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寺街申请式退租,这条大栅栏的老商街将何去何从?
曾经大栅栏西街的第二旅馆
近日,大栅栏的观音寺片区启动了申请式退租,其中便包括观音寺所在的大栅栏西街,老街坊口称“观音寺街”。
观音寺街,顾名思义,胡同西端三岔路口夹角里有一座护国观音寺。因为过去这里庙会盛大,周围也是店铺林立,许多老字号曾在这里发迹并名扬京城。
陈宗蕃先生在《燕都丛考》中有云:“观音寺(街)为外城之热闹处所,如宾宴楼、青云阁,均为新式之商场,百货陈列极见繁富。”
前两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观音寺街为何被称作“龙脉”、护国观音寺的沿革及现状,并介绍了在观音寺街发迹的张一元茶庄、稻香村、桂香村,以及清末四大商场之首青云阁。
今天,咱们接着往西走,聊聊这条街上的老字号和老房子。
贾大爷家的卤煮火烧 不如他拍的照片出名
青云阁往西挨着的就是一座民国时期的欧式建筑,共有七个门脸,其中西边的几个曾是贾大爷卤煮,如今则是搬到了对面。
曾经的贾大爷卤煮,就在这栋欧式建筑之中,极具特色。
如今的贾大爷卤煮,门口还有很多老物件。
这家卤煮店其中最有名的并不是他家的卤煮火烧,而是店老板贾勇。您要是去过这家店,一进门可能人不多,只有几位老餮,但店堂的墙壁上挂满的黑白照片一定抓人眼球,其中不少都是贾勇在过去三四十年里拍的南城的胡同。
1985年的前门大街,贾勇摄。
贾勇算是北京最早有意识大量拍摄记录和爱护北京城的人了。他的作品曾几赴韩国、瑞典、新加坡等地参加国际影展,还举办过“再见,胡同”的个人展,甚至瑞典首相也曾被吸引着到他家做客。
2015 瑞典首相勒文来贾家做客,图源网络。
贾勇打从他爷爷那一辈就住在观音寺街,是个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了。他家对面就是首都照相馆的车间,旁边不远就是大北照相馆的宿舍,六七岁的贾勇经常往照相馆车间里跑,爱扒着窗户看里面的工人洗照片,运气好的时候,还能要到一些边角料,拿回家捣鼓着玩。
在身为古建筑重彩画匠的父亲影响下,贾勇自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有点美术基础,虽说初中的时候成了专业的举重运动员,还进入了北京队,但几年后却因美术不错,被分到了珐琅厂。有工资一壶,他便攒钱买了相机。因为女朋友知道他爱摄影,每个月给他花二三十块钱报了摄影班,他便正式开始学习摄影。
贾勇在自家卤煮店门前。
当时的摄影老师曾告诉他,拍照要找一个主题,最好选自己熟悉的。于是,他便开始了走街串巷在胡同里逮景的日子。一开始他喜欢静物,一些老物件,包括门楣、雕花、门墩,都是它镜头下的常客。后来,他渐渐发现老百姓的烟火生活更令他着迷:门口蹲着吃炸酱面的大爷、坐在石头上晒太阳的老头、在小院里抖被子的大妈……都被他一一收入镜头。
1992年的青风夹道,贾勇摄。
直到十几年前,随着南城的改造,贾勇拍摄胡同便多了一种使命感和紧迫感,每天背着两三个机器,背着两兜子胶卷就是一通拍摄。为了不被人家“请出去”他还专门弄了工作服、安全帽,等工人吃饭的时候悄悄混进去。甚至还不惜重金买了个DV留下了60多个小时的影像资料。
2004的大栅栏商业街,贾勇摄。
可以说,他将大栅栏改造、前门大街改造的过程都纳入了镜头,忠实地记录着这段“南城旧事”。但回想这一段经历,他却觉得“早知道就应该用更棒的大机器去拍摄”。
福兴居 前门外“四大居”之首
值得一提的是,贾大爷卤煮之前所在的这座两层的欧式建筑,也颇有来历。整栋建筑青砖拱门浮雕,楼上有走廊,风格典雅大气。
您如果抬头看这一层和二层外墙上的砖雕,再结合建筑西侧的竖排砖雕(“福兴居南北酒席,内设旅馆”)就能知道,这曾是家名为“福兴居”的饭庄。
福兴居饭庄及其西侧砖雕。
福兴居本是老北京前门外“四大居”(即福兴居、万兴居、东兴居和同兴居)之一,其名声和质量在这四家之中,都是毋庸置疑的第一。
这家老店最早创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店主姓冯,是一家专门经营淮阳风味的餐馆。据说,连光绪帝都喜欢吃这里的鸡丝面。
福兴居饭庄旧址,七个牌匾从左到右依次为鲜美味、三元楼、福兴居、寿而康、饮且食、食为天、天海味,摄于2020.10.29。
戏剧家许姬传在《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中记载道,1911年,小凤仙曾与梅兰芳在福兴居同桌吃过饭,然而四十年过去,小凤仙一直念念不忘那次的萍水相逢。
