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汕头小公园:掀起你的盖头来

@“我走我看·实话石说”。


汕头小公园:掀起你的盖头来

汕头小公园正渐渐撩开沉睡的面纱

曾经是一名记者,年轻时就到处跑来跑去,借工作的机会也走了不少地方。最近比较清闲,朋友们劝我把这些年的旅游心得做个分享。我觉得也对,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也是我在今天做这档节目的初衷。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家现在出去旅游都习惯在网上先做做功课,看看别人是怎么评价那里的。我呢,可能因为记者出身,除了旅途中尽可能找到那些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好住的之外,也会发现和观察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提醒大家留意。因为官方的旅游资讯或者有的旅游达人说的大部分都是那里美的如何如何,精彩的如何如何,有意无意忽略了一些需要提醒的事。我呢,就想用一个记者加旅行者的眼光在发现美的,赞美美的同时,也对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给些善意的提醒,希望引起当地管理部门的一点点关注。别无他意。

今天这一期的城市是:汕头

说到汕头,大家可能感觉它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说它熟悉,因为它曾经是我国最早一批沿海开放城市;说它陌生,它好像没有深圳厦门那样的靓丽的成绩单和知名度。今天我就带大家用耳朵去“看看”这座城市。

汕头可看的地方很多,我今天重点介绍一个到汕头不能不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当地人说的小公园。小公园其实不是一个公园,它是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小公园是汕头开埠的核心地标,据说目前是大陆最大规模的民国建筑群。


汕头小公园:掀起你的盖头来


汕头小公园:掀起你的盖头来

小公园历史遗迹不少


汕头小公园:掀起你的盖头来

整修后的小公园散发着历史的气息


汕头小公园:掀起你的盖头来

中心广场是打卡地

小公园又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的小公园指的是位于小公园片区核心的中山纪念亭广场;广义的小公园则涵盖了中山纪念亭周边的几个街区,包括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等。

小公园里面都是步行街,机动车是进不去的。到小公园游览,如果是开车,周边有许多个大小不一的停车场,下车走几步就进到街区了;如果是打车,就告诉司机去小公园或者说中山纪念亭,他会把你送到最接近中心广场的位置。

小公园周边是呈放射状格局的骑楼街道,据说也是国内面积最大的一片骑楼群,规模超过了广州的"上下九"。这里道路的形制是以小公园广场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形成蜘蛛网状放射型骑楼,纵向的是主街,横向的是次街。有专家说,这种以放射形设计而称道的严谨布局在国内外城市中不多见,是结合汕头自然地形向西南沿海不断推进的结果。可以这么理解:这里条条道路通码头,既是终点,又是奔向海洋的起点。这样的路网格局也象征着这里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特点。


汕头小公园:掀起你的盖头来

这里可以看到到汕头的历史和文化


汕头小公园:掀起你的盖头来

小巷深处有故事


汕头小公园:掀起你的盖头来

百年前的建筑依然有味道


汕头小公园:掀起你的盖头来

小公园现在人气还没有起来

在小公园穿街走巷,眼光常常会被一座座骑楼吸引:这些骑楼大多是三层到四层,多数楼房都已经空置,只有一楼有人居住或作为商铺经营。那些还没有开始修缮的房屋尽管表面斑驳,仍然掩饰不住陈旧表面下精美的装饰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我的感觉,这里最大的特色是中西合璧,既有浓郁的西式或东南亚风格,又有明显的广东地域特点。我查了一些资料,有专家说,这里的骑楼建筑都是根据汕头当地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参照古人架木为巢和吊脚建楼等檐廊式建筑,借鉴开埠后传入的西洋廊柱式建筑,再和当地的建筑特点相融合,通过自我调适、理性选择、融汇创新三个阶段的建筑文化转型,加上大批华侨从南洋带来的建筑形式,逐步发展成汕头特色的骑楼建筑。

近代汕头的城市建设始于1921年汕头设市以后。在1929年至1939年日本占领之前,是汕头建设的高峰期,当时市政当局提出了城市改造计划并且号召华侨参与,一大批爱国华侨和有识之士在"实业救国"的倡导带动下,纷纷投资建设家乡。

