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闽南甲刹承天寺

闽南甲刹承天寺

闽南甲刹承天寺

文/陈鹏鹏

穿行过熙来攘往的闹市,寻觅到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泉州佛教三大丛林的承天寺。这里榕径郁荫,瑶台清风,更有“鹦山暮云”,名列泉州老八景之一。因而宋代泉州太守王十朋有《十奇诗》咏之,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以妙笔生花题刻。

素有“闽南甲刹”之誉的承天禅寺,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年间(954一960年),系节度使留从效舍南园地兴建,后又将闽国泉州刺史王延彬招庆寺田划归禅寺以扩展寺宇。寺初名南禅寺,又名月台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朝廷敕赐寺名“承天”。鼎盛时期,寺中有大小殿堂40多座,别院左有光孝寺,右有圆常院,以及一尘寺、杉植寺、护界宫等多所,僧众达1700多人,占地70多亩。

肇建伊始,延省澄大师为一世住持。省澄奉其法祖南禅宗匠真觉大师而来,尊为始祖。泉州名刹招庆寺废圮后,寺产也充归承天寺。省澄曾作《泉州千佛新著诸祖颂》,为西国二十八祖、东土六祖凡三十三祖(其中菩提达摩为西国第二十八祖,复为东土初祖)一一作颂,开显禅宗传灯世系,名噪丛林,各地僧人竞相传抄。今幸存五代敦煌三界寺僧道真抄本,1900年发现于敦煌藏经洞,后被英国人斯坦因在民国时劫走,收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院图书馆。五代招庆寺静、筠二禅师所撰《祖堂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禅宗灯录。这两部禅宗著作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和史料价值。

北宋景德年间(1004一1007年),祖珍禅师于山门甬道旁建七佛石塔,子琦大师改造留从效旧舍,信徒鼎力相助,光孝寺、圆常院等寺宇渐立,僧众云集,法席大盛。元代平章政事亦黑迷失率军远征爪哇,无功而回,“特发诚心,谨施净财,广宣梵典”,于延祐三年(1316年)布施全国佛寺,刻立《一百大寺看经记》碑,其中包括承天寺。元末,泉州地方统治者互相争斗,兵刃相见长达十年,寺宇遭受破坏,几近废圮。

明洪武初,僧原辅建佛殿,僧道陵建法堂及东西二经藏,僧智广建轮藏及山门。永乐十二年(1414年)僧德众建罗汉堂。嘉靖十一年(1532年)建檀越祠于法堂之右。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因驻兵毁于火灾。翌年僧方灿募资重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僧慈灼重修东西两廊及佛殿,再塑佛像金身,又与宗彬修檀越祠。承天寺环境幽雅,常有文人墨客入寺读书聚会,明代称为“第一通”的陈紫峰出仕前也长时间读书于寺。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靖海侯施琅掘地见阿弥陀佛铜像深埋地下,乃扶起建法堂供奉。同年,施琅五子施世捐资重修寺院。以后在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光绪间(1875一1908年)、民国元年(1912年)均有过大修。1912年中华佛教总会创立,翌年闽南一带佛教人士聚首承天寺,设漳州、泉州、龙溪、永春分会于承天寺内。1913年云果和尚就寺举行大规模传戒法会,1925年转逢和尚于寺内创办“鹦山义学”,1930年性愿和尚在寺创办“东方伦理研究班”、“月台佛学研究班”。近代高僧弘一法师自1930年以后,多次来承天寺讲经、讲写字方法、整理古籍、编写目录。1935年10月23日从惠安科山来承天寺,参加戒期讲经,并连讲三天《律学要略》。1942年九月初四日圆寂于温陵养老院,遗体在承天寺茶毗,与承天寺结下不解之缘。承天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共泉州特支委所在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中红军游击队开赴皖南改编为新四军,即在承天寺集中出发。

1961年6月,承天寺被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寺庙遭受拆毁破坏。1983年世界僧伽联合会副主席、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宏船法师到泉州参观,见剃度祖庭惨受废圮,发愿重兴,委托老市长王今生主持修建大事。至1990年9月,天王殿、文殊殿、禅堂、钟鼓楼、东西廊、龙王殿、客堂、山门等先后竣工。10月23日,举行重光庆典,同时举办水陆法会七日。承天寺恢复了往日的辉煌,幽静深邃的寺宇,充满了肃穆的宗教情调。中国古建筑专家杜仙洲曾予高度评价:承天寺的壮丽风貌,俨然就是一所异彩纷呈的露天建筑艺术博物馆,为古城面貌增添了无限光彩。


