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打爆日本工业,失落30年之最后机会

1990年代到2000年初,中日关系还算不错,大致上相安无事。但是到了2010年,在钓鱼岛海域发生了中日撞船事件,一艘中国渔船与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相撞。


这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中日两国第一次发生了紧张关系的事件。


2012年,日本右翼分子又搞了一出钓鱼岛国有化事件,中日两国关系再度紧张。2011年底,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发表了《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


希拉里强调:世界政治未来将由亚洲决定。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从此展开。


2012年,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宣告了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将把战略重心转移到太平洋,要在2020年前,把60%的海军舰艇部署到亚太地区,至此确定了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也从此展开了中美对峙以及中美日三方的对峙。

打爆日本工业,失落30年之最后机会

当我们把时间轴放上来,理顺了美国与日本在东海的几个动作之后,来龙去脉就很清楚了。


2012年是一个关键年,是转折点。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关键是2008年与2009年的金融危机,这是一场被称之为百年仅见的金融海啸。美国受到重创,因此不得不求助于中国,两年之后,美国逐渐恢复了元气,但是美国却发现中国竟然安然度过危机,而且经济还是持续的高增长。


这下子,美国是高度警觉,同时也不甘心。美国在过去的十年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与资源在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上,竟然让中国趁着这时机国力大幅增长。


因此,美国要搞重返亚太对付中国。


所以,美国对付中国不是从特朗普时期才开始的,早在2011年奥巴马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构想,2012年就拟定了计划。


由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再加上中国认为美国在背后煽动或者放任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另外,有关美日安保条约是否适用于钓鱼岛,美国的态度是越来越暧昧。


于是,2013年11月,中国宣布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态度严正强硬。要釜底抽薪,一次性地解决东海纷争。


从那时候起,中日两国的军机、巡逻船就时常在东海或是在钓鱼岛海域对峙,这正是美国希望看到的现象。同一年,中国也开始在南海种岛,展开了南海的岛礁建设。

打爆日本工业,失落30年之最后机会

中美日在西太平洋、在南海的斗争一幕幕上演。


不过,中国很清楚,中国真正的对手是背后的美国,不仅仅是东海,南海与钓鱼岛,台湾海峡也会是个紧张区域。因为美国已经警觉了,而且采取了实际的行动来压制中国。


只不过,有件事情中国却是拿捏不定,那就是日本。中国要如何对付日本呢?是先对付日本还是先对付美国呢?


中国的军力虽无惧于日本,也不担心面对美国,但是如果美国与日本联合,美日联军会非常难对付。


世人都认为北约是地表上最强悍的军事集团。然而实际上,美日联军的契合度并不亚于北约。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日本海空军力量也异常的强悍,而且多次跟随美国军事演练,两国的协同度高。


然而,那时候中国海军还没有建设完成,052D于2012年开始建造,2014年才陆陆续续服役。空军方面也是类似的情况,J-10与J-11战机系列的衍生型号还没有大量部署,因此中国在当时的策略是避免同时与美日联军对峙或交手。


但是碍于钓鱼岛的主权问题,需要不时地向日本展现军力,在该海域进行海空军巡逻。于是,中国之后进行了两手策略:一方面在钓鱼岛海域进行海空军的巡逻,但是并没有急着要拿下钓鱼岛的意思,只是向日本宣示主权。


另一方面,用经济贸易的手段拉住日本,使得日本不至于一面倒地倒向美国。在军事上示强,在钓鱼岛上不让步,就是拒止或是对峙,在经济贸易上是拉。


这个方式进行了几年,中日双方也都平稳地度过了这几年。在这段期间,日本是安倍晋三执政时期。虽然安倍在任内也尝试修宪,想要扩军,但总体而言,中日双方保持了一个平稳稳定的时期。


然而,拜登上任之后,由于拜登对付中国的政策是采取联合盟国群殴的方式,日本觉得机会来了。


一方面,日本利用美国极力对付中国的企图心,让美国对自己松绑,再次修宪。


二方面,日本认为可以有更大的机会让中美相斗。


既然如此,对付日本就应该要采取渐进施压或是渐进窒息法。


理由是:第一,采用渐进的方式,而不是一次到位,一次性地摊牌。一次性的摊牌会真的迫使日本倒向美国。


第二,渐进施压是给日本机会,让日本可以停下对中国不利的脚步。渐进施压不是要把日本赶上绝路,逼日本走上绝路,而是给日本一个机会回头。


第三,这个模式也可以应用到韩国或是其他国家身上。


第四,所谓的窒息,就是代价。让日本一点一点地感受到疼痛,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那么怎么做呢?