这里必须要提的一位历史人物就是澄海县的陈黉利家族。当年他家在汕头购买大量地皮,着手兴建新楼房,相继建起了400多座新楼房。祖籍潮安的荣发源家族是近代新加坡财力雄厚的的华侨家族,他们当时拥有几条街道的新楼房。另外一个吴潮川家族也在建了许多座楼房。这三个华侨家族和其他华侨当年在汕头市兴建的大批楼房,支撑起了汕头近代城市的雏形。一直到现在,汕头"小公园"仍然被认为是中国开埠的34个城市里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开埠区


汕头小公园:掀起你的盖头来

商业今后也是小公园的主角


汕头小公园:掀起你的盖头来

汕头好吃的东东还是不少滴

小公园附近现在正在大面积修缮,许多地方用围挡围着或修缮完了还没有开业。如果时间允许,这里可以待上半天,四处走走看看,累了就进店喝杯凉茶。中山纪念亭广场的标志性建筑是“南生”百货大楼,这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是解放前汕头第二高楼,里面装着汕头历史上第一部电梯,是老汕头的标志性建筑及小公园的象征之一。从这个小广场放射出去的几条主要街道现在看上去都已经修缮的差不多了。

对于现在各地大规模的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也是见仁见智的一件事。但是我觉得修总比不修好,与其任其倒塌损毁,不如按原貌修缮后再用起来,一则这些建筑从此有了烟火气,人们会在这样的场景下遥想当年;二则今天的新屋,若干年后也会成为历史建筑。历史总是在斗转星移之间完成它一个一个轮回的。所以我觉得一个地方的政府如果有能力,还是要对那些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重新修缮起来。修缮完了,甭管他是旧古董还是新古董,只要能够把它原来的风貌展现出来,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听说汕头小公园的修缮几经波折,修修停停,中间的博弈相当激烈。我们在小广场上看到一个江苏扬州的旅游团,导游在跟他们讲解各个建筑的故事,还是挺打动人的。我在想,汕头有了这样一个地方,就像成都的宽窄巷子、福州的三坊七巷,以后游客会越来越多。

上面聊的都是汕头一些很有意思的去处。那么开始的是我说过我是记者出身,可能会在旅行中留意一些不太如意的地方会在后面提一提。这里只说一件事:

汕头的小公园广场有两处游客服务中心,看上去都是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建设的。先进去的一个只有一个小伙子在那里拿着手机打电话,看到我进去眼皮抬了一下继续打。我在旁边找找看有没有导览图之类的材料,只看到墙上挂了一幅大大的导览图,桌面上放了一张折叠的防水的手绘导览图。我问能不能给我一张方便游览,他面无表情的说只有这一张,不能带走。我说游客服务中心不提供这些资料吗?他说“没有”。他说你可以看墙上挂的那张,我说难道墙上的我能把它带走吗?无奈我只好用手机把地图拍下来按图索骥做导览。

在游客中心不远处还有一处貌似提供游客服务的门面,进去以后几个工作人员也是爱理不理的,也没人跟你打招呼,一个在那里玩手机,另外几个好像在电脑上放音乐。我一看这架势也别自讨没趣了,赶紧溜了出来。

出来后我在想,现在很多景区都设立了游客服务中心,好像是标配。但以我这些年走南闯北的感觉,这些中心基本都是摆设和形式,基本上谈不上提供服务,更别说主动服务。建设游客中心的初衷不就是要给游客提供咨询和服务的吗?但是建起来以后,能给游客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呢?政府花了那么多钱搞建设,难道只是为了评星级而建的吗?比方说,景区导览地图为什么要印这么好呢?印这么贵的有什么必要?就是普通的简单一点的,游客随手可以拿着按图索骥走景区。 我们现在许多景区都是重硬件不重视软件,特别是人员管理和培训方面,要吐槽的实在太多。我们的旅游主管部门如果在景区软件建设上多花一些心思,投一点小钱,把人员的服务意识建立起来,对景区的口碑传播一定是大大有益的。国外有许多景点硬件上和咱们真的不能比,但是他们注重软件建设和人性化服务,既能够让你游的舒舒服服,又让你心甘情愿的掏钱买单。这一点,我们的旅游配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汕头小公园:快快掀起你的盖头。

上一篇新闻

朋友圈爆了!这么多城市点亮南开~看看漏了谁?

下一篇新闻

今年的6·18大促来了“史上最大”的那种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