可惜的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因时局动荡,福兴居没能挺住,最终歇业。幸而,它的老建筑还是留存了下来,其上的砖雕更是引得无数行人驻足。
福兴居的匾额,图源@颐和吴老。
值得一提的是,饭庄外墙一层和二层之间有七块石额,其中正中的三个是由曾经在京城书法界有“无匾不恕”之说的冯恕所题。之前咱们介绍的张一元,过去的牌匾就是由他所题。其中包括正中的“福兴居”,以及两侧的副匾“饮且食”和“寿而康”。
福兴居的两个副匾:饮且食、寿而康,图源@颐和吴老。
这两个副匾的语句出自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大意为有酒喝有饭吃,长寿又健康,没有不足之处你还能有什么奢望呢。实际上,这不就是在夸福兴居饭菜俱佳吗。
有意思的是,虽是一人所题,但冯恕却别出心裁,三个牌匾的落款都不一样:“福兴居”名款为冯恕;“饮且食”名款为冯恕的字:公度,下面两印章消失;“寿而康”名款为:攻毒,是取其字“公度”谐音而为,可见先生之雅趣。
两个副匾上的落款,图源@颐和吴老。
京华客栈 民国风情建筑里开了家撸猫店
此外在福兴居的斜对面,还有一个老门脸,上有“京华客栈”四个大字的石额,红底金子,字迹清晰,其间还有砖雕点缀,二楼则是一个砖拱结构的花窗,再搭上两侧的彩色琉璃,绮丽之中不失典雅。
京华客栈,摄于2020.10.29。
据了解这座京华客栈曾是各地商贾到京旅居的最爱之处,是非常有名的客栈之一,始建于清朝末年,旧名"连升店",意取"官运亨通、连升三级"。
如今,京华客栈里面则是沦为了大杂院,左边的店铺里二楼是则是开了家可以撸猫的宠物冷饮店,右边挨着的就是曾经张一元的诞生地,非常好地诠释着新和老的交替。
除了这些老字号,以及一些不知名的“老北京特产”店铺,其实观音寺街还集中了20多家小型宾馆,随处可见“国营一宾馆”“国营四宾馆”等招牌,但档次和品位都有待提升。
观音寺街上的国营宾馆,摄于2020.10.29。
令人惊喜的是,其中有一些宾馆已经发展出了鲜明的特色,比如涉外宾馆“广聚园”,虽说房间不多,只有32个,但店内将中式四合院、字画店,以及西式的风格餐厅、酒吧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海外“背包族”中颇受欢迎。
如今,观音寺街早在2009年便已经历过一波改造,恢复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风貌,街内随处可见的都是当时那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甚至还有一家烤鸭店门口竖着一座牌楼,像这样的门脸儿牌楼,曾经遍布京城,如今已经很少见了。
观音寺街上的德缘烤鸭店,摄于2020.10.29。
经历过了一波疫情,午后来到观音寺街,虽说是工作日,但街上的游客也并不少。漫步街上,不时能看到从“老北京布鞋店”结完账出来的游客,也有拉着拉杆箱找宾馆的年轻人,还听到了有三两老人聊到了街上的“青云阁”……
这些游客拥挤而来,又匆忙离去,带走的或许只有几件纪念品,又或是随手拍下的照片。能像那几位老人一样能了解青云阁往事,了解自己脚下的这条石板街,曾是如何在日渐繁盛的庙会中诞生了商业,小铺面又是怎样经过一代又一代脚踏实地的努力,成就了叫得响的“字号”,这些留存至今的老房子里又曾发生过怎样的传奇的人,又有几个呢?
而今,街上的牌坊以及这些老房子、老店仿佛还在默默诉说着往事,但老居民们却将要腾退了,不知观音寺街的未来将去向何方?
关于观音寺街,您还知道哪些故事?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 end ·
致谢和声明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文章
[1] 鲍晓倩,到大栅栏看老商街如何改造,经济日报,2009.11.16
[2] 包子和馄饨的旅行,探访北京前门罕见的斜街“三岔口”,为何它被称南城的“龙脉”?,2019.08.17
[3] 王兰顺,观音寺街的人烟往事,北京规划建设,2013
[4] 王若婷,卤煮店老板贾勇:用镜头记录南城胡同34年 ,北青天天副刊,2018.06.01
[5] 魅力大栅栏,【大栅栏·印记】一条街 一座寺庙 一个里程碑 一段不朽的历史 ,2019.04.03
[6] 张硕,大栅栏西街“转身”之后:修缮后老街变成旅游街,北京晚报,2017.01.05
[7] 颐和吴老,大栅栏匾额拾珍——冯恕,新浪博客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传统文化联盟”了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