由于中美日还没有到军事摊牌的时候,因此现在还是走经济的路线。


日本重视经济,上个世纪70与80年代,日本的经济蒸蒸日上。以至于到了80年代末期与90年代初期的时候,日本有了跟美国在经济上一争高下的本钱。


当日本经济腾飞的时代,美国学者傅高义写了一本书,《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这是1979年出版的书,这本书轰动全球,震动天下,全球许多人都震慑于日本的产品精良,产业有强大的竞争力。


日本第一的印象在那个年代,的确是深入一些人的脑海。台湾、东南亚与中国大陆都可能有这样的印象。


这本书中国国内也有不少人看过。举个例子,十几年前,我跟随一团人到日本旅游,团中有许多从事科学研究或是科技工程的中国人,导游是一位来自台湾的妇女,估计是在1990年代初期嫁到日本的。


当我们在东京的时候,导游跟我们介绍说,日本真的是很先进,其实他说的也没错。不过那是15年前,是日本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时候。


2000年之后,日本已经陷入了失落的十年。日本的科技产业也受到了很大的竞争,日本第一的说法也不过持续了十多年,现在只留下江湖传言,成为一个传说。


日本终究敌不过美国,另一方面也是自己不争气,以至于被美国整下来了。


所以对付日本最好的方法就是打击日本的经济。


二次大战之后,日本发于经济,那么就让日本在过去的经济迷梦梦中坠落。日本的 GDP在1994年将近五万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的经济规模,但是20多年来,日本经济一蹶不振,陷入失落的20年。


再过两三年,就是失落的30年了。日本失落的不仅仅是 GDP,对外出口也是停滞不前。之所以如此,日本怪不了别人,有很大的原因是日本的竞争力下滑了。


目前,日本的产业在三方面还是很有竞争力:汽车、动漫与新材料方面。


另外,日本政府声称,日本经济未来的三大支柱产业是微电子、新能源与机器人。那么要动摇日本的经济,就得要从这些领域着手。


首先,中国可以跟日本政府、学界、产业界以及智库等沟通,邀请日本参与加入中国的供应链行列。这个说法的论点是,为什么只有美国可以联合日本、韩国的构建供应链呢?中国也可以,对吧?


这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方式,中国诚意邀请日本入我门中。入我门中是金庸小说碧血剑金蛇郎君留给袁承志的遗言,也就是加入我的阵营,成为中国产业链的一部分。


如果加入中国的阵营,就可以分到一杯羹,形成产业分工,共享经济的发展。


如果拒绝,那对不起了,由于中国要往前发展,那么在行进的时候,必然会与日本的产业竞争,也就是说,如果日本的产业竞争不过,就会被淘汰,被踩在脚底下。


这是自然竞争的法则,大家各凭本事。


如果日本接受了,愿意加入中国的产业链阵营,当大哥的自然会照顾一下,会留一些空间给日本。当然,只要加入中国的阵营,往后不仅仅是在产业上,在经济上,在其他方面也会是如此。


日子久了,就会从产业上的合作过渡到经济上的合作,再到政治上的合作,到了这个地步,就差不多回到过去中国盛世的时期。


当然,日本可能不会愿意,日本可能会认为日本人就是优于华人,不愿意落在中国之下,那也行,那就进入到“渐进施压”,“渐进窒息”的阶段,对于日本的动漫产业,其中有很大的比例是在日本国内的市场,可以不理会,但是对于汽车与新材料,这两项都是跟中国强烈竞争的,那么很抱歉,中国要跨入这两个领域,而且已经进去了。


我们之前的文章说,中国在电动汽车方面已经超越日本,就只剩下传统动力汽车,日本是处于有利的位置。


至于新材料方面。不管是半导体材料、化学材料、光学材料、零部件等,中国都会介入,因为中国也需要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也不希望日本会在美国的要求之下,在未来某段时期对中国限制出口,对中国禁运。


因此,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是势在必行。日本的机会就是跟中国合作,参与中国的产业链计划。


