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20日 星期一

宁南山:从欧洲商场看中国低端产业竞争力,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

宁南山:从欧洲商场看中国低端产业竞争力,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

众所周知,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不论是国内人民需要的东西,还是世界人民需要的,中国都制造的出来。一家制造业厂商在中国打半小时电话就能完成的配套工作,到其他国家可能要半个月。

全球疫情爆发后,中国制造更是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2020年年末,中国出口增速接近15%,贸易顺差为754亿美元,是40年以来单月的最高水平。一句话,全世界人都在疯狂买中国货。

浙江义乌发往欧洲的班列天天满载,国内不管是生产小家电、医疗用品、通讯设备的大小工厂,年末订单量纷纷暴涨。谁也没有想到,中国制造在这个黑天鹅事件频发的年份,以扭转乾坤的姿态,为全球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生产输送必须的资源。

宁南山:从欧洲商场看中国低端产业竞争力,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

曾几何时,人们说起中国制造,想到的就是"领带大王"、"打火机大王"、"莆田鞋",甚至连中国人自己也看不起中国制造。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上,中国企业长期处于中低端。玩具,服装,家具,纺织等,超过八成的中低端制造,都是中国企业生产的。

而如今,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在低端制造领域异军突起,势头迅猛,中国企业的大量订单被抢;中国制造自身也面临着人口红利消失、转型升级的阵痛。特别是近十年以来,中国制造似乎停滞不前,前途并不明朗。

中国制造业资深观察者宁南山,著有一本代表作《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他坚定地认为: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将引领中国经济走向光明未来。

宁南山:从欧洲商场看中国低端产业竞争力,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

欧洲商场里的中国制造

不看不知道,中国制造早已霸占欧洲商场。德国大卖场里的联想的电脑,华为手机,海信电视,海尔冰箱洗碗机,青岛啤酒,科沃斯扫地机器人等,价格低廉,质量上乘,广受好评。就连老外过圣诞节必买的圣诞树和圣诞帽,也有超过六成来自浙江义乌。

欧洲人已经完全无法摆脱中国制造,因为必须忍受的生活不便和代价真是太大了。但是,巨大的体量之下,中国制造的低端化问题,同样显著。

近几年,德国、英国、法国从中国进口的前三大类产品,均为机电产品、家具玩具、纺织品及原料。这些产业的特点是技术含量低,人通过手工就可以完成,对机器的依赖很小,越南,印度,印尼一样可以完成。

而我国劳动力工资上涨了、资源价格上涨了,土地成本、环境成本都提高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阿迪达斯、耐克等,把工厂转到越南、印尼一点也不奇怪。它们看中的就是廉价劳动力和土地,所以它们要离开中国,想拦也拦不住。

宁南山:从欧洲商场看中国低端产业竞争力,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

中国的涉外定牌加工企业,普遍利润低下。营销大师科特勒分享过一个案例:一件"BOSS"名牌衬衫,价值120美元,渠道商利润占六成,品牌商占三成,而中国的制造商只得一成。

连这一成的利润,也是中国企业打得头破血流压低价格争取来的。中国微波炉生产大户格兰仕为了保证稳定的订单,自身的收益薄到3%至5%。

长远来看,这些利润较低的中低端产业部分外迁,对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反而有利。一方面空出来的土地、设备、人员,可以再利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另一方面也能被动跳出恶性杀价竞争。资源整合完成之后,利润率会有相对的起色,这对企业经营者和国家来说,是长久之计。

在服装方面,国产品牌安踏、李宁等,已经改变传统制造模式,主打原创设计,走上了国际化道路。虽然暂时在欧洲卖场还看不到中国服饰和鞋帽的自主品牌,但是随着国际电商的发展,相信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宁南山:从欧洲商场看中国低端产业竞争力,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

中国不再是"世界工厂"

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产业转移并不是只发生在中国。上世纪50年代,美国把钢铁、纺织产业转移到日本、德国,后来德国把轻纺织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韩国、台湾、新加坡,最后又有这些地方转移至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三次转移都是从生产成本高的向生产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迁移,是正常的经济现象。

发生在中国的这次产业转移,也仅仅是跨国公司投资的一种选择而已。中国"人口红利"渐渐不再,人民币升值导致部分产业在中国没有成本优势,这是中国中低端产业,必须正视的现实。

