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争当珠江西岸创新发展领跑者

争当珠江西岸创新发展领跑者

珠海高新区将围绕实体经济发展导向,助力珠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引擎。关铭荣 摄

珠海高新区

在珠海高新区智慧产业园内,推土机来回作业,桩柱牢牢扎入土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按照“三年产业集聚、五年体系完善”的发展目标,不久的将来,这片土地将迎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慧产业及优势企业进驻。

以智慧产业园为缩影,珠海高新区唐家湾主园区正加快新经济产业布局,重点发展智慧产业、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智能电网装备和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主导产业,培育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作为珠海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平台和科技创新主引擎,珠海高新区主园区已形成以名牌大学为依托,以软件研发企业为主体,集“产学研政孵投”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走廊。

随着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珠海高新区一区多园围绕创新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导向,以引进培育国内外创新型企业军团、公共技术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重点,以完善制度供给和政策服务为保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珠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引擎,促进创新驱动生成现实生产力,争当珠江西岸创新发展领跑者。

●吴志远

新经济

新动能汇聚提升创新产出

走近国机机器人科技园,大门口三个硕大的红色字母“ABB”分外醒目。“园区S1地块工程已于今年6月竣工,目前ABB正对厂房进行最后的验收,预计10月就能在新厂房办公生产试运行。”国机(珠海)机器人科技园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助理陈致宇介绍道。

国机机器人科技园位于珠海高新区科技创新海岸,是由世界500强企业国机集团与信邦集团强强联合、共同出资建设的高端智能制造科技园,也是广东省省市共建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此前,尽管“挤”在金鼎的过渡工厂内,投产不久的ABB机器人(珠海)有限公司已经招来了生意。

“这里将是ABB在华南地区的总部基地,ABB将在这里开展研发、装配、调试、集成等。”陈致宇透露,目前,国机集团已与一键智慧、燦、天地鼎视、美仕数控等十余家企业签订了意向入驻及战略合作协议。

汇聚ABB等全球高端项目资源,珠海高新区正着力推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导传统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创新,加速催生新经济、新业态。

目前,以ABB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以健帆生物和亿胜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长园电力、珠高电气为代表的智能电网产业,以云洲智能、紫燕无人机为代表的无人船无人机产业,正在打开高新区未来产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巨大空间,推动高新区在拥抱新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前列。

数据显示,2017年,高新区主园区高新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7.8%、68.2%。移动互联网、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均实现30%以上的增长,智能配电网装备产业集群成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更多新经济企业将在这里崛起。

按照布局规划,珠海高新区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引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经济、新材料、绿色低碳产业,再培育若干个百亿级产业,形成中小科技创新企业“铺天盖地”,龙头骨干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态势。“园区将坚持企业主导、产业引领、园区聚集,加快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着力构筑多元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担当

“辞掉体面工作,卖房卖车回国,当时真是破釜沉舟的心态。”回想起四年前和6名伙伴一同回国创业的经历,珠海纳睿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包晓军感慨万千。

如今,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新智能化相控阵雷达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气探测装备之一,被国家气象局认定为国内首创、国际先进,并入选为国家首台(套)先进制造业装备项目。

“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与国外技术水平差距缩小了5—10年。”包晓军说,由于看中该技术,国家气象局计划与纳睿达共同在北京和珠三角建立超大城市精细化观测网,建成后观测精确度将提高至85%。

突出创新引领、汇聚全球资源、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包括纳睿达在内的国际化创新驱动型企业先行军,正不断提升区内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目前,珠海高新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353家,上市和挂牌企业39家,其中不乏优质的科技创新企业。

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在政企联动的背景下,一批高水平公共技术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正在崛起,着力构建产业发展的创新支撑。

9月10日,珠海高新区智能配电网装备产业领域重大平台——珠高电气检测平台在高新区科技创新海岸举行启动仪式,杰工(珠海)创新研究院、智能电网输配电设备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同时揭牌运营。

据悉,珠高电气检测平台将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开发技术,结合市场需求,推动传统检测模式向生产线检测、安装检测、运维监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转变,其数据处理综合平台既可为电网安全打造第三方监控屏障,也有效促进了珠高检测自身服务能力的迭代升级。

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科技创新平台加速建设、创新扶持政策环境持续完善,如今,珠海高新区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者到此“筑巢”。

“对于很多正在探索阶段的新兴产业来说,珠海高新区很适合专注创新和研发。”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桂宾说。

以珠海高新区创新创业大赛为例,过去三年,大赛吸引了包括本地及港澳台地区,以及新加坡、美国等地1400余个海内外创业团队报名,累计参赛项目293个,共有35个创业项目落户高新区,引进培育了中科人人智能、普林芯驰、智信电力、蜜蜂科技、优微生物等优秀创新企业。

外界正重新评估高新区的创新水平。在最新的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珠海高新区排名上升至第24位。去年,高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9%。

广开放

参与全球创新资源配置

开放是珠海的底色和担当。作为珠海经济特区唯一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正以港珠澳大桥通车等为突破口,生成新的开放与发展思路。“随着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高新区的未来充满了想象空间。”珠海安润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如是认为。

安润普最早诞生于香港和深圳,近百人的研发团队已获得60余项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国内外核心专利。但两地高昂的运营成本让这家初创型企业感到吃力,创始人王广峰开始在周边寻找适宜中长期研发和生产的基地。

2013年底,王广峰将部分业务迁往南方软件园。“越深入了解,越坚定在这里扎根。”他说,2016年开始,安润普研发、设计、生产等部门也陆续从深圳、香港整合到高新区,公司运营成本降低了50%。

