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徐汇文脉丨满庭芳:百代唱片公司旧址

“当代名歌全归百代,影坛俊杰皆是一家。”

徐汇文脉

栏目包含“名家专栏”“主题沙龙”“遗存逸事”“经典茶座”等板块,为大家带来关于徐汇区内城市记忆的点点滴滴。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跟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淳子的脚步,一探衡山路811号的故事。

主题沙龙

衡山路811号

满庭芳:百代唱片公司旧址

文/淳子

徐汇文脉丨满庭芳:百代唱片公司旧址


No.1 前世

大约在1897年,留声机和唱片出现在上海。

此时,有个法国人来到上海,他的中文名字叫作乐浜生(E. Labansat)。

起初,他走街串巷,做拉洋片的小生意。再后来,他从洋行里买了一架大喇叭手摇留声机以及法国版的唱片《洋人大笑》等作品,在南洋桥一带设摊播放。特别是仅2分23秒的《洋人大笑》,销路极佳。

1908年,乐浜生在南洋桥附近租房成立了公司,最初称为“柏德洋行”,1910年4月,改称东方百代唱片公司(Pathe Orient Co.),销售唱机和唱片。

1914-1917年间,乐浜生将公司迁至谨记桥徐家汇路1434号,即今日的衡山路811号。这是中国第一家外国唱片公司——法商百代(Pathe)唱片公司,商标为“雄鸡”。

徐汇文脉丨满庭芳:百代唱片公司旧址

上海英商电气音乐实业有限公司钢针唱片封套


民国年间,中国最具实力的唱片公司有三家,分别是百代、胜利、大中华,均设址上海。

1930年,法商百代唱片公司在生意逐渐惨淡的处境下,将产业转让给英商电气音乐实业有限公司(EMI)。

1931年,两家唱片公司合并重组之后,英文名为:Electric and Musical Industries,简称EMI。于此,原先的法商东方百代唱片公司更名为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亦称EMI上海分公司,继续沿用“雄鸡”商标;从录音到唱片等一系列设备和技术升级换代,拥有正式员工300多名,成为东亚地区设备最先进、产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唱片企业。

徐汇文脉丨满庭芳:百代唱片公司旧址

上海英商电气音乐实业有限公司

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已然成为世界第五大城市,是一个与当时中国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国际大都会。而唱片业,为这份摩登刻录了声音历史。


No.2 明星梦工厂

百代唱片公司聘用了水准极高的白俄罗斯乐队,拥有最优秀的创作团队,囊括了流行乐坛70%以上的市场份额。宣传口号是:“当代名歌全归百代,影坛俊杰皆是一家。”充分展现了当年百代的实力和霸气。

徐汇文脉丨满庭芳:百代唱片公司旧址

上海百代公司钢针唱片封套(贺平 提供)

1929年,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在百代录制,由其女儿黎明晖演唱,拉开了近现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序幕,被称为时代第一曲。

百代实行明星制,著名演员和作曲家拥有自己专属的琴房和作业空间,全天候提供特级膳食、下午茶、宵夜。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要在上海成名不易,要在百代录制唱片更不易。除了歌艺超群,还须有独特气质。当时红歌星如周璇、姚莉、李香兰、白虹、白光、吴莺音、张露,在公司包装打造之下,个个都拥有自己专属的招牌气质。

1935年,黎锦晖的弟子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此录制。1949年,此曲被选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徐汇文脉丨满庭芳:百代唱片公司旧址

徐汇文脉丨满庭芳:百代唱片公司旧址

聂耳和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

1944年,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黎锦晖的七弟黎锦光,推开工作室的窗子,南风徐徐,暗影深处,听见花开的声音,听见归宿鸟儿的骚动;一时兴起,只一杯咖啡的工夫,便写下了《夜来香》。

曲谱搁在桌上一月有余,其间,包括周璇在内的几位歌星过来,试唱了几句,都觉得好,可惜音域太高,都放弃了。

又隔了几日,李香兰去黎锦光办公室,看见桌上的曲谱,拿来一试,煞是喜欢。李香兰曾接受过俄国帝国歌剧院艺术家多年训练,其时正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公司即刻请人配器录唱,成就了一曲传世之作。

1981年,李香兰邀请黎锦光赴日访问,她执黎锦光先生之手,绕场演唱《夜来香》。

2007年,上海国际爵士节,爵士女王小野丽莎怀抱吉它,将此曲演绎成爵士风格,一时掌声雷动。

百代唱片公司经常组织演员和作曲家采风。

一个踏青的月夜,作曲家陈歌辛与歌星姚莉在河边漫步。他们彼此爱慕,限于世俗,止步于礼。漏夜,陈歌辛写出了经典歌曲《苏州河边》,专属姚莉。

阮玲玉,中国默片时代伟大的演员。有声电影出现后,她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能否过语音关。一些美丽的女演员因为开不了口,永久地告别了银幕。

有一个悬念:阮玲玉开口,会是什么样子?