闽南甲刹承天寺


重修后的承天寺基本保存清代建筑格局,建筑群由山门(月台)、天王殿、弥勒殿、放生池、大雄宝殿、法堂、文殊殿、两侧钟鼓楼、廊庑、檀越祠、龙王井、圆常院、开闽三王祠组成,近年又增建广钦佛教图书馆、大悲殿、宏船和尚纪念堂等建筑。

山门即原来的月台,面临南俊路。三开间11.27米,二进深7.10米,单檐歇山顶。入山门东行为一条长达百米,宽约13米的石铺甬道,右侧巨榕虬枝葱郁,七佛石塔巍然屹立。

天王殿坐北朝南,三开间13.25米,三进深5.32米,单檐歇山顶,左右分奉泥塑四大天王,殿前原有榕树倒卧其间,构成王十朋诗云“偃松清风”奇观,惜已不复美景矣。

弥勒殿在天王殿后,重檐歇山顶结构,殿前东西两侧鼎建钟鼓楼,气势非凡。殿内正面所奉弥勒佛系由整块巨大樟木雕刻而成,笑口常开,大肚能容,形态慈祥。背后为护法神韦驮,也由巨樟雕成,形象庄严魁伟。

大雄宝殿五开间23米,七进深21米,通高14米,占地500平方米。重檐歇山顶,檐下悬挂仿云果法师墨迹的“闽南甲刹”巨匾。殿内供奉重塑的三世尊佛,中释迦牟尼,左弥陀,右药师,皆丈六金身,慈眉善眼,垂爱世间。大殿前檐两支石柱上,刻有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泉州知府蒋毓英题联: “悟尽心华蚤喜心空及地,标来月指共看月涌承天”。蒋毓英离泉后调任台湾知府。康熙帝深悉台湾与泉州的血缘关系,凡欲派往台湾任职官员,必先到泉州任职,待晓知风俗民情,然后赴台湾供职,并成定例。蒋毓英在台湾“经理三县疆域,集流亡,勤抚字,相土定赋,以兴稼穑”。与巡道周昌拓大学宫,展宏制度,设义学,教子弟,训以孝悌力田之道,一时称为良吏。后升湖南盐驿道,士民告留不得,乃建祠祀奉。


闽南甲刹承天寺


法堂在大雄宝殿后,系施琅将军独资兴建,1938年被日寇飞机炸毁,1985年重建。内供奉一尊重约1.5吨、高2.20米的阿弥陀佛铜像。康熙三十年(1691年)郡人施世驶重修寺宇。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刻立石碑(已毁)《敕建月台承天禅林胜景全图》记载:

承天寺古名月台寺,始建于唐,当时兴盛,得道者多,盖泉南之大丛林也。由唐至宋,回禄三次,景德四年敕赐名曰承天禅寺祝圣道场。寺号十奇,田有千顷,住僧千七余众,其后悉遭灾毁。明万历间僧宗彬、慈灼继建。国朝康熙三十年大长者施公讳琅望夜登楼,忽见寺中放大光明,迩见无踪,属知佛之灵也,故独建法堂,次及倡举重修,将此山境刊为也。

自后承天寺虽历经修建,仍保持斯时建筑规模。法堂一方横匾“绍隆佛种”系台湾承天寺暨泉州各佛寺同贺。寺内还保存不少宋元以来的经幢、石塔、石壶、龙藏井、佛像等珍贵文物,倍添承天禅寺佛国氛围的古意盎然。


闽南甲刹承天寺


隔山隔海隔不断承天寺与宝岛台湾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清末进士林骚于1914年撰写的《重修承天禅寺碑记》载:“有清之初,郑氏奉朱明裔,间关百战,规复闽疆。际除夕,驻师兹寺,以元旦受朝臣贺。”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承天寺驻师扎营,后挥师宝岛,为驱逐荷夷作出历史贡献。

会泉和尚(1874一1943年),年十九出家虎溪岩。曾到新马弘法,先后住持厦门南普陀寺、泉州承天寺、晋江安海龙山寺等。1912年应台湾佛教界人士延请,前往基隆月眉山灵泉寺开讲《金刚经》,李添源老教授也来充任侍者。数十年后,广义法师到台湾,当年听讲的心源法师追述当年闻法的心得仍意境犹在:“覃覃然,犹有余味焉。”1928年会泉再到台湾大岗山龙湖庵讲《金刚经》,并建水陆法会。

云果和尚(1882一1916年),年十五于承天寺圆常院祝发,依莲鹫和尚为师。曾云水四明、太白天童寺。光绪三十年(1904年)参学归来,见承天寺宇圮废,佛地荒芜,发愿使梵刹复色,宗风再播,遂东渡台湾,泛游南洋,募金万余,旋归承天寺修复大殿、功德楼、僧寮、一尘、光孝二寺,创办学校,举行法会,称盛一时。

