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7日 星期四

“中国牛”到“世界牛”,蒙牛的底气与信心

近日,全球市场剧烈震荡,大环境不佳,蒙牛(02319.HK)却走出一波主升浪,甚至在11月11日盘中创下历史新高42.65港元,截至11月12日收盘,蒙牛股价报41.15港元,涨2.49%,总市值1624亿港元。

“中国牛”到“世界牛”,蒙牛的底气与信心

蒙牛股价走势图

资本市场的优异表现背后,是蒙牛经营业绩端的稳健。今年是特殊年份,蒙牛在上半年依旧拿下不错的成绩单,还在抗击疫情、传统社会公益方面持续发力,展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7.4亿元的抗疫物资捐赠,就是蒙牛践行社会责任的例证。

后疫情时代,消费升级带来新一轮的消费红利,蒙牛的发展竞争与机遇并存。产品要继续升级,要多元化以及国际化,背后考验的是产品的迭代创新能力,以及全球上下游产业链的掌控能力。

日前,在国际进博会这一全球舞台上,蒙牛展示了中国乳业国际化的高水平,和引领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能力。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表示,“通过满足国内的大消费,能够把蒙牛在海外的布局和中国的需求有机结合好,从而让我们在全球的供应链当中有更好的话语权。”

蒙牛面前,是消费升级带来的新一轮红利,蒙牛背后,站着全球乳业产业链。从“中国牛”到“世界牛”,蒙牛有底气,也有信心。

蒙牛的两种本色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伟大的企业的目的必须在企业本身之外,必须在社会之中。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为社会做出贡献,而非仅仅是盈利。

可持续盈利和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大格局头部企业的两种本色,也是蒙牛的两种本色。

第一种本色是蒙牛安身立命的根本。上半年,蒙牛各项业务强势复苏,收入达375.335亿元,归母净利润12.115亿元,可比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4%。

对于弱者,困难意味着毁灭,对于强者,困难成了试金石。在上半年,蒙牛聚焦高端、高品质的战略经受住考验,高端常温奶、高端鲜奶、高端奶粉等品类均实现超预期增长,为业绩增长做出关键性贡献。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上半年,特仑苏增长19%,二季度超过了30%;每日鲜语实现了三位数增长,稳居高端鲜奶第一品牌;低温酸奶继续占据行业头把交椅,优益C LC-37增长80%,冠益乳“小蓝帽”增长超过50%。

“中国牛”到“世界牛”,蒙牛的底气与信心

蒙牛旗下高端产品特仑苏

打造高端、高品质产品,是蒙牛顺应消费升级大势的重要举措,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乳品的需求。过去两年,卢敏放多次提及乳品行业消费升级的预期,“中国未来消费者一定是提质升级的,在这个趋势下,中国乳业迎来了战略机遇期。”

蒙牛的预判无疑是正确的。行业下半场,虽然天花板相比欧美还很高,但相比之前的草莽增长,现在更强调的是精耕细作。对于腰部以上企业,强调产品和服务的强与好,比大更重要。

食品行业的命门就是品质,高品质的保障在于产业链,蒙牛之所以做得出色,在于其全球产业链布局,背后是“汇聚全球资源引领高品质生活”理念。多年来,蒙牛对全球乳业资源进行最优整合。

其中,东南亚是海外战略发展的主阵地,欧美区域提供高端研发与技术来源地,大洋洲等区域则提供优质奶源。

达则兼济天下,蒙牛在实现自身业绩可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将社会责任全面融入日常经营管理,这是一家头部企业的另一种本色,是一种比商业更高维度的大格局和大胸怀。

疫情期间,蒙牛捐赠7.4亿元款物,将牛奶等物资运抵全国 1万多家医院及其他抗疫机构。捐款物之外,蒙牛还捐建了中华慈善总会武汉物资中心,累计为武汉转运分发超过4000万件的应急物资。

在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后,蒙牛又向4.26万名援鄂医护人员捐赠特仑苏牛奶,全年且包邮到家。广大医护人员在抗疫前线奋战,蒙牛在抗疫后方不遗余力地捐款捐物,一前一后,众志成城,都赢得各界掌声和赞许。

“中国牛”到“世界牛”,蒙牛的底气与信心

蒙牛抗疫物资在运输中

除了7.4亿元勇战疫情,蒙牛一直致力于传统社会公益,体现了乳业头部企业的担当。比如6月初,蒙牛启动了2020年“营养普惠计划”,将向全国500余所学校捐赠480万盒学生奶,受惠学生人数超70万人。

蒙牛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反过来铸就品牌美誉度。可以说,蒙牛形成了“商业向善”的良性循环,这本身也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力。

“中国牛”到“世界牛”

在后疫情时代,消费升级带来新一轮增长红利,未来蒙牛等乳企的发展,既充满竞争又充满机遇,取胜之道比拼的就是企业品牌、产品、国际化的能力。蒙牛的底气,源于蒙牛国际化的成果和实力。

从品牌上看,蒙牛密集出现在进博会、金砖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高端国际盛会上,彰显了一个中国乳业“国家队”的高端气质。

