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中的海外并购融合路:这些外国孩子也成了“中企子弟”
每年夏季,都会有一群外国孩子来到北京参加一场特殊的夏令营,而且他们还是正宗的“央企子弟”。
连续29年,中央企业之一的中国化工都会为旗下企业职工的孩子组织一场“蓝星夏令营”,这已经成为了15000名孩子的接力成长摇篮。
我平时说Guten Tag,你的表达是Bonjour,我们常用的是Ciao……简单一句“你好”就有这么多表达。今年,61名海外企业员工子女分别来自法国、挪威、澳大利亚、德国、美国、英国、以色列、瑞士、加纳等21个国家。
在今年的文艺表演上,各国的孩子们穿上了各国特色的服装,用本国的语言表演着各具特色的节目。当中国孩子扮起“西天取经游历各国”的串场后,来自澳大利亚的孩子们唱起了名曲《I Am Australian》,来自法国的孩子们穿着条纹衫跳起了民族舞,来自以色列的孩子们做了一场沙漠绿洲的旅游推介,来自瑞士的孩子用四种语言介绍了瑞士的绝美风光,来自挪威孩子们演绎了一个挪威传统民间故事,里面头戴牛角头盔的小维京人对怪兽说:“我要去中国做生意。”
法国小女孩马蒂尔德对第一财经说,参与这个夏令营她感到激动和幸运,因为她正是通过抽签才获得了这个机会。
马蒂尔德的母亲就在法国安迪苏工作。这次法国孩子们在展示台前还给其他国家的小伙伴们带来了法国的马卡龙。马蒂尔德说,这是她第一次来到中国,前两天她已经去了故宫,感觉中法之间在饮食、生活方式、建筑和文化等方面确实有着很大的差异。
一家央企为何做起了夏令营?这其实也有中国央企“走出去”的缩影,还有中外企业文化融合的秘密。
1990年,中国化工旗下的蓝星公司正值创业阶段,工业清洗业务遍及全国各地,需要职工常年在外地工作,职工子女的暑期生活遇到困难。为解决职工生活的后顾之忧,蓝星公司创始人、时任总经理的任建新倡议并亲自指导举办了第一届蓝星夏令营。
随着蓝星的成长,看到中国有市场、海外有技术,为了成为世界级的企业,蓝星和中国化工就开始不断找世界级的平台。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2006年,作为试水,蓝星先收购了法国安迪苏公司。这家法国企业在专业生产蛋氨酸、维生素和生物酶等动物营养饲料添加剂方面全球领先。2006年,蓝星公司又一举拿下法国罗地亚公司的有机硅和硫化物业务,包括其专利业务、生产设备和分销渠道。此次收购也使蓝星的有机硅业务规模坐上了第三把交椅。同年,中国化工还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的乙烯生产商和唯一的聚乙烯生产商——凯诺斯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
2009年,当蓝星相继收购法国安迪苏等5家海外企业后(经过整合后目前4家),决定将夏令营活动拓展至全球,更名为蓝星国际夏令营。从这时候开始,越来越多来自中国化工海外企业的外国孩子开始走入夏令营。
最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化工“走出去”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个国际化的家庭也越来越大。
2011年4月,蓝星公司以19.5亿美元全资并购挪威埃肯公司。埃肯公司是全球最大金属硅供应商和全球硅铁合金的最主要生产商,这一收购让蓝星进一步巩固了行业排位。
2011年10月,中国化工旗下的农化总公司收购全球最大的非专利农药企业以色列安稻麦(ADAMA),该公司也是全球第七大农化企业。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中国化工再次相继收购太阳能面板制造商新加坡REC、全球第五大轮胎企业意大利倍耐力以及全球最大的橡塑机械企业德国克劳斯玛菲,同时参股瑞士能源贸易公司摩科瑞。其中,当时以75亿欧元的价格收购倍耐力,是自2012年中海油收购尼克森之后央企最大的海外收购项目。
2016年2月,中国化工和世界上最大的农药生产商、高价值种子领域名列第三的瑞士先正达达成协议,中国化工支付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100%股权。2017年6月27日,中国化工完成收购先正达,这不仅是中国化工最大的收购案,也是迄今中国企业最大的跨国并购案。
但资产并购只是第一步,中外企业间的融合才是成功并购难点。曾经有海外研究数据显示,大型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不到50%,文化冲突是影响成功率的核心问题之一。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今年3月份对外公开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央企业在海外法人数是9912户,资产总量6.1万亿人民币,进行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有185家。所以,解决文化融合是央企争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工作的重要一环。
而在弥合文化上,中国化工的小小夏令营却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参加蓝星夏令营的孩子在8~14岁之间,如果说相比成人,这些孩子的观察视角会更少地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那么他们对中国的感知就会成为他们的父母眼中观察真实中国和真实国企的一扇窗。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带来不同的文化习惯,也带来了明显的文化差异,更带来了好奇的眼睛。在20多天的相处时间里,外国的孩子要和中国孩子一起交流,要参观他们父母的母公司,还要到中国国企职工家庭中去体会几天中国的寻常生活。
夏令营的工作语言是英语,无论中国孩子还是外国孩子都需用英语做交流。其实,这也是中国化工很多员工的工作常态,因为用英语去参加海外公司的各种会议已经是工作必需。在2018年年初,中国化工在京举办的集团年度工作会上,参会的外籍高管和中国籍高管的比例已经接近1比1。
当然,有接触就会有矛盾,而化解矛盾才能促进深层融合。比如在饮食上,有的外国孩子坚持素食主义,有的只能接受清真食物,这在组织工作中都会一一考虑,毕竟互相尊重是管理跨国企业不同国家员工的根本原则。
曾经有中国化工海外企业的印度裔高管在首次赴华开会时对蓝星的同事说,他对中国和中国化工的最初了解,正是来自于从他的孩子所叙述的蓝星夏令营的生活。
“没有对与错,没有好与坏,只是文化不同。”来自安迪苏的领队白嘉丽曾经如此感慨到。
今年,新近进入中国化工的安道麦和先正达也首次加入到了蓝星夏令营。在先正达工作的凯特·怀特(Kate White)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她对第一财经说,来中国之前她从没想到中国的企业这么国际化,但看到这么多国家的孩子聚到一起后,改变了她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