可行的方式是,第一,在某些领域双方技术合作,共同研发与分享,比如说美国在芯片四方联盟所采取的方式,可以作为参考。


第二,在产业链上采取上下游合作或是水平方式的分工。


第三,采取卫星工厂的方式。日本产业成为卫星工厂,按照中国的规格生产,主产品挂上中国的品牌。不论是哪一个方式,中国将保有主动权以及规格标准的制定权,因为市场在中国的手里。

打爆日本工业,失落30年之最后机会

至于日本政府所声称的未来的三大支柱产业微电子、新能源与机器人方面也是一样。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些产业也都是中国要发展的项目。如果日本不愿意呢?没关系,那就逐步取代,逐步侵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渐进施压,渐进窒息。


只要日本的经济下去了,日本要站队谁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之前我们提过产品替代、技术替代模式,在这些领域,每当中国发展出来了,具备了工业规模,日本同样的产品就会被挤压,被挤出市场。


没办法,因为日本不愿意加入中国的产业链,那就只好成为中国的竞争者了。


既然是中国的竞争者,那就要各凭本事,谁强谁赢。只不过,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根据上个世纪美国与日本竞争的经验,拥有市场者最终会取得胜利,更何况中国同时拥有市场、技术与规模的时候,日本产业当然难以和中国竞争,这也是自然法则。


不过,中国已经先行邀请了,先礼后兵,只是日本不愿意,拒绝了。


中国与日本在产业链以及经济上的竞争,其实就是龙腾与雁行模式的竞争。

打爆日本工业,失落30年之最后机会

上个世纪,当日本经济强大的时候,也就是当日本第一的说法畅行的时候,有一个说法叫做雁行理论。雁行理论是日本提出来的,后来被应用在日本,带领着亚洲经济体前行。


日本雁子的头,亚洲四小龙是后面的雁子,包括了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接着还有后来的亚洲五小虎,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和菲律宾。

打爆日本工业,失落30年之最后机会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以及1990年代经济渐渐崛起的时候,也被视为其中的一只雁子,就是比较大的一只雁子。


举个例子,1992年新加坡的 GDP是873亿美元,日本是3.9万亿美元。日本的经济增长只要达到2.23%,就等于是新加坡全年的 GDP。可见当时日本经济规模的庞大,尤其是在亚洲的分量。


只不过,2001年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之后。腾龙换“鸟”了,我们把其中的“龙”改为“飞龙”的龙,中国的经济体量不再是一只雁子,而是一只飞龙。


2010年,中国的 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这种情形又怎么会是雁行理论呢?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0%,现在是龙行替代雁行,而且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只是带动亚洲的经济,而是带动了全球的经济增长,所以日本这时候如果还要跟中国竞争,想要把中国给比下去,那就是不切实际。


上篇文章,我们说日本之所以在19世纪末崛起,打败中国,那是因为中国积弱,而不是因为日本特别强的缘故。


日本利用中国积弱的时候打败中国,然后又从中国那里得到了天价的赔款,作为日后发展之用,才因此挤进了列强的行列。


当中国崛起之后,哪里会有日本的位置呢?


到了今天,像日本这样规模的国家不可能成为超级强权。我们就以核武器战争来说,如果要打核武器战争,必须要有1亿以上的人口,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才有资格打核武器战争。


日本只有1亿2500万的人口,勉强过关,但是日本的国土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人口多数又集中在四大城市,根本无法应对核武器战争。


所以在未来的军事战争的牌桌上,只有中美俄三大国。印度和欧盟在抢第四个位置,欧盟人口大约是4 .4亿,领土面积438万平方公里。


同样的道理,要成为超级经济强权,1亿人口的规模还是不够的。美国总人口是3.3亿,是日本的2.6倍。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在上个世纪就是追赶不上美国。除非是美国自己衰落下来。日本是追赶不上的。


如果不是超级强权,就无法享有超级强权的红利。比如说美国美元霸权,因此,无论是在经济规模、军事的规模以及未来科技的研发规模上,日本都无法胜过中国。


那么,日本是要喝这一杯敬酒,还是要喝罚酒呢?


日本要好好思量一下。是要站队还是选边,还是要中立呢?如果要站队的话,要站在哪一边呢?


不过,每当日本多思考一分的时间,日本的产业就会多失去一份的市场份额!


今天的分析与推理就到这里。请继续收看杨风时评,谢谢各位的阅读,我们下期再会。

上一篇新闻

腾龙驾紫光携浪潮争入两江新区 探因:有“智”者,事成

下一篇新闻

藏在新加坡后花园的民丹岛,有一座中国寺庙,充满了人文风情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