“港珠澳大桥通车、粤港澳大湾区的加快推进,为珠海提供了一个实现更高层次对外开放合作的重大发展机遇。”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认为,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深化对外开放合作交流,有助于珠海高新区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以科技创新领域的交流为特色,加强中以合作成为高新区深化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创新资源配置的主要抓手。

去年12月,“珠海中以医疗技术资本对接会”在珠海高新区举办,多个优质项目签约落户。今年7月,在珠海市政府的主导下,中以加速器项目在高新区智慧产业园正式动工,该项目投资额超20亿元,将促进以色列科技成果在珠海落地转化,生物医药是其中重要的合作方向之一。在中以科技创新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珠海高新区“以色列技术+珠海孵化”的探索模式呼之欲出。

融入全球创新圈,更多成果正在显现。

美国英诺赛科公司在全球首创SGOS半导体材料生产技术,选择珠海国家高新区作为进驻中国的首站。去年11月,珠海英诺赛科8英寸硅基氮化镓量产线在高新区正式通线。这是世界首条8英寸硅基氮化镓量产线。该生产线主要产品包括30V—650V氮化镓功率器件,将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新能源、电动汽车、信息与通信和智能工业等领域。

全球知名的科技潜力企业APUS集团也正在珠海高新区建设国际互联网生态平台创新基地和国际化互联网合作中心,致力加速高新区走向国际。

在开放中创新,以创新促开放。不断完善的产业基础,再加上创新环境的提升,在珠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引擎的征途中,珠海高新区主动融入全球创新圈,参与国际竞争,越来越多新技术、新项目、新资源向此聚拢,一个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正加快崛起。

样本

中以加速器项目

2020年投入运营

随着十多米高的打桩机打下第一根桩,数十台挖掘机、推土机同时启动作业,今年7月1日上午9时,珠海与以色列合作打造的创新产业载体——中以加速器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建成后,将优选在国内外特别是以色列已经形成产品或建立成熟商业模式的项目,在加速器园区内实现产业化。

中以加速器项目是第三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期间达成的重要成果,由华发集团和以色列英飞尼迪集团合作建设,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资源配置平台和产业集聚平台。

该项目位于珠海高新区智慧产业园内,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20亿元。项目预计于2018年底完成基础工程,2019年9月主体结构封顶,2020年中竣工并投入运营。

加速器建成后,高新区将在以色列深度寻找加速器、孵化器、产业园等战略合作伙伴,以加速器为载体在以色列对接一系列的产业园孵化器引进项目,形成一对多的创新合作模式,推动更多的以色列创新科技项目来珠海落地生根,引导一批国内外重大科技成果在珠海落地转化。

按照规划,加速器将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着重引进培育生命科学、移动互联网、工业应用、农业技术与食品技术、清洁技术、人工智能及机器人、AR+VR、汽车技术、金融科技等新经济产业,进一步完善珠海创新产业体系。同时,还将积极对接国际资本,给中国企业带来未来海外资本运作、融资、上市或并购等更多机会。

根据《珠海智慧产业园建设发展方案》规划,智慧产业园建设将按照“一年全面启动、三年产业集聚、五年体系完善”的发展目标,结合珠海产业优势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重点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慧产业。

观察

让人才成为

高新区最大优势

纵观珠海高新区成立以来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每一次产业重大变迁和结构调整,均与人才结构变化息息相关。

1992年珠海率先实施“科技重奖”、1993年珠海高新区正式成立,此后10年间,一批来自全国的高科技人才落户,凝聚成最早期的“高新人”,开创了珠海高新区科技创新型产业的新局面。“中国血灌之王”健帆生物的董事长董凡、全国首家发射运营卫星的民企欧比特的董事长颜军、“中国的乔布斯”魅族科技创始人黄章等,都在此阶段落户,所创办企业也分别成为高新区现在四大主导产业的“领头羊”。

千禧年后,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建成为起点,北师大珠海分校、北理工珠海学院、UIC在随后几年间相继落成,高新区一跃成为珠海高校最集中的区域。第二批“高新人”——大学生,开始为高新区经济产业发展注入新力量。一方面,大学毕业生逐渐成为当地企业人才来源之一,或是进入孵化器自主创业;另一方面,大量大学生的涌入,带动了当地消费和服务业发展。

第三批“高新人”则来自近年到高新区创业的“海归”和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具有显著的国际化特征,带着已经成熟的先进技术或是具备产业化条件的优质项目,能在3—5年内快速落地并爆发增长。智能装备、机器人、无人船、基因生物等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领域,是这些人才瞄准的“蓝海”。

三代不同特征的人才流入,驱动珠海高新区从海洋农渔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从传统加工生产向科技创新研发转型,从依赖自身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发展到面向全球创新圈“抢资源”转型。这一成功路径,值得珠海其他镇域借鉴。

站在新的起点,全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由要素驱动、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质量驱动转变,创新驱动成为各地发展的关键词。当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珠海正迎来难得的先发机遇。于高新区而言,如何紧抓机遇推动发展?答案是抓好人才工作。

今天,张云飞、崔岩等高新区新一代的企业家,正接棒颜军、黄章等人,掀起这片土地新一轮的创新,与此前的科技重奖相比,高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已不仅是奖金、汽车等物质因素,更看重的是政务环境、营商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宜居环境等。正因为这样的综合环境在高新区不断形成和完善,创业者们落户之后才更有归属感。

从这个层面来看,港珠澳大桥通车以后,珠海今后的人才工作更应该从软环境入手,从制约人才流动、发展的制度着手,进行相关改革创新,从而营造更加适合干事创业的环境,才能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上一篇新闻

首付30%!济南这个“梦工厂”属于你,是心动的感觉

下一篇新闻

2022年中国半导体的新生与变革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