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名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项堃
项堃,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理事,全国政协委员。1915年出生,原名王象坤,山东德州人,五岁时他的生母病故,父亲为了顾全家庭,给他娶了继母。因不堪忍受继母的欺凌和虐待,从小便产生了离家出走的念头。1928年曾在德县博文中学(现德州第二中学)读书。1931年起,在原德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和德县县立师范讲习所(他记得所长名叫张慧生)任教。以后他离开德州,考取了济南师范。
项堃在故乡德州读中学期间,正是韩复榘任山东省主席的时候。年少的项堃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到德县(现在的德州市)民众教育馆阅览报刊和杂志,接受新的教育,萌发了进步思想,开始关心社会和国家前途,关心劳苦大众的命运。那时对他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是在他任教的讲习所,有个品学兼优的高才生,因饥饿在夜间偷吃了学生食堂的剩饭,被校方发现,围攻、毒打,项堃赶往阻拦。这位同学毕业后成了失业者。项堃深表同情,即写了一篇《毕业即失业》的文章,发表在当时的《济南日报》上。
在韩复渠的统治下,为谋取钱财,1933年当局不修德州境内被淤塞的京杭运河,而强迫派出大量民工,在德州马颊河床上修渠占地,“使许多农民丧失了土地”。使他震动的第二件事,是他亲眼目睹一位老太太带着儿媳,为了保住在河床上的一块土地,上前阻栏,被张绍堂(韩复榘的秘书)奉韩的命令,场鞭用车轮轧死的场景,怀有正义感的项堃对此强烈不满,便联络同学,在一个黄昏,他吹着口琴来到工地鼓动民工罢工,他向河工们说,“你们不要挖了,你们挖的是别人的地,别人也在挖你们的地。”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水》的小说,发表之后,“触犯了当局,因此以扰乱社会治安的罪名,于1934年被关进了监狱,后来他哥哥拿出一笔钱,才把他保了出来。"
项堃出狱之后,选择了艺术道路,考入了南京国立剧专,为了避免当局找麻烦,改名叫“项堃”,从此开始了他艺术生涯。
在剧专,他的启蒙老师是著名剧作家曹禺。项堃的首次演出,是在曹禺的话剧《争强》中塑造的主要角色罗大维,不久又在《镀金》中饰演主角马大夫。1938年在汉口,他应为华侨陈嘉庚先生之邀,参加了“武汉合唱团”任戏剧队长、导演,曾到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在华侨中宣传抗日爱国主义思想,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在东南亚地区影响颇大。东南亚之行以后,他和大部分同志到了重庆,参加抗日爱国文艺演出活动。曾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等同台演出过话剧《茶花女》、《复活》、《清宫外史》、《阿Q正传》、《风雪夜归人》等,在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项堃、阮斐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同志的接见。
抗日战争时期。项堃参加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青年中国》,在此期间,他结识了青年女演员阮斐,不久便结为夫妻。1949年,上海解放,他参加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筹建工作,这是他演技成熟、创作丰盛的年代,他先后参加拍摄了《甦风记》、《郎才女貌》、《满庭芳》、《大地重光》、《上饶集中营》、《南征北战》、《湖上斗争》、《翠岗红旗》、《情长谊深》、《三年》等多部影片。正当他在艺术的道路上给人民创作大量精神财富的时候,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送回山东,不久甄别平反,参加了山东电影制片厂工作。1961年调山东省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停战以后》、《烈火中永生》影片时,调他去京,他在北京安了家。从1979年起,他不顾自己患有严重冠心病,又参加拍摄电影《蒙根花》、《大河奔流》、《婚礼》、《山城雪》、《潜网》、《海囚》、《生活的颤音》、《玉色蝴蝶》、《佩剑将军》、《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年近古稀的项堃,前后共拍过30多部电影及电视剧。项老今后打算,如有适合他的角色,他要在余生之年,继续为艺术事业做贡献。(选自1989年《德州地区文化志资料汇编》,作者:阎桂芳)
编者补:1991年,项堃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同年,项堃获得第3届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2005年,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广电总局批授予了“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2009年2月15日17时45分,项堃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