其实,在中国流行歌曲的历史上,阮玲玉是留下过声音的。

1930年,拍摄《野草闲花》,导演孙瑜创作了片中主题曲《寻兄词》,由影片主演阮玲玉和金焰合唱。歌曲事先在百代唱片公司灌录成蜡盘唱片,放映时,配合画面现场播放。

阮玲玉唯一的声音档案,依旧保存在百代的历史里。


No.3 步入新时代

1948年底,百代唱片公司的人员,一部分去了香港,一部分去了新加坡,留下30多人看守。

1952年1月20日,从军政大学毕业的高承楣接到命令,去接收百代唱片公司。

其时,百代唱片公司的正门在肇嘉浜路上,里面有好几幢小洋楼。录音棚设在如今被称为小红楼的建筑内,一楼为录音间、会客室,二楼为作曲家的办公室,三楼为英国人大班梅林使用。

徐汇文脉丨满庭芳:百代唱片公司旧址

上海百代公司录音棚(贺平 提供)

1953年1月,合并以后的百代唱片公司归中央广播事业局管理。同年6月1日,新中国的第一张唱片《新疆好》在此录制。1955年1月,前述三大唱片公司和一些小型唱片企业合并,在百代公司原址上成立了中国唱片厂。


No.4 余韵

徐汇文脉丨满庭芳:百代唱片公司旧址

百代唱片公司旧址(陈钧 摄)

20世纪八十年代,笔者在此任编辑。钢琴、壁炉、钢丝话筒、绛紫色丝绒落地窗帘,还是百代留下来的物件。

录音棚里,一架白色的斯坦威三角钢琴,是随犹太人避难,漂洋过海,最终“定居”于此的。

1985年,笔者请著名的燕子姐姐录制儿童故事。设计作品封面时,特别以老物件为背景,从歌剧院借来服装,把人物造型做旧,安放在一个自我想像的渺远时代。如今,这张照片亦成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了。

其时,著名作曲家黎锦光已经70多岁了,高挑、白净,金丝边眼镜,衣服总是灰蓝的,却收拾得一尘不染。有人与他说话,他必是局促不安,声音细薄得好比青衣的小嗓子。白虹与他离婚,去了北京,黎锦光留了下来,据说与保姆日久生情,结婚生子,住在不远处的天平路。

小红楼前有一棵玉兰树,风姿绰约。黎锦光每天来,在玉兰树下经过,薄薄的身子,如柳枝划过水面。

笔者知道他是《夜来香》的作者,崇拜得很。他却敷衍道:“过去的事情了,没什么好说的。”

客厅边,一扇小门,通向曾经的厨房。

黎锦光等一批百代时期的老人在那里上班,整理资料。厨房墙壁贴的是马赛克,冬天冷得不行,那些老人倒也不怕,穿了厚实的棉衣,双手插在袖笼里;也有禁不住的,在怀里揣一个热水袋。

其中有一位名吴震者,曾是百代唱片公司公私合营时的私方首席代表。他家境殷实,住在淮海路。家人送他去读铁路专业,希望实业救国;偏偏吴震喜爱音乐,读铁路专业的时候就是京剧票友。大学毕业,求职到了百代唱片。此人中西贯通,人称“万宝全书”。

那时,有人来约他写有关唱片公司的故事。他拿到稿费,去天平路一家叫“新利查”的西菜馆,点上一份奶油葡国鸡,一杯廉价的红酒,及时行乐。

1986年前后,开启了整理20世纪三十年代经典歌曲的计划,黎锦光邀请旅居海外的李丽华来唱片公司录制老歌。迟暮之年,李丽华依然美丽得让人心动。

严华也在被邀之列。

严华与李丽华的第一任丈夫严俊是叔侄,论辈分,李丽华要称严华“叔叔”。

话筒前,李丽华,大青衣的范儿,声音薄、甜,有戏曲的味道,她唱“树上小鸟啼”,嘴不自觉地撮成一个圆,柳眉轻盈地翻飞去了鬓角。

百代时期的英俊小生严华陪在一边,项间系一条绛紫英伦风丝巾,老是老了,风度还是在的,有板有眼地站在李丽华的身旁配唱,一样的眉目传情。

严华是周璇的第一任丈夫。

歌坛前辈姚莉说:“严华生得高大、白净,文化很高,有桃花相。他们两个是不般配的。”

严华与周璇离婚后,隐退歌坛,开办歌林唱针厂,做了老板,也还是斯文,劳资关系十分融洽。办公桌上一直摆着糖果,但凡有人进来,先请吃糖再谈事儿。

有工人的儿子患了骨结核,需要200元钱。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严华没有犹豫,开了抽屉,把钱如数搁在桌上。

公私合营,严华的厂并入中国唱片厂,他被分派在唱针车间做工人,后又改做账房。几十年了,一直保持着温良恭俭让的君子做派。

那日录音,毕竟是经年不唱的缘故,忽然一口痰上来。严华赶紧用手帕捂住嘴道:“不好了,成‘痰派’了。”

李丽华一如当年的小女孩,拿了一颗薄荷糖放到严华的嘴边。

2007年,笔者去香港访问陈蝶衣,他99岁,许多事已经模糊不清,唯记得,在百代唱片公司录制他的处女作《凤凰于飞》的细节。

上一篇新闻

如果有诺贝尔心理学奖,谁是你的意中人?

下一篇新闻

中式八球日本公开赛圆满落幕 “国际军团”8个名额浮出水面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