今年的进博会,蒙牛带着自己的国际朋友圈一起参展,包括旗下新西兰雅士利、澳大利亚贝拉米,以及合作伙伴丹麦乳业巨头ARLA FOODS,坐拥552平米的超大展台。

“中国牛”到“世界牛”,蒙牛的底气与信心

进博会贝拉米展台

从产品上看,蒙牛已经销往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蒙古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国内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蒙牛的国际化呈现加速步伐。

国际化的产品供应,背后是全球化的产业链布局。

蒙牛的海外奶源、研发等阵地遍及东南亚、欧美、大洋洲等区域。过去一两年,蒙牛除了对贝拉米品牌顺利完成整合外,在印尼的YoyiC工厂运营顺利,在当地完成了产供销体系;拿下荷兰SieveCorp,进一步提高了研发创新能力。

对于全球化布局,蒙牛的意图不只在于品牌和产品“走出去”,而在于构建一个“全球乳业共同体”。

在全球乳业共同体中,蒙牛的角色是一个乳业发展健康营养发展的平台,将上下游不同品类的合作伙伴都聚拢到这个平台当中来,用更好的方式服务上游,同时把高品质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卢敏放在进博会上介绍,“蒙牛正在积极推动全球产业链重构,形成一个汇聚资源、技术、人才的全球生态圈,在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同时,为世界乳业的共同发展贡献正能量。”

“中国牛”到“世界牛”,蒙牛的底气与信心

蒙牛集团总裁、国际乳品联合会董事卢敏放致辞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产业链上下游,蒙牛一直坚持“共生共赢”的理念,疫情期间没有拒收一滴合格奶,确保牧民利益不受损失,同时为合作牧场提供了30亿元免息资金,帮助产业链上游渡过难关。

今年以来,“双循环”成为经济发展的热词,意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蒙牛积极引领全球供应链重构,契合“双循环”的精神理念。反过来,蒙牛也将受益于乳业双循环,将产品和产业链推向更高水平,实现进一步做大做强。

推动全球产业链重构,是蒙牛向外升级的重要举措。向内升级,蒙牛选择推动产业链迈进“数字化时代”,用信息化手段打通牧场数据链,让牧场运营管理更精细、更智能。近两年,蒙牛打造了“爱养牛”、“奶牛研究院”等项目。

背靠全球产业链,蒙牛从“草原牛”成为“中国牛”,又从“中国牛”走向“世界牛”,考验了从品牌、产品、渠道、供应链的全产业链综合能力。未来的乳业格局将是强者恒强的寡头时代,蒙牛的表现值得期待。

蒙牛自我“进化”

像蒙牛这样已经成为全球乳品行业的头部企业,如此大的体量,需要思考未来能否持续成长的核心看什么?考验的是企业的产品创新迭代自我进化力。不久前,蒙牛和可口可乐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可牛了”,在圈内收割了不少关注度。

天眼查显示,可牛了于10月28日在安徽成立,注册资本6685.94万美元,经营范围包含生产、销售和营销低温奶产品等。

一个是乳业巨头,一个是饮料大王,蒙牛和可口可乐为什么跨界合作?

对于蒙牛,其可以借助可口可乐丰富的品牌、渠道经验,为未来业务多元化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对于可口可乐,可以借合作的契机“向全品类饮料公司转型”。

“中国牛”到“世界牛”,蒙牛的底气与信心

两大巨头的联合备受期待,但能否实现1+1>2,还要进一步观察合作的方向和品类。卢敏放在进博会期间有提及,“我想还是要卖卖关子,它可能是一种创新型的牛奶,而且这个牛奶是按照个体营养需求去设计的。”

美国有一个品牌叫Fairlife,卢敏放说,其中一款将来在“可牛了”也会推出来,是非常创新的,是完全营养型的,喝上去有可能味道还不一定像牛奶,它是从蛋白、脂肪、维生素等各方面进行重组,没有任何添加,明年一定会上市的。

“可牛了”的产品备受市场期待,源于蒙牛过去20年有许多经典的创新案例。第一个高端牛奶品牌特仑苏、第一款专业儿童牛奶品牌未来星、全球首款含有真果粒的乳饮料真果粒……蒙牛的创新基因早融入骨髓。

蒙牛带给市场的惊喜还在继续,卢敏放在进博会期间“剧透”:12月,蒙牛将会上市A2鲜奶,中国本土第一款高端A2鲜奶。

产品不断创新和迭代升级,是蒙牛的自我进化能力,为业务线的多元化发展打开想象空间。

不久前的8月份,荷兰合作银行发布了2020年“全球乳业20强”榜单,蒙牛上升两名跻身8强阵营,这是蒙牛连续12年入榜。在放榜前半个月,蒙牛还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成份股,跻身港股可持续发展表现排名前30。

无论是消费市场还是资本市场,蒙牛都展现了其卓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虽然蒙牛已经是头部企业,但今年才21岁,未来潜力仍旧巨大。新消费时代已经到来,“双循环”带来的消费红利正在加速兑现,蒙牛从“中国牛”走向“世界牛”,有底气,也有信心。

上一篇新闻

蒙牛上半年持续保持高增长 利润稳步提升

下一篇新闻

进博会上看行业潮流,蒙牛乳业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