术上,国内有着强大的供应链基础,国内是完全有优势去反超的。随着国内技术的进步以及相关经验的不断积累,康复产品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国内涌现了一批以创新为驱动力的智能康复企业,康复机器人的科技属性和创新属性得到强化。

邦邦机器人产品广受认可,核心能力在于掌握了核心技术。只有掌握了丰富的底层技术,才能实现自由的产品组合开发。邦邦机器人的核心模块全部实现了自主研发,包括驱动系统、多模块的传感器、电机技术,远程康复系统,智能辅具控制技术等,所以在系统集成度以及产品综合性价比上表现更好。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居家适老化改造将释放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对于康复辅具产品服务供给的要求会更高。

我国的医疗、手术能力先进性在全球处在高水平的位置,但是在术后、出院后的相关护理、医疗卫生服务,不论在学科能力上还是服务供给上,都比较落后。

正如前文所说,我们已经能看到国产企业正在快速崛起,快速提升传统产品的质量性能,加速产业布局,做好迎接国内康复辅具市场下一轮爆发式增长的机会。

对于康复辅具机器人的想象,邦邦机器人创始人李建国说到:“未来的康复辅具机器人我想应该是一个专业的护工一样,解决更多用户居家生活自理,自主出行以及康复等多种多样需求。在商业模式上,用户甚至可以采取支付机器人工资的方式做结算,而这个行业的企业更像机器人劳务公司一样向家庭派遣机器人员工。”

根据中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样本调查显示,全国残疾人总人数为 8,502 万,其中肢体残疾 2,472 万人、多重残疾人 1,386万人。据此测算,截至 2018 年,全国残疾人口中虽已有 1,000 多万人次、12%的比例享受到了基本康复服务,但与 8,000 多万的总残疾人口数量相比,依然是捉襟见肘。全国仍至少有约 7,000 多万残疾人口尚未享受到基本康复服务。

这一缺口正在被填补。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来提高高质量且可负担的康复保健服务的获得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的康复意识也不断增强;长照险、康复器具租赁等康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康复相关设备市场需求持续高速增长。于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康复医疗器械的未来发展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可能性。尤其是家用和基层康复设备,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机遇。

上一篇新闻

学会解决问题:破局三板斧的第三招“指鹿为马”(7437字)

下一篇新闻

除了“青春美少女”,那些年,风靡一时的歌唱组合都去哪儿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