宁南山:从欧洲商场看中国低端产业竞争力,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

国际资本渐渐流向东南亚地区,其中,人口庞大、平均工资较低、原材料价格便宜,"印度制造"的竞争力不容小觑。除了纺织、服饰、玩具类低端产业外迁,汽车、电子产品、机械制造等附加值稍高的中端制造业,在中国面临着另外的困境,产能饱和或产能过剩。

要么创新,要么衰退。中国已不再是"世界工厂"。必须正视这些问题,进行结构调整,产生新的产业结构、新的比较优势。

产业链整合,中国中低端产业的出路

危机重重,中低端产业的出路在哪里呢?由点到面的整合产业链。把制造业的重心,从加工制造环节,延伸到技术开发、仓储物流、零售服务等环节上。

1、资本整合。把制造业的资本化运作,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之策。如中国化工集团71亿欧元收购意大利倍耐力轮胎,既能帮助中国轮胎开拓高端市场,也能带动中国化工的橡胶产业走出去。

宁南山:从欧洲商场看中国低端产业竞争力,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

2、订单整合。中国很多中低端制造市场分散,所以订单整合的空间很广。比如富士康就是订单整合的典范。能够做到细分行业的冠军,就意味着成功。

3、设计整合。宜家、H&M、无印良品这些外国品牌为什么风靡中国?生产床单、家具难道不是中国企业的强项吗?为什么中国没有这样的设计类品牌。

中国大城市街头随处可见的名创优品,就是设计整合的一个典范。虽然山寨了日本品牌,但是风格受年轻人喜欢,销量和利润也随之提高不少。

4、物流整合。国内高效的物流设施和运作,相对可以弥补劳动力成本高的劣势。对于中国而言,物流整合的空间很大,并且已具备雏形。例如农产品行业。世界知名家居品牌宜家的成功,就在于资本、订单、技术、设计、物流的高效整合。这是真正能节省成本的方式,包括仓储运输、终端零售和产品设计,宜家都将其做到了极致。这也是中国企业的未来战略出路。

宁南山:从欧洲商场看中国低端产业竞争力,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潜力无穷

在整个产品生产到销售流程中,服务环节所创造的价值最高,制造环节创造的价值最低。所以无限提升服务价值,是为制造业提升"含金量"的捷径。

不少跨国制造业企业,已经率先完成了向生产化服务业的转变。以前单纯生产电子产品硬件的IBM,成功转型为基于硬件、网络和软件的IT服务商。生产轮胎的米其林公司,也将服务看做是提升销售的动力,尝试多种不同的产品,提升品牌附加值。

在现代制造业链条中,制造反而不是核心。上游的设计研发、市场研究,下游的物流运输、供应链管理、销售和服务等,创造的附加值都比制造环节高得多。这正是发达国家矗立在世界生产网络和产品价值链的顶端的原因——最大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获取巨额经济利益。

宁南山:从欧洲商场看中国低端产业竞争力,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

所以,只有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才能大大提升中国中低端产业的竞争力。中国政府已经于前几年提出制造业服务化的道路,我国不少企业正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在全球经济疲软的环境下,对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将是巨大带动。

中国未来的产业发展应当是多元的

中国的就业结构、劳动力素质、市场体量,决定了中低端产业将长期在中国存在。未来,中国产业是高端、中端和低端长期并存的局面。从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就业结构、价值链上,中低端在中国有它的发展空间。

宁南山:从欧洲商场看中国低端产业竞争力,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

中低端制造业的存在并不可怕,只要融入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大潮当中去才,并在其中找准位置才是关键。中国要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制造基地",不光是看市场份额占得多不多,还要看有没有创新产品,有没有行业标杆企业。

中国制造业的基础优势依然深厚,国家基础设施投入巨大,招商政策不断完善,人才受教育程度高,产业配套能力强。这些是印度、越南花几十年时间,也没办法复制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快产业链整合,做好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型。关于制造业的竞争,未来必然站在中国这一边。

上一篇新闻

国产轮胎稳步崛起,这家公司首当其冲

下一篇新闻

三个杆位三场胜利,F1史上最成功的车队要复苏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