广钦和尚(1892一1986年),11岁到承天寺出家,皈依瑞芳法师披剃。1933年得戒慈寿寺妙义和尚,具戒归来承天寺后,遂往城北清源山碧霄岩,坐禅念佛,不食人间烟火,与虎猴为伴,人称“伏虎和尚”。1947年农历六月,偕普观法师到台湾基隆弘法。始于极乐寺、灵泉寺、最胜寺等处挂单,后往台北芝山岩,往来于法华寺之间。越二年于台北新店后山石壁凿洞筑广明岩寺。1951年再于寺后石壁雕凿一尊阿弥陀佛像,佛像身高二丈一尺,莲座高三尺,宽八尺,厚六尺,开台湾雕凿石佛之先河。又于弥陀像右下方凿石洞建广照寺。次年在台北土城县成福山一天然岩洞搭茅棚,接引弟子过潜修生活。1955年板桥信众于土城购地(俗称火山)供养广钦,1960年广钦就山坡兴建寺庙,取名承天寺,并将火山改称清源山,以示不忘祖庭故里。1963年赴花莲、台中等地弘法,协建天祥禅德寺、龙井山广龙寺。自后三年,应信众弟子之请,先后赴南投、台中、嘉义、花莲等地弘法渡众。1976年于台北承天寺扩建女众寮房、三圣殿、祖师堂、斋房等,复建广明岩华藏塔,兴建大雄宝殿、禅房、藏经阁、讲堂等。1984年派随侍弟子传闻至高雄筹建妙通寺,越年举办传授三坛大戒,前来参加法会的求戒四众弟子数千,盛况非常。1986年2月23日下午二时,溘然圆寂于台北承天寺。茶毗之日,远近善信数万人前来顶礼。台湾佛教界誉为“圣僧”、“一代高僧”,并有《云水记》、《广钦和尚纪念集》追记大师一生行状。遵照广钦法师遗嘱,由美籍华人吴梅影居士专程从台湾护送铜像和部分舍利子到泉州开元寺,1990年11月建广钦和尚塔院于清源山碧霄岩,竖立“台湾承天寺开山广钦禅师纪念塔碑记”石刻一方,门匾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入空门”三字。塔院上方依崖临渊处雕刻广钦法师“坐禅伏虎”的浮雕石刻,为清源山“幽谷梵音”意境增添神奇色彩,也是台湾与泉州佛学界的一段神缘佳话的升华。

为纪念广钦法师对泉台两地佛教界的贡献,1992年广钦和尚在台湾的弟子传悔、传斌等法师捐资在承天寺内创办广钦佛教图书馆,为两层重檐歇山式建筑,楼上藏书,楼下为阅览室,占地505平方米。现有藏书《大藏经》九套共五万多卷,又有社会科学类的各种书籍一万多册,报纸、期刊二百余种,每日读者数百人,成为全国第一家佛寺设立并对外开放的佛教图书馆。1997年4月,传悔法师还捐资建造一些新僧舍。

1987年时任台北承天禅寺方丈的传悔是这样描述台北承天禅寺环境的:

寺位于台北盆地西南方的山冈上,坐南向北,大雄宝殿的正门正遥对着淡水河的入海处,右旁为象鼻山,清源山作雄狮猎物状雄峙于左。远处的大屯山脉与观音山在大淡水河入海处的两岸东西对峙,观音山西南接林口台地,大汉溪流经其下,山环水抱的地理气势自然形成。

站在大雄宝殿前向前瞻视,映入眼帘的是土城、板桥、林口、卢州,较远的五股、淡水、北投、圆山、台北大都会的郊区之内,依然大楼林立,人烟稠密,一片繁荣景象,入夜则是灿烂灯海,阳明山的灯火有时会与北极星连成一片,使人分不清楚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

文章追怀广钦法师“对承天禅寺三十年经营费尽心血,为的是建寺安僧,更因践履佛陀正道,艰苦历尽,功德圆成,使昏暗的婆娑世间重现曙光”。可谓字字如珠,句句如泣,把台北承天寺描绘为人间仙景,泉台两地的承天寺又如此没有距离!


(载《泉州与台湾关系文物史迹》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本文选自泉州历史文化中心丛书《陈鹏鹏文史类稿》

闽南甲刹承天寺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一球友确诊感染新冠,恐涉及数十人

下一篇新闻

美国人花2亿,拍了部他们眼中的亚洲人电影:简直壕无人性!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